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公共艺术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以一种可以与人互动的形式,逐渐把艺术从美术馆带到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公园、街道中。文章结合艺术家的主动造型意识分析户外互动性装置,通过分析户外公共艺术的案例,提出主动造型意识在户外公共艺术创作中对于大众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以及文化的传播、艺术的引领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旅游形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是城市旅游环境空间的重要景观建设项目。从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取向来分析公共艺术在旅游环境空间的价值导向,提出了公共艺术的四种价值导向,为公共艺术在城市旅游环境空间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一、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概述公共艺术是一个外来语,又被称为公众的艺术或社会艺术,它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中,为公众服务,体现了公共空间中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精神。学术界对公共艺术有多种定义性的说法,归纳起来有两类:从狭义上讲,公共艺术是指放置在公共空间中的雕塑装置、壁画景墙、装饰小品、造型植物、标识标牌等艺术形式。广义的公共艺术则包括了由公众兴办或参与的公开的表演艺术和其他面向大众的艺术活动。无论哪种定义,公共艺术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变得非常强烈,所以开始追求传统艺术形式以外的艺术,比如装饰绘画艺术,通过装饰绘画艺术的追求,可以让人们体会到更多的艺术美。针对装饰绘画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装饰绘画中的造型语言,通过装饰绘画的造型语言,对装饰美和表现力有更深层次的挖掘。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语言是用线和造型,作画中实现用线和造型的相互结合,展现画中人物的形态美。造型就是对画的创造,用线就是画的语言。绘画中除去相关的色彩和技法,给人最直观的视觉就是画的造型。造型语言是在绘画语言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文章通过对工笔画名家何家英绘画中造型语言的解读,分析其中的艺术特性,展现了当代工笔人物画中造型语言。  相似文献   

6.
徽州女祠"清懿堂"因其特有精致繁复的砖雕艺术门墙而有别于其他祠堂,其砖雕秉承了徽州建筑装饰精巧、美观的特点,不仅在雕刻手法上处处独具匠心,在雕刻题材上也表现出了与女性主义息息相关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雕刻形式活泼多样,具有丰富的视觉造型语言和审美特性,并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奥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领域"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的艺术设计氛围日趋自由,对公共空间环境和艺术的需求从观念和形式上有了全新的理解。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融入以造型和观念艺术定位的装置艺术形成的视觉和审美冲击,来探讨这种西方纯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这个实用设计领域产生的关系,及其给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在对文化基因、公共艺术以及地域文化基因的视觉化提取分析基础上,展开对地方文脉资源"活化"方法的思考,以探寻新丝路带上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改造中的新出路,为"一带一路"城市文化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闫慧 《美与时代》2013,(12):104-104
现代壁画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装饰环境,美化生活,成为生活中的一道风景。壁画的审美要素是多元的:构图和色彩是壁画的视觉语言,它感染观众,给人以精神的领悟和视觉的美感;壁画的材质和工艺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经验,拓展了人们对壁画的感受;壁画和环境共存,这又要求壁画和环境呼应,体现壁画独特的环境特征,公共性是现代壁画的显著特征,这就决定了现代壁画在现代生活中所具有的公共环境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其艺术观念和设计表达仍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论。公共艺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文章对公共艺术的城市文化特征和传承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我国国情,将公共艺术的设计文化语境取向作为都市文化精神传达的系统符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思想意识的开放,刺激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为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共艺术与一般艺术存在较大差异,其是以公众审美和需求为基础,并且在城市中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对东北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公共艺术发展的基本要求,并基于东北城市文化特征,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新的发展方式与措施,以不断推动城市公共艺术的健康发展,丰富城市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变得日益复杂与重要,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和艺术化。公共艺术作为面向公众的艺术,不同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具备开放、共享、公共的特征。艺术家用艺术语言激发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更多思考,引导大众积极参与创作,让大众将自身的审美需求表达出来,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认同。这对于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提升大众情感体验及增强其归属感、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公共艺术如何更好地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并发挥价值这一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建筑、景观设计案例等的研究分析,探讨公共艺术的叙事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与音乐相同的是,插图艺术同样在赏析层面上不存在国界上的差别,从视觉的角度上来欣赏插图艺术,能够以感受、享受与接受三个方式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插图艺术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言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从插图艺术中看到城市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文化的传承轨迹,并且插图艺术还能够以视觉语言效果作为社会发展变迁的传播媒介。研究目的在于对插图艺术的视觉语言效果进行探究,在分析插图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创作方法之后,从视觉语言效果的角度对插图艺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不止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的简单陈设,更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行为和精神需求,给人们心目中留存城市文化意象。目前,在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展示中,促成人与艺术、环境的互动,是其公共价值的重要体现。通过卡塞尔的案例,试分析城市公共艺术的存在之本——互动性,增强人与城市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城市公共艺术增加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5.
雕塑是公共空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艺术在景观中的直接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艺术的创新发展,雕塑不再是环境的装饰,而与公共空间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通过论述景观雕塑的外部宏观语言和内在微观语言两个方面来认识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外观视觉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东巴文字是一种极具造型特征的视觉语言符号.它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符号,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情感和美学特征的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17.
有绘画艺术的基本技能中,视觉记忆是智能的核心。绘画艺术视觉记忆的实质是在形象中寻找艺术表现的属性,通过艺术语言的描述对客观事物形象进行记忆。绘画学习的过程就是将视觉形象的造型知识化为记忆,并转化为表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画装裱艺术的构成语言是现作造型语言的延伸与发展。它的涵意是装裱艺术家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材料、几何图形)重新组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艺术的观念,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她在强调运用装裱语言的基本语素的同时,又特别注重对人的视觉及心理的诱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公共艺术是一种呈现艺术本体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当代文化现象。公共艺术是促进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诸多艺术方式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方式,它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壁画的复兴始于首都机场壁画的建成,创造出许多风格独特、艺术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郁的现代壁画。其中彩石壁画由于其特有的形式艺术语言,逐渐被艺术家运用在其壁画创作当中。与其他壁画艺术形式相比,彩石壁画中所运用到的石材具有的天然色彩和纹理,并且彩石壁画作品本身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审美和心理体验,故彩石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彩石壁画作为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其产生的壁画作品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中国现代壁画艺术的一种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文章试图从彩石壁画的造型语言特征着手,通过对造型语言的思考和研究可以从中反映出其艺术审美价值,它既是彩石壁画作品过程中创作情感和审美意味形式得以表现的前提,也体现出了文章对彩石壁画造型语言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