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共识”与现代社会的命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道德仅仅属于个人私人性的良知决断 ,还是具有某种公共的、普遍的性质 ;或者说 ,“道德共识”是否可能以及何以可能 ,这一问题事关哲学和伦理学的一些最为基本的重大理论问题 ,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所以对它的思考和讨论已成为当代哲学和伦理学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国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停留于观念层面 ,而缺乏从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来对之加以把握。本文拟从“道德共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入手 ,揭示这一问题得以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实质 ,以推动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一、现代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道德分化”我们…  相似文献   

2.
中南工业大学曾钊新教授的《道德心理论》出版了。欢悦之情,难以育表。对曾教授的这本书,几番阅读,深感它在如下几方面为伦理学研究作了拓新工作。 一、选择观察道德现象的新视角 众所周知,伦理学长期以来仅仅被认为是“道德哲学”。我国目前的伦理学是直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解释社会道德现象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毫无疑问,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去研究道德,澄清了几千年来在道德起源和历史演变、道德基本原则等问题的迷雾,  相似文献   

3.
韩东屏教授的新著《人本伦理学》于2012年8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集作者三十多年伦理学研究之所思、所悟、所得,通过道德本体论、道德建设论、道德践履论三大部分,建构了一套“人本伦理学”理论体系.其中,道德本体论是关于道德本身诸问题的论述,道德建设论是关于社会主体的道德实践的论述,道德践履论是关于个体道德主体的道德实践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反动”.后现代主义伦理学蕴含了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理清后现代主义的相对主义及其与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复杂关系,以及后现代的道德与后现代伦理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社会伦理学的研究和现实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以及实现途径的科学。因此,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到实现的途径: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27~2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南大学联合主办,株洲工学院伦理学研究所和长沙理工大学协办的“第二届全国政治伦理学理论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政治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执政伦理与官德建设、社会正义与和谐社会、政治伦理历史资源等热点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现综述如下:一、政治伦理学:“显学中的显学”我国的政治伦理学萌芽于改革开放之初,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研究内容涉及广泛,有政治道德的基本理论、道德与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7.
“伦理学”一词是以三种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方式来使用的。它表示:(1) 一种一般模式或“生活方式”,(2) 一套品行规则或道德准则,和(3) 关于各种生活方式和品行规则的研究。我们在第一种意义上谈及佛教伦理学或基督教伦理学;在第二种意义上说到职业伦理学以及非伦理行为;在第三种意义上,伦理学是一门通常被给定元伦理学这个特殊名称的哲学分支。眼下的讨论将限于哲学的或“元”伦理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伦理学是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但道德是分层的,富勒就曾将其分为愿望道德与义务道德,并用美学与法学来区别两者。一是高低之别:前者是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后者是有序社会的基本要求;二是内外之别:前者是内在于自我的超越指向,后者是主体间的处世之道;三是软硬之别;前者是自律的,后者是他律的。这种区别指明了,前者趋向于"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内含于伦理学中的美学维度,而后者是道德与法律所共同指向的社会基本要求,是接近于法学的。应该说,富勒很好地揭示了伦理学内含着的美学和法学两个维度,但在当代的伦理学研究中,寻求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成为规范伦理学的主要使命,底线伦理、程序正义、重叠共识等成了伦理学的主题词。与此对应,美德、牺牲、榜样等道德概念却被谨慎地对待,甚至是边缘化了。伦理学仿佛成了政治哲学和法哲学。显然,伦理学的法学维度被强化了,美学维度则失落了。所幸,在曾钊新先生的伦理学研究中,我们看到了在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道德生活实践都需要拯救和呈现的美的维度,看到了一种美的伦理学,看到了镶嵌在伦理学花冠上的明珠。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着眼于现实问题的争论(如关于“商品经济和道德进步”的争论),提出道德比较的方法论原则及尺度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为使比较不致成为任意的、武断的,就必须选择合理的角度和正确的尺度,弄清不同角度之间的总体联系和“换算”关系,保持思维的首尾一贯性。就这方面的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将有助于伦理学研究的深化。当然,正确的解决道德比较的方法论问题,又是以弄清“道德的本质”等问题为前提的。问题在于,目前伦理学的研究迫切需要扩大研究的领域。科学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广度是密切相关的。合理地变换研究的角度意味着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使研究进入更深的层次。例如,对道德与世界观、道德与认识、道德与政治、道德与经济、道德与艺术、道德与宗教的相互关系作比较研究,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理解道德把握现实的特殊方式及其特有的社会职能,从而更深刻、更具体地揭示道德的本质。相反,孤立地就道德论道德,可能使研究裹足不前。同时,还需把这种研究同对现代西方伦理学诸流派(如实证主义、直觉主义、元论理学、分析学派、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新弗洛依德主义学)的研究和评价密切结合起来。需要将这些流派以其独特的方式所反映的时代性课题转化为我们正面研究的对象,通过这种批判的研究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伦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论市场经济领域中道德的适度定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是伦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往往把注意力直接放在如何看待与评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状况、道德需求及其前景上,这样的讨论引发了许多截然相反的观点,如“滑坡”论和“爬坡”论。但是,它似乎忽略了一个前提性问题,就是这里所说的与道德发生关系的市场经济,究竟是指市场经济领域本身,还是指市场经济社会?我们可以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称作市场经济社会,但这不等于说这个社会被市场经济全覆盖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来讨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就容易引起诸多歧义。显然,在市场经济领域内和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道德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3月 4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道德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以德治国’理论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这是学界首次就江泽民同志讲话中“以德治国”思想坐在一起进行讨论。中国伦理学界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 ,把对“以德治国”思想的学习探讨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参加座谈会的有道德科学研究院院长徐惟诚 ,人大党委书记程天权 ,著名学者罗国杰、陈先达、张立文、许启贤、冯俊、焦国成、廖申白、吴潜涛、张志伟、马俊峰、龚群、葛晨虹、刘建军等。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夏伟东主持了会议。与会学…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14日~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韩国、美国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近七十篇。会议围绕“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及道德建构”这一研究主题,采取主题报告、小组自由讨论等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与探讨。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诚信友爱和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道德力量的支撑和引导。会议的主题属于全党、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重大…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基本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如下四种不同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第二种看法认为“善恶问题是道德的特殊矛盾,也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第三种看法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是道德的性质、起源与标准的问题”;第四种意见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求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要是在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相对来说,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则关注较少。“道德形而上学”是关于“道德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体系”,它主要是探究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以“伦理学的哲学本性”为根本原则可以将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舍勒)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划分为五种型态。“应当之应当”的道德基础是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伦理学研究会于1990年12且22日在西安举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员们围绕着“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就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独特地位——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伦理思想是继毛泽东伦理思想之后我们党和人民又一重大的伦理学成果和宝贵财富 ,它以改革开放的道德价值视野、“三个有利于”的道德价值取向和在“三个面向”中培养“四有新人”的理想关怀 ,贡献给了 2 0世纪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宝库许多新的内容。邓小平伦理思想体现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 ,全面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的伦理文化的问题 ,并以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开放胆识昭示于世界伦理学之林  相似文献   

17.
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拓新之作读《经济伦理学市场经济运行中道德问题研究》张晓飞由唐能赋教授与他的学生合作完成的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八五”规划课题《经济伦理学——市场经济运行中道德问题研究》一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作了较...  相似文献   

18.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自由”在伦理学中有特殊的意义:一个有道德价值的行为不仅要合乎规范,而且要出于意志的自愿,从而能够培育人的心灵不断地向善,达到“真、善、美”的和谐境界。本文拟对康德的道德自由观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以便为我们的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一、道德自由的内涵当我们对道德自由进行界定的时候,首先面临的是道德与自由的关系。在康德看来,“自由诚然是道德法则的存在理由,道德法则却是自由的认识理由。因为如果道德法则不是预先在我们的理性中被明白地思想到,那么我们决不会认为我们有正当理由去认识某种像自由一样的东西(尽管…  相似文献   

19.
王体  陈延斌 《哲学动态》2006,3(2):35-39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相对发达的西方世界,都面临着一些道德失范、身心失落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提升个体的道德素质,进而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更好地促进人类道德建设,是值得我们伦理学工作者深思的重要现实课题。本文尝试就此做一些探讨,以做引玉之砖。一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个体道德内化伦理学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外部道德规范、道德准则的内化。道德内化可谓伦理学研究的“牛鼻子”,也是个体道德养成的关键所在。而整个人类的道德建设则是由单个道德主体的道德养成构成的,因此,也可以说人类道德建设的关键就在于…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西方伦理学,以穆尔(直觉主义伦理学代表)批判过去伦理学的“自然主义错误”为开端,开始转向具有形式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的元伦理学。直觉主义和新实证主义采用严格科学的方祛,企图建立“科学的伦理学”,克服当时西方社会发生的道德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价值。但是,结果却与他们的愿望相反,直觉主义和新实证主义伦理学理论使道德理论脱离了现实社会生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