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在角色体验与评价中学会面对挫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的过程往往是在挫折中奋进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人们在分析受挫时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时,总爱寻求诱因,但诱发事件  相似文献   

2.
在预防或克服自毁行为上,有一种障碍必须跨越,那就是你必须先能察觉内心推动你自取其败的力量。 1.求败的性格,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倾向子自取其败。他们一再地自陷于受欺压、被打击的绝境,而且一筹莫展。 2.自恋狂.妄自尊大,过于自负,自视过高的人,通常会一头撞入自毁之门。 3.情感幼椎,在工作场合扮小丑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此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 4.求败的认知,缺乏自信,划地为牢,总认为自己会失败,内心有错误的预知失败的心理。 5.虚幻的期望,志大才疏,对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能作出明智的估测,对自己要求过高,生活目标极不现实。  相似文献   

3.
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要彼此接触和交往。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一散漫的、初步的群体性活动,通常在社会学里称作“集体行为”。集体行为是一种行为方式方面的一致性行动,一般指那些大型的、相对非组织起来的、时间上短暂的群众行为:它常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和短暂性等特点。由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关性增加,人们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相互作用日益扩大,加之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各种不同性质的文化接触的机会增多,因此,各种集体行为就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是由“社会促进”作用引起的。有的是因为他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刺激而产生的社会助长现象,如各种“热”、时髦、时狂等时尚的流行;有的是出于群体对一个人行为的作用,导致他放弃控制其行为的正常约束而去从事他个人从未想到会单独完成的行为,如盲目躁动、传闻甚至骚扰社会安定等初级集体行为。  相似文献   

4.
<正>暗示是影响潜意识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它超出人们自身的控制能力,指导着人们的心理、行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对象的暗示影响,其中积极暗示能给他们正向激励,使其不断进步,消极暗示容易让他们意志消沉,从而导致失败。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在家里他们会呈现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状态,会不自觉地向父母敞开心扉。当他们的言语、行为或情绪中出现一些消极元素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导师,要及时化解消极暗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调适心态,快乐生活。  相似文献   

5.
所谓习惯,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逐渐培养成的比较稳定的经常性的行为倾向。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起着潜在的巨大的作用。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6.
“原因”和“理由”在归因活动中的不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因”和“理由”在归因活动中的不同使用刘永芳(河南大学教育系)1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当某个人的行为是他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做出来的时候,在对它进行归因时人们倾向于使用“理由”这个词;当某个人的行为是潜意识地、被动地产生时,人们倾向于使用“原因”这个词...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已经引起了哲学界的重视。然而,在强调“人们的自觉活动的规律同历史的客观规律恰恰是一个东西”的时候,如果缺乏对“自觉”涵义的具体分析,就难以论证两者真正的对立统一关系。自觉是人的活动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历史过程区别于自然过程的显著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述中,“自觉”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他们至少是在三种不完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道德选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兰芬 《现代哲学》2001,3(2):75-79
道德选择是人生需要面对的诸多的选择中最基本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人们总是用“善恶”、“正义与非正义”、“人道或不人道”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各种行为,并据此进行道德选择。道德选择不仅是道德行为的开端,而且是道德行为的指南,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道德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认真研究道德选择中的道德自由、道德责任、道德困境等问题,对于道德主体优秀品质的形成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成绩好,同学称他“不是人”虽然才刚跨入中学几个月,但小航却已经在年级里大名鼎鼎了——平时嘻嘻哈哈跟大家一起打篮球,每次考试分数总是高得惊人,同班同学更是昵称他“不是人”。其实,小航在小学里就是老师同学交口称赞的好学生,还是学校里的大队长,一路走来一直很顺利。“他太强了,跟我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平时看到自己的分数和小航相差那么大,一些同学总会这样聊以自慰。而他们平时也不跟小航谈足球、动漫等同学间的热门话题,只是把他当作“解题高手”,在碰到难题时才想到他。父母严,从没听到表扬声当优秀成了习惯的时候,失败也就变得…  相似文献   

10.
不小心在白纸上滴了黑墨水,把这张纸画成雨,打开来便成如图所示的图形。把这图拿给各种人看,他们会产生很有趣的想像。您也来一边看图一边想像吧。从这图中,会涌现您何种想像呢?请把所想到的事写下来(限时一分钟)  相似文献   

11.
权欲的潜流     
弗洛伊德有两个最得意的学生,一个是阿德勒,一个是荣格,他们都认为“梦是种具有预期性的东西”也承认精神分析的技术,但是他们都不同意弗洛伊德的“唯性论。”阿德勒接受了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向上意志”的支配,实际上也就是受所谓“权力意志”的支配。在他看来,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内驱力,将人格各方面汇合成一个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就是优越性,就是要求高人一等,同时,由于自我本身的内在需要,对他人的估价,也常在无意中比“上下”,比“胜负”,比“优劣”,或者是比“强弱”,换句话说,人们的一切动机,不论好歹,都是向着一个方向,追求征服,追求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指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的行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19页)这说明性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很自然的。然而在我国,人们关于性的科学知识还很不普及,甚至贫乏,有人调查了100个文化层次不同的家庭,结果没有一家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健康天地》1991年第5期第10页);又有人调查了36位老大专生,结果也是没有一位知道自己子女初次遗精和初潮的时间,他们几乎全是性盲(《家庭医生》1987年第1期第20页)。一对老年知识分子30年不生育,原  相似文献   

13.
自我归因指的是人们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及成因推论.有关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涉及到外部特征及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的较多,而对内部因素,尤其是他们如何看待、解释自己的学业失败,即对他们学业失败的自我归因研究较少.自我归因作为主体意识,无论其正确与否,一旦形成都会对个体的情绪、态度、行为及未来的预期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试图探讨学习困难儿童学业失败自我归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高清海:论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需要。因为人是自由自觉的存在,是自身活动的主体,人的行为都是抱有主观目的的。我们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实事”中去“求是”,是要为人们的活动和行为寻求现实的“根据”、确立合理的“目标”、制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摒弃抱怨     
抱怨者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欢迎。他们以为自己经历了世界上最大的困难,却忘记了听他抱怨的人也有这些经历。抱怨者认为自己是强者,只是社会太不公平。抱怨者不承认失败,敢于承认失败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人们如同看到一个伤痕累累的、神色平静的男士,如同英雄。人们本来同情弱者,可抱怨者  相似文献   

16.
漫话偷窃癖     
偷窃,是悄悄拿走公家或者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一种卑劣行为。人为什么会偷窃呢?古人认为:“饥寒起盗心。”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能通过正当途径取得解决自己温饱问题的物质财富,便想到了去偷窃。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生活中也有人并不存在温饱问题,甚至十分富有,却还要去偷窃,这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偷窃  相似文献   

17.
行为类型ABC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人们性格各异,各人以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工作和娱乐。有的人性子急,什么事都想三下五除二,一蹴而就;有的人慢性子,再急的事也慢条斯理、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做;有的人凡事追求完善无缺、一丝不苟;有的人马虎潦草,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看起来不过是生活作风的细节,但从善待生命、维护身体健康这点出发,我们却提倡每个人应该正确地、自觉地用健康的行为模式对待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说:持什么样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继母”,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些凶煞的恶妇,仿佛“继母”成了“恶妇”的代名词。正是由于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才使一些好继母也难逃人们的非议,这对继母本人和养子女同样会产生不利影响。文中黄老师和琳琳就是这样一对由于曾受此类舆论影响而不能进入家庭角色的母女。这种角色适应不良的心理既给她们母女情感的沟通设置了无形的路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和睦与温馨。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了不气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才不失为伟人气质。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如果失败了就想到“我不行了”,那肯定是难以成功的。阿基米德很有自信心,他说过一句名言:“如果给我一个适当的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自信心,否则,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20.
玫瑰谎言     
长期以来,“说谎”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种虚伪不诚实的表现,是奸诈而可耻的行为,受到诚实正派的人鄙视和不齿。但我要马上指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说谎可不一定是坏事或“奸人的所为”。说谎也可以完全出于善意,有时谎话“非说不可”。这种善意的“说谎”——可称之为圣洁的“玫瑰谎言”,不但不会有人责怪你,反而是“认可的行为”,事后甚至会受到当事人或周围人的感谢。 余老师16岁走向教坛,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教育教学成绩卓著,桃李遍天下,人们真诚地称赞他为浇灌幼苗成长的“园丁”、把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的“蜡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