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儿童社会适应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特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亲社会儿童具有独特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友善的归因倾向,关系性目标定向,对亲社会行为反应做积极评价等。应用SIP范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更清楚地揭示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解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机制,而且还对儿童的行为矫正和训练具有积极意义。但是,SIP模型应用于亲社会行为研究时在理论模型及方法工具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测查、比较了亲社会儿童、攻击性儿童与一般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SIP)特点,目的是探讨三类儿童在SIP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在假设分享情境中,攻击性与一般儿童SIP的整体差异不显著,但在对不分享策略的他人情绪预期和关系预期2个变量上差异显著。亲社会与一般儿童、与攻击性儿童SIP的整体差异显著;在假设挑衅情境中,攻击性与一般儿童在对不同策略的自我效能感、选择频率、策略评价等7个变量上差异显著。亲社会与一般儿童在对不同策略的自我效能感、选择频率、策略评价等9个变量上差异显著;亲社会儿童与一般儿童SIP的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马艳  寇彧 《心理科学》2007,30(2):447-449,473
用假设情境问卷测量亲社会、一般、攻击性三组儿童在两类假设情境中的社会信息加工(SIP)特点,用累加法形成“SIP合成分数”作为儿童在假设情境中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综合指标,用2×3两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分组和情境对儿童SIP的影响。研究表明“SIP合成分数”作为假设情境中一组SIP变量的综合指标具有良好的鉴别力和适用性,分组和情境对儿童SIP适应性的影响具有交互性。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信息加工模型(Social 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简称SIP)为理论依据设计社会认知干预方案,将被试(包括132名攻击性儿童)分为实验组、安慰剂(阅读)组和控制组进行短期追踪干预研究,在此基础上考察该干预方案对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以及提高社会信息加工能力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该干预方案对提高攻击性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能力有明显的即时效果和持续效果,具体表现为该方案有效地减少了攻击性儿童的敌意归因偏见和攻击行为的产生,有助于攻击性儿童建立关系目标并正确认知攻击行为的后果;(2)班主任评定三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显著减少,评定结果可能受到期望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该文运用临床访谈法研究了小学儿童在亲社会情境中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状况。结果表明:在亲社会情境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经由消极到积极的发展趋势,年幼儿童倾向于判断助人者会体验到消极的情绪,年长儿童则认为助人者会体验到高兴等积极情绪,并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绪体验愈加复杂。在道德情绪归因中,年幼儿童倾向于结果定向的归因,一年级儿童中大部分以道德定向为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定向逐渐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儿童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性、社交性、群体制约性等特点;其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更接近于原型表征方式,特质型亲社会行为处于亲社会行为概念的中心位置;儿童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决策受其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影响,不同类型的儿童和不同种类的情境对SIP过程产生交互影响;通过提高儿童青少年解决同伴冲突的技能和情绪胜任力等方面的团体干预活动,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本研究考察了4岁和6岁儿童在亲社会情境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在亲社会道德情境中,年幼儿童倾向于判断行为者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年长儿童则作出积极的情绪判断;(2)在归因定向中,4岁儿童以结果定向为主,6岁儿童出现了由结果定向到道德定向的过渡;(3)亲社会情境的类型不影响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4)在观点采择任务中,甚至4岁儿童也能对自己的情绪体验作出合乎道德准则的判断和归因。  相似文献   

8.
小学攻击性男童的社会信息加工及表情知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俏芸  黄敏儿 《心理科学》2008,31(1):133-137,141
为了探讨小学男童的攻击类型和其社会信息和表情识别特点,该研究抽取了808名小学生进行攻击性的教师评定和同伴评定.筛选出主动攻击11人、反应攻击11人、混合攻击27人,加由17名非攻击儿童组成的控制组,参加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和表情识别特点实验.结果显示:(1)小学低年级攻击性儿童以混合性攻击为主,反应攻击和主动攻击所占比例较小;(2)高攻击性人群的攻击反应和愤怒反应较强,可是,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没有被检测出来;(3)在不同攻击类型中,主动攻击显示较强的敌意归因;(4)主动攻击对悲伤表情的辨认能力较低,反应攻击组对愤怒表情的辨认较弱.研究反映:攻击性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和表情知觉能力上均存在一定的特点,而且,不同攻击类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研究对制定儿童攻击性干预计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亲社会行为研究忽略了亲社会行为社交性的特点和具体群体及其互动过程中所认可的亲社会行为研究,研究范围多限于对几种特定行为类型发展性的探讨;静态观察和假设情境的研究方法影响了研究效度;对认知训练的干预手段研究不足。进一步的研究应重视青少年群体及其交往过程中所强调的亲社会行为类型,采用更具生态性和群体互动性的方法进行研究,从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入手,探索有效的亲社会行为认知训练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0.
SIP是儿童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儿童提供一个如何处理及解读社会情境中发生的社会线索的模型,并且根据这些线索作出行为和情绪上的决定。作为一个社会认知能力,SIP被认为是学习障碍儿童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潜在的认知加工过程和情绪处理过程对SIP六阶段步骤起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注重儿童认知能力对SIP能力的作用。在此研究中,我们新增了儿童的情感纽带如(安全依恋)以及强调儿童管理情绪的能力对儿童SIP能力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情绪管理、依恋质量及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希望提供关于安全依恋和情绪管理在学习障碍儿童中社会信息加工的作用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Aggressive and prosocial children's emotion attributions and moral reasoning were investigated. Participants were 235 kindergarten children (M=6.2 years) and 136 elementary-school children (M=7.6 years) who were selected as aggressive or prosocial based on (kindergarten) teacher ratings. The children were asked to evaluate hypothetical rule violations, attribute emotions they would feel in the role of the victimizer, and justify their responses. Compared with younger prosocial children, younger aggressive children attributed fewer negative emotions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provide sanction-oriented justifications when evaluating rule violations negatively. Furthermore, age-, gender- and context-effects in moral development occurred. The context-effects included both effects of transgression type (i.e., prosocial morality vs. fairness) on emotion attributions and moral reasoning and the effects of the context of moral evaluation and emotion attribution on moral reasoning.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role of emotion attributions and moral reasoning as antecedents of children's aggressive and prosoci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12.
在金华市和杭州市两所市区普通小学, 选取366名3~6年级儿童为被试, 采用同伴互评、同伴提名法和班级戏剧问卷, 考察了社会行为在小学儿童同伴信任和同伴接纳间的中介效应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 亲社会行为、退缩行为在儿童同伴信任和同伴接纳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而攻击行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2)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同伴信任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亲社会行为对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都显著高于男生, 使得女生亲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大于男生。男女生的同伴信任对退缩行为的预测作用没有性别差异, 但是男生的退缩行为对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显著高于女生, 使得男生退缩行为的中介效应大于女生。  相似文献   

13.
14.
攻击行为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情感和心理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同伴侵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先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考察了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但是尚不完全清楚调节效应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和一系列调节效应。在系统地搜索了2020年10月之前发表的文献后, 当前元分析确定了40项研究, 包括25605名被试, 共计333个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此外, 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同伴侵害变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身体侵害相比, 关系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更强。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也受到了地区的调节, 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亚洲地区比在南美洲地区更强。研究设计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 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在纵向研究中比在横向研究中更低。最后, 当前元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伴侵害的报告者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与同伴报告的同伴侵害相比, 教师报告的同伴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较高。当前研究的结果指出, 在预防、控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时应该注意同伴侵害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教师支持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指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学生的学业和行为特征会影响教师支持,但是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影响,极少考察学生所在小群体的作用。本研究以个体和其所在圈子的学业成就、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为特征,考察其对教师支持的影响,结果发现:(1)个体的学业成就积极预测后续教师支持的增加;(2)在高学业成就圈子中,个体学业成就的提高能够预测教师支持的增加,而在低学业成就圈子则不能;(3)与男生相比,在低亲社会圈子中的女生获得的教师支持更少,而在高亲社会圈子中的女生则能够获得比男生更高的教师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郑信军  岑国桢 《心理科学》2006,29(3):747-751,703
本文就家庭视角评述国外关于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关研究。有关文献表明,处境不利儿童的自我概念有明显的外在化特征,区分性低,较少指向未来;他们存在社会信息加工中的译码困难和归因偏向,其信息加工技能和认知控制技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社会性情绪发展也存在诸多困难;他们的亲子依恋往往是不安全甚至矛盾类型;他们往往难以被同伴所接纳,在交往中更多地表现出适应不良性行为,其友谊质量也比较差,但自我效能、自我调节以及良好的群体特征是改善其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家庭的各种不利因素还会对其社会交活动中的活动能力、活动数量、活动水平和活动技能带来影响,在他们身上也更容易出现攻击、退缩以及各种过错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当前,有关这些儿童的神经生理与心理学结合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7.
In two studies, we examined first- and second-grade children's judgments of aggressive, withdrawn, and prosocial behavior by means of fictional scenarios. In study I, we compared judgments of fictional aggressive children with those of fictional withdrawn children. Aggressive children were perceived as mo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behavior and elicited more feelings of anger, while withdrawn children were more likely to be chosen as a friend and elicited more feelings of pity. In study II, we compared judgments of fictional aggressive, withdrawn, and prosocial children with each other. Again aggressive children elicited the strongest feelings of anger, while withdrawn children elicited the strongest feelings of pity. These withdrawn children were perceived as more similar to the prosocial children. In an attempt to test the ecological validity of our sympathy measure, we asked children to rate their peers on a three-point liking scale and checked the scores of those judged to be aggressive by their teachers. These aggressive children were found to receive the lowest liking scores.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