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释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阿弥陀佛圣诞 十一月十七药师佛圣诞 九月三十日观音菩萨出家 九月十九日地藏王菩萨圣诞七月三十日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十三日观音菩萨成道  相似文献   

2.
学诚 《法音》2012,(2):29-36
在成佛之道上,剃度出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法身慧命的真正开端。出家与在家是不同的,释迦牟尼佛乃至三世诸佛皆以出家相示现成佛,这证明出家是我们修学佛道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菩萨本生鬘论》说:"出家之利,  相似文献   

3.
正弥勒信仰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即已始之,无论是上升兜率天的弥勒菩萨,还是下生阎浮地的弥勒佛,或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都广受崇奉。在中国,随着弥勒经典的不断译出和广泛传播,弥勒信仰在上层社会乃至民间迅速流传开来,成为先于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的信奉对象[1]。在我国公元460  相似文献   

4.
周祝英 《佛教文化》2009,(3):102-107
弥勒是佛教中影响广泛、地位重要的佛菩萨。弥勒是梵语的音译,意为慈氏。他与释尊是同时代人,随释尊出家修习,释尊曾预言弥勒将来继承自己的佛位为未来佛。弥勒先于释尊入灭,上生到兜率天宫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尊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到人间,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继续弘扬佛法和普度众生,终究成佛。西晋竺法护译的《弥勒下生经》云:  相似文献   

5.
引言地藏菩萨,是受释迦牟尼佛之付嘱,于其圆寂后至弥勒菩萨成道间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之菩萨。地藏,梵名K2itigarbha,音译作乞叉底檗婆。地,住处之义;藏,含藏之义。关于地藏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2011,(3):124-124
供养,也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寺院每天过堂之前,都要诵供养偈,以三德六味供养三世一切诸佛,供养诸尊菩萨摩诃萨,并令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而在初一、十五,寺院还要特别隆重地上供,以种种美妙饮食供养诸佛菩萨。那么,是佛菩萨需要这些东西吗?如果我们不供养,他们就会忍饥挨饿吗?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7.
如瑞 《佛教文化》2007,(1):119-122
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农历九月十九),忽闻恩师舍报归西,在安排眼下事务准备赴蓉送别恩师的几天里,我的身心乃至周遭环境好像都处在凝滞且不安的状态。11月13日,当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登上从太原飞往成都的航班时,夜幕已经笼罩了大地,似乎也在默默致哀,  相似文献   

8.
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得力助手,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文殊菩萨彩塑遍及全国各地寺院,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无疑是文殊菩萨彩塑艺术的集中地。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至今的30余尊文殊菩萨彩塑,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感,又有佛教造像艺术的共性,也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成就,更加彰显了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王孺童 《法音》2004,(4):34-35
此本余偶得于书肆,封面题签为《观世音菩萨圣经》,考其版心上方,均作《观音经》。此本经人重新裱糊,故封面题名当为后人重署,非正名也。此《观音经》版心下方有“天津松竹斋印”,松竹斋乃荣宝斋之前身,然其设在北京,岂非在天津亦有分号焉?前有观世音圣像(如图),为马郎妇观音像。余初见之,觉非佛门正统,乃民间信仰杂糅之作。持归细读,虽其中不乏俗信之言,然所引所言皆有出处,当为又一种观音类典籍,故录之如下,以供参考。斋期(闰月照前),戒食(牛、犬)肉,无鳞鱼。正月初八,二月初七、初九、十六、十九,三月初三、初六、十三,四月二十二,五月初…  相似文献   

10.
我是这样一步步接受佛教的。记忆里,我的奶奶吃花斋,逢初一十五那两天不吃荤。当然还有一些重要的日子,比如正月初一的弥勒圣诞,二月二十一的普贤圣诞,二月十九的是观音圣诞,文殊圣诞日,地藏圣诞日等等,她也都是持斋的。  相似文献   

11.
胡同庆 《法音》2014,(4):56-61
正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关于弥勒信仰的造像和壁画很多。仅就经变画而言,便保存有《弥勒经变》多达98幅,同时还有大量的弥勒菩萨或弥勒佛塑像。这些壁画和造像,反映了自北朝至唐、五代、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弥勒信仰情况。一约在公元二、三世纪,印度和中亚地区已出现弥勒菩萨和弥勒佛的造像。随着佛教东渐,弥勒造像传入中国,到四、五世纪,弥勒造像十分盛行。敦煌地处丝路咽喉,佛教传入首当其冲,弥勒造像自然滞形于此,在北凉、北魏、北周等洞窟中所塑甚多。这与北朝盛行坐禅、求弥勒决疑的风尚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4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七七”四十九天念佛法会于呼和浩特观音寺安养院隆重举行。在观音寺住持澄还法师的筹备、组织和带领下,法会盛况空前,四众弟子欢喜无比。除每天念佛外,澄还法师还日讲《普贤行愿品》和《随念三宝经》,使听众法喜充满。法会吸引了黑龙江省、长春市、大同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地区众多信众。法会期间恰逢文殊菩萨和释迦牟尼佛圣诞,澄还法师带领信众举行了隆重的供万盏智慧佛灯和浴佛节法会。6月8日,念佛法会在盛大的放生仪式中圆满结束。内蒙古自治区举办首届“七七”四十九天念…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1,(2)
以“海天佛国”著称于世的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浮萨应化的道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三天,分别为观音菩萨诞生、成道及出家的传统纪念节日。在这期间,许多善男信女要到普陀山朝拜观世音菩萨,其中尤以二月十九日的香期为最盛。普陀山在十年动乱中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人民政府为了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拨款次第修复普济寺等寺、庵。现在全山已有憎众百余人,在妙善法师的带领下,晨钟暮鼓,梵呗之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12,(5):90
玉佛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170号。4月28日,农历四月初八,是传统的佛诞日,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系列活动,纪念释迦牟尼佛圣诞。活动由浴佛法会、祝圣普佛法会、释迦佛圣诞梵乐慈善晚会暨  相似文献   

15.
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恭逢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首都佛教界人士与四众弟子分别在北京广济寺、法源寺、灵光寺、龙泉寺和北京居士林隆重举行浴佛仪式暨抗击缅甸风暴消灾祈福法  相似文献   

16.
心皓 《法音》2008,(9):20-24
佛教三部大经之中,《法华经》历来被誉为成佛的法华.这部经倡导修行以一佛乘为归.将大乘菩萨行者称为佛子、如来使。经中把佛子定义为明了佛乘、修习六度的菩萨,佛子应当具足定慧双修、精进求道、忍辱大力、对机说法等等的德行。关于佛子这一名称的来由,《法华经·譬喻品》说到,舍利弗尊者听闻了佛陀应三请方说的一乘妙法以后.欢喜表白说:“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0,(8):42-48
<正>据《佛说无量寿佛经》载,久远前,有佛出世,名世自在王佛,尔时有一国王,听佛说法后,即发无上道心,舍弃王位,跟随世自在王佛出家修行菩萨道,名法藏比丘。法藏志求佛道,发愿建立清净佛国,让凡夫修  相似文献   

18.
上图为法门寺地宫捧真身菩萨身相上部仰莲瓣之錾刻图,仰莲瓣四层八瓣,系唐密金刚界曼茶罗定门十六尊与慧门十六尊图像,中间圆轮五字为金刚界五佛梵文种子字。 下图为法门寺地宫捧真身菩萨身相下部覆莲瓣之錾刻图。  相似文献   

19.
东晋出现了四大佛教中心:襄阳、庐山、建康、会稽。它们以佛理探讨为主,但民俗信仰也在教理佛教氛围中培植。道安在襄阳僧团内倡导了弥勒信仰;慧远在庐山教团中进行着阿弥陀佛的集体崇拜实践;建康皇室佛教充斥着低级淫祀;而会稽地区,却酝酿并盛行开了观世音信仰。这些民俗信仰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又具有相当的流动性。佛教的民俗信仰中有一个趋势:弥勒作为佛的身份和上生净土、释疑解难的一面被阿弥陀佛信仰取代;弥勒作为菩萨的身份及未来佛下生人间的一面渐被观音菩萨现世救济取代。  相似文献   

20.
王孺童 《法音》2006,(6):43-47
今年是佛历2550年。在佛陀诞生、成道、涅槃的纪念日,回顾佛陀一生的行迹,缅怀他的伟大功德,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准备结合配发的插页图片,以“八相成道”为线索,立足经典中的传说,对佛陀的一生进行简要回顾。文中对世尊的称呼,在其没有降世之前,称之为菩萨;在其降世之后,没有成道之前,称之为太子;成道之后,称之为佛陀。兜率降凡据《佛本行集经》记载,佛陀过去世在迦叶佛处修习时,就护持禁戒,梵行清净,命终之后,就以正念往生兜率天。兜率天是一生补处菩萨所住之处,菩萨在那里智慧饱满,心生欢喜,且不耽禅定之乐,常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