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哲学学会美学研究会于1984年9月15日召开了技术美学专题座谈会,在京的14个单位25名美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美学研究会会长马奇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涂武生应邀作了题为《关于技术美学问题》的报告。涂武生讲了三个问题:(1)什么是技术美学;(2)技术美学的萌芽、产生和兴起;(3)技术美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50周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30周年,第四届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于1987年8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与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哲学工作者100余人,收到论文80多篇。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哲学学会于1983年8月12日至17日在省委党校召开第二届年会。来自全省各地、州、市的白、回、哈尼、布依、土家、汉等十几个民族共96人出席了会议。《红旗杂志》《国內哲学动态》、北京市委党校、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哲学学会以及《云南日报》、云南省广播电台等单位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年会共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79篇。这次年会,主要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集中讨论了:(1)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2)共产主义教育和现行政策的关系;(3)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与高校哲学原理教学的同行交流哲学改革和更新知识的经验,复旦大学哲学系哲学原理教研室于6月30日至7月5日举办了哲学原理教学研讨会。上海高校、党校等单位的四十多位哲学原理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下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当代中国哲学(1976——1985年)研究的反思》;《主客体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对认识过程的再探讨》;《认识与价值》;《预成论与历史决定论》;《人类自身生产与人群共同体》;《社会有机体与四种生产理论》;《关于历史哲学的透视》。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决定1982年在干部中开展哲学学习。为干部学习哲学作准备,四川省党校系统于1981年12月20日至29日在成都召开毛泽东哲学著作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三十四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教学提纲二十三篇。会议着重讨论中央关于1982年学习哲学的通知所列举的毛泽东八篇哲学著作。同时还讨论了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后写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三篇哲学著作。通过对十一篇著作的学习和讨论,分别写出教学提纲,作为1982年全省党校哲学教学的教材。  相似文献   

9.
全国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于1986年2月20日至25日在吉林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吉林省哲学学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发起,并得到了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大力支援。参加会议的有170多名理论工作者。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会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集中讨论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对象和体系;(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三)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将会议和论文中有关以上问题的主要观点从两个方面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哲学系,从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举行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哲学座谈会,参加的哲学专家及哲学教育工作人员计约一百余人。原定的讨论主题共有三个:(一)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二)关于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三)关于社会历史观和伦理学说中唯物主义的因素问题。但在展开讨论以后,涉及的哲学的和中国哲学史的重要问题相当广泛;争论也非常热烈,充分表现出百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哲学会和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联合于1985年9月24日至28日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高校哲学课改革问题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地区38所大专院校、军队院校、党校的哲学教员50余人。中宣部理论局、国家教育委员会政教司也来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邀请了三位同志作了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研究》副总编陈筠泉同志作了《当前哲学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的报告,讲了四个问题:1、重新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确定它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问题;2、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认识论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社会科学》(甘)编辑部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信息哲学问题研讨会,于1986年9月10日至15日在甘肃省敦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哲学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36人参加了会议,提供论文24篇。与会者通过论文、会议讨论与交谈,研讨了信息科学问题和信息的哲学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取自美因河畔的V .克罗斯特曼出版社 (VittorioKlostermann ,FrankfurtamMain)于 1977年出版的《四个讨论班》 (VierSeminare ,1977)一书。该书辑录了海德格尔在 6 0年代和 70年代四个哲学讨论班的讨论。由于该书篇幅较大 ,我们摘译了 196 9年 9月 7日、 1973年 9月 7日和1973年 9月 8日这三天的讨论 ,内容涉及语言、希腊哲学、胡塞尔哲学和技术问题等。其中关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评论 ,虽然数量不多 ,但值得关注。196 9年讨论班的举办地是法国普罗旺斯的多尔 (leThor)。 1973年讨论班在德国弗莱堡的采林根区 (Zaehringen)海德格尔寓所举行。参与者主要是法国哲学家。原文记录是法文 ,记录者有《存在与时间》的法译者F 费迪耶 (FFedier)、瓦岑 (FVezin)、蒙日 (Mongis)、塔米尼奥(Taminiaux)等。全部记录都向海德格尔宣读过。最后由居尔·奥赫瓦特 (CurdOchwadt)将法文记录译为德文。  相似文献   

14.
1979年底,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举行了一次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会,《哲学问题》1980年第7期发表了这次会议的部分发言材料,该杂志还准备在以后开辟专栏继续就人的问题发表文章和评论,并准备会同各个科学领域的专家和哲学界的人士举行园桌会议,就人的问题展开一系列专题讨论。在苏联,象这样专门就人的问题举行会议和展开大规模的讨论,这还是不多的。苏联哲学界普遍认为,人的问题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哲学认识世界的中心问题”。《哲学问题》1980年第7期发表的人的会议发言材料共9篇,它们的题目是:《哲学中的人的问题》、《人的问题的哲学意义》、《人的完整概念研究》、《批判资产阶级关于人的概念》、《人的问题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问题的综合研究基础》、《个人的才能发展及其预测问题》、《社会-哲学分析和具体科学分析必须统一》和《人类从史前时期向人类史时期过渡和人的发展》。对于苏联各界在这个问题上所发表的见解,我们将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言论,陆续予以刊登,仅供我国各界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们在考虑和讨论时参考。这次发表的是该杂志的编者按和会议上的两个发言。  相似文献   

15.
2004年6月6—9日,第四届中日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会议由《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和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等19个单位联合主办。与会中日专家学者逾百人。会议围绕价值哲学研究方法、价值哲学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以人为本与价值观、生态文明与价值观、全球化与价值观等问题展开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寇征 《哲学动态》2001,(5):14-14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共同发起的“历史哲学 :过去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3月 7日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 2 0余人。会议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1 )历史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2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的现状 ;(3)历史哲学与其他哲学学科的联系 ;(4)如何在中国推进历史哲学的研究工作。何兆武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在会上比较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历史哲学研究上的变化 ,认为现在正是开展历史哲学研究的大好时机。涂纪亮先生则特别指出了…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老中青三代学者历时近三十载撰写的四卷本《希腊哲学史》于今年正式出齐。最新出版的第四卷是关于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专题研究。本卷撰写者认为,要在西方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有自己特色的晚期希腊哲学史,需要处理好六个问题:(1)晚期希腊哲学与地中海文化语境的关系;(2)学派形态哲学与学派外哲学的关系;(3)晚期希腊哲学与早期、中期哲学的关系;(4)折衷主义与罗马文化的特征问题;(5)东方文明对希腊罗马的反哺以及"雅典与耶路撒冷"问题;(6)以中国文化为背景解读晚期希腊哲学。  相似文献   

18.
据西德《哲学研究杂志》1962年第1期报导,第13届国际哲学会议将于1963年9月7日到14日在墨西哥举行。会议的筹备工作安排了四部分;第一,全体大会,准备讨论两个总题目:“人的问题”、“对现代的批判”;第二,讨论会,研究一些专题,即:“哲学与语言”、“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数理逻辑”、“美学”、“法律哲学”、“美国哲学”以及“东方哲学”;第三,讲演与论文讨论;第四,学术报告,在会议期间或会议结束之后,参加会议的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19.
10月6日至10日,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了第四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一、关于少数民族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关于少数民族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现在已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一个民族哲学的产生要具备以下这些条件:1.有了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能力;2.所进行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哲学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和省第一届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常务理事会,于1991年1月26日在广州联合举行。省社科联名誉主席、会长张江明教授主持了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1991年度的工作计划以及如何办好《现代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