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博物馆是美籍华人设计大师贝聿铭留给自己家乡的传世之作,其设计回归自然,回归本土。设计师从“人性”出发,通过对新型材料的运用、色彩的铺置、光线的操纵、水文的引入、植被的分布、文化的融入等方面对苏州博物馆的馆内布置、庭院布局、馆外设计以及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详细的疏解。使得苏州博物馆从整体到局部,从人文到环境,从中式美学到西方科学无一例外地都完美地诠释了在现代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给人们带来了古典式与现代式完美结合的视觉审美效果,使两者相得益彰,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界的美学典范。  相似文献   

2.
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融入当地历史文化,设计出既现代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建筑。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相结合,为设计师提供了大量能够借鉴和学习的经验。文章阐述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背景,对新馆的造型、色彩与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相融合的具体表现,以及新馆设计中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探究贝聿铭建筑设计所传达的思想,引申出对中国现当代公共建筑创新的思考。贝聿铭晚年在苏州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自建成后便因其"新"受到各界人士和国内外相关媒体的关注。贝聿铭从早年出国留学时,就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国现代建筑之路。在建造苏博时他提到中国建筑"新枝"和"老根"的嫁接问题。贝聿铭所说的"根"与"插新枝"的方法,是我们当代中国建筑师一直摸索的传统与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符号学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阐明了建筑与符号之间的原则概念。分析博物馆建筑符号的特征及其运用手法,探究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符号现象,具体分析图形、点线面、色彩等建筑符号性表现,结合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用符号学做出进一步的解读,并试图寻找一定的规律,以有效地指导建筑实践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苏州佛教博物馆建成本刊讯位于苏州穿心街报国寺的苏州佛教博物馆,于日前正式对外开放,使古城苏州又添新景观。报国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原在文庙西,1921年迁至穿心街。1930年,印光大师来寺掩关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大师修辑四大名山志,创办弘化社,刊印...  相似文献   

6.
田荣 《美与时代》2020,(2):94-95
近年来,随着景区文创产品的兴起,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发的一系列文创产品迅速走红。苏州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开创了文创产品研发之路。文章分析了苏州各大景区和博物馆文创纪念品的优势和劣势,让文创创作者对现今苏州的整个旅游产业现状有一定的认识。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对现阶段苏州文创产品的研发现状和销售情况进行总结和思考,在未来的旅游产业文创设计研发中规避一些问题,使苏州的旅游产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政府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文章对苏州区域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引导创作者更好地创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而这些资源也是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重要场域,可以使学生通过教育活动、基地实习全面接触社会。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能为博物馆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深入学术研究、策划学术展览、设计与开发特展文化衍生产品,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近年来,苏州博物馆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作了有益的尝试,其就自身资源开展了馆校合作教育活动,对学校教学提供支持,学校组织师生到博物馆实践,有力地将博物馆资源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为新形势下馆校建设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贝聿铭先生儿时曾在苏州生活过一段时光,为家乡设计博物馆时以其一贯擅长的几何图形表达了"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用贝先生本人说过的一句话为题目,也使这一座融合了苏州传统园林特色和现代结构特征的建筑得到一些诠释。以此为出发点,追寻贝先生的脚步,以一个游人的视角拜读大师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博物馆经历了空前的发展,也带动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博物馆展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阶段性的变化。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示设计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底蕴。当今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可以概括为:艺术与科技知识、人文背景、传播媒介、建筑学、环境艺术学等的结合体,而设计师则是统筹人员,将其以艺术的形式展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分析了造景手法的定义、要素以及造景手法类型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以苏州拙政园为例,分析古典园林中的不同造景手法,并且对拙政园中不同的景进行细化解析,更深入地了解造景手法的精妙之处。希望造景手法可以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并且可以让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吸取更多的精华,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追求用户体验的信息交互时代,交互性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当今大的文化环境中,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己。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运用交互设计,以参观者为中心,拉近人与展品、人与空间环境的距离,营造全新的参观体验,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文章在阐述了交互设计的基础上,对博物馆展陈方式中运用交互设计的意义进行初步探究,对博物馆交互体验式展陈的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努力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博物馆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在人们的城市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人作为博物馆陈列的服务对象,其感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博物馆陈列的设计离不开人体工程学,如何通过人体工程学提升博物馆陈列的设计品质,是现阶段博物馆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从人体工程学的概论出发,分析博物馆陈列设计中"人的身体"与"人的心理"相关理论应用,旨在提升博物馆的总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似乎和传统文化始终处于一种互相矛盾的状况,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现代化发展不能摒弃国家历史文化,反而要强调中国元素的融合发展。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改变"千城一面"的窘境,更能弘扬国力,增强国家形象、国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苏州博物馆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的设计表达中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散发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刘慧 《美与时代》2024,(1):109-111
通过分析中国海盐博物馆IP视觉形象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取当地核心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归纳演绎或重构,形成新的设计元素,将其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融入博物馆IP形象设计中。以地域特色鲜明的海盐文化、湿地文化为博物馆IP文化主题,打造中国海盐博物馆IP形象,促使地域文化与博物馆IP结合,提升博物馆IP的文化内涵。将创建地域博物馆IP形象设计体系,作为中国海盐博物馆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新思路,推动中国海盐博物馆和盐城城市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南京博物院在博物馆商品的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一些优秀的博物馆相比在商品种类、创意性等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缺乏有创意的系列化博物馆商品。优秀的博物馆商品并不是难以创造的,完全可以根据藏品的内涵、纹饰、造型等特点通过系统的博物馆商品的设计方法,快速有效地开发出丰富的衍生商品。只有分析客户的需求、结合系统的设计方法,才能更好地建立博物馆的品牌,促进博物馆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永华 《法音》2000,(6):39-40
苏州弘化义诊所位于苏州报国寺。该寺始建于南来咸淳年间。1930年至1937年,印光大师曾掩关于此,并办了如下三件大事:一、在此修辑四大名山志等佛教经籍;二、创办弘化社,流通经书;三、赈灾济苦,福利群生。自此报国寺盛况空前,名扬海内外,成为弘法利生的著名道场。然而沧海桑田,报国寺在五十年代被易作他用,弘化社随之停办。九十年代落实宗教政策,在市政府和市佛教协会的支持下,修复了报国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佛教博物馆。建馆之际,佛教博物馆馆长弘法法师为了继承印光大师慈悲济世的传统,在恢复弘化社的同时,于19…  相似文献   

17.
王芬 《美与时代》2014,(5):44-44
说到非物质文化人们很容易就想到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就是在博物馆展示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同和保护。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发展服务,并且公开的永久机构,在设计学科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首要的就是对博物馆的设计工作,同时达到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多元与经济繁荣的时代.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是一门综合而新兴的学科,如何梳理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关系是博物馆设计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对残疾人关爱的重视,无障碍设计的观念已被人们接受并逐步运用到各类设计中。博物馆通过收藏实物资料的展示,成为信息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担负起引导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社会责任。如何将无障碍设计理念运用于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使各类人群都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为例,无障碍设计原则为指导,通过对其无障碍设计的剖析,总结相关的设计体系,希望对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现在的人们不仅对物质有较高的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有较高的要求,企业也为了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重视增强企业文化。一些具有百年老字号的企业无论是在文化程度还是知名度上都可以建立起具有自己企业文化特征的博物馆,将数千个展品有条理地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这样更有助于企业宣传与快速发展,因此,博物馆中最核心、最吸引人的不是展品,而是如何陈列好展品,这样企业达到了建设博物馆的目的,博物馆会更吸引大众的眼球,同时也宣传了博物馆的历史价值。众所周知,博物馆是展示文物的重要场所,也是发扬国家特色文化的重要地方,博物馆得到快速发展对我国所有公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具有深刻的影响。博物馆展品的展览设计是一项有关于美学的设计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去设计展览的陈列位置,以此来展示文物的社会价值,但如果与其他大部分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形式雷同,缺乏创新,也会影响博物馆的发展,难以让大家发现博物馆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