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鑫 《美与时代》2013,(8):51-53
学校外部空间相当于教学建筑中内部教学空间的延伸,因此,校园环境以及由校园环境营造的空间构架便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很多高校由于在校生规模的扩张而对校园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与扩充,使得校园环境顿时华丽转身,但很少有人利用扩建之机去思考与研讨校园场所的精神实质。其实校园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学习,对室外学习空间的使用进行分析,使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9,(6):5-9
社会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生产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真实和虚拟的场所。社会空间中存在着中心与边缘结构,中心与边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空间是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区域整合、生态空间的优化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空间思想,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红艳 《世界哲学》2022,(4):46-56+160-161
随着当代社会批判理论从宏观维度向微观维度、从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的拓展,日常生活成为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宏观视域和历史决定论的时间脉络之外,当代法国日常生活理论从微观视域和空间维度出发,探索了空间对日常生活的规制,并判定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无意识的自我控制与反抗。其中,福柯的空间权力规训和塞托的日常消费战术的反规训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在日常生活中呈现悖论性的存在状态,人的日常生活受资本的利益与规则所支配,同时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实践反抗。  相似文献   

4.
4-5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凡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2,25(1):22-29
本研究是“学生空间能力和几何能力关系”研究的一部分,以小学4、5年级学生为被试(共117人),以空问表征能力测验和几何能力测验为测验工具,初步探讨了学生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关系。对数据结果的分析表明:①就总成绩而言,五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在成绩明显高于四年级学生的成绩,但并不是空间表征的所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②就空间测验的总成绩而言,无论是四、五年级分别考察还是总起来考察,空间成绩与几何成绩之间的相关显著,但就各个分项而言,并不是空间测验的各项都与几何测验成绩有显著相关;学生的几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回归方程:Y_i=0.5736X_i+0.7635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5.
《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描写是其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诗歌中的人物情感、空间文化、空间伦理等因素,承载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流与沟通,具有丰富的美学底蕴与审美价值。详细梳理《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类型以及空间环境与婚恋活动、婚恋文化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我国农耕文明、民俗文化、宗法礼制、婚恋情感等对空间环境审美产生的影响,对于深入挖掘《诗经》中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字的空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要求被试对数字进行奇偶判断时,左手对小数的反应较快,而右手对大数的反应较快,该现象被称为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大量研究证实了SNARC效应的存在,该效应表明人类对数字的加工受空间表征和空间注意的影响。该文系统地回顾了SNARC效应存在及其发生阶段的证据,对比了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最后尝试着从空间注意的角度挖掘数字和空间的本质联  相似文献   

7.
新学期伊始,广州各所高校校园的新生宿舍是一片人气沸腾的景象,然而大四毕业生所住的宿舍楼却是另一番风景,一间6~8人的房间往往只剩3-4个人长期“留守”,有的更是成了长期鲜有“人气”、灰尘满布的“空巢”。本应全日制的大学本科生活到毕业前夕变了个模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到校外租房,而且这种现象还有逐渐向低年级蔓延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逐步转向以空间品质提升为目标,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从城市及社会研究角度,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第三空间",是城市形象的外部载体,是定义城市活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从城市空间品质的视角出发,从舒适性、审美性、历史性、经济性、政策性以及交互性六个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规划设计、政策、案例、后期维护等方面系统提升的有效参考意见,从而提升"第三空间"的活力与品质。  相似文献   

9.
王为维 《美与时代》2014,(8):111-112
影视艺术是时空综合艺术,由于画面始终存在,所以空间始终在场。但是影像空间存在的意义往往被消解掉,仅呈现出背景环境的色彩。为了对影像空间有更清晰的认知,从影像空间的能指与所指角度出发,对影像空间的存在与生产及其权力的呈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空间是理解阿佤人疾病观以及疗愈实践的重要维度。对于阿佤人而言,空间是他们将身体在投入外部世界的行动时,彼此产生的相互关系。疾病被视为是相互关系的混乱在身体上的具体体现,故对疾病的疗愈,需要通过举行仪式进行干预,重新确立或恢复混乱的关系。可以说,空间承载了阿佤人疾病以及疗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研究自然辩证法过程中,依据当时自然科学提供的重要发现对空间现象做出了哲学概括,在反对唯心主义空间观念的同时,批判了空间理论的形而上学。对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进而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做出了实践唯物论的辩证分析,认为空间作为物质运动形式依循物质存在样态而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则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被再生。因此宏观的宇宙空间和微观的人类生存空间,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内含抽象与具体、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理解和掌握恩格斯空间理念的辩证法,对于科学认识日益深入的宇宙学发现,正确掌握人类生产对社会空间日益复杂的建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界环境中物体位置与空间关系在记忆中如何表征,一直是空间认知研究领域探讨和争论的热点问题。该文从空间表征的参照框架、朝向特异性、组织结构和存储内容四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对空间表征形成机制与内在特征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当前空间表征研究中存在的生态效度问题,以及以后将虚拟环境技术引入到空间认知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空间是所有存在者应该共享的先验条件。无论是作为宇宙而存在,还是作为自然界而存在,空间都具有共享性。每一个存在者在空间中的存在实质上就是在宇宙或自然界中占据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人类不仅像其他存在者一样占有空间位置,而且知道它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因此,我们甚至会有意识地在宇宙或自然界中争夺自己的位置。人类在自然界或宇宙空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一个生态扩张主义过程。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类破坏自然界的空间共享性、抢占自然界空间的必然结果。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也是一个空间。它可以区分为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这两种生活空间有着根本区别,但它们都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人类通过建造和占有房屋的方式将自然界空间私有化,这既是一个生态伦理问题,也是一个人际伦理问题。空间国有化不仅导致自然界空间四分五裂的结果,而且导致空间政治化、伦理化的结果。进入有国家的社会状态之后,空间就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自然实体而存在,而是变成了政治实体、伦理实体。空间伦理是人类为了维护空间的共享性而建构的一个伦理价值体系,其核心问题是空间是否应该共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发展对于复合化和集约化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开始将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提上日程。现阶段,商业综合体在我国大中城市快速发展,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活动空间,带给了城市大众新的活动参与和体验。文章简要分析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相关概念,探讨了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景观空间环境设计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又对现阶段我国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希望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能有更好的认识,也期待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在环境设计下更加的人性化、合理化,更加具有城市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6,(4):96-102
城市日常生活空间是人们以物质、文化为原料生产和创造的各种场所,它们承载着城市入的社会生活,比如日常交往、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活动。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类似一个生命体,文化、精神是灵魂,钢筋、水泥、石块、砖头等物质材料是这个生命体的构成部分。有了灵魂,城市日常空间才变得鲜活、有生命;若丢失了灵魂,就会患上"城市病"。资本主义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单纯凭借物质材料批量生产出来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是异化的、患有"城市病"的。中国特色的城市日常空间应该是人文空间,蕴含着文化设施和生命文化,应当成为人们以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为精神原料,以钢筋、水泥等为物质原料,创造、建设出来的艺术作品般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6.
城市理论的兴起是20世纪70年代全面展开的空间转向的结果。卡斯特曾抱怨列斐伏尔的空间转向理论过于晦涩,从而与城市实践相隔离,而从卡斯特开始,空间的探讨自觉地转向实践,形成了都市理论界拒斥纯粹理论研究的取向。不管怎么说,列斐伏尔的空间哲学仍然是一种理论资源,并通过大卫.哈维等,进而对当代空间及城市实践发生重要影响。但本文关注的依然是理论方面而且是存在论层面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城市与空间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所谓空间转向正是从形式上终结于海  相似文献   

17.
当代城市化和空间重组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社会后果,亦产生了对其进行伦理干预的迫切需要。主张空间伦理,必须以生活为中心重新审视物与人的关系,探寻可靠的前提。这一基本立场是:坚守人居目标;牢牢把握生活过程的整体性;捍卫地方精神。在通往伦理空间的过程中,伦理学在当代面临着三大基本任务:主张新契约精神,重新定义空间生产的伦理标准;基于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为空间安排过程中的伦理运用或价值冲突提供解决方案;把握空间生产过程的具体环节,进行积极的伦理介入。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领域的一员,受城市各种公共空间理论的影响,校园公共空间也在向开放性、综合化、系统化发展。校园公共空间已成为校园环境意象重要的构成部分,起着表达校园精神和象征校园文明的作用。校园公共空间建设已不能走单一化的路线,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要考虑从以人为本出发,以学生为使用对象进行规划设计。切不可模仿照搬,形式的重复和功能的丧失只能造成空间的浪费,甚至诱发负面的结果。政府与当地组织可以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和土地的合理使用,法规与政策的及时跟进也需到位。  相似文献   

19.
空间正义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开始被学术界重视,空间正义理论源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兴起,空间正义研究的问题谱系出现重大转变。从马克思到列斐伏尔、哈维、福柯,学者开始以空间的思维重新审视城市的发展,对资本、权力和空间的互动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为城市空间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忽视空间价值性的研究,就极有可能走向空间决定论,因此要结合城市发展的现实,重视作为主体的"人"对城市空间正义理论展开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大卫·哈维是一位重要的城市与区域研究的地理学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一定角度看,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理论平台,将城市空间置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考量,以构建合目的性的空间存在样态为理论宗旨,将城市空间作为资本积累和阶级冲突的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