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智能模拟机的出现和运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许多新问题,需要从哲学上加以概括和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1980年以来,在《哲学研究》、《东岳论丛》、《复旦学报》、《学术论坛》等刊物上,陆续载文,就认识论研究的对象、认识的主体、是否存在“人工认识主体”等问题,开展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问题及分歧看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易经》认识论研究孙希国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把认识本身作为思考内容和研究对象,因此,可以说它是关于认识的认识。同哲学中的其他问题一样,人类对自己认识的哲学审视和反思也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在中国古代,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是侧重...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自然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及其新的表现形式王兵一、科学史研究以科学哲学为中介对现代哲学影响日益深刻。科学史作为一门对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认识、反思和研究的学科,其性质联系了科学和认识论两大领域。它通过科学哲学这个中间环节推动了哲学认识的深化。首先,...  相似文献   

4.
认识论中,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基本范畴。近来有些同志著文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主客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赖金良同志在《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以下简称赖文)一文中,着重阐述了认识的客体方面,并论及了哲学基本问题与认识的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对此,我想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以求教于赖金良和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5.
现代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因素愈来愈增强,并对认识论发生着愈来愈重要的影响。目前有许多同志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汪信砚同志在《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哲学研究》1987半第1期)一文中,对此问题及其哲学意义,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和概括。这对于深入了解认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认识论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但他的文章中,也有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有的同志已著文发表了不同见解。我想就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不是没能解决认识的主体性问题,主体因素的增强是不是否定了认识中的客观内容等问题,同汪信砚同志商榷,并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导。  相似文献   

6.
认识论概述     
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它研究认识的起源、结构、方法和正确性问题。认识论(epistemology)这个术语是J.F.费里尔(Ferrier)在《形而上学概要》(1854)中首次使用的,他区分了哲学的两个部门:认识论和本体论。德语中认识论这个词是由康德主义者K.-L.莱因霍尔德(Reinhold)在他的著作《人类想象力新论》(1789)和《哲学认识的基础》(1791)中所使用,但直至E.蔡勒(Zeller)在《论认识论的任务和意义》(1862)一书中采用了这个术语之后,  相似文献   

7.
读了张巨青同志主编的、由十四所大学的专家集体撰写的《自然科学认识论问题》,颇有感触,现发表几点零碎的想法。 尊重自然科学本身的历史和逻辑 《自然科学认识论问题》并不是用现代自然科学成果去注解哲学认识的一些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8.
《老子》一书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仅由于它提出了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哲学范畴——“道”;更重要的在于它比较深刻地、自觉地探索了人类认识活动的某些方面,从而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神秘主义的认识论——这几乎是人们公认的关于《老子》认识论的性质和特征。对《老子》  相似文献   

9.
5月20日至21日,上海市哲学学会和《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在上海召开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小型学术座谈会,就如何以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如何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括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会上思想活跃,气氛热烈。参加座谈会的有: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情报研究所、上海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市委党校、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单位的部分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共20余人。  相似文献   

10.
选择论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哲学界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讨论,把哲学研究的视角转向了主体自身的认识。拙作《认识定义新探》(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发表之后,不少同志针对我的看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目前在认识的本质问题讨论中,出现的多种观点并存的态势,应该说是我国哲学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好现象。因为它开辟了从多角度、多方位研究认识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哲学响应了时代的召唤。哲学工作者正在追踪时代。《哲学现代化丛书》的编辑正是哲学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潮流勃起的反映。《丛书》于1985年秋问世,已出版了《认识论与决策科学》、《现代领导方法简明教程》和《现代领导新观念》等三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得到广大读者热忱的欢迎和  相似文献   

12.
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看到现代化生产手段和科学仪器设备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认识过程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致有的同志提出把电子计算机和机器人作为“人工主体”加入认识论中来(曹伯言、周文彬:《人类认识的新阶段》,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9期)。同时,我们又看到前人积累的各种精神产品在科学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以致英国的波普尔提出了“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主张把科学思想、诗  相似文献   

13.
11月18日至19日,本刊编辑部邀请京、沪和大连一些单位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共十八人,在京举行“马克思主义认识沦和现代自然科学”小型学术座谈会,着重讨论了人工智能中的认识论问题。 本刊去年第9期发表的曹伯言、周文彬的《人类认识的新阶段》一文,提出了“人工认识主体”的概念,在哲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今年第4期发  相似文献   

14.
正"古兰经注学"是根据每个时代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对经文认识程度的深化,对《古兰经》所包含的哲理、教义、律例、历史事件、寓言、典故等内容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重要学科①。《古兰经》注释从圣门弟子零散的口头传述的解释,至9世纪首部文字经注的出现,历时100余年,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伊斯兰文化学科,并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研究和整理《古兰经》注解的学者。这些学者根据各自获得的传闻材料,辅以自身的学派观点,撰写出各具特色的《古兰经》  相似文献   

15.
所谓社会认识论,并不直接等同于关于一般社会性认识的广义的一般哲学认识论,不是广义地以一般社会性认识为研究对象的。人的一切认识都是社会性的,广义地研究一般社会性认识乃是一般哲学认识论的任务。在确定的意义上,社会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理论,它以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为研究对象。社会认识论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于一般哲学认识论,却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活动方式、活动方法、活动规律和这种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人们对社会的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特殊道路。因此,社会认识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些论者指出,人工智能的研究对哲学认识论尤其有着重大的意义。已经出现的人工智能为哲学认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模型和方法,反过来,由于哲学认识论深入研究的成果,必将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篇材料拟对人工智能的本质和特征、思维模拟、认识过程和其辩证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7.
从元认识论的视角看,认识论既是反思认识的理论框架,又是启发认识行为的研究纲领。传统认识论(从古希腊哲学到黑格尔哲学以及某些受传统哲学影响的现代哲学)在本质上是思辨的,它的最大失误在于没有以社会为基点来解释认识问题,其实质是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本体性及其认识的社会性。“反思辨”是现代认识论的逻辑起点。由于“反思辨”的角度和方式不同,现代认识论又大体可分为四条思路,即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实用主义的。这几种思路有一个重要的立足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关心社会、研究社会、参与社会、改造社会,因而本身就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认识论导论》所作的探索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突破原有的认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拓展了原有的社会哲学或者社会研究领域。从两者的结合来看,我认为它在社会的认识这样一个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比如对社会认识主体、客体的理解。社会认识论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认识论本身的学理性探讨,而应延伸到社会的阶层、社会的信仰以及社会形态等其他层面。如果哲学不去关注社会层出不穷的问题,那么哲学本身也会被社会冷落、抛弃。  相似文献   

19.
进化认识论     
1 “进化认识论”是指从进化的立场出发研究人类认识之起源、性质、界限等的一门科学。在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里斯塔克(Aristarch)那里,就可以找到有关认识进化的天才直觉。而真正的关于人类认识能力之进化的假说,只有在19世纪发展的思想孕育出进化论之后,才能富有意义地提出来。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只有少数人(大多是生物学家)深入到“进化”与认识论的问题之中。认识能力之进化的思想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实际上被采纳。这里,需要特别强调西德的福尔迈的进化认识论思想。当他的《进化认识论》一书在七十年代初问世时,马上引起哲学、科学界的重视,并多次再版(目前英译本正在筹划中)。西德专业报刊评价道: “福尔迈的书给予进化论、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一个可靠的描述。它尤其阐述了遗传与环境影响的问题,语言问题也在其视野之内。仅仅凭借对现代认识的清楚细致的描述,该书就很值得一读了。”(《物理学报》)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认识与社会形态研究丛书",特别是欧阳教授的《社会认识论导论》,我认为它的价值首先在于开创了社会认识论这一学科方向。社会认识论的提出和研究使得我国的认识论研究发生了某种转型,这种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拟科学的哲学来说,往往很难跟踪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而且近年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很快,其分化又非常厉害,方向越来越窄,在自然科学领域综合性的大师越来越少,拟科学的认识论面临困境。在这个时候,社会认识论改变了我国认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使得它立足于实践,向人文、社会的维度发展,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我国认识论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