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思已亡     
追念亡者,为他们祈祷,是圣教会最古老的传统习惯。旧约玛加伯下十二章38-45节记载说:为亡者祈祷,实是一种圣而热诚的思念。为此,为亡者献赎罪祭,是为叫他获得罪赦。除为亡者祈祷外,还有为亡者献弥撒圣祭的记载:犹大码加伯向每人募捐,得款两千“达玛”,送到耶路撒冷作为亡者赎罪祭的献仪。圣经称它是一件很美妙高超的事。圣教会历来的传统:教友去世;就为他举行个别的追思弥撒,求天主免他的炼苦,赐他早升天堂。对于所有亡者的追思,则起源于第七世纪,有西班牙亚主教依希道,他命令所属的隐修院在圣神陶$后的第一天,为众炼灵…  相似文献   

2.
佛经在佛教中极受尊崇,佛教寺院收存的经书,是寺院文化的重要内容。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说法,历史上佛教寺院收存佛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壁立柜以藏经,称为"壁藏",这也是佛教寺院最常见的收存经书的方式,另一种则是"转轮藏"。  相似文献   

3.
我们把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考察、研究,在于强调佛教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佛教现象是和人类的文化现象,紧密联系着的,它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点粗浅分析: 一、佛教传播与发展的社会意义。佛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现象,它是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也就是由佛教徒及其组织、佛教思想文化和佛教仪式制度三种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佛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不  相似文献   

4.
文殊信仰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一信仰形态历史久远,信民众多。文殊菩萨作为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而佛教的般若思想又是这一智慧的主要内容。文殊信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中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别的,对这方面内容的梳理和分析在佛教研究中很有意义,能为今天我们正确理解和对待佛教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佛教本质上是一种和的宗教,佛教伦理本质上是一种和的伦理,佛教和谐伦理依缘起论、心性论和同理心构成其道德哲学的三大基础原理,以心灵的和谐为根本,使佛教伦理凸显出德性伦理的特色,由心的外在呈现和人的社会关系及与自然界关系的存在方式的不同,佛教的和谐伦理表现为僧团伦理、家庭伦理、公民道德、生态伦理等不同的内容,具体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构成当代和谐伦理的一种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凡遇到亡者一周年、三周年的忌日,有些教友就请神父去家中为亡者祭献追思弥撒,同时还要请一些教友为亡者祈祷——念通功经。这些是符合圣经的教导和我国天主教的优良传统,本来是无可非议的。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  相似文献   

7.
那日苏 《中国宗教》2023,(10):76-77
<正>佛教戏剧自印度传入中原地区后,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其内涵,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演变,如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佛教戏剧,是指“表演佛教内容、叙述佛教故事并展现人物冲突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佛教戏剧起源于古印度,主要沿袭了古典梵剧的体例,以佛教题材为内容,集歌、舞、宾白等表演形式于一体。  相似文献   

8.
北宋官式建筑法典《营造法式》中记载并描绘了15种佛教艺术题材和1种受佛教影响的艺术手法。这些装饰艺术在《法式》中的出现,说明它们是属于北宋国家层面认可的宗教文化形式与内容。从审美文化视角来看,《法式》佛教艺术以建筑装饰纹样的形式呈现在该法典中,其内容上承载了世俗化的美好寓意,形式上具有典型性和程式化特征。折射出佛教在中国化进程中,佛教审美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呈现。此外,此研究对探讨当代中国佛教艺术发展与佛教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佛教认为在无始时万物是平等的,即在时间开始时是平等的,而一旦人们开始“行”(无明缘行)就造成了不平等,所以要实现平等就要改造人们的行为。在改造人们的身心与言行上,佛教提出了“八正道”,这就为平等的实现提供了内在的保证。从改造内心来实现平等正义正是现代伦理所缺乏的内容,对此佛教无疑可以提供很多可供借鉴的内容。在拨开无明的妄见的遮蔽后,佛教认为众生是平等的。佛教认为有情众生在修行解脱上是平等的,这就在最大范围内保障了个人选择权力和努力成果。佛教的平等观还要求我们要有一种“平等智”,以觉悟之心平等的对待万事万物…  相似文献   

10.
佛教哲学:不是一种思辩而是一种体悟释迦佛的“觉悟”的全部佛教教义的源泉,对其涵义、内容及其深层意蕴的阐释,是佛教哲学的任务。“觉悟”还被说成“法的现成”。故此,从事佛教哲学研究,可以说,就是献身于对“法”的追求,即探求万物的终极真实。因而所谓佛教哲学...  相似文献   

11.
《楞严经》是一部有争议的,但又是对中国佛教有广泛影响的大乘佛教经典。它的丰富的具有思辨意义的内容不仅对中国佛教的研究,就是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极具启发性。本文就《楞严经》的成书年代、《楞严经》的真伪问题及《楞严经》的内容和对中国佛教的影响等几个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佛教现代化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已经把“佛教现代化”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众多的人们对佛教现代化问题给予了殷切的关注。关于佛教现代化问题 ,至少有三个内容值得探讨 :佛教是否需要现代化 ,佛教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佛教怎样实现现代化。佛教是否需要现代化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 ,这就是佛法所云“诸行无常”的真谛。佛教也不能例外 ,它必须不断地发展 ,永远也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问题的关键是佛教朝向哪个方向发展 ,如今摆在佛教面前的是两种选择 :要么实现现代化 ,要么走向衰落和灭亡。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 ,时代有了不同以往的变化 ,人们称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3.
云南傣族传统法律受佛教影响是较为全面的,具体体现在:立法上有立法思想、原则、技术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在实体内容上表现在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等方面;在司法上表现在审判的原则、证据的构成、判决形式等,甚至是人们对待法律的态度等.云南傣族法律在吸收佛教相关内容上与我国西藏地区和中世纪欧洲教会法的差别是较为明显的,因为它是一种非完全受佛教僧侣控制政权组织或非二元对立下的法律与宗教的关系.认真分析,它是人类法律与宗教三种基本关系中的一种,即以保持世俗法律为主下有机吸收宗教因素的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佛教禅定作为一种佛家认知宇宙实相及自我意识的研究方法与操作技术,为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觉知自我意识的极有效方法。本文从心理学方法论角度出发,结合佛教禅定的内证实践,系统阐述了禅定过程中的研究对象(识蕴)、研究方法(止观)等诸方面的内容和特点。佛教禅定的心理学方法论研究是有别于其他文化形态方法论研究的一种独特证知方法,是对西方心理学方法论研究的一种补充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释迎佛的“觉悟”是全部佛教教义的源泉,对其涵义、内容及其深层意蕴的阐释,是佛教哲学的任务。“觉悟”还被说成“法的现成”。故此,从事佛教哲学研究,可以说,就是献身于对“法”的追求,即探求万物的终极真实。因而所谓佛教哲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哲学,即不是一种思辩,而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佛教在中国流传二千年,一靠一批知识阶层人士孜孜不倦地深研教理,二靠一些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的刻意弘扬,于是才能流传到今天。在鼎盛期的唐朝,佛教之所以能在民众中广为传播,与俗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谓“俗讲”,就是佛教经典及其有关内容的通俗化演讲,是唐代寺院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特别的讲经说法形式。俗讲的对象,主要是俗处大众,尤其是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其目的是直接向广大听众宣传佛教思想普及佛教知识。形式上采用的是大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说唱艺术,说与唱结合为一,说话、唱词完全用当时流行的口语俚俗语和押韵文,通俗…  相似文献   

17.
佛教哲学是佛教独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佛教徒进行修持以期解脱的理论依据,也是佛教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深入研究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的有机联系,必将促进哲学研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其中,与佛教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四谛”、“缘起性空”“四大增损”、“五大归纳法”等内容。“四谛”是佛教的基本内容:四谛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以及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谛的意义是真理。四谛所依据的哲学理论是“缘起性空”“缘起”,亦名缘生,是“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也即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相似文献   

18.
方广锠先生的“印度佛教讲座”已经在本刊连载了一年多。到上一期为止,方先生着眼于纵向地表述了印度佛教得以产生的文化土壤、历史背景、社会根源,至此,本讲座已经转到了佛教的思想内容上来。方先生的本期来稿,跳出了历史叙述的路子,他想向我们介绍佛教的世界观和宇宙论。当然,这是现代人对于佛教理论的一种解读。要以佛教自己的话说,她只是导人除生死惑的学问,戒定慧三学才是她的组织结构。但我们既然生当此世,透过一种西学的方法论眼镜来看待理性层面的佛教,也还是必要的吧。  相似文献   

19.
吴平 《法音》2000,(11):21-24
上海是现代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报刊杂志出版最多的地区,这与佛教各宗派在上海同兴并存、佛门高僧和著名居士云集上海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年间上海佛教界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约有33种,占当时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半壁江山。上海地区佛教报刊杂志的繁荣,充分反映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佛教文化事业的兴盛。现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按创刊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1、佛学丛报《佛学丛报》是综合性月刊,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于1912年10月创办,主办人狄楚青,编辑濮一乘,有正书局出版,内容包…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现代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报刊杂志出版最多的地区,这与佛教各宗派在上海同兴并存、佛门高僧和著名居士云集上海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年间上海佛教界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约有33种。占当时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上海地区佛教报刊杂志的繁荣,充分反映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佛教文化事业的兴盛。现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按创刊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1佛学丛报《佛学丛报》是综合性月刊,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于1912年10月创办,主办人狄楚青,编辑濮一乘,有正书局出版,内容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