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服刑人员、民警和监狱三个方面来看现阶段某重型犯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困境。一是服刑人员在心理咨询过程的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对心理咨询的一些误解,导致真正有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不敢主动寻求帮助,哪怕主动救助效果也不好。二是民警对心理学知识掌握不足、对服刑人员考核的影响和不愿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咨询的开展和效果。三是监狱监管安全意识过强、场所的限制等因素对服刑人员心理咨询产生了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服刑人员、民警和监狱三个方面来看现阶段某重型犯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困境。一是服刑人员在心理咨询过程的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对心理咨询的一些误解,导致真正有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不敢主动寻求帮助,哪怕主动救助效果也不好。二是民警对心理学知识掌握不足、对服刑人员考核的影响和不愿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咨询的开展和效果。三是监狱监管安全意识过强、场所的限制等因素对服刑人员心理咨询产生了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某监狱,一名男性服刑人员小伟,16岁,伤害致死罪,在入监集训期间用油笔将同犯眼睛扎伤,并流露出自杀倾向,情绪低落,不与人交流,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改造生活,同时也给监狱工作带来潜在危险。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小伟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伟及其监区民警共同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通过求助者的改变认知,消除了小伟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监狱环境的的恐惧感,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案例为一名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咨询个案。该服刑人员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10年,其侵占的公款被其情妇悉数卷走,逃之夭夭,该服刑人员处在极端的悔恨之中。本想好好改造,争取妻女的原谅,多加分减刑好早日出狱,与家人团圆是其生存下去的希望。可是服刑刚一年妻子就与其离婚,加分减刑的希望又没能按期望实现,导致该服刑人员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离婚和加分减刑事件的刺激,此外,该服刑人员人格也有一定的缺陷。4月下旬,咨询师接受了刘某提出的心理咨询要求。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咨询,共咨询5次。该当事人心里问题得到化解,耐挫折能力增强,抑郁症状消失,行为好转,因改造表现出色,还受到监区领导的表扬。  相似文献   

5.
本案例为一名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咨询个案。该服刑人员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10年,其侵占的公款被其情妇悉数卷走,逃之夭夭,该服刑人员处在极端的悔恨之中。本想好好改造,争取妻女的原谅,多加分减刑好早日出狱,与家人团圆是其生存下去的希望。可是服刑刚一年妻子就与其离婚,加分减刑的希望又没能按期望实现,导致该服刑人员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离婚和加分减刑事件的刺激,此外,该服刑人员人格也有一定的缺陷。4月下旬,咨询师接受了刘某提出的心理咨询要求。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咨询,共咨询5次。该当事人心里问题得到化解,耐挫折能力增强,抑郁症状消失,行为好转,因改造表现出色,还受到监区领导的表扬。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现状,探讨安全感对服刑人员人际信任和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人际信任在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劳教人员社会适应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随机选取河南省某监狱7个监区服刑期均在10年以上的服刑人员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04份,有效问卷366份,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安全感对人际信任显著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65,p0.01),对社会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41,p0.01),人际信任在安全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提高服刑人员安全感能够显著提高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性并影响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女性服刑人员人格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对我国北京、天津、安徽、广东、广西、贵州和宁夏等省(市)的2103名女性服刑人员进行测试。结果:(1)女性服刑人员人格与普通人人格没有显著差异;(2)女性服刑人员的MMPI总得分已经接近临界值,未婚组、其他组的女性服刑人员在Pt因子的得分,以及其他组在Hy因子上的得分超过中国常模临界值;(3)不同的婚姻状况的女性服刑人员在Hs、Hy、Pd、Pt、Sc、Ma、Si七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服刑人员扎某因和其他服刑人员打架,害怕不能评选监狱劳动改造积极分子而影响减刑,一直不能正确面对改造,近三个月来其心理压力大,非常痛苦,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睡眠。前来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寻求帮助。对求助者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有效地改善了焦虑状态,促进了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服刑人员,因新的减刑、假释政策的实施,使其减刑不如所愿,导致心情烦闷,情绪反复无常,睡眠不好,焦虑不安。并把不能减刑的原因归结为民警故意刁难。属不合理信念产生的严重心理问题。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使其不良心理症状得以消除,心理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查询检索,收集服刑人员谈话派生资料(n=13),通过三级编码分析、构建理论, 探索服刑人员从犯罪到守法的重塑法治价值观过程。结果显示,服刑人员心理变化分四阶段:1)接受期,认清身份,端正态度;2)积累期,学法习德,修正扭曲;3)转变期,反思总结,守法自新;4)拓展期,延伸法治,规划未来。通过管教民警引导,服刑人员联系亲情逐渐修正扭曲价值观,实现守法自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状况,探讨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状况与其早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服刑人员社会适应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92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水平较劳教人员差;(2)服刑人员的早期父母教养方式与常模组有显著差异;(3)服刑人员的应对方式与常模组有显著差异,其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常模组;(4)服刑人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准备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5)不同类型的服刑人员,其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社会适应状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提高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水平,帮助服刑人员做好回归社会的心理准备,是预防和减少再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的希望类型及特点,为从希望入手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被试选自某市5所监狱,共83名服刑人员。结果:(1)服刑人员的希望主要分为六类:早日回家、监狱生活的改善、身体健康、出监后生活的好、国家强大与司法公正、其他;(2)不同刑期和不同服刑阶段的服刑人员希望类型有所差异。结论:(1)服刑人员的希望对结果的期待较多而实现的方式较单一;(2)增加实现希望的路径是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3.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素珍  朱久伟  樊琪  梅玮 《心理科学》2006,29(6):1452-1455
以探讨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为目的,以康健街道社区服刑人员为范围,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心理健康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在总体上虽基本属于正常人群在其人格特征仍与罪犯人群所特有的特点具有少量共性;其心理健康也普遍存在一定问题;同时,证明了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联系,其结果可以在今后的社区心理矫正工作中加以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服刑人员心理躁动期现象及应对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彬  乔波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1):68-72,93
在押服刑人员在监狱内的违规违纪乃至又犯罪行为的发生,直接干扰了服刑人员个体改造质量和监狱整体改造质量的提高,严重威胁着监管改造场所的安全与稳定,是监狱十分关注并大力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新入监服刑人员的违规违纪和又犯罪倾向,明显高于周围其他改造时间较长的服刑人员。研究表明,这主要是受“心理躁动期”现象影响的结果。本文对心理躁动期的发生时段、症状表现、现实危害进行了适当的论证分析,并对其应对策略作出了初步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取与服刑人员人格特征、行为方式紧密相关的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两个研究对象,结合监管改造工作实际,应用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根据统计结果,对人际信任因子、影响因素、应对方式因子以及两者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经研究,服刑人员人际信任水平很低,并受年龄、婚姻、服刑前职业、犯罪类型等7个因素影响;服刑人员应对方式受处遇级别、服刑前职业、已服刑期等3个因素的影响;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中相信对方可靠、在个人隐私和安全上信赖对方等3个因子与积极应对存在正相关,财产性信任与消极应对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情绪状况的基础上,探讨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广东省粤西某监狱筛选出刑满前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服刑人员,再用随机抽样法筛选出200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随机访谈20名服刑人员和10名管教警察。结果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显著高于常模,出监前焦虑与自信心、聪慧性、情绪稳定性、焦虑感显著正相关,并且自信心与情绪稳定性对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形成在统计学上具有预测意义。结论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较为普遍。帮助服刑人员塑造自信、稳定的健康人格.降低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是当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例在押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报告。两月前,该求助者因确有悔改表现,监区依程序为其申报假释奖励。假释申报名单公示后,求助者因担心别人从中使坏,使自己不能顺利假释及假释后如何适应社会而出现紧张,烦躁不安,睡眠差,注意力不集中,与人相处敏感猜疑,精神痛苦,已明显地影响到了改造生活。经过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之后,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严重程度进行了归类诊断,初步诊断为以焦虑情绪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8次咨询,实现了让求助者建立正确认知,消除焦虑情绪、改善睡眠,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服刑人员赵某,三月前收到家中来信,告知家中妻子因受不了家中贫困和村人嘲笑,离家出走不知去向,由此导致愤怒、焦虑、情绪低落、并伴有失眠等躯体症状,在日常改造中时常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争吵。案例中咨询师通过收集求助者资料,分析认为该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针对其具体情况,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咨询,求助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各种心理症状趋于缓解和消除,能较客观实际的评价自身发生的事情,积极投入到改造中去。  相似文献   

19.
在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中,服刑人员改造质量如何,也取决于其在狱中改造所持的态度。所以作者就社会态度理论对服刑人员的改造作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求助者高某因和其他求助者打架,导致考核分低,并关入严管监区集训7天。此后开始恐惧与同改交往,害怕再次发生冲突,影响考核打分,不能获得减刑的机会。同时也担忧出去后再与人发生冲突,再次进监。近五个月来其心理压力大,非常痛苦,同时伴有烦躁、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睡眠。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对求助者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以有效地改善了焦虑状态,建立良好的应对方式促进了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