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读《王弼评传》童梓数年前,读《中国文化的清流》,即为作者──一王晓毅先生的好学深思,锐意求新而一击三叹。今日,他的新作《王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杜,1996年2月版)又摆上了我的书案。书名虽日《王弼评传》,实际内容则是涵盖着整个...  相似文献   

2.
<正> 王弼的玄学思想所依据的经典与何晏一样,主要是《周易》和《老子》,何晏作了《论语集解》、王弼也作了《论语释疑》。但是何晏只是提出了某些重要的玄学论点,而王弼则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究其原因,是由于何晏在解释经典的方法上存在着缺陷,而王弼在《周易略例》和《老子指略》中则对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突破汉人藩篱,找到了一个按照新的时代需要全面地解释这几部经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贵无论玄学所依据的经典主要是《周易》和《老子》。何晏、王弼都是通过重新解释这两部经典来阐发自己的以本体论为特征的玄学思想的。但是何晏只是提山了某些重要的玄学论点,而王弼则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究其原因,是由于何晏在解释经典的方法上存在着缺陷,而王弼在《周易略例》和《老子指略》中则对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突破汉人樊篱,找到了一个按照新的时代需要全面解释这两部经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宇宙构成论、宇宙发生论和本体论是三种相互不同的学问,应注意加以甄别。王弼哲学的特点是不讲宇宙发生论,继承前人的宇宙构成论和本体论,实现了两者的融合。而王弼易老两注对宇宙构成论和本体论的融合又有不同,其《老子注》成书在先,可能受了何晏的影响,持“圣人无情”说,在继承汉代宇宙构成论的基础上追、究其构成的终极原因,把这原因归结为“道”或“无”。其《周易注》成书在后,持“圣人有情”说,在讲宇宙构成论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时世分殊的形式,将这形式称为“义”或“理”。他的老学与何晏哲学的共同点较多,同属于正始玄学的初创期;他的易学对唐代理事说和宋代理一分殊说影响颇大,属于正始玄学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胡维定 《学海》2001,(6):48-50
本文以王弼《周易略例》的认识论思想为代表论述了以正始新义为发端的魏晋玄学所开创的思辨哲学一代新风.作者认为王弼的认识论思想扫荡了神学谶纬,把民族的思维水平和思辨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言不尽意”为玄学基本命题。王弼站在道家立场解《易》,将言、象说成是得意的工具,认为固守言、象则得不到意,只有忘言才可得象,忘象才可得意,“得意忘言”是得道的途径。正始之后,“言不尽意”成为士族观察宇宙人生的重要方法和理论。文学理论也受其影响,以“言不尽意”为探讨文学创作规律的思想方法。文学家视道为最高精神境界,在创作实践中,注重言外之意。玄学的“得意忘言”、“言不尽意”是对理性能动性的极度夸张,它将理性能动性归结为“神理”、“神思”,对魏晋以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庄子》一书对王弼《周易注》的影响体现在王弼的注解方法、"理"概念及其它一些概念和运用上。受《庄子》的启发,王弼"言一象一意"的三层结构既能体察卦象和爻辞之中的深意,也能突破象敷的限制,阐发其中的义理。王弼的统宗会元之理和同理异职之理丰富了"理"概念的内涵,也对以后的宋明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它一些散见的对《庄子》的引用或化用为《周易注》添加玄学色彩之余,也让《庄子》与《周易》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8.
<正> 学术界对王弼贵“无”论哲学的研究,往往比较注重他对《老子》“道”根的改造,相对忽略了他对《周易》“太极”思想的发挥,而后者对其玄学体系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剖析王弼的“太极”观,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窥见这位玄学奠基人宇宙哲学的内在结构以及在中国本体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庄子》对王弼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其经典注释中直接引用或化用了《庄子》的一些原文,而且直接影响了他的注经方法。"得意忘言"的自觉不仅是王弼注经突破的原因,也为魏晋开启了新的时代。而王弼在"理"、"情"、"通"等概念和思想上所受《庄子》的启发,不仅使其思想更为玄学化,实际上也为他调和儒道、孔老创造了空间。  相似文献   

10.
般若学对西晋玄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般若学对西晋玄学的影响王晓毅在西晋思想发展史上,玄学思潮对佛教般若学的兴起具有决定性作用。那么这一时期的佛教对玄学是否存在着某种反作用呢?由于学术界的研究多集中在玄、佛深入交流的东晋时期,故对这个问题涉及较少。学术思潮之间的影响永远是双向的。尽管佛教...  相似文献   

11.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魏晋玄学提出,人的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应当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一理论倾向正好与传统的道家养生思想合拍,从而形成了魏晋时期的“玄学养生”。魏晋玄学养生经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玄学”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王弼、嵇康、郭象、张湛。魏晋玄学养生的核心理论是重视人的精神修养,推崇静着之道,这与玄学所主张的“以无为本”,鼓吹虚无寂静、动中求静,企图在纷乱的社会中明哲保身的鼓个思想体系是相一致的。此外,他们对养生学中的关于人的气化理论已有初步涉及,并提出了“返相归真”的修炼原则和“性命学说”,这对后世气功养生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和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六主要玄学家评价王弼王弼是“正始之音”的主要代表,魏晋玄学的奠基人。他所创立的贵无论开启了一代玄风,他所提出的诸多命题构成了玄学哲学的基本骨架。因此,王弼思想评价历来是玄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王弼《论语释疑》在中国思想史中的命运 ,探讨儒家经典被玄学所体现的道家思想解释时 ,其思想意义的被改变与被扩展 ;探讨这种改变及扩展给儒学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卷在手,尽得孙子风流──读黄朴民著《孙子评传》于泽民近年来,研究孙子的著作不断推出,反映出孙子学术的繁荣。近读黄朴民博士新著《孙子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图书规划),更觉得是一本独具特色和风格的专著。《孙子评传》(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5.
<正>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孔子研究十分活跃,文章和专著不断涌现,可谓硕果累累。匡亚明同志的《孔子评传》是这众多硕果中更为突出的一个。《孔子评传》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对孔子及孔子思想作了历史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系统研究,取得很大的成功。《孔子评传》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提出了一些新认识、新概念。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魏晋玄学是汤用彤、陈寅恪先生长年研究的领域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时贤用力较多的学科 ,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但自上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 ,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相对缓慢 ,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王晓毅同志长期从事魏晋玄学研究 ,在老一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对这一领域既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重新作了梳理 ,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论 ,凝集在《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 (中华书局 2 0 0 3年 9月版 )一书中。这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 ,是一部处于魏晋玄学研究前沿的力作。玄学是汉魏之际社会、政治变革与学术思潮发…  相似文献   

17.
王弼易学的特点是以<老>解<易>,以他在<老子注>中所阐发的玄学本体论思想为基础来解释<周易>,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周易略例>当中.而他对"大衍之数"的解释,也使"大衍义"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联系<周易略例>我们就能看出,"大衍义"是连接王弼玄学中老学和易学的桥梁,它体现了王弼玄学的体用观念,为王弼思想由老学向易学的过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季冬 《现代哲学》2007,(1):130-135
王弼《老子注》是代表《老子》的思想,还是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存在着较大分歧。文章在对比王弼《老子注》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证了《老子注》思想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缪协仅存的二十七条《论语》注包含有丰富的玄学内容,如本末之说、有无之论等。缪协以"名"、"实"论"闻"与"达",其注释中"讳"和"所以讳"类似郭象"迹"和"所以迹"。其注释不仅涉及到王弼、《老子》、郭象等,还涉及到《庄子》、《周易》。此外,缪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一位在注《论语》时引用中正之言的注家。  相似文献   

20.
吕祖谦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然而人们对他的重视却很不够,研究他的论著屈指可数。有鉴于此,1984年播富恩教授与其门生徐余庆合作撰写了《吕祖谦思想初探》一书,被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赞为“填补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空白”。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深入地研究目祖谦的思想,最近又向读者奉献了近34万字的《吕祖谦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这种换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与时下学术界浅尝辄止、粗制滥造之风造成鲜明的对比,仅此一点就很值得钦佩。正是这样一种学术品格为《吕祖谦评传》(以下简称《吕传》)的学术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