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三道茶     
人生如三道茶。品味人生,就如品味云南大理有名的三道茶。由于每道茶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所以味道也各不相同。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只要稍有点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茶禅一味”。 三毛有这样一段话:“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  相似文献   

3.
孤独的境界     
孤独是人生的三道茶,第一道苦若野菜,第二道涩如青果,第三道甜似蜜饯,又如长空孤雁,雪里梅花,让人感受到环境的凄冷幽静,也让人欣赏到生命的潇洒美丽。孤独无处不在,只要考察一番人类的生活便会发觉,每个人都是独行侠,都在独往独来。  相似文献   

4.
草木之间     
人们总爱说,人生如茶。有人说,从茶字来看,人就嵌在草木之间。也还有人说,撇开人不说,这茶不也是:不草不木,亦草亦木——属于一种中性的东西!于是人们说,人生如茶,是说人生是在向往一种中庸。  相似文献   

5.
佛言祖语     
复次,精进法是一切诸善法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于小利。如毗尼中说:一切诸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精进不放逸生。复次,精进能动发先世福德,如雨润种,能令必生。此亦如是,虽有先世福德因缘,若无精进,则不能生,乃至今世利尚不能得,何况佛道。复次,诸大菩萨荷负众生,受一切苦,乃至阿鼻泥犁中苦,心亦不懈,是为精进。复次,一切众事若无精进则不能成。譬如下药以巴豆为主,若除巴豆,则无下力;如是意止神足根力觉道必待精进,若无精进,则众事不办。如戒唯在八道,不在余处;信在…  相似文献   

6.
在一家饭店看到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相似文献   

7.
正吃茶喝茶品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当我们细细品啜一杯清香的茶时,似乎也品味出中华文化的厚重和广博。道教与茶文化渊源深厚,以下对此作一探求。一、"茶""道"相辅(一)道以茶为佐——茶的自然功用与宗教功用茶之性,益于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陆羽:《茶经》)作为历史悠久的饮品,茶最早的功能就是药,这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以得到证实。除了解毒,茶还别有养生特效,"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  相似文献   

8.
思念     
没有思念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在七彩的人生中,思念是最美的一色;在人生的五味里,思念是最芬芳的一味,品味思念,就是品味人生。  相似文献   

9.
大气人生     
人生有大气,大气如人生。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大气者,积累纯朴宽容以真诚,桀骜不驯以坚强,至死不渝以忠贞。大气者的人生,没有沉沦,没有畏缩。  相似文献   

10.
正人生如戏,就像是在欣赏一场话剧,一句一句的台词讲述着一个个真实,而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却承载着更多更厚重的真实。台上的你在告诉着我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说人性至真,人性至善,人性至美。你告诉我人生如梦,梦一般绚烂,梦一般华丽,梦一般令人惊叹,却不曾告诉我人生如茶,虽不要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在磨难的沸水里翻滚过,茶才能泡得更有滋有味。你不告诉我,也许是因为这需要我自己去经历后才会明了。  相似文献   

11.
佛教苦乐观     
陈兵 《法音》2007,(2):5-11
苦与乐,是人们精神生活和心理活动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苦乐观,实乃每个人人生价值观建立的基础。苦乐观在佛教教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佛陀四圣谛中的第一苦谛,专讲苦,第三灭谛实质是讲寂灭苦而获得究竟的乐,讲造成苦之原因的第二集谛,和达到常乐涅槃之道的第四道谛,实际上也都围绕苦与乐这一主题。四圣谛说明:消灭人生诸苦,证得究竟的常乐,为全部佛法的宗旨所在。佛教对苦与乐的种类、相状、生起的因缘、终极实质作了精细的解析,并提供出离苦得乐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老聃之“道”与“自然无为”张钦一、“道”与“自然”《道德经》五千言,言“道”之处凡七十三见,试图解决三大层面的问题:一是宇宙源起与运化规律的问题;二是社会问题;三是人生问题(即个我的身心问题)。其“道”的使用在不同的层次上有不同的内涵。陈鼓应先生在...  相似文献   

13.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人生观所回答的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等根本问题。任何正常的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的人生观。曹操曾感慨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康有为说:“人生是个大苦海。”  相似文献   

14.
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相传在上千年前,仡佬族先民们开荒僻草求生存,常饥饿难忍。突然,一仙女下凡路经此地,指点饥民们采用山间绿油油的茶尖在口中嚼细咽下,不仅无毒,具有先苦、后甜、再香的滋味儿,而且尚能暂时充饥。逐渐先民将这种野生茶变为家种茶,将生食茶变为熟食茶,将泡茶变为油茶,并冠以“仡佬油茶”、“仡仙油茶”等美名。到了近代,还用熬得浓浓的油茶戒鸦片烟。如今道真仡佬族油茶的加工技艺日趋成熟,饮用方法也超于定型化。  相似文献   

15.
清代养生学家石成金有一首《知福歌》,“人生堪受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负累苦,逍遥就是福;思量离别苫,团圆就是福;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思量牢狱苦,自在就是福;思量无后苦,有子就是福;思量疾病苦,谜康就是福;思量死去苦,活着就是福;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可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石老先生的这些格言平实质朴,耐人寻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原始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星云大师则站在人间佛教的立场上,认为"苦是人生的增上缘"。从星云大师的安贫乐道、以无为有、以病为友、忍苦成才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大师"转苦得乐"的奥妙。认为大师的人生奥妙,来自于他注重事上磨炼、以圣贤大德为榜样及道就是因缘的佛法参悟。  相似文献   

17.
人生三味     
人生的滋味有无数种,但主要有三种:甜、苦、淡。  相似文献   

18.
敬礼大尊者燃灯·吉祥智师徒传承诸师!此中释《菩提道灯论》有四义:一名义;二翻译敬礼;三文义;四结尾义。甲一,名义。处语:婆底巴塔扎的榜,汉语:菩提道灯论。甲二,翻译敬礼。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甲三,文义分三;乙一,趣入论门分二:丙一,供赞敬礼三世一切佛.及彼正法与众僧。丙二,立誓造论应贤弟子菩提光,劝请善显觉道灯。乙二,所人论体分二:丙一,略示三士道由下中及上,应知有三士,当书彼等相,各各之差别。丙二,广释分二;丁一,择三士道之次第分三:戊一,释下士道之次第若以何方便,唯于生死乐,但求自利益,知…  相似文献   

19.
解缚人生     
人生本苦,无始劫来不断的轮回,无数世都饱受这五浊恶世的染着,受八苦的影响,受贪嗔痴的茶毒。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已经被若干世的习惯“绑架”了。  相似文献   

20.
正人生如水,有激越,就有舒缓;有高亢,必有低沉。不论是绚丽还是缤纷,不论是淡雅还是清新,每个生命必定有其独自的风韵。人生一世,即便能够轰轰烈烈,也不会持久,平淡是最后的绝唱。平淡的人生好比是一杯浓淡相宜的茶,不急不缓地品着,人生真味尽在其中。其实,一切皆便,没有一样东西能永久占有。有了这一份超脱,我们才能够从容地享受人生,品味平淡的幸福生活。《黄帝内经》中讲"恬淡虚无",即心灵世界的平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