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是对上帝的信仰;而对于不信仰上帝的来说,则在于他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展现,在于他用自己的理性决定自己的生活。这本书阐述了助人与合作是发现生活意义的真正道路。生活不需要目的:目的需要生活。人是真正的主人翁,而不必作为上帝的奴隶去生活。  相似文献   

2.
吴耀宗先生当年之所以归向基督,首先是被基督福音的伦理内容所吸引。他认为基督教不仅是信的宗教,而且也是行的宗教,是伦理的宗教。做基督徒的要以行为来考验信仰、实践信仰和证明信仰,做信行相符、言行一致的基督徒,而不是耶稣所痛恨的能说不能行、信行不符的假冒为善之人。他强调基督徒要肯定教会以外的善行和善人,如同耶稣肯定那个好撒玛利亚人那样,因为一切的善都是从上帝而来。行善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基督教信仰,都是上帝所悦纳的。他认为爱是基督教的最高原则,但其具体实行要和处境相联系。他把基督教的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的最高原则与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处境结合起来,为我国基督徒指明了爱国爱教的道路与方向,使中国基督教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他的处境化的基督教伦理观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好书鉴赏     
《天风》2018,(1):3-3
《我们所信的三一上帝》作者:寇世远基督徒所信的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三位一体是基督教信仰的一个奥秘,因为'上帝为大,我们不能全知'(伯36:26)。为了使读者能清晰地认识三一上帝的三个位格,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第一至二十篇,主要围绕'圣父'这一主题展开;第二十一至四十三篇,以'圣子'为主线第四十四至五十篇,则侧重'圣灵'。寇世远监督曾是台湾知名牧者,他以圣经为根本,结合中国文化,对三位一体神的教义进行了生动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这本书中,作者拒绝超自然概念,并考察、分析、驳斥了有神论者提出的无数证据。他说:“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人们改宗无神论……而是要证明对上帝的信仰是非理性的、虚妄的。如果一个人愿意继续信仰上帝,那是他的权利;但是他不能再以理性和道德的名义为自己的信仰辩护。”  相似文献   

5.
正作者从基督教福音派牧师转变为坚定的无神论者,被认为比很多基督徒和无神论者能更好地理解《圣经》。上帝的形象是怎样的?仁慈,公正,宽容?本书通过圣经《旧约》和《新约》的文本考察,却详细论证了:他妒忌(jealous)、不公正(urimjust)、残忍(malevolent)……并没有多少令人羡慕的品格。在英美,一些人信仰基督教多年却并未读过圣经,读过此书,认为:基督徒应该自己阅读圣经,更应该阅读此书,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18世纪北美大觉醒运动产生的背景,介绍了爱德华兹生平,分析了爱德华兹神学思想中的加尔文神学的因素,指出《信仰的深情》一书对今日的基督徒的规箴作用。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如何看待理性在信仰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在上帝面前拥有一种圣洁、深沉的信仰情怀。  相似文献   

7.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法,信仰是名词,指所信的内容,可说是基督教信仰的教义.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世界,相信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的权势,相信圣灵在教会和信徒生命中工作等,都是信仰的内容.教会聚会中的唱诗、讲道、祷告、礼仪,以至教会提供的各种教导,以至神学工作者的著作等,都涉及以不同方式表达的信仰内容,而<尼西亚信经>就是对基督教信仰内容的权威性表白.信仰的内容乃是教会对信仰的对象--三一上帝--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基督徒所信仰的基督教是什么样子?基督徒所信的耶稣是什么样子?该书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冷静平和的分析,卓越的推理,揭示了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耶稣如何从人变成了上帝之子,被抬高到了与无所不能的上帝的位置,又进一步如何变成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该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都能够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9.
刘忠国 《天风》2006,(24):46-47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3:11)前几日,单位一同事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便向我问起善与恶的问题。她在网上看到的这则信息,大体上是这样的:“某人向一基督徒提出下列问题,并请其解答。某人:上帝是善还是恶?基督徒:上帝当然是善的。某人:你承认现实世界中存在恶吗?基督徒:我承认。某人:上帝是全能的吗?基督徒:是!某人:宇宙和世界上的万物皆是由上帝所造的吗?基督徒:是!某人:那么恶当然也是由上帝造的了?这样,上帝岂不也是恶的吗?  相似文献   

10.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另参太22:37-40;路10:27),这是耶稣所说基督徒最大的两条诫命之一("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意即是要我们以全部的意志、情感、理智、力量,毫无保留地爱我们所信仰、所崇拜的上帝.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是对上帝的感受和经历,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生活实践上帝的旨意.  相似文献   

11.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5):22-23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  相似文献   

12.
魏真 《天风》2010,(8):62-62
<正>很多甚至是每个虔诚的基督徒都经历过,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却听不到上帝的声音,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上帝却袖手旁观……以致因此对上帝失望。近日读了杨腓力所著的《无语问上帝》(Disappointment withGod)一书,作者将信仰的疑问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大爆炸宇宙论让获得了一定科学知识的有神论者欣喜若狂。因为这一理论表明,150万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导致了宇宙的产生,有神论者认为这是证明上帝存在的最有力的科学证据。他们说宇宙显然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那么,最合理的假设就是上帝是宇宙产生的起因。他们的理论基于“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起因”这样一个假设。有神论者威廉·雷恩·克雷格(William Lane Craig)在其1994年所著《理智的信仰》(Reason- able Faith)一书中,应用了如下推理: 1.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起因。 2.宇宙产生了。 3.因此,宇宙有起因。他认为, “这个基本假设的正确性确凿无疑,  相似文献   

14.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9):24-25
这个专栏过去三期探讨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一段落,谈论了我们对天父上帝的信仰。今期开始我们进入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二段落,这段落论及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信仰。相比起其它段落,第二段落篇幅明显最长。这个不难理解,因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在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这是我们信仰的独特性。我们基督徒不只是“信上帝”的人,更是“信耶稣”的人,是基督的  相似文献   

15.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4):20-21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另参太22:37—40;路10:27),这是耶稣所说基督徒最大的两条诫命之一(“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一),意即是要我们以全部的意志、情感、理智、力量,毫无保留地爱我们所信仰、所崇拜的上帝。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是对上帝的感受和经历,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生活实践上帝的旨意。这些都没错。然而,理智、理解对信仰也同样重要。事实上,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上帝存在该如何?如果有善恶,我们该如何?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真的?我们能使宇宙和我们的生活有意义吗?这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其话题包括自由意志,宇宙的性质,生命的意义,指出,没有上帝,人们一样能够使生活充满爱、充满意义、充满乐趣。这本书也是对其时代的挑战:不论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每个人都需要独立思考宇宙人生等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另参太22: 37-40;路10:27),这是耶稣所说基督徒最大的两条诫命之一("其次就 是说:'要爱人如己'"),意即是要我们以全部的意志、情感、理智、力量, 毫无保留地爱我们所信仰、所崇拜的上帝。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 要的是对上帝的感受和经历,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生活实践上帝的 旨意。这些都没错。然而,理智、理解对信仰也同样重要。事实上,最大 诫命中"尽意"一词的"意"字,原文正是指理智、思想、理解力和理性 思考的能力。我们信仰上帝、敬爱上帝,是整个人去信、去爱,不能把脑 袋放在一旁,否则便会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变得盲目迷信,异端也因此而 起。历代基督教向来强调,信徒对信仰必须有正确的理解,以免陷入错谬 的信仰之中。  相似文献   

18.
文革 《天风》2021,(1):25-27
一、引言 基督徒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具体的道德问题时,总会想到从信仰的角度做出判断:一方面我们不想"任意妄为",做违背信仰原则的事,这既不荣耀上帝,也会给自己的灵性带来亏损;另一方面,基督徒借着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伦理选择,也可以在生活中做出美好的见证,荣神益人.  相似文献   

19.
对基督徒来说,其荣辱观的主体意识是来自圣经和与上帝亲密体验生活的认知。本文就基督徒的荣辱观谈一下笔者在信仰中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5)
<正>我出生在一个没有任何基督信仰背景的家庭里,基督信仰与我们传统文化也没有绝对的黏合性,而我却成了一名基督徒,为什么呢?我想从我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基督信仰的客观实在,做一些说明。1.基督拣选了我我相信这是上帝自己的拣选。圣经说,上帝在创世以前,已经预定拣选了我们。他的恩召和拣选是不能废弃的(参约15:16;帖后2:13)。我从前并不认识上帝,也不一定会对一个外来的宗教主动感兴趣。但回头看去,在信仰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