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审美教育对医学创新人才品质培养的作用1 .1 美育塑造完美人格席勒曾明确地指出审美与人格塑造的关系 ,并把理想的人格称为“优美的灵魂”。他说 :“有促进健康的教育 ,有促进认识的教育 ,有促进道德的教育 ,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 :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1 ] 。”医学美育的塑造创造性人格功能首先表现为它作为高级的社会的情感活动 ,具有一种影响、调节人的心理状态的作用 ,而心理状态是审美过程向人格特征过渡的“中间环节”[2 ] 。美育通过“形象教育”、“移情作用”等环节 …  相似文献   

2.
(一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就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是无意义的、盲目的 ,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道教教育也毫不例外 ,其理论核心是神仙崇拜 ,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修炼而成仙。道教徒汲汲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 :延年益寿 ,长生不死 ,羽化成仙。吕洞宾以道为主 ,兼融儒、释 ,提出了学“道”、长生成仙的教育目的。1 学“道”吕洞宾继承老庄之说 ,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他说 :“道之一字 ,为天地之秘机 ,为阴阳之精萃 ,立极宇宙 ,开化古今 ,至微至隐 ,无形无名 ,肇造化之象 ,祖万…  相似文献   

3.
医学人文教育功能是医学人文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能够引起个体或其他社会系统发生变化的作用或能力,是医学人文教育自身固有的根本属性和重要特征的外在表现,主要用来回答“医学人文教育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它对外界能产生何种影响”的问题。发展、认识、文化、享用、激励等诸多功能都是医学人文教育功能的现实表现,因此,医学人文教育功能是医学人文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本体依据和坚实基础,必须从多重维度出发去促成医学人文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4.
陈鼎亮 《天风》2017,(2):10-11
周联华牧师一生致力于教会牧养、神学教育、圣经翻译、基督教高等教育、社会关怀、跨越省籍追求教会合一服侍这一代华人教会与社会,影响甚巨。有牧者评价周牧师:“一生对社会、对教会贡献极高,却没有自恃其才,更没有居功自傲。一生温良、谦恭,有君子之风。”他一生勤勤恳恳,著作等身,  相似文献   

5.
功过格     
道士自记个人善恶功过的簿册。善言善行为“功”,登“功格”,恶言恶行为“过”,记入“过格”。一月一小比,一年一大比,功过相抵,累积之功或过,转入下月或下年。声言功多者得福,过多者则得咎。道教以此作为道士修养方法之一。《太平经》、《抱朴子内篇》早有劝人行善避恶之论,谓行善事者可长年,行  相似文献   

6.
一、采用“成功教育法”增强后进生的进取心 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是:1.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2.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3.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基本方法是:多表扬、鼓励,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成功走向成功。全国优秀班主任徐德培就曾给自己规定,对待后进生必须表扬三次方可批评一次,他可谓是实践成功教育的杰出代表。当然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绝非朝夕之功,有时,还会出现多次的反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多施鼓励之“肥”,抱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首先明确医科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应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内容;继而指出在生命认知、死亡教育的基础上;强化生命责任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应突出医学的职业特征;以培养医科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理性认识;最后阐述医科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应遵循教育内容与医学教育实践结合;与诊疗工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医学创新教育面临的难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医学创新教育面临的难题 1.1医学教育观念陈旧、培养目标单一 传统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在这种医学本体功能单一性目标的影响下,医学的所有理论和法则都紧紧围绕着“战胜疾病”这一功利化的目的而展开。还没有从更高境界和更深层次上对“人为什么会生病,怎样才能不生病”等涉及人的全面本质问题的医学社会功能进行更加理性的价值评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医学目标:一是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二是治疗和治愈疾病;三是减缓由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疼痛;四是预防过早死亡,促进安乐死,为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现代医学目标要求高等医学教育从传统的单一性目标转变为培养既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又能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珍爱生命的生活观的医学人才。从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已经认识到传统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单一性的缺陷,也提出要加强对医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我国的医学教育仍存在着教育框架不尽合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薄弱,培养的医学生人文、心理、社会学科知识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今医学缺少的是什么--论医学中的人文   总被引:28,自引:13,他引:15  
医学首先是一项社会事业,而后才是一门学科。医学的内在道德原则要求医学具备人文精神和人文内容。人文和科学技术是医学的两个必要的基本的组成部分。医学人文的缺少和流失使当今医学成了“半吊子”医学。为了纠正这种偏差,医学教育应该是人文精神和人文内容的教育优于技术的教育,而医学决策者和研究者在其中的责任最大。  相似文献   

10.
吉贻祥  毕素华 《学海》2006,(6):177-179
一般意义上,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总和,通常用一定范围内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从事体力和智力劳动的人的数量来表示。“高校人力资源是指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教职工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现代学校管理最根本、最核心的资源。”"!该领域理论架构的原点在管理目的和手段的创新进程中得到了发散,即通过科学管理,谋求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教职工与教育事业、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尽其功。与经济动因作为高校人事管理…  相似文献   

11.
医学伦理教育及其教学法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研究源起医学伦理教育在 2 0世纪末期已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 ,其重要性也将因医学与科技的进步而与日俱增。医学教育在过去受Flexure之理念所主导的训练内容 ,在世界新情势的不断创新下 ,已显然过时有所不足。美国医学协会于 1 970年时即呼吁医学伦理情操的培养在医学训练过程中之重要性。紧接着 ,美加的医学院就把医学伦理有关之议题列为医学教育的课程 ,而哈佛大学也在 1 982年开始对传统医学教育加以检讨 ,并在 1 985年开始“新路径”(NewPathway)的教育改革 ,使医学人文与伦理的强调更上一层楼。台湾在过去一…  相似文献   

12.
论医学目的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学目的多元化,不单指其包括了“防病治病,维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保证生存年限,适应社会发展”多层次内涵,并且总是随着与之有关的时空状态而有所变化。即便对具体的“这一个”病人,亦受病种、轻重、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这样认识医学目的,对未来几十年内的医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滔娜 《学海》2006,(5):65-6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变化,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等主张,通过确立教育的民主价值取向来为建构民主社会作准备。我们应当从杜威生活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出发来评价他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有关艺术作品和自然现象的美学概念的发展问题使人想到应对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加以区分,这也正是本文之意图所在。同时,本文还将对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的相互关系加以分析。按照兰辛的说法,“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在学生中培养艺术家和艺术鉴赏家。艺术教师“必须承认他们的目的是培养鉴赏家”。兰辛提出的这一“艺术教育”的双重目的可成为定义和区别美学教育概念与艺术教育概念的恰当的出发点。我们可以说,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艺术家,而美学教育的目的,明确地说,是培养鉴赏家。  相似文献   

15.
尽管医学本科生在毕业时都已接受了必要的本科教育,但许多毕业生仍然无法适应这个快速进步变化的社会,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会需要的医疗人才。我们必须承认,医学本科教育中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亲身体验,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大陆与港台及国外大学的差异,对医学本科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6.
“易”作为中国古代便形成的通俗唯物主义哲学,在指导社会及科技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历代医学先贤,无不对“易”有着深刻的理解。“不知易,不足为大医”之论也始终是历代医者所遵循的至理名言。的确如此,人类社会的发展,无不体现在“变”的过程之中,传统哲学“易”的形成及发展,不仅本身是变的展示,而且对变化之道进行了精确的阐述,而祖国医学的形成及发展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之下产生并逐步发展完善的。因而,“易”对传统医学而言,是根,是本,是原动力。“易”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为传统医学的发展及博深的内蕴提供了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教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它一方面通过培养的医学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 ,它也要满足医学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 ,让医学人才在掌握医学科学技术的同时 ,享受更多成功的快乐、幸福和自由 ,以便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促进医学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可以说 ,医学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 ,医学教育所培养的医学人才的发展状况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速度和规模。1 现代医学教育创新的内涵现代医学教育创新包括现代医学教育中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其使命是探索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尹志华 《中国宗教》2018,(12):76-77
道教与医学关系密切,古代有“十道九医”之传统。道士习医既是出于自身养生延寿之需要,也是出于济世利人、积功累德之愿念。道教医学是在与传统中医药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道教文化特色。道教以长生成仙为核心信仰,历来注重养生延寿之术。而养生首先要去病,故学道者往往兼学医。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困惑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的中医药教育改革已拉开序幕。如何提高高等中医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 ,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适合逐步转变的医学模式、医疗服务模式对现代中医人才培养的需要 ?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医药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并积极解决的问题。1 中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现存的中医教育体制、课程体系主要参照 2 0世纪 5 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蓝本”而形成的 ,其特点是强调专业和系统 ,它在数十年的应用过程中为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我国中医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 ,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和教育观念的…  相似文献   

20.
1德性与智慧倚联必要性的考量1.1智慧需要德性关照医学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顶点,原因就在于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人类自身。医学权威著作《西氏内科学》指出“医学不是一门纯科学,而是深深植根于众多学科之中,负有用其为民造福之责的博学职业。”医学教育在加强科学教育(智慧)的同时,必须重视德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