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18年12月27日,天台山桐柏宫方丈升座庆典暨浙江道教学院揭牌仪式在天台山桐柏宫举行。各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道教界人士、大德信众近千人共同见证浙江省道教界的两大喜事——浙江道教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及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高澄道长荣膺天台山桐柏宫方丈。在神圣庄严、如法如仪的方丈升座法会仪式上,监院率桐柏宫八大执  相似文献   

2.
在道教的历史上,曾多次藉助国家政权之力纂修《道藏》,为道教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从道教的传统来看,各地名山宫观历来就有搜集道经,编纂道书,甚至汇编成藏的传统,而大型《道藏》的编纂往往同这些地方《道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历史现象尚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北宋学者夏竦所撰天台山《重建道藏经记》一文的考辨和疏证,试图对浙东天台山桐柏宫《道藏》的历史成因及其作用进行初步的考查,希望能引起学界同仁对中国地方道经编纂成藏的这一宗教文化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家宗教局批复同意浙江省道协正式设立浙江道教学院。浙江道教学院由浙江省道教协会主办,台州市道教协会、天台山道教协会协办,天台山桐柏宫承办,学制分为四年制本科和三年制大专,办学规模200人。  相似文献   

4.
为了系统地总结过去的学术成就,对在中国道教史的背景中对浙江区域道教及其相关领域作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挖掘人类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05年5月20-23日,在浙江省天台山召开了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教》2012,(5):15-16
9月5日至7日,由浙江省道教协会主办,天台县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天台山道教协会、天台山桐柏宫、天台山紫阳宫、天台山玉京洞承办的首届天台山中国道教南宗文化周在浙江天台山隆重举行。此次活动以"天台论道、祖庭悟真"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嘉宾受邀出席了这一盛会,并与当  相似文献   

6.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位于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中间,为天台县境内诸山的总称。真“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四面如一”。山中多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是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及道教的东南圣地,有“干僧万道”之称。就道教来说,早在东汉魏晋时期,天台山就成为江南道教之地,并形成了一个以桐柏为中心的道教文化圈。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叙述天台山道教洞天福地、神话传说等有关问题。一、天台山洞天福地洞天与福地,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所,洞天为真仙所居,福地由真人治之。据《桓真人升仙记》称,洞天福地:“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台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5月21日-23日在浙江省天台县举行。80余位中国内地学者和十多位香港、台湾学者,与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比利时、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7个国家的20多位海外学者一起参加了这次中国近年来规模少见的道教研究国际盛会,并围绕浙江区域道教历史、浙江道教与文化、中国道教修炼与经典研究以及其他一些专题发表92篇论文,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2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天台县委书记、天台山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谢宗信于1994年10月18日至19日,应湖北省红安县政府、县委统战部的邀请,赴红安道教圣地天台山视察。 天台山位于武汉市东北150公里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天台山主峰“青龙观”始建于两晋,大兴于北宋鼎盛时期,原系宫廷式建筑群。庙内栋宇古朴,地隔尘寰,梁柱飞丹。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教》1990,(4):7-8
我们浙江省台州地区天台山桐柏宫自西周建宫以来,已有三千年悠久历史,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落实了宗教政策,依靠道友及信徒,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但修复了大殿,且修缮了庙宇中主要部分及附属房共计十余间,重塑了神像,还建造了放生池。为方便游客信众上山观光朝拜,并把上山的烂泥羊肠小道,修成了一条两米宽、二百米长的石阶路,使桐柏宫景象焕然一新。为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对道教的内丹功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86年,将原气功研究小组扩大为天台山桐柏宫道教传统气功研究会,会员来自杭州、大津、上海、宁波、临海、椒江、港台以及海外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  相似文献   

10.
香港同胞阮适庆、汪颖丽伉俪,向天台山桐柏鸣鹤观,赠送明代《正统道藏》一部,共61册,于五月二十八日,由香港空运至杭州,二十九日送至天台山鸣鹤观。天台山桐柏宫,是中国道教全真道南宗的发源地。桐柏宫,系唐景云二年(711),由司马承祯所建,被道家称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后世天台山张伯端一派,以炼养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谢宗信于1994年10月18日至19日,应湖北省红安县政府、县委统战部的邀请,赴红安道教圣地天台山视察。 天台山位于武汉市东北150公里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天台山主峰“青龙观”始建于两晋,大兴于北宋鼎盛时期,原系宫廷式建筑群。庙内栋宇古朴,地隔尘寰,梁柱飞丹,与七十二峰中黄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天台道教空前发展,宫观鳞次栉比,高道风从云集。在晚唐,天台山玉霄宫出了一位名叫叶藏质的高道,人称叶尊师。他对上清天台派的传承、《玉霄藏》的编纂、《太平经》的保存和浙南叶氏道教世家的中兴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封面说明     
逸山 《中国道教》2007,(5):37-37
以紫阳真人张伯端为创始人的道教金丹派南宗祖庭——浙江天台山桐柏宫于2007年8月31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复建奠基庆典。中国道教协会副会  相似文献   

14.
东晋南北朝时期天台山作为五百罗汉圣地的塑造,远早于中土山岳菩萨道场的构建。在中国传统东西神圣空间的对称格局下,借助道教"洞天福地—神仙治所"的理论,佛教中的阿耨达池五百罗汉实现了"东迁"与"南渡",最终变成天台山五百罗汉。北齐《赵郡王高叡修寺碑》中"远住东海"的"金台罗汉"就是天台山五百罗汉,他们也是《首罗比丘经》中得见月光童子出世的五百仙人。  相似文献   

15.
丰干禅师,不知何许人也,或云邑人,为丰尚书之子。贞观初年,居于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还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故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誉。国清寺是天台山首屈一指的大寺,也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时,该寺佛教相当兴盛,香烟缭绕,高僧云集,法会不断。  相似文献   

16.
贺捷 《中国宗教》2023,(2):64-65
<正>摩崖石刻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历史久远,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而许多摩崖石刻的书法精美,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同年代、不同形态的摩崖石刻,是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道教文化是古代摩崖石刻的重要内容。道教摩崖石刻记载了道教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5月21至23日在天台召开.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台县人民政府主办,由浙江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天台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开幕式上,浙江省委宣传部领导到会祝贺,各主办和协办单位领导致辞,卿希泰教授代表与会学者致辞.  相似文献   

18.
道教学院     
<正>浙江道教学院(筹)举行揭牌暨奠基仪式2014年12月30日,浙江道教学院(筹)揭牌仪式暨奠基典礼在天台山桐柏宫举行。国家宗教局四司赵忠海副司长,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陈振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秘书长王哲一等出席活动。浙江道教学院于2013年12月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后正式开始筹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道教法脉、振兴金丹派  相似文献   

19.
道儒二教都植根于传统宗教,汉初的“黄老”就是道教的开端,汉武“独尊儒术”是儒教的开端。黄老治国,吸收了儒家的仁义礼智;儒教言天道,在汉以后也吸收了道教的天道自然。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先是依附道教,后来独立发展了自己的心性理论。隋唐道教率先向佛教学习,发展了自己的心性论;到宋代,理学吸收了佛道二教的方法和理论,使儒教理论臻于成熟,佛道二教此时不仅礼拜儒教天子,而且在理论上也向儒教学习了。  相似文献   

20.
现今电子资讯高度发达,近年香港也着意加强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子媒介相结合是迈向新纪元的大方向,香港道教团体积极致力于借助互联网等媒体弘扬传统文化和介绍道教知识。1999年春季香港篷瀛仙馆推出的道教文化资料库(网址:http/www.taoism.org.hk),是别具创意的尝试和开拓。以往查阅和搜寻道教文化知识,途径很有限。90年代初有多种工具书编写出版,为道教文化研究者提供参考。自去年始,香港个别道教团体制作网页,各有侧重面。如青松现的网页介绍道教历史、道教文化及道教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