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晓文 《天风》2017,(7):40-41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在威登堡教会的大门上,改革就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席卷整个欧洲。在普世教会共同纪念路德改教500周年之际,笔者尝试探讨路德的“唯独圣经”及其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7年7月30日至8月4日,第十三届世界路德研究大会在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地——维滕堡路德城召开。此次大会正值宗教改革运动500周年纪念,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200余位学者齐聚维滕堡,展示和交流近些年来路德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大会分全体会议、研讨会和简短发言三种形式,对1517年的马丁·路德思想与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传统的一致性和断裂性做了全面审视,主要集中在九十五条论纲的争论和对话、圣经解释学和方法论意义、神学思想的灵性来源和心理学要素、讲道词中的神学思想和宣道中的教理训练、教牧工作和祈祷思想、历史和当代处境中的路德神学思想。大会首次设立中国分会场,来自中国大陆的四位学者做了简短发言。  相似文献   

3.
《天风》2008,(21):48-48
路德会启动"路德10年"庆祝宗教改革500周年近日,路德会在德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个纪念新教宗教改革10年的庆典活动,在未来几年直到2017年,基督徒将会庆祝马丁·路德的改革,并推进与其他信仰对话和更深的神学交流。近日,  相似文献   

4.
关于恩格斯对《费尔巴哈论纲》的若干修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费尔巴哈论纲》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恩格斯1888年作为他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附录发表的修改稿,另一个是1932年首次发表的马克思《论纲》原稿。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其著作中援引《论纲》的时候依据的是恩格斯的修改稿。国外的研究者以及我们国内在教学、研究和学习中所依据的一般也是恩格斯的修改稿。恩格斯的修改稿同马克思《论纲》原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恩格斯对《论纲》作了哪些修改、是什么性  相似文献   

5.
涂丽萍 《天风》2016,(12):22-23
正2016年10月3日至5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诺伊恩德特尔绍(Neuendettel sau)举行了主题为"德国人在中国,中国人在德国"的为期三天的研讨会,有五十余位各界人士参加。并不陌生的小镇诺伊恩德特尔绍位于纽伦堡西南32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基督教小镇,只有7674位居民、3所学校、1个储蓄所、1条主要街道、1所路德会神学院和1所教会社会服务学校。2007年6月,继科隆第31届"德国新教教会日"(Kirchentag)之后,"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这里的巴伐利亚福音信义会"世界同一宣教机构"(Mission EineWelt)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出。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在维登堡大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打响了宗教改革的第一炮。以此为节点,今年(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各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教宗方济各也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新教的纪念活动。不仅基督教认为宗教改革意义重大,普通学者也认同这一主张,天主教也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触动了天主教的反省,倒逼了天主教内部改革。无论从哪一角度看,宗教改革运动都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改革运动之  相似文献   

7.
陈伟 《天风》2017,(6):43-44
正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德国威登堡城堡教堂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反对"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不但推动教会的改革,也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改革开辟了道路,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显著的发展,为西方向近代文明的过渡奠定了思想基础,至今仍影响着整个世界。马丁·路德(1483-1546)出生于德国艾斯勒本矿主家庭,父母对孩子们进行刻板的宗教教  相似文献   

8.
学界通常认为,路德的新教哲学奠基于对亚里士多德"实体存在论"的拒斥之上。不过,至于路德对实体的批判具体是怎样展开的,这一批判又具有怎样的形而上学意义,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澄清。鉴于此,本文旨在深入考察路德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之争"及其哲学后果。我们看到,路德首先用一个作为"盼望"之对象的非本质性目的破除"是其所是"的本质规定性,以便否定事物与世界的实体性,然后提出一种没有本质的实体概念,将个体赖以持存的东西理解为外在的偶性。在一个偶性化的自由世界中,如何安顿没有内在形式的"非实体"之人,便成了路德思想给现代社会造成的巨大困境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小鲁 《天风》2002,(8):58-59
康塔塔是一种有管弦乐队伴奏的包括独唱、重唱和合唱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在十八世纪信奉新教的德国中北部,教堂康塔塔走出了一条独自发展的道路。路德众赞歌被引进康塔塔,作为敷衍处理的基础,对新教教会礼拜仪式上朗读的经文和布道的内容起释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12月16日,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发起并主办了一场题为"寻找思想史中的失踪者马丁·路德"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近20所高校与科研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线上会议。与会学者分别从"路德的整全性价值、历史学和社会学价值、哲学思想史价值、哲学文化价值、路德是现代性的开启者"五个方面,对路德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讨论,旨在全面挖掘路德神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赵鑫 《天风》2014,(3):46-47
<正>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1483年11月出生在日耳曼中部的艾斯里本。他是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对于新教来讲,他是回归圣经、渴慕恩典的属灵伟人。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历史人物。马丁·路德出生于一个德国农民家庭,他的父亲经营铜矿业,家境不富裕。路德在父亲的期望下,在爱尔福特接受大学教育,1505年开始学习法律。本来要成为律师的路德,在去往爱尔福特的路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芬兰学派之父曼多马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向英语世界介绍芬兰学派的文章。它通过探索路德为什么如此迷人的原因,对路德研究的芬兰学派的过程及出版情况、路德研究的认识论和本体论预设、路德的"分享和(或)圣化"概念、分享和爱进行了介绍,最后从五个方面简要地总结了路德迷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德国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宣传品木刻版画中的路德形象,以及其所包含着的激进内容.既可以让我们对以往根据笔载文献把路德说成是保守者的观点进行商榷,也可以利用图像这种完全不同的原始材料,来对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文本材料和视觉材料的对照,来重新解读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我们目前必须做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4.
岳清华 《天风》2017,(8):42-43
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遗产,就是领人回归圣经。"神学家不是别的,只是一个忠于圣经教导,并且体验和实践圣经话语的人。"~1他的神学思考建基在圣经中,并且促成了基督教与德国文化的相互融合。这种相合启发我们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思考。一、因信生发爱路德将"因信称义"视为基督教教义的基石。1536年,路德在《因信称义的辩论》一文中指出:"基督或基督的义是在我们之外,不是从我们而来,所以不能由人的善工产生。"  相似文献   

15.
朱卫英 《天风》2017,(7):38-39
马丁·路德不仅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先驱,而且他在教育方面对教会和社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之际,本文从路德时代的教育背景出发,探讨路德所提出的先锋性教育理念及其带给我们今天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陈小鲁 《天风》2002,(5):46-47
马丁·路德热爱音乐,是个出色的歌手,在作曲方面也十分在行。无论在故乡、在修道院、还是在德国的其他地方,回荡在他耳边的除了弥撒曲或经文歌以外,就是民歌。因而在如何营造理想的新教圣乐方面,路德无疑是从民歌那里受到莫大的启发。在当时的众多作曲家里,路德给予最高评价的是路德维希·森夫尔(Ludwig Senfl,约1489—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丁·路德的称义哲学,学界目前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外在的解释",另一种是"内在的解释",本文则尝试从"运动"入手提出一种新的解释。为了阐明称义的存在方式,路德反复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运动概念,重构了后者运动学说中"毁灭"与"实现"的存在论地位,进而将运动的内在结构表述为"总是回到起点",即总是回到虚无。在这种运动的称义学说背后,蕴含着路德对生成、存在、非存在与虚无等形而上学问题的全新理解。本文认为,也唯有从运动的虚无主义机制出发,路德才能从根本上奠定新教人性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哲学层面,通过与英法自由主义的比较,马克思指认德国自由主义秉赋"观念论"特质,并揭橥德国自由主义"观念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成因。在实践哲学层面,马克思认为德国自由主义"观念论"崇尚一种"理论实践"形态,并依据"群众-精神"实践主体、"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实践结构、"改变世界-解释世界"实践功能等实践唯物主义逻辑,揭示德国自由主义"理论实践"的抽象性和狭隘性。在政治哲学层面,马克思认为德国自由主义"理论实践"的重要指向是对英法自由主义的批判,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自由人"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所自诩的"自由主义批判"的批驳,马克思揭穿德国自由主义的错位历史观和保守政治观,彰显实践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中,"犹太人问题"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论者普遍认为,马克思1843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犹太人问题》,即是他对"犹太人问题"的全部见解,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从《论犹太人问题》中关于"犹太人问题"的世俗基础和"现实的个人"的提出,到《神圣家族》中辨析"犹太人问题"的"真正的"和"普遍的"意义,以及将犹太人的解放置于与国家、社会、法、世界、民族等的关系中进行考察,才意味着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最终解答和真正解决。梳理从《论犹太人问题》到《神圣家族》对同一问题理解的传承和变化,可以看出马克思思想推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生活的形状     
正按我个人的经验,生活是有形状的,一种是"线形"生活,另一种是"板块"生活。"线形"生活,就是每天生活有规律、内容相似,如一颗透明的珠子,一年就是三百多颗,被时间这条线串成了一条链,若将年初这头和年尾那头这么一系,便成了人生的一个年轮。过去的几年,我过的是"线形"生活:清晨跑步,上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