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智者的回答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二、贵重的财物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两手空空。居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离开时,他回答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是的,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吗?  相似文献   

2.
人生数问     
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贵重的财物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赤手空拳。居  相似文献   

3.
智者的思考     
一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二“世界上什么最可贵?”“生命。”毕阿斯毫不犹豫地回答。  相似文献   

4.
智者的回答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已的不足更难。  相似文献   

5.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秦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  相似文献   

6.
认识自己     
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更难.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永远不能正确认识别人.要想认识别人,最好从认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谈何容易.因不容易,古希腊人才把“认识你自己”镌刻在德尔斐这古老的神庙前的石碑上.正因不容易,郑板桥写的条幅“难得糊涂”至今畅销不衰.  相似文献   

7.
湖水     
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陪同他的学生到郊外散步。当他们来到湖边时,苏格拉底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学生们:“你们谁能说出这湖里共有多少桶水?”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研究着重点说,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折:当古希腊哲学家们孜孜探求世界的本原、始基时,他们是在从事一种本体论的研究;而从笛卡尔开始,经由贝克莱、休谟、康德等人,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它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了诸如主体是否可能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如何可能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等问题。自弗雷格等人开始,现代西方哲学又发生了所谓的“语言学转向”,也就是说,在哲学研究中把语言问题提到了首要地位,甚至把全部哲学问题都归结为逻辑—语言问  相似文献   

9.
哲学认识的艰难常在于对自身的认识。当古希腊哲人把哲学界说为“爱智慧”时,这提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思想。但由于我们通常习惯于把智慧片面地理解为“知识”或“认识”,于是对哲学便有了一个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定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然而,无论是对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逻辑就是人们作为与宗教迷信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之一。古希腊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关于“上帝并不干涉人的生活”的一个著名的四难推理的论证,即是一例。针对中世纪神学家们的“世界是由‘全能的上帝’创造的”这一谬论,有人提出了著名的“或者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或者上帝不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总之,上帝不是全能的”这种二难推理的论证,又是一例。近读《文汇报》“文荟”专栏一短文,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自已”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裴神庙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自我被扩大,就容易产生虚荣心理,形成自满和自我陶醉。这种人喜欢炫耀、哗众取宠,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自我被  相似文献   

12.
自有哲学反思以来,认识人就是一种困难的探索。“我仍然不能认识我自己”——这是苏格拉底遵照德尔斐的神瑜,对这个问题的直率的承认。哲学家历来就认真地以不同方式寻求自我认识,事实上他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最广泛和最困扰人的问题:人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他的本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我12岁那年,大表姐出嫁了。婚宴上,我听见亲戚们议论说,表姐的爸妈真疼她,陪送的嫁妆十分贵重。我急忙好奇地问父亲什么是嫁妆,爸妈一定要送贵重的嫁妆才是疼女儿吗?你会送嫁妆给我吗?  相似文献   

14.
自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把德尔斐神庙中的一句题辞“识识你自己”奉为“爱智”者的格言以来,随着知识的增长和人们转求认识主体的自身反省,关于人类认识的结晶物——知识的有关问题也愈釆愈广泛地被带入了哲学家的认识论反思系统中。柏拉图  相似文献   

15.
《论语》“色难”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难”见于《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难”本意为何?古往今来,学者们的解释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以东汉包咸《论语章句》“色难,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之说为代表,一种是以东汉郑玄《论语注》“和颜悦色,是为难也”为代表。前者解“色”为“承顺颜色”,后者解“色”为“和颜悦色”,两者都以“难”为困难之意。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解释从语义学和语法上来分析,都有其牵强之处,存在着先天不足。先说释“色”为“和颜悦色”。“色”即…  相似文献   

16.
气质、性格、能力与职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即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中,不要只注重报酬的高低和舒适程度,更要充分考虑是否适合自己,能否发挥自己的才智和特长。  气质与职业  气质是最具有先天性和稳定性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平时所说的“脾气”、“禀赋”相似。尽管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气质却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特点有一定的要求,各种气质类型都有较为适应的职业范围。我们按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所做的四种气质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7.
自知者明     
正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古希腊神庙也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叔本华认为,人有很多器官,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需要,当需要满足后又产生新的需要,所以人的需要永远不会满足。他认为当人的某种需要被暂时满足后,会有一时的幸福感,但这种幸福感会转瞬即逝,人便陷入痛苦和  相似文献   

18.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这首感人肺腑的儿歌道出了母爱的亲切、深沉和无私;也道出了母爱的温暖、坚强和伟大。 试想,孩子在人间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妈妈,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生病时最依恋的是妈妈;夜晚睡觉时寻找的是妈妈;放学回家,问的第一句话是“我妈妈呢?”孩子从小学做人,第一个榜样还是妈妈。这种朝思暮想,这种魂牵梦萦,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母亲们,在我们手中托举着二十一世纪即将升起的太阳,神圣的职责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言行,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培养孩  相似文献   

19.
谈"贪"     
董存义 《天风》2007,(10):48
“贪”多指贪心。贪心与知足相对,就是渴望得到自己应得的范围或界限以外的财物或别的什么。不过贪的“项目”中最普遍的还是“钱”,因为“钱  相似文献   

20.
在古汉语写成的佛教典籍中去琢磨“禅”,是件极难的事。首先就难在古今之隔膜,对古汉语的理解是一大难关。但具体说到禅宗,又不完全是古今语言习惯不同的困难。例如禅宗中有名的公案之一是则对话:问“如何是佛祖西来意?”答曰“庭前柏树子。”细读起来,当今的中国人几乎对其中无一字不识,但又几乎没几个人能说自己读懂了。这才是真难,比文字语言关更难的一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