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撒哈拉以南非洲多数国家完成了从集权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变.尽管民主政治的制度性框架已经在这些国家构建,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民主政治成果的巩固面临巨大挑战.非洲基督教会通过扮演监督者、调解者与民主政治文化教育者的角色,纠正了民选政府偏离民主轨道的行为,缓和了党派矛盾,在公民中初步树立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选举责任等民主价值观,巩固、推进和完善了非洲政治民主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展开以及原苏联东欧地区的政治转型,许多学者基于以往的历史经验开始关注转型国家的民主巩固问题.以Linz为代表的学者首先提出了宪制选择与民主巩固的话题,认为议会制更加有利于民主巩固,而总统制则是导致许多国家民主崩溃的制度根源.其他一些学者则对此持异议,认为与特定的制度安排相结合,总统制也能够实现民主巩固.还有一些学者则提出了总统制与议会制之外的第三方选择,即混合制.伴随着学术探讨的深入,许多学者也开始强调民主巩固的制度外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国家规模、地理位置、历史政治遗产等.民主巩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面对着不可选择的外部因素,政治行动者更应该发挥能动性,建构一套更加有利于民主巩固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9,(4)
民主政治在现代国家中得到普遍的确立,乃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工人阶级也不会自外于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因而解释工人阶级与民主政治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一项富有价值的学术探险。本文秉持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带来了民主政治的思想主张,在吸收社会科学已然呈现的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工人阶级与民主政治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解释。虽然现代国家中的民主政治并不是实现了政治平等与经济平等的实质民主,而只是实现了政治平等的形式民主,但是工人阶级仍然是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因素。当然,工人阶级在民主政治形成过程中发挥的决定作用,并不是指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就能带来民主政治,而是指工人阶级联合中产阶级形成了支持民主政治的政治联盟,并且工人阶级是相比中产阶级而言更为坚定的民主政治的支持者,因此在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组成的政治联盟中工人阶级是中坚力量,扮演了领导者或者关键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政治民主是指所有公共事务的最终决策意志应该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内的全体公民.政治民主是个体公共人格的展现,是一种协商过程,是政治正义的题中应有之意.政治民主的功能在于:它是政治自由的坚实保障,与政治平等相互支撑,可以促进社群分合.其价值局限性在于:它容易导致非理性的集体行动并侵犯个人价值,忽略商谈缺位者的利益,偏离社会的整体价值导向.在当前中国政治文明的建设中,政治民主可以巩固民众本体的意识,鼓舞和引导人们的政治和公共参与,促进良性政治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7,(2):74-82
韩国的政治转型动摇了压制性的劳工体制,而这曾是威权-发展型国家的一个制度"内核",极大地推动了劳工阶级化的进程,壮大了劳工运动的势力。然而在民主巩固与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情景下,韩国劳工运动很快失去了动能,公民权政治取代阶级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的主导范式。韩国样本表明,劳工政治是结构化因素形塑的产物,政权属性与工业化形态对劳工政治走向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7,(2):67-73
国家安全是陆港博弈的政治底线。在国家安全的审视下,香港政制改革受阻、"港独"意识抬头均是陆港博弈失衡的表现。回归之初相对宽松的对港策略使香港反对派形成策略误判,回归20年政治安全风险不降反增考验着"一国两制"的政治活力。香港政治中存在着法律自治与政治自治落差、特首非党化与政党政治悖论以及协商民主与自由民主理念分野等二律背反的情境。如何推进香港民主政治发展,仰赖于陆港双方寻求妥协与协商的艺术,谋求更为广泛的政治认同、更为灵活的安全立法、更为明确的政治中立以及更为有效的管治联盟,进而推进香港协商政治的实践,不断发展与完善"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自7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非洲后,经过几个世纪以征服和贸易为主要方式的传教后,在北非和黑非洲得到了广泛传播;殖民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并未因为基督教的大规模扩张而中止,相反还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西方殖民主义的进入使得穆斯林在非洲政治生活中处于“边缘化”状态,前殖民时期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已很难保持.后殖民时期,非洲国家相继独立,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取得了长足发展.伴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伊斯兰经济实力的逐步壮大,非洲穆斯林开始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诉求,以谋求政治地位与社会影响.同时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非洲应运而生,这给非洲的政治生活带来了系列影响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马纾 《学海》2006,(3):36-39
合法性危机是政治学中政治发展理论长期关注的问题,当前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着政权合法性危机,发展中的中国因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也存在着国家与基层社会层面潜在的政权合法性危机。社区建设通过宣传以民主与法治为内容的意识形态以及提高社区治理绩效等方式,巩固并加强了城市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志雄 《管子学刊》2011,(3):11-13,17
在先秦的政治思想中,一些杰出的政治家意识到要想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对君主的权力进行制约。《管子》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提出了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受到“天”、“民”、“法”、“时”等外在条件的制约。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只是有一种制衡的意识,并没有提出比较完善的制度设计,但其中包含着民主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实践哲学中的有机知识分子思想对于知识分子的作用和使命有深刻的洞见,通过对有机知识分子群体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探究,揭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葛兰西认为要积极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就要与大众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并引导大众团结一致形成集体意识,在集体意识的指导下,夺取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导权,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并巩固其革命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研究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有助于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内在于人们的民主理念和伦理观念。民主的伦理意蕴在范畴上体现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一种政治与伦理关系。在个体与社会维度蕴含于平等、自由、自主、尊重、参与、包容等民主的前提和价值追求之中;在国家层面和行政层面体现在回应、责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探究民主的伦理意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民主政治的认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刘锋 《学海》2001,(4):115-118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取得实效 ,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12亿多人口 ,9亿在农村 ,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这种国情决定了 :没有农村的民主化 ,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民主化。实行村民自治 ,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会主义民主真实性和广泛性的本质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管理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  相似文献   

13.
三统并建说,意在强调学习西方重视"知性主体",开发出学术方面之科学与政治方面之民主体制,肯定尊生命、重个体,在体制上对自由、人权加以肯定,可谓抓住了中国走上现代化的根本,是现当代新儒家与现代社会、生活世界相调适的重要成果。要求民主政治是"新外王"的第一义。牟先生并不是简单直接地照搬西方的价值与制度,他肯定道统、良知的指导与参与,超越了西方民主政治,警惕着浅薄、片面、平面化的"民主"弊病的发生。当代新儒家从人的主体心性中发掘普遍的道德法规,并透过康德式的论证,由伦理通向政治,建构普遍法则之治的法治论述,有益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华生 《天风》1994,(5):29-30
《天风》编辑部提出“把治理教会的重点放在‘民主办教’上”。“民主办教”确是“完善当地机构、制度”,克服某些领导人独断专行等弊端的有效途径。但治理好教会的“民主”该是怎样的“民主”?很值得我们思考、探讨。 世间的民主是指“人民住政治上享有的自由发表意见、参与国家政权管理等的权利”,这是纯粹人意的民主。但教会的民主应当是众弟兄姊妹对神的教会的责任心,参与事工的意识和权利。如果民主中掺有私欲成分,则其意见的正确性就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世界的政治局势,西方民主制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植入型的民主政治型国家乌克兰,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苏联历史遗留问题、民族主义问题和经济改革问题。对此,利普哈特的共识民主符合了政治伦理中关于自由、平等与公正的核心内容,也同时为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可以通过公民与政府之间形成道德共识、共同协商共识与利益公平分配共识,最终在政治伦理与共识民主的基础上重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6.
宋雄伟  臧雷振 《学海》2023,(6):143-151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标识性概念,与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关系紧密。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国历史实践,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自由主义民主”的历史逻辑,它内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紧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对民主价值的追求过程中,是一种融合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治民主的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解决实践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学理上回应了民主与治理,中央与地方,政党、国家和社会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而这种民主意识又表现出中西结合的特征。梁漱溟认为只要把握了现代民主的精神,不一定要照搬西方现代民主的形式。中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儒家的伦理精神去会通西方现代民主的具体方式方法,并在民主的实践中努力吸取中西双方的优长,抛弃双方的劣短。这样,梁漱溟认为通过乡村建设的实践,可以使乡村政治组织民主化。最终,达到改造中国的落后现状,建立统一的现代民主新中国的目的。具体包括:乡村建设的民主理论设计、实践运动和具体的运作。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福明 《学海》2005,31(5):58-61
政治文明一般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先进政治成果的总和,如先进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先进的政治文化等。现代政治文明一般表现为:政治运行制度化、法制化;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政治参与广泛化;政治稳定等等。其中,广泛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扩大有序的公民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公民参与的功能和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在本质上是大众的…  相似文献   

19.
汪信砚  翁路 《哲学动态》2023,(5):25-37+127
在马克思法哲学批判时期的著作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表征现代社会的两个概念。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关于现代社会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为特征的思想,从两个方面对现代社会展开了批判性分析。一方面,政治解放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立,使现代人分裂为双重身份并处于双重组织之中,而政治国家也随之陷入双重悖论;另一方面,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也具有一致性,即政治国家沦为维护市民社会的私利的附属物,其结果是市民社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逐渐宗教化。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突破现代社会困境的“和解方案”并初步建构了其未来社会理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提出“真正的民主制”,但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以“社会力量”替代它。就超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以实现人的类本质而言,“社会力量”与“真正的民主制”具有共同的理论主题,两者的差异在于,后者的核心要义为市民社会通过不受限制的普选制“变体”为政治社会,而前者则强调无产阶级通过变革市民社会、消除私有财产的方式走向人类社会。青年马克思的现代社会批判在其思想发展中产生了重大的理论效应:一是使马克思切入近代政治哲学的问题域,开创了新的政治哲学传统;二是促使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人文社会科学迄今所采取的路径是将欧洲置于科学讨论的中心位置,因而损害了其他大陆以及世界上其他文化,后者被降至知识反思和知识生产的边缘。这种欧洲中心主义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宗教领域是显而易见的。非洲与欧洲的关系就是发人深省的例证。最近的危机不仅是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是文化和更普遍的社会危机,反映出由于试图将世界上各种文化标准化造成的意识丧失。这种标准化是由加速的全球化所引发的,而全球化导致个人、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去人性化。通过重构人文社会科学来进行一种范式转换已是刻不容缓。这种范式转换的视角是一种基于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多中心主义,这种多中心主义能够加强各种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对话,因而巩固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