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有一类文章,题目常常是“对……的哲学思考”。从农村责任制到城市经济改革,从开放政策到“一国两制”的构想,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厂长责任制到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竞争,总之,对每一现行做法或生活中的每一种变化,他们都可能来一番这样的“哲学思考”。每读这类文章,总恨自己不能集中思绪,反而四下里生疑:“这一类的思考究竟能否算得上哲学思考?真正的哲学思考应  相似文献   

2.
趋向补语及其引申意义——说补语(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补语中有表趋向的一类,补充说明动作、行为行进的方向。按说,只有动作、行为才有趋向可言.不过,因为汉语不少形容词兼有动词的性质,因而形容词也可以加趋向补语,表示状态的变化。如: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黄昏,公园里渐渐安静下来了。这种趋向补语范围不大,无非是“软下来”“冷起来”“暗下来”之类,且都属于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现在,我们说说大量存在的处于动词之后的趋向补语。趋向补语都是由趋向动词充任  相似文献   

3.
从温州宗教现状看宗教的世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实地调查材料揭示了新时期温州宗教的发展和重大变化,指出在经济体制急剧改革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教徒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他们更关注物质世界和世俗利益,宗教保守主义和禁欲主义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并指出在市场经济和世俗文化的冲击下,宗教自身水准下降,内涵和灵修削弱,宗教道德滑坡等消极腐败现象。文章还针对温州宗教现状及其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选中的宗教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 年底美国大选的最终选举结果是:四年来政策屡遭非议的,“不合格的”布什凭着他那些宗教保守主义的政策所表现出来的信徒般的笃信与坚定,战胜了他的对手、民主党候选人克里。所有的选举后反思分析都惊讶地发现,导致共和党成功的,不是布什的施政政 策,而是美国大选战中表  相似文献   

5.
施特劳斯论古今政治哲学及其文明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特劳斯经常被认为是关国新保守主义的精神鼻祖,其政治哲学据说奠定了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基础。针对这一流行观点,本文考察了施特劳斯对古今政治哲学之争及其不同文明理想的讨论,认为施特劳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精神既有别于现代自由主义的文明理想,又有别于直面残酷政治现实的德国虚无主义思想;文章还论证了施特劳斯对古典完美城邦理念的坚持,认为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和美国新保守主义在思想原则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一次课堂练习,我给学员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有的中国人去过美国(真),根据逻辑方阵,推出同素材其它三个判断的真假。结果,有不少学员在“所有中国人都去过美国”后答“假”;“有的中国人没有去过美国”答“真”。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回答?他们自信的回答:“‘所有中国人都去过美国’不用说就是一句假话;‘有的中  相似文献   

7.
趣味促销     
座落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罗德岛上的“监狱酒吧”戒备森严,一般人休想进入。奇怪的是狱中“囚徒”皆红光满面,喜笑颜开,毫无沮丧之色。原来,这里的“囚徒”个个都是百万富翁,他们厌倦了花花世界的豪华生活,特地到此体验铁窗生涯。“监狱酒吧”中配有华丽的地毯、彩电、立体声音响、电话、洗澡间、席梦思软床等设施,来到这里的“囚徒”一般要预先登记“入狱”日期,:  相似文献   

8.
我们这辈人在幼年的时候(二十世纪初年)就习见习闻“列强”(通过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地主和资本家)在中国横行霸道,他们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他们说中国是“东亚病夫”,是“劣等民族”,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当时的读书人也自认为事事不如人,满脑袋“洋人至上”、“美国的月亮此中国的圆”一类奴才思想。蒋介石集团二十多年的血猩统冶,更将中国引导到绝境。中国也正在被凌辱、被践踏的同时,育孕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把中国从复亡  相似文献   

9.
本文包括四部分。一,控制论、控制、信息。作者阐述了控制论产生的客观基础、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控制论、控制与信息的关系,信息的客观实在性。作者认为,“控制论扩展了我们的认识领域”,“在控制论的成就中,包含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思想的深刻确证和发展”。二,控制论的思维模拟。作者着重讨论“机器能否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他们认为,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由此得出的两个极端答案都是站不住脚的。否定的回答是“教条主义的”“毫无根据的怀疑”;肯定的回答是“对控制论的耸人听闻的广告式的态度”。他们说,“过去曾经广为流传的教条主义地否定控制论的企图之完全破产,导致了部分哲学家陷入另一个极端”,即断言“一定能建造出‘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意识的’机器”,并“把相反的假设都无条件地宣布为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他们认为,对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而“在这里可以帮助我们的,并不是大吹大擂的哲学口号,而是控制论专家、心理学家的有计划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三,人的目的和机器的程序。作者认为,机器没有需要和利益。无论机器的动作多么复杂,都是受人输入给它的信息支配的。如果说机器在其活动的某个具体领域可能比单个的人“更聪明”,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机器都不可能比整个人类“更聪明”。在人与机器的不断发展中,人将是主导的方面。四,控制论和知识的综合。作者认为,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综合趋向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控制论的发展促进了各门科学的相互接近,加速了科学综合的趋势。作者还谈到了知识的形式化趋向以及对这种趋向进行哲学分析的意义。整篇文章强调控制论的“创造本性同所有的、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的僵化”的“深刻对立”,同时反对关于控制论发展前景的“毫无根据的”、“耸人听闻的”空想。  相似文献   

10.
勿忽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勿忽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许永杰老人安度晚年,需要有物质和生活条件作为前提,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得到子女、晚辈的“精神赡养”。每个做儿女或晚辈的,都应该设身处地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积极地去关怀他们,体贴他们,丰富和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精神...  相似文献   

11.
“佛教至明代,一些执着印度佛教和经院哲理浓厚、修行方式严苛的教派都趋向衰微,唯识、华严、律宗、天台,若有若无,奄奄一息,而禅宗和净土尚盛”。“明初各宗派中,禅宗盛行。”这恰好反映了明代佛教的情形。在今本《西游记》中,自始至终呈现的,主要是禅宗,这首先表现在作品中大量禅宗术语的运用上,“禅宗”、“禅林”、“禅院”、“禅堂”、“禅僧”、“禅关”、“禅诗”、“禅心”、“禅”等字词,在文中随处可见。《西游记》不仅通篇充满了“禅”字,还大量的引用了禅宗史上的公案,这些历代以来的公案,被作者信手拈来,揉入文章,使文章大大增…  相似文献   

12.
沃伦·哈定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人,而克利夫兰则是一个喜欢说“不”的人,他们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但是,他们都以自己的奋斗方式,最终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与现代化所伴生的意义危机和文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新一轮更加广泛、深层次的冲击 ,文化保守主义问题在中国凸现了出来。当国内学者发现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和它仍将持续存在的必然性以后 ,文化保守主义很快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就近代文化保守主义[1] 而言 ,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至今 ,学者们对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现将国内 1 0余年来的主要研究观点概述如下。一、内涵与特征“保守主义者”来源于法语LeConsercateuer,最初是一个富含政治色彩的名词 ,所以当保守主义被用来探讨文化问…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9·11”事件一周年之际,世界各国评说“9·11”事件的文章汗牛充栋,众说纷纭。我们来看看英国和美国学者对“9·11”事件后伊斯兰教的看法。“9·11”事件激发了空前的伊斯兰学习热《9·11后伊斯兰挺身而出》———这是今年9月1日发表在英国《观察家》报上的文章。作者是该报专栏作家,马丁·布莱特。文章说,一年前,当美国的纽约和华盛顿两处同时受到恐怖袭击时,美国朝野立即假定是伊斯兰极端分子的行为,展开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人们担心伊斯兰这个世界宗教的名声将遭受严重的污损。一年后的今天,生活在…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在都市之中,出现了这样一族男女,他们显然已到了婚姻年龄,却依旧孑然一身,独来独往,形似“独身主义者”。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的档案袋中,早已填上了“已婚”二字。他们有夫有妇,甚至拥有一个比别人更为幸福的家庭。不同的是,这些夫妻实行一地分居。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时间和空间都为他们提供了朝朝暮暮相厮守的良好条件。但他们并不每天生活在一起。只是到了周末或某一个约定时间,才“集合”起来。夫妻在一起生活一天或一段时间,然后再“解散”。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家庭内分居”。由于家庭内分居与传统的观念格格不入,所以不为社会所理解,不过分居家庭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这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相似文献   

16.
戴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个指责另一个是“文化相对主义者”,而另一个则反唇相讥,认为对方与自己同处一个战壕却不愿承认。这就是普特南与罗蒂之间的论战。在我们外人看来,他们都是当代美国实用主义的同路人,而且他们之间旷日持久的论战,也促使了詹姆斯、杜威的实用主义在世纪之交的美国的复兴。如果说当今的美国哲学是实用主义占统治地位,估计没有人会否认。特别是奎因的工作使得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得以结合,方才形成当今美国哲学的图景。这里选译的普特南的《载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部分和罗蒂的《普特南与相对主义的威胁》,将他们之间的分歧昭示天下;同时,陈亚军的文章叉为我们认识他们之间这场争论及对我们形成当今美国哲学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五四”与反传统、与文化激进主义、与后现代三个角度对“五四”意义作出新的评价。本文不同意文化保守主义把本世纪文化失序归罪于“五四”全盘反传统 ,不同意把“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等同于文革政治激进主义 ,更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五四”精神的消解或解构 ,而认为“五四”精神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或许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一类人:他们凡事喜欢靠自己,抗拒依赖他人,“专心搞钱,拒绝恋爱”成了他们的口号。在众人看来,他们是独立的强者,进步的楷模,符合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自立自强”教育的要求。但在这背后,过于独立的他们果真如此耀眼吗?一、人生也需要依赖诚然,独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但我们同样知道,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在群体中生活难免会有相互依靠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利益和道德     
近来讨论物质利益的文章不少,这的确是一个牵涉面较广的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过去十几年来,林彪、“四人帮”不准谈论物质利益,尤其不允许把物质利益和道德相提并论;谁要是提到物质鼓励和改善人民生活,就会被诬蔑为“鼓吹物质刺激”,“宣扬名利思想”,“搞修正主义”等罪名。在他们看来,物质利益和道德是根本不相容的。他们向人民群众大肆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非意识形态化”的旗号下,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一般革命的非历史的批评,正为海内外文化保守主义相唱和。作为这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滋生土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和精神困惑,正在巧妙地被用来作为证伪革命、证伪自五四运动以来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据。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鲁迅研究会、北京鲁迅博物馆于4月10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与会的学者们认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抬头是值得注意的倾向。一、如何理解五四精神及其意义?一种观点主张从“多元化”的角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