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卫忠 《天风》2016,(11):10-12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严格要求,也是全社会和每位公民共同的责任,同样是教会(团体、院校和场所)和基督徒应尽的义务,因为教会是社会的一部分,而基督徒是国家的公民。因此,中国基督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个全国性社会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三个面向:基督徒的规模和格局、基督徒的人口及社会分层特征、基督徒的社会心态。分析显示,2010年基督徒占我国成年总人口的比例大致在1.9%至2.2%之间,相对应推算全国基督徒总规模为2568万至2936万人。基督教在我国汉族地区已经成为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与佛教徒相比,基督徒的活动更为绵密、组织化程度更高、信众对宗教信仰的重视程度也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基督教在我国已经形成“全国存在,局部聚居”的格局。在信徒特征上,基督徒的女性比例很高、年龄结构偏老、居住在农村的信徒相对多。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基督徒的个人收入、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不仅低于无信仰群体,也在各宗教中排名最低或几乎最低。尽管如此,基督徒平均的信任度、公平感、幸福感、精神健康程度与无信仰群体没有显著差异,甚至在社会底层,基督徒的社会心态比无信仰群体更积极。  相似文献   

3.
环保问题与每个地球人息息相关,一个基督徒应当是个好公民,自然也应当是个环保者。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正符合圣经的一贯教导。本期我们约请了几位同工,来分享"基督徒与环境保护"这个话题,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3,(10)
"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向往.为此,我们充满信心和喜悦,也深感实现这一梦想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值此中国基督教第九次代表会议胜利召开之际,谨向全国基督徒发出如下倡议: 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广大基督徒要同心协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成为走中国道路的坚定同行者,弘扬中国精神的积极践行者,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参与者.我们要团结广大信徒坚持三自原则,走爱国爱教的道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吴伟庆 《天风》2022,(10):30-32
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疫情,北京基督教海淀堂的聚会时开时停,前前后后有四个来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教会的弟兄姊妹尽管盼望教堂能够早日开门,重新过上基督徒"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但许多人似乎已经习惯了线上的牧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信仰生活的简单化、形式化,恰恰是这种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激发我们思考教会的本质和功能,探索信仰生活的多样化、科技化的路径.尤其是疫情发生期间,海淀堂自觉与社会适应,转变理念,走出教堂,走进社区,服务社会,践行了一条崭新的中国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要发挥好以道德模范对新时代社会道德风尚的引领作用,必须使道德模范体现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必须加大对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对公民的感染力、感召力和引领力;必须努力提高公民向上向善的伦理自信与道德自觉,建立社会"立德优先"的良好氛围;必须建立健全社会的奖惩制度,使"好人有好报""老实人不吃亏"在法治的意义上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7.
热爱祖国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也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爱国爱教的统一,是今天中国基督徒“爱德”的重要表现。作为华夏炎皇子孙的中国基督徒首先应该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爱国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王怀茂在《中国天主教》2003年第3期撰写题为《爱国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也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的文章。文中谈到,爱国是人类公认的道德准则,对基督徒而言,爱国与爱教是统一的,是基督徒“爱德”的重要表现。爱国不但是遵循“上主”的意志和“诫命”,更是基督徒必须的道德修持和在世间“积德立功”的最具体的表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基督徒最基本的爱国,更是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听从“天命”的高尚道德修持和纯正的信仰表现;爱教首先要从爱自己的祖国、民族和社会这个根基开始。因此任何教会…  相似文献   

9.
房赢 《天风》2007,(2):40-41
《天风》在新的一年开设的社会服务一栏,将在每一期刊登出在我国不同地区与基督教有关的社会服务事工。其目的是让我们基督徒进一步了解中国基督教的社会服务事工,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基督教爱国爱教的事工。甚愿我们各地的教会和基督徒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都能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的事工之中,真正做到如圣经所说:“……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林前10:33)  相似文献   

10.
《天风》1997,(7)
香港回归祖国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时刻,亿万中国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无不为此欢欣鼓舞!中国基督徒与中国人民一起迎接这欢乐的时刻,香港的基督徒也和广大香港同胞一样欣喜雀跃!江泽民主席指出:“实现香港回归祖国,将使中华民族彻底洗雪这段百年耻辱,使  相似文献   

11.
《天风》1997,(7):2-3
香港回归祖国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时刻,亿万中国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无不为此欢欣鼓舞!中国基督徒与中国人民一起迎接这欢乐的时刻,香港的基督徒也和广大香港同胞一样欣喜雀跃!江泽民主席指出:“实现香港回归祖国,将使中华民族彻底洗雪这段百年耻辱。  相似文献   

12.
梅康钧 《天风》2007,(23):22-23
人们在经济社会中,不仅是通过公民参与社会建设及事务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当基督徒与他(她)所生存社会经济关系相连时,重要的是,也应积极主动地在社会关系中确认基督徒和教会的身分。  相似文献   

13.
李静 《天风》2000,(11)
今天的教会还在地上,就必须要适应周围的环境。中国的基督徒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就要在这个地方为神传扬福音,为基督作好的见证,因此,应当正确看待教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一、教会应有爱国的见证 基督徒应当爱国,因为爱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主耶稣的教训和圣经的真理。 主耶稣就是一个爱国的榜样。他生在犹太国,从小就热爱自己的国家,他熟悉本国的律法,遵守  相似文献   

14.
郑利群 《天风》2010,(1):37-38
<正>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宗教事业是其德育事业的主导性事工。目的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联络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感情,让青年的"言行与基督相符,并助之为自己为社会而发现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五大宗教之中,基督教徒的人数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在解释基督徒人数为何增加的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存在多种讨论,其相关数字之争,悬而不决,以至于形成了近年来中国宗教学、宗教社会学讨论的重大问题。但在中国基督徒人数增加的现象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规律性特征,这就是近几十年来基督徒人数尽管有所增加,但并不能说明基督教结构也同时发生了重大变迁;教会制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增加的只是基督徒的人数而已。更重要的规律性现象则是,中国基督徒人数的增长逻辑主要是基于私人化的基督教信仰方式,如同私人信仰方式与教会制度之间的"漏斗效应"。对此问题的讨论,说明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重点是在于解释某种社会结构而不只是去描述宗教现象,重点是在对问题的解释,而不仅仅是去发现或描述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实然与应然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盛聪 《学海》2005,1(2):99-106
公民社会是确证了社会主体"公民身份"的社会,公民的独立主体性地位得到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确认与尊重,公平正义的公共理性法则规定了公民社会的人伦关系格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生存方式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准备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供给,全球化、网络化境遇把中国公民社会发育与生长置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中,创设跨越疆域阻隔的比照与互动机制,而现代化推动的精神价值生态的变迁与公民伦理诉求,则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催生提供了充分的精神文化养料.公民社会的现代性价值蕴涵,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耦合,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统一.  相似文献   

17.
靖玖玮 《天风》2010,(1):10-12
环保问题与每个地球人息息相关,一个基督徒应当是个好公民。自然也应当是个环保者。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足要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正符合圣经的一贯教导本朔我们约请了几位同工、来分享“基督徒与环境保护”这个话题,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本质上体现了文化自觉。宗教中国化既是特殊问题,又是普遍问题。费孝通提出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三个维度,在探索"宗教中国化"时非常有启发性。文化自觉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既是一种意识更是一个进程。通过集体的自觉与行动,使我国宗教在政治认同、文化整合与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民主模式下以公民为中心的道德逻辑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道德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不是简单与以公民为中心相对立,而是对它的扬弃、包容与超越。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对道德逻辑演进规律的理论自觉,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的道德理由;"人民的统治",即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运行的道德尺度;追求"人类解放",即实现人民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追求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督徒在人间应当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成全神的律法就是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和"爱人如己".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又是一名基督徒,我更加认识到好基督徒必须是好公民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