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婴戏题材是宋代风俗画家常常创作的主题,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深谙两宋的风俗民情,对描绘对象的观察细致入微。整幅作品构图独特,色彩雍容典雅,人物形象天真烂漫,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柳青年画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流传至今。其代表作《连年有余》——胖头娃娃手抱着一条大鲤鱼,愉快地坐在莲叶或莲花上,因其吉祥美好的寓意和画面的美满广受人们喜爱和流传。从其莲、鲤鱼、胖头娃娃三个意象的吉祥寓意与图腾崇拜、制作技艺以及画面布局来欣赏,以此拟浅谈《连年有余》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婴戏图是表现儿童题材的绘画,这一题材的绘画在宋代迅速发展,成为了独立画种。婴戏图中孩童专注游戏的神情让人喜爱,观者被他们天真烂漫的形象感染,却容易忽略婴戏图背后隐藏的血与泪。婴戏图在宋代盛行的原因不单纯是画家个人喜好的行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风俗文化的兴起,婴戏图留给世人的也不仅仅表现在绘画成就上,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柳青年画是我国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木版年画品种,其作品题材广泛,内容生动,画面色彩绚丽,环境气氛祥和欢乐,具有很强的地方风土人文气息,寄寓地方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故此,杨柳青年画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切入点之一,可是这种艺术正在渐渐淡离人们的生活,如何加以保护与传承则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邓喆  崔萍 《美与时代》2007,(3):60-61
杨柳青年画繁复的制作工序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绘制风格,使杨柳青年画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并影响至今.其纯真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婴戏图在宋代颇为盛行,但在中国人物画中的比重并不大,而婴戏图当中的浴婴内容更不多见。以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宫女浴孩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从题材分类、内容、造型等方面分析研究历代婴孩题材的造型特点,从《宫女浴孩图》的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对比古代人物画作品里所出现过的婴孩形象,分别从造型、比例、神态等的差异来分析。从中看清不同时期不同画家造型处理上的微差,对古代人物画婴孩的发展在有更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颜倩 《美与时代》2023,(9):78-80
婴戏图是传统中国画重要的绘画题材。婴戏图主要表现生动活泼的孩童形象,具有传递各阶层的愿望等文化内涵,多以写实性的工笔画形式进行表现,到明清之际出现了写意性的表现方式,发展到现当代,中国画中以儿童为主体的绘画呈现以写意表现为主的趋势。将20世纪杰出的写意人物画家周思聪的儿童题材绘画与中国传统婴戏图从题材内容、笔墨技法、艺术理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她笔下婴戏图的呈现分析其具有立足于时代表达个性和基于传统实现突破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婴戏图在宋代瓷器装饰中十分流行.瓷器婴戏图的流行一方面受宋代婴戏题材绘画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当时政治、民俗心理和幼教观念的影响.婴戏图原本是绘画的表现内容,后来为制瓷匠师们借鉴用在瓷器装饰上,从而成为自宋而始的、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儿童日常生活及成长活动的方方面面,显示出了宋代育儿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宋代儿童积极、活泼、向上的整体精神与生活面貌,充分体现了宋代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宋代瓷绘婴戏图的画面简洁生动,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也印证了宋人崇尚自然、注重意味的普遍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9.
引言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出现早于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可具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譬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公麟的《维摩诘像》以及李唐的《采薇图》等,都是人们熟知的人物画作.然则关良与林风眠等大师们却别树一帜地在画幅中为戏曲人物留下了主体地位,也正是这个独特的视角开创了中国"戏曲人物画"[1](以下简称为"戏画")的先河,为绘画主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之于戏曲,"戏画"的出现亦是有着非凡的意义,其不仅能用静态的"瞬间"重构动态的舞台行为,更是将"不可复制"的舞台演出永远定格并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0.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是对前人青绿山水画的继承、发展和超越,具有青绿山水画的主要特征:对晋唐色彩的追忆——金碧辉煌、艳丽超群;对五代以来笔墨的继承——墨彩结合、丰富完善;江山情怀——一目千里、波澜壮阔的构图;诗意之美——生机盎然、宁静清新的意境。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学习、临摹青绿山水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秦风汉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中国民俗的形象反映,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凤翔年画曾经和滩头年画、高密年画、佛山年画、杨柳青年画一样是我国独有的民间文化遗产,但是现在正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逝,它造型古朴风格坚劲具有秦风汉韵.  相似文献   

12.
对取材《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杨柳青年画点滴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杨柳青博物馆 ,坐落在中国北方历史名镇———天津市杨柳青镇 ,是一座以收藏、陈列、研究名扬海内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体的区(县 )级博物馆。 1 991年成立伊始 ,有关部门移交该馆一批以《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 (阴骘文》)为题材内容的杨柳青年画 ,这些年画共十八幅 ,皆为纸本 ,设色。据口碑资料 ,年画作于清光绪十一年 (公元 1 985年 ) ,由当时著名年画艺人阎玉桐精工绘制 ,藏于镇内道教古建筑文昌阁内(注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迄今保存完好 ,辟为学校 ) ,当时制作时共有二十四幅 ,每逢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 )取出张悬展示 ,旋即 ,…  相似文献   

13.
淡有味     
正淡,是一种味道。清明时节,陌上花开,与友人去西湖边的龙井村喝茶。走进房间,见炒茶人在大铁锅里炒茶,一双黝黑的大手在铁锅里翻炒着。灶头上贴着杨柳青年画,白胖胖的小娃娃,穿着红肚兜,白莲藕似的胳膊怀抱着一条红鲤鱼,笑意盈盈,洋溢着人世的喜悦和烟火气。坐在窗前,透过雕花的窗棂向外张望,春雨过后,茶山上云烟淼淼。不远处,见采茶人背着背篓,戴着斗笠忙着采茶。不一会儿,茶山上升起淡淡的薄雾,  相似文献   

14.
有着悠久传统的青绿山水,在王希孟的巨制《千里江山图》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它独特的赋彩方法以及重彩颜色的使用在山水画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文章主要对《千里江山图》色彩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自己临摹的心得体会作出探索总结,图文结合地介绍了《千里江山图》的颜料构成和使用方法,总结了青绿山水画的现状和对以后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赵玉环 《管子学刊》2009,(2):33-35,99
《晏子春秋》记载了齐国贤相晏婴的大多数事迹。本文以《晏子春秋》为依据,对晏婴的法律思想进行探讨,认为晏婴具有重德、尚礼、省刑三个方面的法律思想,对后期齐国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法律思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熊巧 《美与时代》2015,(4):45-46
婴戏纹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种,其图案风格活泼自然、造型写实,生动展现了孩童的纯真与烂漫,广受人们的喜爱。宋代手工业的繁荣、低人口出生率与战事的影响、婴戏图的发展、佛教文化的影响,共同促成了婴戏纹瓷器在宋代的盛行。宋代婴戏纹瓷器的艺术水准和数量都远超其他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风俗画是两宋绘画值得关注的一个分支.苏汉臣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了众多关于婴童题材的绘画,透过这些婴童图,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整体社会世俗化.本文选取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为代表,对其图像进行解读,并探究其风俗化背后所隐含的更深意涵.  相似文献   

18.
儿童是纯真和希望的象征,古往今来,儿童题材一直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线.与古代的婴戏图不同,现当代美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已经被谱写成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诗篇.  相似文献   

19.
正色彩在工笔花鸟画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在社会大环境下,受儒家"以色明礼"思想的影响,以"礼"为标准的色彩观念使其共性多于个性。在《礼记》卷二十九"衣正色,裳间色",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紫、骝黄是也。"五色"同时也成为中国画最早的色彩体系。受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在《淮南子·精神训》"五色乱目,使目不明……此四者天下之所养性也,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1994,(1):50-51
此二图出自山西崇善寺珍藏之绢画《释迦世尊应化示迹》。明代的崇善寺,大雄宝殿外的长廊上,原绘有八十四幅《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及五十三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真迹已于清代焚寺时燃尽。所幸的是,明代成化年间,有画师依原画临摹,成精工绢画,留存至今。画中服饰、背景、风俗均依汉制,与一般佛祖生平画全然不同。原画色彩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历经五百余年,仍鲜艳如初,后世以“宝石画”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