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82,(2)
最近,四川成都文殊院为出家的女众举行了一次“二部僧授戒”法会。中国佛协曾致电表示赞叹。按照佛教授戒法的规定,出家的女众必须从二部僧授戒后,才能成为如法的比丘尼。我国自公元五世纪中叶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提婆萨罗(《比丘尼传》作铁萨罗)等十九位比丘尼法师在南京首次实行二部僧授戒。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依据《比丘尼传》卷二,从出家原因和修证事实两个方面论述了南朝刘宋时期比丘尼僧伽的基本情况,对当时统治者与比丘尼的关系也略有涉及。此外,作者还谈到《比丘尼传》重要的史料价值,如象佛教僧伽制度的发展和二部僧戒的传入,书中皆有佐证  相似文献   

3.
温金玉 《中国宗教》2006,(12):19-21
2006年11月9日6时50分,原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安详示寂,享年97岁。隆莲法师1909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41年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出家,同年腊月八日受具足戒,1942年受聘为四川莲宗尼众部教务长,并自此开始佛教比丘尼教育事业。1984年,出任新中国第一所比丘尼教育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才学蜚声中外,主要著作有《三皈依观初修略法》《、四分比丘尼戒本讲义》《、能海法师弘法业绩述略》《、能海法师年谱》、《佛教道德观》等,曾参与《中国佛教》、《藏汉大辞典》等重要出版物的篇目、辞条的编写工作。本文作者感怀隆莲法师一生对中国佛教做出的贡献,撰文以表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永明延寿及其《宗镜录》施东颖释延寿(公元904—975年),俗姓王,字冲元,浙江余杭人,幼读《法华经》。三十岁出家,先投四明(宁波)翠岩禅师,后入德韶门下,为德韶所器重,付法与他,以后至明州雪窦山(在今浙江余姚县南)传法,法席甚盛。建隆元年(960)...  相似文献   

5.
刘飖 《法音》2012,(2):45-47
《比丘尼传》[1]的作者是南朝梁代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庄严寺释宝唱。此书是现今留存的最早的一部记载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佛教典籍。记载有关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书籍,今天能够看到的只有两本书——宝唱的《比丘尼传》和民国释震华的《续比丘尼传》。因此这部《比丘尼传》的价值就显得更加的珍贵了。比丘尼在佛教僧团中的地  相似文献   

6.
在佛教的信仰者中,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在家信徒,二为出家僧伽。按照佛教的教义,出家僧伽称为僧宝,是三宝之一,承担住持佛法的重任。出家梵语为Pravrajyq,音译作波吠你耶。出家乃远离世俗之尘,所以又称为“出尘”;出家必须剃落须发,抛弃服饰,并且穿着坏色衣,所以出家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剃染”、“落染”。在七众弟子中,除优婆塞与优婆夷二众属在家众外,其余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等五众皆为出家众,称为出家五众。 出家,并不是佛教最先发明的,更不是佛教所专有的,在释迦牟尼尚…  相似文献   

7.
比丘尼僧团僧团的早期,由于佛陀不同意接受妇女,只允许男人参加。但是在家信徒中,有许多虔诚的妇女,她们热切希望出家当比丘尼。她们被热心所驱使,佛陀的养母波阇波提·乔答弥与许多女  相似文献   

8.
玄奘(600~664)法师,洛阳缑氏县(今偃师县)人。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下简称《慈恩传》)和《续高僧传·玄奘传》载,他俗姓陈名祎,出身于儒学世家,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十一岁那年,便随长捷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年十三,依兄长捷出家于洛”(《塔铭》)。  相似文献   

9.
曹山本寂禅师出家地考王荣国本文通过佛教史籍与福建地方志史料相应证,认为《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禅林僧宝传》等有关曹山本寂禅师出家“福州(福唐县)灵石山”的记载是可靠的,《宋高僧传》有关本寂出家“福州云名山”记载中的“云名山”,属鲁鱼亥豕,应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比丘尼传承(上)[斯里兰卡]阿摩罗西里·维拉拉特尼著朱映华译赵桐审订在世界几大宗教创始人中,佛陀是第一个建立女众僧团制度的。人们在研究了佛学并认识到佛教轮回学说和解脱之道的真谛后,就会把弃俗出家、遵循佛陀教导而过离欲生活当作达到涅的最...  相似文献   

11.
陈珍珍 《法音》2000,(1):63-68
一、名称的由来和历史沿革“梵行清信女”这个在福建佛教中特有的现象,主要产生在闽南一带(即泉州、厦门、漳州),特别是泉州。20世纪80年代前,闽南出家女众中,几乎没有一个落发的比丘尼和沙弥尼。1948年冬,闽南著名高僧性愿法师自菲律宾回国,在厦门南普陀寺传授三坛大戒,女众戒子中,凡是闽南籍的没有一个落发。她们有的自幼随姑母或生母出家佛寺,有的成人后自愿脱离尘劳烦扰而进入佛门,有的则因婚姻不如意或青年丧夫孤苦无依、不愿再婚而出家。当时这类出家人俗称“菜姑”,未婚的俗称“清姑”,一般通称“菜姑”。直到…  相似文献   

12.
《比丘尼传》撰成于梁代,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本文考述了见于该传中的蜀地比丘尼事迹,并在对这几篇传记的语言进行分析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比丘尼传》的真实和可靠。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小明 《法音》2000,(2):18-24
《比丘尼传》,凡四卷,为南朝梁代僧宝唱所撰。宝唱,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俗姓岑。生卒年不详。少投建初寺僧 出家,遍学经律。后住庄严寺,博采群言,酌取精理。天监四年(505)入京,奉敕住新安寺,参与僧 之《众经要抄》八十八卷、僧朗之《注大般涅槃经》七十二卷之述作。又列席僧伽婆罗译场,笔受《阿育王经》以下十一部经。改订安乐寺僧绍之《华林佛殿众经目录》(世称"宝唱录")。帝嘉赏之,敕掌华林园宝云经藏。师博学能文,名冠当世,著作颇多,另有《众经饭供圣僧法》五卷、《众经忏悔罪方法》三卷、《法集》一百四十…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0,(8):42-48
<正>据《佛说无量寿佛经》载,久远前,有佛出世,名世自在王佛,尔时有一国王,听佛说法后,即发无上道心,舍弃王位,跟随世自在王佛出家修行菩萨道,名法藏比丘。法藏志求佛道,发愿建立清净佛国,让凡夫修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7,(8)
<正>第五节戒体差别一、体性无别七众所受持的别解脱戒分为四个层次:1、具足戒,为比丘、比丘尼所受持;2、十戒(又称勤策律仪),为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所受持;3、八关斋戒(又称近住律仪),为优婆塞、优婆夷中的净行者所受持;4、五戒(又称近事律仪),为优婆塞、优婆夷所受持。~([367])南山律将在家戒律与出家戒律纳入同一个整体框架,是因为《四分律》本来就通收道俗之法,在家戒律作为出家戒律的阶梯,对于修行具有重要意义~([368])。《随机羯磨》将在家戒律也包括  相似文献   

16.
在佛教的信仰中,可以分为两类:一者在家信徒,二者出家僧伽。按照佛教的教义,出家僧伽称为僧宝,是三宝之一,承担住持佛法的重任。出家梵语Pravraiya,音译作波吠你耶。出家乃远离世俗之尘,所以又称为“出尘”;出家必须剃落须发,抛弃俗服,并且穿着坏色衣,所以出家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剃染”、“落染”。在七众弟子中,除优婆塞与优婆夷二众属在家众外,其余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等五众皆为出家众,称为出家五众。出家,并不是佛教最先发明的,更不是佛教所专有的,在释迦尊尚未降生以前的印度,就有很…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炮制的合理性及其文化误导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史研究生(哈尔滨150040)张玉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哈尔滨150040)黄寅焱一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是我国首部药物炮制专书。是雷教经验的整理总结。载药300百种,讨论了18...  相似文献   

18.
成都古代最早的穆斯林先民,据史料所知,先知穆罕默德传教时期相当于中国隋朝,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唐太宗贞观至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大量的西亚、中亚诸国的穆斯林先民纷纷来到中国。据《通鉴》载:“天宝以来,胡客留居长安者四千人。”  相似文献   

19.
道教经韵乐章,是对诸神的赞颂,属于醮坛威仪、祭神章奏、赞颂之辞。演音之韵,早在北魏明帝神瑞二年(公元415午)寇谦之所撰《云中音诵》即有《华夏赞》、《步虚辞》等记述。现存陆修静所撰《太上洞玄灵宝授受仪》、杜光庭所撰《太上黄篆斋仪》皆有《步虚辞》多首。唐高宗尝令乐工制作道调。据《册府元龟》卷五十四: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四月,玄宗“于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并诏司马承祯、李含光、贺知章等分别作《玄真道  相似文献   

20.
一摩尼教(Manicheism)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约于6至7世纪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据宋代文献《佛祖统纪》记载,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原地区则是在武周延载元年(6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