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向有秩序性、规律性、变化性转变,运用结构主义的理念来设计雨湖公园,从雨湖公园规划的整体性结构、可转换空间、内部的可生长和自身调整性来论述。通过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给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带来不同的设计理念,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适合当代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增强公众环保教育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环境教育理念,总结国内外城市公园设计中应用环境教育理念的案例,并以安徽芜湖南陵春谷公园为例,将地域文化、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因素等与公园植物配置设计相结合,达到公众的参与度提升。以生态环境教育理念为目的,为今后城市公园的设计提供理论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陈琪 《美与时代》2023,(8):69-71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非常具有观赏价值的绿化空间。在现阶段城市建设工作中,依据实际情况合理改造设计城市公园景观,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城市在整体上得到更好的绿化,还能借助公园景观将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展现出来。因此,城市公园景观合理改造设计具有必要性,对城市公园景观的改造设计策略展开详细论述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运用全新的发展思想,根据城市建设现状,以及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所需,为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工作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这样既可以助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建设工作稳步进行,又可以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旨在给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室外活动场地,同时也代表了整座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与生态环境水平,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绿肺”。对城市公园设计的各项原则进行深入探讨,明确了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将人文特色通过景观的表现赋予新的美学价值和实用意义。以西安沣东新城汉溪湖公园的案例设计为例,说明在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设计、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与自然更加亲近,人们放松的场所也在不断变化,城市公园逐渐成为更多人休闲放松的地方。公园里的休闲座椅作为服务设施,应承担居民多样化的休闲模式,关注居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升城市公园的整体形象。目前,公共座椅不仅局限于简单座椅的功能,同时结合其形式、材质、呈现色彩以及寓意等等因素,更多地融合了设计师们的精神感受,具备浓厚的人文气息。另外,公共座椅的设计也更注重座椅的材料和形状与环境的协调,公共座椅的设计日趋成熟。文章从城市公园的公共休闲座椅入手,将公园休闲座椅与环保、绿色理念相结合,积极探索普通座椅的劣势并解决。  相似文献   

6.
邹昕 《美与时代》2023,(1):46-48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城市公园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园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河南省郑州市三大公园——郑州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建园时间长,市民依赖程度高。在总结三大公园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一套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城市公园景观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三大公园进行绩效评价,结合定性分析检验模型合理性,为城市公园景观评价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并总结提升城市公园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的迅速发展,社区公园成为社区居民公共活动、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承载着社区居民对高质量人居环境的期望。以社交需求为引导,结合江苏常熟琴川城市公园更新项目,以“邻里共享、文化聚合、绿色社交”为理念,进行“社交+”景观设计探索,激发公园的社交属性,将环境和社会行为共融,建立“特色、健康、友好”的社交环境,营造和睦的社区氛围,以达到从“社交+”到“社区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依据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融合与提炼的必要性和方法,提出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通过历史发展的时间进程以及文化背景,结合乡土景观设计元素以及各区域的民俗文化来进行公园景观中的要素设计,使得城市公园景观更加贴近生活,与自然交融的同时也能满足和人之间的互动需要,打破以往千篇一律的景观模式,使设计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公园是一个城市人们休闲和参观的主要场所,城市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必须强调以服务居民的概念来进行。城市公园的空间景观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大部分人群的休闲习惯和心理需求,也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为了构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成为附近乃至全市居民的休闲场所,我们应该掌握城市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它是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王璐 《美与时代》2014,(4):29-29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驾起了一座人与自然联系的桥梁,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重视在公园绿地布局分析、景观结构与空间布局关系、公园绿地设计与规划方面的研究、绿地管理与旅游发展、应对灾难性气候等方面的思考,才能更好的促进公园绿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石志堃 《美与时代》2013,(12):29-30
花境设计是城市公园的亮点,是体现公园档次的细节表现。花境的设计应符合公园主题,花灌木的搭配要考虑植物的层次感与色彩感,并与周围的景物相协调。根据不同的时段,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用意,采取不同的搭配手法,或素雅或热烈,以迎合人们的心理。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人们都拖着疲惫的心,而在城市公园中布置出一处处风格独特的花境,都将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色彩。优美的花境提升了公园的品味,完美的公园提升了城市的魅力,并作为一张亮丽的名片,促进着城市的发展。由此可见,花境在城市公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如今,城市公园建设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将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理念与方式融入城市公园建设,是城市公园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此,阐述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原则,对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将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应用于城市公园的具体措施,希望为城市居民打造高质量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上升,西南地区老城区缺乏市民休闲活动空间,更是匮乏大型的城市综合公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新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由于西南地区城市综合公园实践项目较多,文章以遵义市"龙塘湿地"公园项目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总体设计、分区设计、专项设计等方面出发,探讨西南地区城市综合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园是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城市里的居民的生活模式和社会文化的融合。随着城市的发展,今天的城市公园的建设在人与场地的双向互动关系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应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出发,通过分析城市公园中的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以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从城市公园的使用者,场地要素和人文精神的角度,力求总结出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和设计的基本要素,深入探讨关于健康、舒适、人性化的景观设计道路。  相似文献   

15.
如今,公园景观已然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们需要一个环节优美宜人,帮助舒缓精神压力,提供舒适自由的空间场所。因此,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试图分析其景观构思与设计,展现其特色植物配置,为今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发展提供宝贵学习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城市公园中听障人群的感知特征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听障友好型设计在公共空间景观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探析如何通过听障友好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来满足听障人士的特殊需求。通过对视觉导向、触觉参与性、可访问性、视觉嗅觉体验、交互性、沟通性、教育性和意识增强原则的分析,提出听障友好型设计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景观设计师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听障人群的需求,从而营造包容、无障碍的公园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威胁,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公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还在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与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以甘肃嘉峪关东湖公园为例,探究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公园景观布局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滨江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中体现娱乐、休闲、文化、生态等综合性功能,是具体落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较为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方向。通过对监利城市公园的总体规划、空间规划、景区规划以及夜景设计的分析、研究,我们要力图建造名副其实的休闲娱乐、回归自然的最佳公园。  相似文献   

19.
以秀峰公园为例,采用使用状况评价研究方法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与使用者和维护、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等形式对公园整体进行评价,并通过分析公园几个典型活动场地的使用状况,解决当前的首要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为公园的后期维护及改进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的城市公园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智能手机应用为代表的新一波信息化潮流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城市公园也会形成与传统公园迥然不同的时代印记,提升游人与城市公园之间的交互性与参与性,为游人提供更新奇、更丰富、更方便的服务,让游客体验到高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捷与美好的同时,也将城市公园的发展引向与时俱进的良性循环轨道。信息化技术也会给城市公园的出资与管理者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改造升级,以及对其依托城市公园进行周边商务资源整合等方面带来很多积极改变,成为城市公园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又一个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