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心 《法音》2002,(7):8-14
济群法师是国内从事佛学研究及教学、弘法的知名法师。法师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县一个佛教家庭,曾在宁德支提寺、闽侯雪峰寺体验寺院生活。1979年从鼓山涌泉寺普雨老和尚正式剃度,1981年于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到莆田广化寺等处参学。现任厦门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主讲唯识、戒律、阿含等课程。近二十年来,法师在修学之余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佛学论文,并积极从事弘法事业,时常在欧洲、澳洲、港台及大陆各地高等院校、信众团体、寺院应邀演讲。著有《生命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佛教自身建设的好坏是决定中国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内因,重点是以戒为师,大力加强建立在具足正信、勤修三学根基上的道风建设。我国大陆僧团中以研究戒律见长的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将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7,(11)
<正>2017年11月3日至5日,由戒幢佛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七届戒幢论坛在苏州西园寺举行。论坛主题为"佛教与心理学:生死学、正念",采用主题讲座与专家研讨的方式进行。共有来自佛教界的法师与心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及各界嘉宾、菩提书院的学员、义工等1500余人参与。一、开幕式在3日举行的开幕式上,西园寺方丈普仁法师首先简要介绍了西园寺近二十年来道风建设、教育和弘法等方面的发展及寺院理念,对往届论  相似文献   

4.
宗教界动态     
<正>2016江苏省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南京鸡鸣寺举行7月20日,讲经交流会在南京鸡鸣寺佛学讲堂举行。此次讲经交流会以"慈悲·圆融·宏博"为主题,围绕"如何安顿身心、如何建立信仰、如何认识因果、如何利益众生、如何依教修学"五个问题进行讲经交流。经过评比,来自鉴真佛学院、戒幢佛学研究所以及江苏尼众佛学院的法师们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3月6日至7日,苏州西园寺隆重举行佛教教育研讨会,来自全国佛教界的法师居士及学术界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开幕式上,西园寺住持普仁法师、苏州市宗教事务局席学明局长分别致欢迎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赖永海教授分别代表学术界。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导师致词。在随后的五场研讨中,与会的20多位法师居士、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共同探讨21世纪的佛教教育。 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济群法师作了《我理想中的僧教育》的基调发言。他指出,佛教教育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传授,而…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6,(7)
正本刊讯7月4日下午,"江苏尼众佛学院揭牌庆典"在南京鸡鸣寺佛学讲堂隆重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江苏省委统战部部长王雪非,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徐锦辉、副市长胡万进,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副会长兼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心澄法师等领导嘉宾、高僧大德,以及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闽南佛学院、杭州佛学院、福建佛学院、江西尼众佛学院、慈云佛学院、温州佛学院女众部、鉴真佛学院、戒幢佛学研究所、法界学院、寒山  相似文献   

7.
桑吉 《法音》2004,(1):37-37
本刊讯2003年12月9日和20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应邀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僧讲课,这是自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建院以来首次举行的汉藏佛学院之间的佛学交流。学诚法师向来自甘肃、青海两省的38名寺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分别做了“以寺养寺与公益事业”和“弘法利生”两场报告。第一讲系统地分析了汉传佛教寺院经济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探讨了古代汉传佛教公益事业的特征,以及佛教教育、文化、福利与慈善事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建国后,中国佛教慈善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做了多方面的回顾、概括和总结。第二…  相似文献   

8.
大光 《法音》2001,(10):29-30
本刊讯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承办的“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在苏州东山宾馆隆重举行,中越两国从事和研究佛教教育的法师、专家学者40余人以及西园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师生参加了研讨会。在开幕式上,苏州市佛教协会秘书长、戒幢律寺方丈普仁法师首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随后,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灵岩山寺方丈明学法师,原苏州市宗教事务局席学明局长,中国佛教协会张琳副秘书长,越南佛教代表团团长清赐长老,学者代表王雷泉教授先后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如期举行表示热…  相似文献   

9.
普正 《法音》2002,(10):78-78
本刊讯9月26日,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以性正法师为团长的韩国曹溪宗比丘尼修行体验团一行14人,受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派遣,前来我国闽南佛学院尼众部进行为期9天的修行体验。在厦门国际机场,性正法师一行受到闽南佛学院副院长诚信法师、南普陀寺监院界象法师、尼众部副教务长法源法师等的热烈欢迎。在体验修行期间,韩国比丘尼与闽南佛学院尼众部学僧同吃同住,一道上殿过堂。他们还参访了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总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以及厦门部分重点寺院和观光胜地。代表团一行对闽南佛学院学僧戒律严明、生活规范、学习勤…  相似文献   

10.
常妙 《法音》2005,(6):49-50
本刊讯当代佛学泰斗、文化巨匠、“人间佛教”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印顺法师,于6月4日上午10时7分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安祥示寂,世寿100岁,戒腊75夏。印顺法师俗名张鹿芹,浙江海宁人,生于1906年。1930年于普陀山福泉庵礼清念老和尚披剃,法名印顺,号盛正。后至宁波天童寺受戒,得戒和尚为圆瑛大师。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追随太虚大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先后任教于鼓山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法王学院,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先后赴香港、台湾弘法,曾担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台北善导寺住持,并创建新竹福严精舍…  相似文献   

11.
1995年盛夏,远在太平洋南端的澳大利亚,一场别开生面的佛学冬令营,紧锣密鼓地开幕了。应邀前往主持的,是闽南佛学院济群法师等五人。这是大陆法师首次在南半球弘法。1995年7月27日晚九时,法师一行从香港机场乘波音747班机,八个小时后降落在墨尔本机场,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澳洲弘法考察活动。一、澳洲佛教澳大利亚,是众多英语系国家中华人势力较强的一国。华人移民不仅数量多而且渗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并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随着澳大利亚大中学校纷纷开设中文课程,澳洲国民对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日渐兴趣。佛教在澳洲的弘扬有…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9,(10)
戒幢佛学研究所是中国佛教协会今年批准成立的培养高级佛学专门人才的教育研究机构。由赵朴初会长任名誉所长、落山法师住所长,济群法师、净因法师任副所长。经与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协商,决定从九月开始联合招收中国佛学研究生(10名)和预科生(25名)。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宗旨为“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僧伽文化素质,培养爱国爱教合格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培养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适应我国佛教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办学思想上,要求在共同熏修中贯彻“从律仪生活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兰州市政协常委、兰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兰州五泉山浚源寺方丈融开法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10月日9时10分在兰州圆寂,世寿74岁,戒腊58夏。融开法师1928年出生于甘肃省民勤县东镇乡。1941年随心道法师于民勤县金刚岭山法幢寺剃度出家,1943年在甘州大法幢寺受具足戒。先后在中国佛学院、银川佛学院学习深造。“文革”期间,法师被迫离开寺院,历经坎坷,仍心系佛教。改革开放后,法师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兰州佛教事业上,1998年荣膺五泉山浚…  相似文献   

14.
李贺敏 《法音》2006,(10):36-37
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根据中韩日三国佛教联络委员会2006年4月日本大会预备会议决议,8月29日至9月8日,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派6名年青禅僧到厦门南普陀寺进行修行体验。厦门南普陀寺为闽南名刹,背山面海,每日香客如织。始于五代宋初有僧结庐梵修,明季初具规模,清初重修,1924年改地方寺院为十方丛林,翌年创办闽南佛学院。从此,海内高僧频临弘法,十方佛子竞来求学。今数百常住僧众与佛学院学僧修学于梵宇琳宫间,成为大陆佛教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大道场。8月29日下午13时,当手持斗笠、身着日式黑色僧装、脚踏草鞋的日本修行体验团一…  相似文献   

15.
2003年9月22下午,在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作为大会庆祝活动之一的演讲比赛在北京前门饭店隆重举行。演讲会的题目是“新世纪中国佛教的使命”。参赛者有十人,他们分别来自厦门闽南佛学院、苏州西园戒幢佛学研究所、浙江杭州佛学院、北京中国佛学院、浙江普陀山佛学院、西安大慈恩寺和江西佛学院。青年佛子们通过演讲展示了佛门的无碍辩才,更反映了一代青年僧人对于中国佛教发展前景的关心。演讲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2,(5):38
本刊讯法门寺佛学院是由陕西省佛教协会主办的西北地区唯一一座汉传佛教高级佛学院,以培养"政治上靠得住,佛学上有造诣,群众中有威信",具有讲经弘法、领众修学、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其乐格尔 《法音》2022,(1):40-45
<正>阿底峡尊者(982-1054),古印度萨霍尔国(今孟加拉国)佛教高僧,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原名"月藏",法名"吉祥燃灯智",曾为印度超戒寺等寺院住持,1038年受阿里王子降曲沃之邀进藏传教,译经授徒。他著有《菩提道灯论》《医头术》等50余部论著,1054年圆寂于前藏聂塘寺。尊者一生投身佛教事业,佛学知识渊博,精通显密教法,品德高尚,不畏艰难,在西藏地区经历朗达玛灭佛浩劫后的百废待兴之时赴藏弘法14年,为藏区藏传佛教的复兴,  相似文献   

18.
自称为“凡愚僧”的演培法师(1917—1996),是连接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先后求法于观宗寺弘法研究社、闽南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2,(3):37
本刊讯戒幢佛学研究所是经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的佛教研究机构,位于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苏州西园戒幢律寺中。本所提倡"道风、学风、家风"的三风建设,以"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为修学核心和次第。现面向全国招收新一届本科班、研究生班学生。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4,(2)
正西园寺是全国重点寺院、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处苏州市中心,历史悠久。寺院建筑优美、环境优雅,主体殿宇西侧有西花园,充分展示了"寺在园中,园即寺景"的特色。西园寺特别重视僧伽教育和对信众弘法,办有戒幢佛学研究所,常年对社会大众开展各类弘法活动。寺院平日游客香客不多,尽管地处闹市却十分幽静,宛如山林古刹,钟鼓梵呗、讲经禅坐,给都市提供了一处沉淀思绪、净化尘劳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