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开始从多元角度对佛教、佛学进行重新审视,并将眼光落在佛教、佛学与现代社会结合的层面上,其中佛教管理学的研究,近年来颇受学界重视。但佛教与管理学之间究竟有哪些契合点呢?佛教管理学成立的依据及特质又在哪里呢? 从实践方面来说,佛教作为一个宗教,是一个实体,有庞大的教团、众多的寺院及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这就决定了佛教必然要有相应的组织与管理制度、思想,对其人员、寺院、经济进行组织、协  相似文献   

2.
“人间佛教”最早由太虚法师提出。与此相联系,太虚还曾提倡“人生佛教”、“人间净土”。经过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土等人的继承和发扬,“人间佛教”理念现已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重要思想和共同议题。它在为21世纪中国佛教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 1933年10月,太虚作题为《怎样建设人间佛教》的讲演,对“人间佛教”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说:“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  相似文献   

3.
“人间佛教”这一话题,是佛教发展历练的结果。玉佛禅寺地处人文底蕴深厚的都市——上海,比起传统的山林寺院,地缘的优势使这个寺院凸现出浓郁的都市特色。将佛教的平等、慈悲、解脱的智慧灌输到都市人文环境中去,促进社会健康、均衡地发展,并在发挥其明显的独特优势的同时,如何继续挖掘潜在的能力,是玉佛禅寺在贯彻“人间佛教”精神的过程中努力践行的内容。在庆祝建寺120周年之际,玉佛禅寺起而开展“都市佛教寺院及人间佛教”这一课题的研究,表现了长远的眼光和谋求发展的价值趋向。一位西方思想家曾经说过,决定人类行为的诸种…  相似文献   

4.
罗晶 《中国宗教》2018,(11):70-71
佛教寺院建筑,是佛教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这种思想的转变也直观地体现在佛教寺院建筑风格的变化之中。通过不同时期表现佛教寺院建筑形态的壁画,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早期关键性的演变,同时为了解佛寺建筑中国化的过程提供图像见证。  相似文献   

5.
认识寺院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份材料是我刚出家大概三十三岁时候写的。当时,接受白圣法师的邀请在三藏学院教书。那时候教材都是自己编的,参考资料多半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出来的,编成表解,作为佛学院的教材。《寺院教育商榷》,是我当时对一个寺院要把佛法发扬光大的构想,总共有五讲:第一是认识寺院教育,第二是怎样展开摄化活动,第三是修学的生活,第四是修行的目的与初方便,第五是信众的联谊与互助。就“认识寺院教育”这个主题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明。一、寺院价值寺院的设施及其存在的意义,这是我们首先要清楚明白的,“寺”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它的历史渊源。佛教…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对五台山所有寺院的僧人在日常佛事、各种法事、节期中所演奏的具有音乐性质的曲调的统称,僧人们称其为“佛曲”。这些佛曲是五台山日常佛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音乐角度讲,它包括“声乐”、“器乐”两大类;从应用功能角度讲,它又根据形式分为“经文音乐”与“经外音乐”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上海佛教素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佛教寺院的素斋、素菜,是长期受到重视的一种传统饮食文化。近年来,上海各大寺院每年都要接待五、六十万海外的佛教信徒和游客,接待几百万人次的国内佛教信徒。每年有几十万人次在各寺院中用餐,仅上海静安寺,近几年每年要供应六、七十万碗素面。上海几个大寺院的...  相似文献   

8.
大同善化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辽金佛教寺院之一,对于佛教思想和佛教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寺大雄宝殿中保存的金代二十四诸天塑像,既是金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又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历史价值。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记载,对二十四诸天像的名号及其宗教内涵进行考察,并从辽金时代佛学思想、大同佛教宗派等角度探讨这些造像的佛教思想内涵,进而揭示辽金大同佛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刘军 《中国宗教》2021,(2):46-47
雍和宫是清朝的皇家寺院,由于地处京畿的先天优势和皇家寺院的特殊身份,其建筑上悬挂使用的匾额,具有数量多、种类丰富、形制规格高等鲜明特征,是佛学理念、文学理念、书法艺术、装饰艺术等的完美结合.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来看,雍和宫的匾额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是佛教中国化在寺院建筑方面的体现与成果,是清代佛教中国化进程和样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而寺院楹联则以其鲜明的宗教色彩独树一帜。寺院楹联虽为小品,但其短小精炼,小中见大,寓意深刻,蕴味无穷。一幅好的楹联,胜过一篇长文。不少佛教楹联涉及了宗教与人生这个题目。宗教离不开人生。人类的一切文化结晶,说到底,都是在探讨人生。佛门讲功德,谈果报,便是在探讨人生。人们活在世上,人人都有个“人生”问题。这个最普通而又最长久的题目,人类已经探讨了几千年,并将永远探讨下去。峨嵋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其崇高的佛教地位,“秀甲天下”的绰约风姿,富丽堂皇的梵宇琳宫,吸引了历代无数高僧大德、文人仕宦,并留有大量诗文书画,仅楹联即有千余幅,其中不乏精品佳作,虽时过境迁,但内中所含丰富内容与深刻哲理是永远有生命力的,对追求“人生真谛”的人  相似文献   

11.
明代佛教方志是研究民间信仰佛教化的一个重要资料宝库。本文通过大量明代佛教方志的记载,探讨了明代寺院供奉民间俗神的种类、空间分布,分析了明代佛教寺院僧众从内心上接受民间俗神的真正原因。明代是民间信仰与中国佛教完全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段,对清代、民国以至现当代民间信仰与佛教寺院的关系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卓 《中国宗教》2018,(4):68-69
佛教舞蹈是指以佛教寺院为中心而发展起来舞蹈,或者是源自于佛教、带有佛教文化色彩的舞蹈,主要以供养佛菩萨或者弘扬佛教为目的,正所谓“巧把音声作佛事”。佛教舞蹈本源于印度古俗,是所谓的“舞祭”,在古印度佛教的无遮大会上通常也有乐舞。佛典中有很多关于舞蹈的记载。比如《妙法莲华经》云:“香花伎乐,常以供养。”  相似文献   

13.
佛教寺院财产的管理问题,这是中国历代佛教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北洋政府时期政权变动频繁,军阀混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宗教管理问题也时时困扰当局执政者。由于自身的财政压力所以政府对佛教的寺产时存觊觎之心,佛教事务的管理的重心也主要在佛教寺院财产方面。在佛教管理机构设置上,盛行于封建帝制时代的僧官制度被废止,佛教事务由内务部礼俗司管理。与此同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与法规,将佛教事务的管理纳入到法律管理的轨道,但是佛教寺产的归属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本文从宗教政策的变化、宗教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寺院管理暂行规则》的颁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民国初期的佛教政策以及政府对寺院财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静而悠闲的,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令多少世人羡慕不已。但是,真正的寺院生活其实十分清苦,同时也十分有规律和节奏。僧人们闻钟而起,闻鼓而眠,闻板上殿,闻梆过堂,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依旧。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寺院僧人日常进行的几项活动,如朝暮课诵、布萨诵戒、上供、过堂、普佛等。一、朝暮课诵 朝暮课诵,又称为“课诵”,是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及梵呗歌赞等法事的总称。因为课诵是佛教寺院僧众日常最基本的宗教修行,是每天早晚必修的,所以称为“朝暮课诵”。 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宗教史、文献学等方面讨论西夏时期的“汉藏圆融”佛教。作者提出“广义”和“狭义”的“汉藏佛教”概念,并为之进行讨论。本文集中在“狭义”的汉藏佛教,并为之采纳不同西夏佛教文本中的材料佐证。作者认为汉传和藏传在西夏时期有比较广泛交流,无论在西夏文佛教词汇或文本义理内容皆可见其痕迹。从思想架构角度观之,汉藏圆融的基础为汉传华严思想,主要是澄观和宗密的思想典范,即是所谓“性起/缘起”的架构。藏传佛教密法属于“缘起”范围。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很有新意的论文,对黄克克教授来说是“初探”,对前人来说还未曾“探”过。文章不是仅就佛教而言,但与佛教建筑契合最深,可作为佛教寺院建设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史上的福田事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林 《法音》2005,(12):28-32,33-34
在中国,有组织、有制度的社会学意义上的慈善救济行为,应当说与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传入及拓展是分不开的。自佛教在中国生根后,凡跨越家族、宗族、地域的社会化的民间公益事业,如修桥铺路、开挖沟渠、植树造林、放生护生等,往往藉助寺院发起或有僧人直接参与、主持。在灾荒或战乱年代,各寺院普遍实行的施粥、施衣、施药、施棺等举措,也使宗教修行道场成为救济扶助弱势群体的避难所。本来,佛教徒以“福田广种”为信念,盖因佛陀所说增长功德福报的方法,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建造有益于社会大众的公共设施。因此可以说,佛教的福田思想启蒙了汉…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佛教民间慈善活动”,特指佛教居士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是由某个“念佛小组”成员自发自愿开展的,既有成员间的互利互助,也有社区内的扶贫济困。在上海,佛教居士中有不少自发组织的“念佛小组”。他们多数是因为年老体弱、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经常参加寺院佛事活动,于是大家相约在某个信徒家里,几个人、几十个人一起诵经拜佛,有时也会请有关法师、居士来讲经说法,开展  相似文献   

19.
周奇 《佛学研究》2004,(1):207-213
唐代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繁荣的时代,其中强大的寺院经济的为唐代佛教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是我国由统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时期,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确立表明中国走出中古强制性的统制经济时代。本文从度僧制度、僧尼帐籍、寺院依附人口和僧尼的沙汰这几个方面探讨国家对寺院人口的控制与管理。并试对一些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以期反映国家对佛教寺院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唐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佛教早期传入西藏时由于传播的需要和藏民族四处游牧的生活方式,修行者会请画师把佛像和曼陀罗等绘制在布、绸或木板上,以便随身携带。这种平面画的方式也体现于寺院墙上,它是传播佛教思想重要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好辅助修行的一种方式。从修行者信心角度出发也是用这种方式将佛请到自己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