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几种关于人之由来的说法出发,从科学角度回答“人不是神造的”这一问题。考察了近百年来人类化石发现过程,以及现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科学分析,并以现代生物学对人体器官进化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人是进化的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几种关于人之由来的说法出发,从科学角度回答“人不是神造的”这一问题。考察了近百年来人类化石发现过程,以及现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科学分析,并以现代生物学对人体器官进化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人是进化的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对于人类进化出现的新图景,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人类新进化”概念.在论述人类进化的基础上,对几种不同的“人类的新进化”观点加以陈述和评析,试图提出一种统一的“人类的新进化”概念.即“人类的新进化”既不是单纯的生物进化,也不是单纯的社会文化进化,而是指人类生物进化与社会文化进化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有神论信仰的原初肯定本身就隐含着诸多否定性因素,关注现实的此岸之“人”,重视现实的生存之“理”,追寻现实的探索之“路”,促使他们迅速向无神论和共产主义转变.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注重宗教有神论信仰的价值考察,将其原生态视为原始人类凝聚原生力的精神支柱,将其进化态视为文明人类生存绵延的异己力量,将其衍扩态视为现代人类生存易于理解并接受的意识形式,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他们的新唯物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5.
进化认识论     
1 “进化认识论”是指从进化的立场出发研究人类认识之起源、性质、界限等的一门科学。在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里斯塔克(Aristarch)那里,就可以找到有关认识进化的天才直觉。而真正的关于人类认识能力之进化的假说,只有在19世纪发展的思想孕育出进化论之后,才能富有意义地提出来。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只有少数人(大多是生物学家)深入到“进化”与认识论的问题之中。认识能力之进化的思想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实际上被采纳。这里,需要特别强调西德的福尔迈的进化认识论思想。当他的《进化认识论》一书在七十年代初问世时,马上引起哲学、科学界的重视,并多次再版(目前英译本正在筹划中)。西德专业报刊评价道: “福尔迈的书给予进化论、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一个可靠的描述。它尤其阐述了遗传与环境影响的问题,语言问题也在其视野之内。仅仅凭借对现代认识的清楚细致的描述,该书就很值得一读了。”(《物理学报》)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戴亚尔的《人的现象》一书分析和评选他的基本哲学思想。本支第一部分概述他的“进化论”思想,第二部分把戴亚尔的一些主要观点与一些哲学流派相比较。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断定,戴亚尔虽然大量研究自然科学,但从其关心人的生活来看,无宁说他是个哲学家。戴亚尔的观点是:“进化是经过人来实现的,……人的命运只能是精神”。戴亚尔的“进化论”是有目的的进化论,是直线生成论。他认为:人类的出现,说明进化到了顶点。人的进化是“由先行的运动所准备的”,但是“人类化的过程一直不断地继续下去”,最后“朝向社会化和全球化发展”,“这样,距离消失了,人种的障碍消灭了,地球统一起来了”。这最后的境界,“就是‘超意识’和‘超个人’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个人意识通过爱而融会贯通了”。换言之,据戴亚尔看来,紧接着人的现象,就是基督教的现象,因为唯有基督教,才能“把全人类聚集在同一的爱的周围”。第二部分包括:(1)唯物主义反对戴亚尔,但现代修正主义者对他表示好感,认为戴亚尔在物质、历史等概念上,与马克思、恩格斯“有相似之处”。但是作者根本反对这种看法。(2)他与柏格森比较,表面相似,实质不同。戴亚尔认为事物进化的前后有“连带关系”,柏格森则强调“纯粹的变”。(3)戴亚尔不懂得黑格尔辩证法中否定的万能,但“他们两人都认为,人类是向一个极点迈进,这个极点将把一切意识集合在一起而不破坏它们”。(4)戴亚尔研究现象,托马斯主义研究本体。虽然戴亚尔在最后给基督教留有余地,不过由于他缺乏对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差别的分析,所以作者结论说,戴亚尔是神秘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道教生态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剑波 《中国道教》2005,11(3):21-24
道教生态思想对解决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完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甚至被人视为指导人类克服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精神支柱。因此,对道教生态智慧进行系统的发掘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一、生态伦理的理论前提:万物平等,和谐共处道教认为,由于:“天人一体”即宇宙是由人、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的相互联系、协同进化的和谐整体,以及万物平等,因此,道教不仅反对唯人独尊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反对把自然仅仅当成是人类的征服对象和统治对象的态度,以及只为人类自己的需要而违反自然规律、掠夺自然、危害环境的行为,主张人物…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机的出现,关于认识主体的问题,即有没有“人工认识主体”或“人-机系统的认识主体”,成为认识论领域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对智能机的功能、特点及其与人类智能的区别和联系,发表了不少具体的意见,这确实是很必要的。与此同时,对认识主体的进化和发展作一些历史的考察,也将有助于讨论的深入。本文的目的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球地质进化年表的“第四纪”别称,“人类纪”被国际知识界赋予“熵-纪”之含义:自然科学将其视为工业时代以来人类力量对地质构造损毁的物理熵现象;人文科学意谓现代文明所导致的人类知识清除和此在麻痹这一文化熵现象。物理熵与文化熵的极度膨胀,即将为第四纪人类的时间旅行盖上一个封印。如何走出人类纪俨然地表灵生物此-在的神圣使命。后人类纪愿景的实现,不仅要改变人类“高燃烧”的经济、生活模式,重构理性与知识基型,人类在千万年进化中创造的宗教文化,亦将为人类后人类纪时间旅行提供人类学灵性,即宗教的哲学人类学理念对人之本质与使命的昭示,宗教的历史人类学实践对人类文化记忆的维系,宗教的审美人类学经验对世界、生活和未来丰富性和美感性的敞开。  相似文献   

10.
Michael   C.   Corballis 《心理学报》2007,39(3):415-430
人类语言具有复杂多变的递归结构,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唯独人类精通语言。语言的进化始于大约两百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语言在当时作为一种认知适应对于人类应对自然界带给人类的挑战(如动物掠食与森林毁坏)有很大帮助。人类进化过程中学习与文化因素形成一种选择压力促使人际交流语法化,人际交流语法化引发大脑容量增加,然而,最初的语言进化与基因无关。学习与文化压力也使交流的媒介依次变为手语模式、表情模式与语言模式。交流媒介的逐渐变化最终导致了FOXP2基因突变,FOXP2基因突变让智人具有了自主的言语能力。与地球上其它的人科动物相比,人类的语言能力使人类在进化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卢彪 《学海》2002,1(3):18-2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将进入全球化的时代。现代科技并非“科学人”纯粹“理性”自恋的产物 ,也并非是为了达到实用目的的工具 ,经验科学抹杀了人与非人事物的区别 ,现代科技导致了人性的客观化 ,出现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人性”的对立。因此 ,“科学人”应从“为科学而科学”、“为实力而科学”的价值观中走出来 ,确立“为人类而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从天道中,学到了“公”、“诚”、“仁”、“中”、“行”五个字,以形成人道,为做人做事的基础.传承数千年,成为文化道统,是人类共生、共存、共进化的原理.国族之强盛、世界之和平、人类之幸福,均将以其得获力行实践而受赐!  相似文献   

13.
厌恶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也是情绪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以进化论为指导的进化心理学对厌恶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认为人类厌恶情绪源于抵御寄生物和保持种群规模的需要。现代人类的多种复杂的道德厌恶感与生理厌恶感有着同样的进化根源,人类的道德心理系统有部分是建立在更为古老的进化适应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我是研究地球历史的,在地球形成至今的46亿年中,由猿人进化到现代人的历史是300万年,在这300万年中,人类有没有被“完全处于毁灭状态“过?没有。李洪志讲人类有81次被毁灭时,讲了所谓四个证据,写在《转法轮》的第15—18页。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克隆人”的社会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关于“克隆人”的社会思考潍坊医学院(261042)郭继志潍坊市人民医院李秀荣生物界一方面沿着自然进化、物竞天择的方向发展;而另一方面,人类对物种进行了刻意的人工选择。从原始的驯化动物、人工栽培植物,到现代技术革命的生物工程,为医学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做...  相似文献   

16.
徐俊 《美与时代》2014,(8):100-101
“孤独”是人类的基本处境之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现代人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早在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就在短篇小说《人群中的人》中就形象的表现了身处孤独的现代人,如何在困境中挣扎。爱伦·坡极具洞见的预言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而弗洛姆提出的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倾向,则是对这种孤独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7.
1 体质学说体现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医学发展的方向众所周知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伴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化 ,现代西医的医学模式已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 ,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转变指明了医学研究、发展的方向。祖国医学即中医学一直非常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而这些丰富的内容又更多的体现在体质学说之中。例如《灵枢·生气通天论》将人分为“五态之人” ,其中“太阳之人 ,居处于于。好言大事 ,无能而虚说 ,先志四野 ,举措不顾是非 ,为事如常…  相似文献   

18.
易显飞  刘壮 《世界哲学》2020,(1):151-159
以物理增强、认知增强、道德增强、情感增强为主的当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 ET)对人的深度“干预”使“人”陷入“深度技术化”状态从而引发了激烈论争,形成了“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双方论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关于什么是“人”的形而上学问题;认知进化与退化、道德工具化与趋同化、情感真实性与同质化等人的社会属性问题;自主性与自主权、公平与公正、健康与安全等增强技术使用问题。双方论争角度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且各自在自身的理论框架下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论争双方的对立,有的是利益分歧,有的是价值或文化冲突,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较低,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两者之间如何取得均衡,保持“必要的张力”,共同推动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生物学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生物学,若绳之以传统观点和传统方法,则简直是意识异己者.但这些传统竟是无可非议的吗?将人的社会性同其生物性(自然性)割裂,只满足于历史的、社会的、阶级的分析,“理解你自己”,究竟能多少!人们又多想理解自己这个“类”呵,而已有的知识却不足以说明“人的心灵活动”,尤其是非逻辑规范的“人的心灵活动”,也不足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尤其是非常时期的“人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生物学的“基因-文化协同进化”原则,也许在方法论上为人的研究提供某些启示.社会人的种种问题,恐怕也得到基因、本能、无意识这些深层去探究.  相似文献   

20.
人受制于生态-自然的进化规则,也创造社会文化适应甚至改变进化规则。对这一受制及改变的过程与人类疾病和健康关系的研究,构成了医学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梳理了医学人类学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即在健康和疾病领域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结合的微观机制(具身化)和宏观机制(协同进化理论),以及这两个机制下的结果(地方生物学)。最后,探讨了医学人类学研究碰到的方法论挑战,即如何结合现代生命科学和生命科学之外的文化传统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