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83年第5期的《中国语文》上刊登了李芳杰同志《“畸零人”?》一文,文章认为“‘畸零人’一词的新造值得商榷。”共实,“畸零人”一词并非新造。《红楼梦》第63回中,妙玉给宝玉下了个帖子,因她下着“槛外人”三字,宝玉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于是,邢岫崓给宝玉出主意,说道:“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人扰扰之人,他便喜了……”  相似文献   

2.
对于"拱北"一词,金宜久先生主编的《伊斯兰教词典》给出的解释是:"阿拉伯文Qubbat的音译。原意‘圆房顶建筑’。盛行于阿拉伯的  相似文献   

3.
《北京晨报》2006年12月4日报道,“一些学者日前正在联名要求废除‘伪科学’一词。”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给几百名学者发信——《不要让“伪科学”一词成为灭亡传统文化的借口》,要求废除“伪科学”提法。宋正海在信中向有关部门提出,“恳请将‘伪科学’一词剔除出科普法。”某些人害怕听到“伪科学”一词,简直容不得“伪科学”一词,必欲去之而后快。这场“去‘伪  相似文献   

4.
“比德阿”一词系阿拉伯语  的音译。字面意为“没有先例的创新。”该词属于中性词,即“创造”,正如《古兰经》云:“他是天地的创造者”(2:117),又云:“你说:‘我不是破天荒的天使。’”(46:9)。伊斯兰教法中将“比德阿”定力“无明确证据的异端创新或标新立异”。就术语而言,该词一般指“一反伊斯兰教义、仪礼、制度、传统习尚而另图新意的言行、主张”。 “比德阿”的具体含义及界定往往因教派、学派的不同而不同,因时空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某教派视为合乎教义、教法的某种言行、主张,而另一派…  相似文献   

5.
“达摩”是梵文dharma的音义,在中国古代佛教典籍中,按照其意义一般则译之为“法”。这个词出自于词根“dhri”,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原初意思是“支持”、“支撑、”、“维持”、“事物固有的秩序”等。以后这个词不断发展,其意义也逐渐扩大。到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时代,这个词出现在阿育王碑上,它的意思则完全与道德伦理观念联系起来。当时,阿育王还任命了一批主管和监督社会道德的官员。他们的官衔称为‘达摩——摩诃摩德罗’(Dharma-mahamadra),可译成‘道德部长’,但后来其意义转为‘施舍及宗教事务高级官员’。在…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第四册《词义》一文中有这样一幅图和一段说明文字: “前面的图可以表示这个道理。大圆圈是用来表示象‘船’‘纸张’‘房子’等这些所指范围大的词,套在里面的小圆圈是表示‘轮船’‘红纸’‘四合院’这些所指范围小的词;更小的圆圈表示所指范围更小的词。”  相似文献   

7.
作者详细考察了“Bedeutung”一词在德语中的标准意义,以及弗雷格在其著述中使用它的各种情况,并仔细回顾了在英语哲学界对这个词的翻译和理解所发生的争论及其理由。他不太赞成把“Bedeutung”译为“meaning”(意义)和“significance”(意谓)一类的词,他还反驳了支持这类译法的三个论证。“公正地讲,‘reference’(所指)和‘refer to’(指称)是得到最广泛认可的翻译。”他区分了“Bedeutung”的水平意义和垂直意义,前者是指语言表达式相互之间的关系,后者是指语言表达式与语言之外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弗雷格更多地从“对象”的意义上使用“Bedeutung”一词。鉴于弗雷格使用“Bedeutung”的模糊性和怪异性,作者建议用“reference”及其近似词来翻译“Bedeutung”及其近似词,它兼有“指称”(作为关系)和“所指”(作为对象)的模糊性;并把该德语原词置于相应译文之后的括号内。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1989年第6期“广说词”专栏“元旦”条的作者认为:“‘元旦期间’的说法也不能成立。就因为它只反映一年的第一天,所以没有‘期间’可言。”“如果兼指它前后一、二日,应该说‘元旦及其前后’、‘元旦及稍后’。”笔者认为这样“说词”是不妥当的,理由如下。一、汉语在用词方面有一种典型指称法,即在一定的话境中利用指称具体的、单一的概念的词来指称与  相似文献   

9.
魏代富 《管子学刊》2011,(2):118-120
1.而礼不使也 《内篇一·二》:“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案:此处脱“其”字。《晏子春秋集释》(以下简称《集释》)以为“以下文例之,‘其’字衍。”未若加“其”字为顺,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以下简称《校注》)以为脱也),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先秦的原始儒学和汉唐儒学,宋明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新儒学“新”在何处?学者们各有所见。过去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新儒学之“新”在于熔儒佛道为一炉,或曰吸收和改造佛道从而创新儒学。例如,范文澜先生指出:“宋学是以《易经》来代替佛教的哲学”(《范文澜历史论文集》第325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曹聚仁先生也说:“用《易》学作武器,运用了道家的法宝来和佛家的‘法’作生死战,这便是宋明理学家的‘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228页,三联书店1986年版)。最近,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  相似文献   

11.
希腊本体论的中国解读:论中西本体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芒 《世界哲学》2004,(1):2-2,17-28
据说用“本体论”一词来译西文的ontology的最初是日本学者,由此影响到中国人,“但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已逐渐放弃‘本体论’而采用‘存在论’一词,大约从50年代至今便几乎完全用‘存在论’代之,‘本体论’这一术语已经消失。”而中国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103-103
倘若提起自己心目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回答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孔子。不止我们国人尊崇孔子,就连美国大百科全书都评价他说:“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圣贤和伟大的哲学家。用不着丝毫神化或把他抬高到神奇的地位,事实上孔子的学说己发挥了这种造型影响,以至于要把中国人的生活之道用一个词概括起来的话,那么这个词就是‘孔夫子主义’(或‘儒家化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清真寺”,阿拉伯语音译“买斯吉德”,意为叩拜“安拉”之处,也称“白易屯拉黑”(安拉的宅第)。在中国之所以叫“清真寺”,是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寺院的称谓。 “清真”一词在汉语中原为普通名词,作纯洁质朴解,用于多种场合,尤其是在不少文人墨客笔下用来赞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写清雅优美的环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中说:“山公〈涛〉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著名诗人李白诗曰:“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右军本清真,垂衣贵清真。”唐代姚合《寄石书院僧》诗中有“不行门外…  相似文献   

14.
佛教的本质是什么呢?恩格斯在1859年《新美国百科全书》中发表的《缅甸》一文,称佛教为泛神论,熟悉地提到缅甸的僧人“比较遵守‘清贫’(无私产)和‘独身’的戒行”(见1975年国际出版社《马、恩全集》第18册,页285)。也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佛教同基督教、回教一样,都是一神论(《哲学杂志》1981年文章《儒教质  相似文献   

15.
“金液还丹下玉梯,烹煎白雪飞。黄芽渐长生天地,质内真,路不迷,化琼浆,满玉池。”(《自然集·天下乐》) “二更里,二气运,铅消汞焰煎。铅是汞,汞成铅,冲和满洞天,冲和气,任虚源,九曲明珠串。双阕透,射碧天,元来是自然。”(《鹤鸣余音·两个雁儿》) 全真七子之一,丹阳真人马钰的这两首炼丹小令,具有科学史意义。从本义上理解,还丹指铅(Pb)和汞(Hg)制成铅汞齐,再加热生成氧化铅和氧化汞。黄芽指氧化铅(Pbo)或其他铅化合物;白雪为汞的氯化物,尤指氯化亚汞(Hg2CL2)。金液丹的成分,主要是胶态黄金,所以阿拉伯和欧洲炼丹术又称之为“黄金饮料”(Potable Gold)。但是现在不是这样,马丹阳的词是指内丹。  相似文献   

16.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近读报刊,忽然发现,广告中的“文化”一词愈来愈多。譬如,某“基金会”为“弘扬中华‘××文化’,特举办×制品展销”;某地市新辟一条“小吃街”,其“意”亦在推动“饮食文化”建设;某商场新近落成,也向公众许诺,旨在“传播‘现代消费文化’欢迎惠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说不准哪一天会有一位奇才,突发奇想,举办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拥有2000多万穆斯林。在中国社会急速发展与变革之际,穆斯林的生活如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受人关注。十多年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组织进行的“解经”和讲新“卧尔兹”活动,正与国家的发展一起前进。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负责“解经”工作的副主任马云福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回顾十年“解经”路,他颇有心得。“解经”是为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卧尔兹’是阿拉伯文的音译,是‘劝导’的意思,是用《古兰经》和‘圣训’的内容劝说穆斯林大众要做善事,不做坏事,也就是劝善戒恶之意”。马云福介绍说,中国的阿訇在每周五、每个伊斯兰教节日…  相似文献   

18.
作者同意《内篇》为庄子所著的传统意见,所以本文主要以《内篇》作为论证依据。在后人眼里,庄子一直是位隐士的形象。郭象说读了《庄子》,可以使人“去离尘埃而返冥极”(《庄子序》),远离人世。冯友兰先生说庄子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他从‘为我’的观点而‘终身不仕’。”(《中国哲学史新编》)但这都只是庄子思想的一个方面,他的思想还有另一方面;他不仅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且还有具体的政治措施和伦理主张,这些政治措施,有的与他的无为思想一致,而有的则流于权谋,明显地背离了他所标榜的清静无为的政治原则。庄子总的政…  相似文献   

19.
从帛书《易传》考察“文言”的实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帛书《易传》的考察,“文”的实义,是指外柔内刚的德性,而表现为谦德。这种意义的德性,称为“文德”,是就政治人格而言的德性。故“文言”是“‘文’之言”的意思,义为“有关为政者(或从政者)德性的言说”。  相似文献   

20.
“凡”、“凡是”的词性,颇多争议,给中学语法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语法知识短文中认为“凡是”是副词。(P 264)邢福义(1981)认为“‘凡’常常和‘是’结合成‘凡是’。‘凡是’相当于‘凡’,也是个表统指的数量代词。”黄伯荣、廖序东(1985 P 328下文凡注页码的均见黄著)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认为:“‘每、各、某、另、别、凡、本、其他、其余’也都是指示代词。”朱德熙(1984)认为:“‘光、就、单、凡’一类副词直接在名词前头出现的句子应该看成是省略了‘是’的紧缩形式。”宋秀令(1979)认为:“凡是……就(都)”是关联词语,同“只有……才”、“无论……都”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