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述     
我于20世纪70年代生于陕北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灰暗而又愉快的童年. 在我童年记忆里,村里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也没有电,唯一高兴的事就是能听祖父讲故事.祖父是一个博学而又有些保守的人,在他的影响下,童年时期我读了《三国》、《西游记》、《水浒》等名著.对英雄五体投地崇拜的我,从那时起就不断地画着关羽、孙悟空、鲁智深等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这对我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述     
出生于革命烽火年代,少年起就热爱文学,青年时代师从蔡仪先生,但不固守门户之见,而广泛吸纳各派精华.寂寞半生,清贫一世,唯求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对学理解析推断,思索琢磨,在文学研究学研究中,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术自述     
概述我学术经历的<学术七歌>已发表于<美与时代>2005年7月(下),这里不再重复.应编者之约,再谈以下四点,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老先生自述     
山头树招摇,石间水窃笑,灰松鼠衔果蹦蹦跳,青草接青草。阳关道行断羊肠道,黑云飘转作白云飘,喇叭叫变成牛羊叫,老先生难找。  白天犯迷糊,半夜著诗书,穿衣服不分寒和暑,酱油当米醋。洋别墅不住住土屋,大白鹅换块烤红薯,藤萝架挂满牙葫芦,老先生糊涂。  空气里无毒,泉水中无污,山药蛋小米能饱肚,小院种菜蔬。泥巴腿何必新衣裤,厌荤腥咱有野蘑菇,坎坷路练就龙虎步,老先生知足。  择个避风角,寻块清凉坡,两松间搭上紫荆柯,几把草铺着。轻悠悠如饮瑶台酒,虚灵灵似登莲花座,光灿灿分明见弥陀,老先生高卧。  人恼…  相似文献   

5.
6.
陆贵山自述     
正学术职务我承担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职务:全国社科规划(社科基金)中国文学组前召集人;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顾问;曾为全国一些重要刊物如《文学评论》的编委,现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文艺理论前沿》、《马列文论研究》的编委;曾任香港教育学院主办的《亚太语文教育学报》的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一些高校(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鲁迅艺术学院、深圳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师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5,(6)
法尊俗姓温,河北深县人,一九○二年生。在俗时仅读小学三年,文化很低。一九一九年,因家境困难,到保定府学做皮鞋。因长时患病,学业无成,于一九二○年春末,厌世逃往五台山出家,投玉皇庙瑞普(法名觉祥)师座前落发,法名妙贵,字法尊,即在庙随众劳动,早晚学习念诵功课。是年秋,大勇法师、玄义法师等路过本寺,遂请勇师讲开示,勇师即日略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遂对听经发生兴趣。一九二一年春节,广济茅蓬打念佛七,  相似文献   

8.
舒展的面容、灿然的微笑、活跃的思维和矫健的步履,这可能是许多初次见面的人对我是否步入了古稀之年产生疑惑的原因.当我与研究生们讨论问题或和孙男、孙女嬉戏的时候,我完全淡忘了彼此年龄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越来越严重,古老的游牧民族文化逐渐消失。蒙古族画家通过自己的油画作品要如何调解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差异,如何创新是最终问题。作为草原儿女,蒙古族画家要保留蒙古文化,发扬民族精神,追求艺术创新,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早就知道许多药品吃了会上瘾,也听说过送医院抢救的药瘾患者的死亡率达25%,同吸毒的死亡率不相上下。但决没有想到的是,药瘾这个“幽灵”不经意间竟附上了我的身体,啃啮我达10年之久。生存的艰难曾几乎使我走上死亡的边缘。万幸的是,我又靠自身的力量成功地赶走了这个幽灵。愿意回忆一下那不堪回首的岁月,为患有同类疾病的朋友们做个参考。我出生在保定乡下,与从小青梅竹马的敏一块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后来我考入了保定的一所师范学校,她则考入了本城的另一所大学。几年中,我们一直保持着热恋关系。毕业后我分到了一所学校,她则进了政法机关。到了谈婚论嫁之时,我忽然发现她看我的目光是那样的空洞和  相似文献   

11.
12.
麻天祥 《佛教文化》2002,(Z2):82-85
半个世纪前,我出生在博爱县城——清化小镇上一个非常世俗化的家庭里 祖上薄有田产,父亲精通文墨,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也算得上个人物。然而他的那点“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在当时既不能入科举致仕之途,更不能负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责,唯有在茶余饭后、月下灯前,为街坊们读点三国,讲段水浒之类。看来,那点知识也使他早已失去了祖业,后来虽然获得了贫农的殊荣,却无躬耕陇亩的筋力。民以食为天,父亲尽管不以劳力者为耻而拒入贩夫走卒之流,但毕竟是那点书卷气害了他,经营生意却乏生财之道,劳作苦力又无强健体质,晨夕操劳,仅糊口而已。不敢奢望他养家的母亲也不得不走出家门,朝出暮归,靠她指尖上的艺术,为绣织厂刺绣,维持全家生计。那时,尚无计划生育之说,无论穷富,都希望人丁兴旺。我的几个弟妹相继出生,相继夭亡,原本困窘的日子在病魔和医生的不断光顾下更是每况愈下了。 尽管如此,年仅四岁的我,还是在外祖母家扛了一条小凳子在学堂里读起了“星星、月亮、天空”的课文。那里的老师、同学,在我的记忆里一片空白,仅记得通往学校的那条曲折而且总也走不完的胡同,以及不知怎么就没有了的那条小凳子。五岁那年,又在我们街上的中心小学,开始了至今未尝中断的学业。一年以后,我奇迹般地和同教室的三年级大学生们?  相似文献   

13.
<正>一朱光潜先生对我的启蒙说来惭愧,我没有可炫耀的学历,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和骄人的经历。我出生于江苏江阴的贫农家庭,父亲做过杀猪工人,母  相似文献   

14.
一我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现属浦东新区)一个贫寒农家,1945年11月16日生辰。三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年仅35。母亲携我兄妹三人,日子过得很艰难。虽然如此,母亲还是让我到川沙县穗成小学去读书识字,那是1951年秋。而我妹妹一辈子没有机会上学,她七岁就开始下地劳动。  相似文献   

15.
我叫陈智强,1961年生,男,41岁。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1983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1985年入党,1989年转为自愿兵。1991年2月,我被破格提拨为副团级营长。1995年8月,我转业到一沿海县级市的水产局任局长。上任初期,我曾立志发扬在部队时的好作风,踏踏实实干一番事业,树立军转干部在地方上的良好形象。说实在的,  相似文献   

16.
女性绘画的自述性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以女性视角去观察去体会生活,女性意识的题材选取,主题思想上的自我表达与情感转化,她们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对生活的理解与体会,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激情.  相似文献   

17.
正一金液还丹诀,无中养就儿。别无他术,只要神水入华池。采取天真铅汞,片晌自然交媾,一点紫金脂。十月周天火,玉鼎产琼芝。你休疾,今说破,莫生疑。乾坤运用,大都不过坎和离。石里缘何怀玉,因甚珠藏蚌腹?借此显天机。何况妙中妙,未易与君知。  相似文献   

18.
小李,刚从部队复员回家,一家人正高高兴兴地为他找接受单位。可是,家人却发现他有了怪毛病,用杯子喝完水后,把杯子放下又拿起来,如此反复半个小时,杯子还是放不下。父母见了不理解,就对小李说:“你把杯子放下  相似文献   

19.
文永生 《天风》1994,(9):12-14
广袤的黄土地,蕴含着生命的成长,干涸的黄土地,渴慕着雨水的降临;厚道的黄土人,有着对福音深深的企盼…… 干涸的土地上若还能发现水的存在,那便是上主对这片土地的赐恩,黄土地的心脏在激烈地跳动,发出声声呼唤:“恩雨,降恩雨!求主成就你应许;我灵虽已略得滋润,还渴望滂沱大雨。”这就是黄土灵魂对福音的渴慕之情。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两国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交流关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称佛教是联结中、日、韩三国的黄金纽带。6、7世纪 ,日本曾经派遣了众多的遣唐使和留学僧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 ,他们将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教传入日本 ,铸成了日本民族化的佛教。到了近代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又向西方国家学习 ,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而在佛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为世界学术界注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到日本留学的人不少 ,其中有不少人学的是佛教或从事佛学研究。但是此时有一位日本的僧人自愿来中国留学 ,并在河北赵县柏林寺修持6年之久 ,这是当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很有意义的一个事例 ,为此本刊对他做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