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盧仲衡 《心理学报》1961,6(2):24-36
一、前人的研究和我們的初步調查結果 苏联的心理学者曾对几何教学心理学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他們主要是研究解題和証定理时的思維过程以及几何概念的形成。研究結果中最大的分歧是对“标准图形”教学的消极作用的估价問題,即是否应該采用变式图形来变异非本貭的特征的問題。  相似文献   

2.
沈家鲜 《心理学报》1962,7(3):40-48
在观察小学一年級算术成績落后学生智力活动的过程中发現,学生在学前期对数的某些基本概念未切实掌握是造成成績落后的原因。然而,数概念的形成在哪一个年龄开始才有实际可能性,其形成的过程怎样,在理論上和实践上是有待解决的重要問題。 教学改革以前,一般人认为,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維为其特点的,数是抽象的概念,因  相似文献   

3.
一 儿童在入学后,經过教学的影响,不但逐漸掌握了一些知識,而且在掌握方式上也发生着变化,这点在思維活动的特点上表現得特别明显。在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感性认識,如果說感性认識也包合着低級思維,即所謂具体的、形象的思維,那么到学龄期,儿童开始能从对事物的外部現象的认識逐漸过渡到对事物內部联系的认識,即所謂抽象的、邏輯的思維。这一变化影响着儿童整个心理活动,使之发生一些质变。儿童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学前儿童有沒有因果思維?因果思維在学前儿童身上究竟是怎样形成起来的?带有因果性质的实践动作究竟是怎样向因果性思維活动轉化的?各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的因果思維的发展究竟有那些显著的特点?学前儿童因果思維的发展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都是学前儿童思維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問題。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教导我們:一切事物都有二重性,因此,我們观察事物必须用两点論,而不能用形而上学的一点論。两点論的提出,指明了人們对于客观事物进行辯证思維的規律,丰富了辯证邏輯的具体內容。为了正确理解两点論的丰富而深刻的內容,本文拟就以下三个問題談談学习的体会:一、两点論与形式邏輯思維規律的相互关系;二、概念的辯证关系与两点論;三、学习两点論的实踐意义。一、两点論与形式邏輯思維規律的相互关系先从正确思維的規律談起。有人把正确思維的規律仅仅归結为形式邏輯的思維规  相似文献   

6.
龚耀先 《心理学报》1965,10(1):78-86
問題 思維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重要症状。不少学者曾对此作过許多观察和研究,也提出了各种看法,但至今仍无一个公认的結論。例如,最早布魯尔(E. Bleuler,1911)提出这种病人的思維特点是“联想松弛”,其后又有人提出是“具体性”或“过于抽象”等。 关于“具体性”的問題有許多不同的提法,例如,皮亚杰(J. Piaget)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維是儿童期自我中心的思維和成人邏輯思維間的“中站”;維果特斯基(A.  相似文献   

7.
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正确地掌握左右概念要經过长期而复杂的发展道路。不同年龄儿童掌握左右概念的水平、反映出各該年龄儿童思維发展的水平。前人的研究指出:儿童对左右方向的辨别,开始是以他自身的左右为推算的出发点,构成感性推算系統。然后在这基础上,形成感性推算系統和有关的詞——“左”“右”的联  相似文献   

8.
儿童色、形抽象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立  汪安聖 《心理学报》1965,10(2):56-64
对于思維发展过程的研究,我国近几年来,結合教学实际的比較多,这是很可喜的現象。但从实驗的控制条件下来进行研究,未必不可作为他山之石以供砥礪的。最初,馮德(W. Wundt)认为思維过程是不能用实驗法研究的,屈伯(O. Külpe)在1902年用顏色和形状进行抽象作用的实驗研究,才在这方面开辟了新途径。继此,符茲堡学派做了一  相似文献   

9.
問題 关于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已有过不少,但多是研究較簡单的概念,至于不同层次类概念的研究,則以韦尔契(L.Welch)的研究为最系統。他既研究了真实概念的形成,也研究了人为概念的形成,还进行了关于概念形成的个別訓練。結果說明从单一客体的抽象和从一組客体或从范围較广的客体的抽象是属于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其抽  相似文献   

10.
一、目的为了要了解儿童的思维怎样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怎样从具体形象的概括逐步发展到词的概括、概念的概括,以及各年龄阶段儿童抽象概括的特点,在研究3—6岁儿童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础上,在语词与数概念能力方面拟定了一些实验项目,以期了解7—12岁儿童在不同水平的语词与数概念方面,其概括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本文着重总结7—12岁儿童在语词概括能力方面的年龄特点,并探明儿童在实物图片概括、词汇  相似文献   

11.
一馬兵同志在《形式邏輯的規律与思想的形式化方法》(載《哲学研究》,1961年第3期,以下簡称“馬文”)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看法,这些看法的基本出发点是: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只是邏輯結构的規律,只与思想的联系、联結有关,只是决定邏輯演算公式的正确性的規律。正因为这样,也就不可能从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的性质和作用的分析中,深刻地揭露在思維中,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同思維活动方法、思維形式(結构也是形式之一种)、思維內容之間,以及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同感性认識規律、它的客观基础的規律之間的有机联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虽然承认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以客观事物的质的規定性为客观基础,但却把亚里士多德关于不矛盾律的客观基础的某些論述当成了形而上学;虽然承认思維和感性认識的联系,但却不願意承认感性认識对思維的制約和影响,从而不願意承  相似文献   

12.
朱玉英 《心理学报》1965,10(1):40-51
問題 应用題教学对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学习数、理、化,以及培养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一年級第二学期学生在解答应用題时常发生錯誤,造成錯誤的原因是很多的,但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是思維方面的問題。本研究企图在前入关于一年級小学生解答应用題的一般思維过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討儿童在解題时产生錯誤的思維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为应用題的教学实践和进一步研究儿  相似文献   

13.
問題的来源和調查結果我們在“关于平面几何‘标准图形’教学的消极作用的問題”的研究中,察觉到“标准图形”教学对解变式图形題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最严重的是在学习几何基本概念部分,但是到了学习三角形及四边形时,就仅仅影响感知过程和思維过程,而很少影响到思維結果。在这个研究的同时,我們还发現綫段間隔或交錯图形对解題的消极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的。  相似文献   

14.
七、不确定性、熵和信息量前面已經介紹了关于概率論的一些基本知識,这就为我們測量信息打下了基础。但是在前面我們只談到了离散的情况,如一次試驗有几种可能的結果,擲一次硬币可能出現正面或反面等等。而在某一段时間內气温的变化、气压的变化等等随机現象却是連續变化的,如果我們把測某一时刻的气温作为一次試驗的話,它的結果是某个連續变化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曹傅詠 《心理学报》1962,7(1):68-76
卡班諾娃-梅萊曾詳細报导过到1956年为止十年間外国心理学中概念形成問題的研究状况。近五年来,这方面研究有了較大的发展。本文将介紹1957—1961年上半年这一期間內英美心理学中概念形成問題研究的几个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引論(二)亞理斯多德論本質与概念發展(三)黑格尔論本質与概念發展(四)馬克思主义本質論之基本要点(五)馬克思主义概念發展理論之基本要点(六)概念發展底具体过程(七)生动直观与抽象思維(八)感性認識与理性認識(九)兩种定义(十)結論(一)引論在我們許多同志所著的闡明辯証唯物主义的著作中,常常看到:“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質”这样的話;在我們許多同志所著的形式邏輯著作中,常常給概念这样的定义或说明:“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質属性的思維形式”。在形式邏辑的教学中情形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赖昌貴 《心理学报》1962,7(2):25-38
一、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目前小学生对算术应用題的学习成績不够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我們对四年級学生作的調查結果表明,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发生錯誤和感觉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四: 1.学习态度不端正,沒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2.語文水平低,对应用題理解不够;3.沒有很好掌握必要的基本数学概念和一步应用題的算法;4.沒有很好掌握分析应用題的思維方法,不能进行必要的邏輯推理。  相似文献   

18.
問题 在实驗Ⅰ中,我们探討了4—9岁儿童的分类和分类命名的問題,从中看到,不同年龄儿童的分类标准是不同的。儿童在达到依本貭特征分类之前,卽达到掌握概念之前,要經历一个逐漸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現出不同的抽象概念水平。年龄較小的儿童还不能脫离依具体感知进行抽象。让他們进行分类时,往往把能直接感知的特点相同的东西(如顏色,形状等),或者把在生活情境中經常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9.
我們曾在以前的两个研究中闡明了綫段間隔的消极影响及我們的解释。在几何图形中,綫段間隔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比較普遍的現象,而外周綫段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說,綫段間隔会从內部影响了所要寻找的图形知觉結构的話,那末外周綫段会不会从外部影响所要寻找的图形知觉結构呢?这是一个問題。因为外周綫段与內部的一些綫段也会形成一些为学生所熟悉或最熟悉并与已学习的几何概念相联系的图形知觉結构,从而它也就很有可能会影响知觉和思維的进程。本研究就是探索外周綫段的影响問題,迫寻它对解題过程产生影响或不产生影响依存于什么条件,并且分析一些直接影响几何图形知觉結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問題我們在“閃光信号的語义干扰”实驗研究中,对代表物体运动速度的閃光信号的三种不同編碼方案进行了比較。結果表明,以快閃代表快速、慢閃代表慢速、固定灯光代表更慢的速度所产生的語义干扰最少,因而可以孰为是最优編碼方案,并且是最符合人們的思維习慣的。但是关于語义干扰的产生,还有以下几个問题須待解答。这些問題是:1.如果最优方案的編碼是最适当的,那末,在其他方案中总有一些信号,它們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