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序列学习是否是内隐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列学习是继人工语法之后内隐学习的另一研究范式。以往观点认为,在练习后,被试对规则刺激和随机刺激在反应时上出现差异,就表明被试是内隐学习,这种差异量就是内隐学习量。但现在很多学者对序列学习是否内隐这一问题提出了疑问;运用新方法(过程分离法,简称PDP)的研究发现,序列学习是否内隐同反应-刺激间隔(RSI)有关,当RSI = 0时,序列学习才是内隐的;根据RSI提出了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2.
赵益  何东军 《心理科学》2021,(3):530-536
为了研究眼跳的双相调节理论是否适用于人类的视觉系统,本研究测量了人类被试对分别呈现在三种眼跳时间段(基线、眼跳抑制和眼跳增强)内的光栅的朝向辨别准确率。研究发现:相对于光栅呈现在基线时间段内,被试对呈现在抑制(或增强)时间段内的光栅的朝向辨别准确率显著地更低(或更高)(实验1);另外,只有使用低或中等空间频率光栅作为测试刺激时,才有这种双相调节作用(实验2)。这些结果表明:人类的视觉系统在眼跳过程中存在双相调节机制,并且这种双相调节机制具有刺激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汇产生中的义、音信息提取时间进程的ERP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 要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查了在汉语词汇产生过程中,语义提取和语音提取的时间进程。在实验过程中,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要求他们在小声进行图片命名之前,先基于语义信息(图上画的是物体还是动物)或语音信息(如图片名称是以字母s还是以y开头)完成一个双重选择任务。在一种情况下,反应手(左手或右手按键)由语义信息决定,是否反应(GO/NOGO)由语音信息决定;在另一种情况下,反应手由语音信息决定,是否反应由语义信息决定。结果发现,当是否反应由语义信息(动物/物体)决定时,N200的潜伏期是307ms;当是否反应由语音信息(如中文名称以S/Y开头)决定时,N200的潜伏期是447ms;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即由语义信息引起的N200的潜伏期早于由语音信息引起的N200的潜伏期。结果表明,在汉语词汇产生过程中,语义提取先于语音提取。  相似文献   

4.
刺激类型及表征关系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刺激类型以及重叠呈现的图片流和词语流的表征关系对非注意刺激的捕获差异,试图考察刺激类型和表征关系对无意视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的影响。分别有20名中学生参加了词和图片基线水平测试,52名中学生参与了无意视盲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词与图片重叠呈现时,不管注意刺激是词还是图片,也不管词与图片的表征是否一致,与基线水平相比,被试都出现了显著的无意视盲现象。(2)当词与图片的表征意义一致时,如果注意刺激是图片,而非注意刺激是词,那么被试更容易觉察到非注意刺激。(3)非注意刺激与注意刺激表征意义一致时更容易捕获观察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吴昱  高湘萍 《心理科学》2013,36(4):816-821
实验采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范式(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观测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图片分别作为靶刺激和探测刺激时是否会出现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现象。结果发现,如果探测刺激是自我面孔,被试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他人面孔,尤其当T1是他人面孔时,可使注意瞬脱完全消失;靶刺激和探测刺激均为他人面孔时,出现注意瞬脱现象。说明自我面孔不仅有很强的注意抢夺能力,也有很强的注意持续把持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一)介绍卡尔·古斯塔·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士杰出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病理学家,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奠基人。在1899年阅读了艾宾的《精神病学教科书》后,荣格决定通过精神治疗追求内心梦想。他于1900年成为苏黎世大学伯格尔斯立精神病医院的助理医生,进行了备受瞩目的“字词联想”研究,提出了“情结”理论;后来深入研究弗洛伊德的理论,创建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但在1914年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7.
王甦  张铭 《心理学报》1995,28(2):113-120
在被动触觉的距离知觉实验中,被试的右手保持不动,将各种三点型式的刺激轻轻接触食指腹侧或以一定速度通过其表面,要求被试判定外侧两点的直线距离并在一根量尺上复现出来.结果发现:(1)当刺激快速通过皮肤表面时,外侧两点距离表现出低估,其知觉距离显著地小于刺激静止或慢速运动条件下的知觉距离;(2)当中间附加点偏离外侧两点间想象连线较大时,外侧两点的知觉距离显著地小于中间附加点偏离较小时的知觉距离,偏离较大的中间附加点似乎将外侧两点拉近了,缩短了其知觉距离,出现知觉亲和现象.这种现象与刺激是否运动无关.  相似文献   

8.
Stroop其人和Stroop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Stroop其人和Stroop效应王才康(华南师大心理系)当命名用红墨水写成的有意义刺激“绿”和无意义刺激“××”的颜色时,会发现前者的颜色命名时间比后者要长得多.这种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红色)和词义信息(绿)相互发生干扰现象,就是著名的Siroop...  相似文献   

9.
王吉  许世彤  区英琦 《心理学报》1994,27(3):300-304
用高频电脉冲刺激大鼠乳头体(MB),可一过性抑制由刺激穿通纤维(PP)诱发的海马齿状回(DG)群体锋电位(PS)。训练作业前先刺激MB,导致DG的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LDLTP)的形成显著延缓,相应地延缓了条件性饮水反应的建立。电刺激MB对PP─DGPS的这种抑制作用在训练所产生的PS增大达最高水平时显著减弱,刺激MB对LDLTP的保持及相应地对条件反应的巩固没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MB对DGLDLTP的形成有抑制性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复知盲:刺激呈现时间及作业对反应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黄健辉 《心理学报》1997,30(4):345-349
本研究用汉字材料及反应时的数据来探讨重复知盲现象及有关机制。在实验一中,被试必须判断快速连续呈现的两个字究竟是否包含两个或是只有一个动物字。结果显示在70毫秒时,有重复知盲现象(重复动物字组比非重复动物字组的反应时为长);在100毫秒时则无;另外,在200毫秒时则有重复启动现象产生(重复动物字组比非重复动物字组的反应时为短)。实验二采用同样的材料及呈现方法,但被试只需要判断以70毫秒呈现之实验材料中的第二个字是否动物字。结果发现类似重复启动的现象,这些结果显示,呈现时间与作业是决定重复刺激究竟造成知盲或启动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另外还讨论本研究的方法与结果对了解重复刺激心理加工的可能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不同效价度和唤醒度的情绪刺激是否存在动机倾向上的分离模式。实验1要求被试对表情图片的动机倾向(趋近/回避)进行主观评分,发现被试对低唤醒表情或积极表情有更加趋近的倾向。实验2以运动的线索启动动机倾向(趋近/回避),完成情绪词效价判断任务,从内隐的角度考察情绪刺激是否存在动机倾向上的分离模式,结果发现,被试对动机倾向一致的情绪刺激的反应时更快。趋近的消极情绪词比趋近的积极情绪词的N2波幅更大,远离的低唤醒情绪词比趋近的低唤醒情绪词的LPC波幅更大。结果说明积极或者低唤醒的情绪刺激引发趋近倾向,而消极或高唤醒的情绪刺激引发回避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N-back范式,探讨熟练双语者与非熟练双语者之间工作记忆更新能力的差异,以验证双语优势效应是否存在于工作记忆更新任务中。方法:采用数字型2-back任务,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分别为被试间变量(熟练双语者与非熟练双语者)和被试内变量(低难度任务组和高难度任务组),因变量为2-back任务中目标刺激、非目标刺激、诱惑刺激和非诱惑刺激的准确率和反应时。结果:熟练双语者与非熟练双语者在低难度的2-back任务(一般的2-back任务)中,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准确率和反应时上没有差异;在高难度任务组(有冲突的2-back任务)中,熟练双语者在非目标刺激、诱惑刺激和非诱惑刺激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非熟练双语者。结论:工作记忆更新中的“双语优势效应”更容易体现在高执行功能需求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联想实验的基本方法之一,由F.高尔顿(1879)首先开创。其方法是当主试呈现一个刺激(一般为词或图片,以听觉或视觉方式呈现)后,要求被试尽快地说出他头脑中浮现的词或事实。自由联想与控制联想相对应。在应用自由联想时,事前对被试的反应与刺激之间的关系,不加任何限制,但反应一般约定只以语言方式(单词形式)。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的价值是通过传播信息而实现的,这种传播囊括了记者(作者)、编者、读者三种人的活动。编者亦称为“编辑”,他(她)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大众传媒坚持正确方向、确保舆论质量的把关人。大众传媒的水平,决定于编辑的整体水平。就编辑、作者、读者三者的关系而言,他(她)是联系记者(作者)、读者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和“桥梁”。记者的文章通过编辑得以筛选、修改、润色,读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编辑得以反馈,继而改进和指导传媒工作。一、新闻编辑的传播行为具有重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韩世辉  肖峰 《心理学报》1999,32(3):274-283
文章研究了视知觉组织,空间位置不确定性和视野位置等因素对复合刺激中整体和局部性质加工的影响。实验发现,(1)当复合刺激呈现在白背景上时,反应时和干扰作用都表明复复合刺激中大图的加工优于小图,刺激位置的不确定削弱大图对小图的干扰作用;而当复合刺激呈现在由“+”组成的背影或时,小图的加工优于大图,刺激位置的不确定延长分辩小图的RT;(2)与周国刺激相比,分辨视野中央的复合刺激的RT较短,这种影响对分辨  相似文献   

16.
弗洛伊德虽然本是一位精神病医生,但他提出的问题和思想则远远超出了医学心理学范围,因此,人们不仅称他为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而且也称他为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他的毁誉竟有天壤之别。至今争论未息,这种褒贬不一,是与人们对弗氏学说在理解上的分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采用“应激”学说探讨精神病的发病机制,是病理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一个较新的研究动向。按Seyle 原意,“应激”的基本概念应为机体对于加在它身上各种激源(Stressor)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激源可以大致分为躯体激源和心理激源二大类。心理激源是指各种各样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刺激,也就是所谓的“心理刺激”或“精神刺激”。本文结合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包括躁郁症和忧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从河北省选取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邢台学院3所高校共522名大一至大四学生,采用问卷法考察手机成瘾倾向在无聊倾向与认知失败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无聊倾向、手机成瘾倾向与认知失败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在无聊倾向外部刺激因子与认知失败的关系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是否独生能够调节无聊倾向内部刺激因子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只有独生群体中内部刺激才能显著预测手机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运用无启动的同一字判断(靶字延迟反应)范式,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汉字刺激质量和频率是否具有交互作用。行为结果显示,刺激质量和频率在反应时上存在交互作用。脑电结果显示,重度模糊诱发了更大的N250和N400,且刺激质量和频率在N400上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是,汉字刺激质量和频率在反应时和N400上存在交互作用,表明在汉字识别中存在串级加工,支持IA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从知觉负载理论来理解选择性注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觉负载理论被认为解决了选择性注意研究的早选择和晚选择观点之争。当前任务对注意资源的耗用程度决定了与任务无关的干扰刺激得到多少加工,从而导致在低知觉负载下,注意资源自动溢出去加工干扰刺激(晚选择),而在高知觉负载下,注意资源被当前任务耗尽而无法加工干扰刺激(早选择)。知觉负载理论提出后,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一部分工作专注于知觉负载对选择性注意的调节作用;另外一些工作则关注其他认知过程如何影响注意资源的分配,其中知觉负载与工作记忆负载的关系是当前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