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3个实验探讨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的情绪意义。实验1采用限制联想法考察红色和蓝色的情绪意义。实验2、实验3采用启动范式, 分别考察在知觉水平和概念水平上红色和蓝色对情绪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知觉水平:在唤醒度和优势度上, 红色知觉引发了高唤醒、高优势情绪, 蓝色知觉引发了低唤醒、低优势情绪, 这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 但在愉悦度上, 红色知觉既能引发高愉悦情绪, 也能引发低愉悦情绪, 而蓝色知觉只引发了高愉悦情绪, 这体现出本土化特点。(2)概念水平:在唤醒度和愉悦度上, 红色概念引发了高唤醒、高优势情绪, 蓝色概念引发了低唤醒、低优势情绪, 这与知觉水平基本一致; 但在愉悦度上, 红色概念只启动了高愉悦情绪, 而蓝色概念同时启动了高愉悦和低愉悦的情绪, 这与知觉水平不一致。本研究表明:(1)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情绪引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愉悦度上; (2)颜色知觉和颜色概念对情绪的引发机制可能具有如下特点:颜色知觉对情绪的三维度具有直接的引发作用; 而颜色概念对情绪唤醒度和优势度的引发是以颜色知觉为中介, 对愉悦度的引发则是以社会文化为原因。本研究探讨了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情绪的作用, 对红色和蓝色在中国社会环境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同时, 直接比较并剖析了颜色知觉与概念对情绪的引发特点, 对于揭示二者对情绪引发的内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愉悦度面孔阈下情绪启动效应:来自ERP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勇  张伟娜  沈德立 《心理学报》2010,42(9):929-938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实验中的因素是阈下呈现的情绪启动面孔的愉悦度,分为高、低两个水平。被试的任务是对中性靶刺激面孔进行情绪判断。结果发现:被试在对靶刺激进行情绪判断时出现与启动刺激愉悦度趋于一致的启动效应;低愉悦度面孔作启动刺激条件下N1和P2的波幅显著大于高愉悦度面孔作为启动刺激的条件;不同愉悦度情绪面孔的阈下启动效应是由于启动刺激影响了对靶刺激的知觉加工所致。  相似文献   

3.
时距知觉指对数百毫秒到数个小时时长的知觉, 是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的基础。时距知觉受到相当多因素的影响, 如唤醒、注意、动机等。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心理及生理现象, 包含有感觉分辨、情绪动机、认知评价三个成分。近期研究证明时距知觉会在疼痛背景下发生改变。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健康被试对疼痛面孔的时距知觉; (2)实验室诱发疼痛对健康被试时距知觉的影响; (3)临床疼痛患者的时距知觉变化。探索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变化, 可以为理解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时间知觉的机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的时间依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宝  张达人  余永强 《心理学报》2009,41(10):932-938
探讨情绪记忆短时和长时增强效应相对特异性机制以及唤醒度和效价在情绪记忆中的作用。运用不同阶段提取和不同情绪类别相结合的多因素设计方法, 对20位正常年轻成人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 情绪对记忆加工不同阶段(短时和长时)的调节作用(增强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 且主要取决于情绪唤醒度, 而无显著正负效价性差异。在短时阶段主要涉及高唤醒度的增强; 而长时阶段涉及不同水平唤醒度的增强, 不同唤醒度的增强效应存在相对分离。  相似文献   

5.
初步探讨毫秒范围内,客体信息保持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一发现,知觉到的时间不受记忆负荷的影响,但当保持时间短时,低负荷的反应时低于高负荷的反应时;实验二仅要求被试完成时间知觉任务,发现知觉负荷异于记忆负荷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结果说明,客体工作记忆保持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受到工作记忆资源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人们的认知会受到身体活动的影响。网络环境下人的身体活动受到限制,因而其认知活动与非网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本研究目的在于考察人们对网络词语与非网络的日常词语的时间知觉,空间距离知觉与知觉范围是否有差异。结果发现被试对网络词语的时间知觉更长;网络词语的空间距离感与日常词语没有显著差异;在启动网络词语之后,被试的知觉范围缩小,对中心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边缘刺激。本研究发现了网络词语加工在时间知觉和知觉范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尹华站  张丽  李丹 《心理科学》2023,(2):491-499
时距知觉情绪效应指个体时距知觉因情绪影响而相对扭曲的现象。这一效应基于研究者所持“情绪观”的差异而被从不同视角进行理论解释。情绪离身观主张情绪产生基于对情绪刺激本身维度的加工。离身观下的时距知觉情绪效应可以用单一唤醒机制、单一注意机制、单一工作记忆衰减机制、唤醒和注意共同受唤醒度调节机制以及唤醒、注意及工作记忆受目标时间长度动态调节机制等进行解释,情绪具身观主张情绪产生是身体和情绪信息共同参与的结果。具身观下时距知觉情绪效应可以用具身化调节内部时钟速率、内感受性强度以及神经能量高低等机制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应注意:其一,基于离身情绪观需要首先明确“唤醒”、“注意”在具体研究的含义,操纵并观测“唤醒”和“注意”等变量主效应及其他变量(机体或环境变量)的调节效应。同时,厘清时距知觉情绪效应的判定标准,并为情绪刺激时距知觉分段综合假说提供佐证;其二,基于具身情绪观需要首先澄清内感受性强度、神经能量在具体研究中的内涵,然后,厘清时距知觉情绪效应产生机制的因果链,并为情绪刺激具身化调节时距知觉假说提供佐证。其三,需要在解释时距知觉情绪效应之前首先确立应该持何种情绪观的前提条件,然后再探索何种因素在...  相似文献   

8.
张锋  赵国祥 《心理科学》2019,(4):861-867
为探讨情绪对聋哑大学生的时距知觉的影响,从中国人面孔表情图片系统选取140张图片,运用2(组别)× 2(效价)× 2(唤醒度)× 7(时距)的混合设计进行了探讨。实验一和二结果发现,效价的主效应及其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对聋哑大学生而言,正性情绪图片的时距被判断为长时距的比例显著高于负性图片,正性图片BP值显著小于负性图片,正性情绪图片的时距被判断为等于标准时距的比例显著高于负性图片;但是唤醒度却对时距知觉没有显著作用。因此,情绪效价对聋哑大学生的时距知觉具有显著影响,这是通过注意机制而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吕勇  李甜甜 《心理科学》2014,37(1):48-52
采用3×4混合实验设计,研究了启动刺激与靶刺激的时间间隔对面部表情唤醒度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因素为启动刺激的唤醒度和时间间隔。结果发现,当时间间隔为200ms、300ms、500ms时,出现了阈下情绪启动效应,时间间隔为700ms时,启动效应消失。上述结果表明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可在唤醒度维度上实现,但此效应只能在启动刺激与靶刺激间隔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出现。  相似文献   

10.
陈睿  高湘萍 《心理科学》2011,34(3):565-570
研究探讨审美加工的心理机制。基于愉悦流畅模型假设作品的内容易得度、清晰度、美丽度会通过影响加工流畅性进而影响审美偏好。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以分类任务为实验程序记录被试对内容易得度、清晰度、美丽度不同的绘画的识别反应时,实验2请被试对实验一呈现过的绘画进行偏好评价。研究结果证明抽象审美加工与知觉识别同时进行。内容易得度、清晰度和美丽度显著影响作品的加工流畅性。加工流畅性和偏好评价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时点,时距和时序信息加工之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9,22(5):398-402
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分别采用预期式和回溯式范型,探讨时距、时序和时点三者之间信息加工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同一时间经历,时距估计与时序判断随注意参与程度的增加,由负相关趋势向正相关变化;时距估计与时点离散度可能呈正相关趋势;时序判断与时点离散度随注意参与程度的增加,由负相关趋势向正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在2个月的时间内探索了回溯式时间记忆的特点,实验选取15个影视片断和8个新闻事件,影视片段播放的时间和新闻事件的发生同期,要求被试回忆影视片段和新闻事件的时点、时距和时序。结果表明:(1)在时序上,影视片段时序的准确性高于新闻事件;在时距上,7分钟和15分钟的准确性高于30分钟,7分钟时距倾向于高估,30分钟时距倾向于低估;在时点上,影视片段的准确性高于新闻事件。(2)时点的回溯式记忆受到被试自我卷入程度的影响。(3)回溯式时距估计受到真实时距的长短和延迟时间长短的交互影响。(4)事件序列关系一般倾向于具有网络层次的特征,在无充足思考时间条件下,倾向于具有线形模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张永红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4):775-779
采用事后回溯设计,考察了大学生公众时间回溯式记忆的特点。研究选取1995到2001年之间发生可辨别的新闻事件14项,要求被试对新闻事件的时序、时点和时距进行回忆。结果表明:(1)公众事件回溯式时点记忆的正确率随时间的远近发生变化,较远的时间回忆正确率低,而较近的时间回忆正确率较高,存在近因效应。(2)公众事件的回溯式时距估计受真实时距的影响,短时距容易被高估,长时距容易被低估。(3)公众事件的回溯式时序回忆存在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被试对发生较远的事件总是倾向于估计得更远,对发生较近的事件也倾向于估计得较近。而对两者中间的事件的顺序估计较为混乱。(4)本实验研究的公众事件回溯式时间记忆符合时间的重构理论和分段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4.
时间期待是指个体利用环境中的时间信息预测目标刺激何时出现的能力。相关的认知模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解释时间期待的形成过程, 如痕迹条件反射模型、双加工模型、动态注意模型、时间定向理论等; 另一类侧重于解释时间期待的更新过程, 如策略模型和时间再定位模型等。不同类型的时间期待激活的脑区不同, 表明时间期待的产生和更新过程存在分离:期待的产生激活与运动有关的左侧脑区, 而期待的更新激活与控制有关的右侧脑区。  相似文献   

15.
多感觉整合的时间再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通道刺激的时间同步性是多感觉整合的必要条件, 但是由于刺激物理传导与神经传导的差异, 它们在时间上并非完全匹配。时间再校准指大脑能够适应跨通道刺激间很短的时间延迟的现象, 反映了多感觉整合在时间维度上的可塑性, 表现为适应相继呈现的跨通道刺激后, 主观同时点向时间延迟方向的偏移。本文主要介绍了时间再校准的通道效应与潜在机制, 其初始加工阶段, 它与刺激内容加工的关系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今后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探索时间再校准能否发生于早期加工阶段, 检验其认知过程是否具有双向性, 探讨空间选择性注意的作用, 并结合神经机制的研究, 从综合的视角进行更完善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语篇的层面上从浅层的语词加工和深层的情境加工两个角度考察时间参照加工的特点,采用单因素4水平重复测量实验设计,使用EyelinkⅡ型眼动仪比较了时间参照与时间转换的眼动指标。结果显示,时间词区:远参照与短时转换的眼动指标接近,近参照与长时转换的指标接近;关键事件区:远参照与长时转换的指标接近,近参照与短时转换的指标接近。结果表明时间参照表现出类似时间转换的特点,其特点与能否维系语篇的因果连贯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王小英  杨海燕  王丽娟  石友梅 《心理科学》2006,29(5):1063-1067,1048
本研究在Friedman实验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教学”变量,探究教学与4~6岁儿童未来时间认知能力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教学”是影响儿童未来时序认知的主要因素;(2)“点估计策略”与“习俗时间单元概念策略”是两种主要时间认知策略;(3)儿童未来时间认知策略的发展遵循从感性直观到抽象概括的发展规律;(4)“教学”是影响其未来时间认知策略的主要因素;(5)4岁儿童已能区分未来事件的时距信息,且其未来时距认知具有分段性。  相似文献   

18.
Mark Reynolds 《Studia Logica》1996,57(2-3):279-302
We present an axiomatisation for the first-order temporal logic with connectives Until and Since over the class of all linear flows of time. Completeness of the axiom system is proved.We also add a few axioms to find a sound and complete axiomatisation for the first order temporal logic of Until and Since over rational numbers time.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thank Dov Gabbay and Ian Hodkinson for helpful discussions on this material. The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U.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under the Metatem project (GR/F/28526).Presented by Dov Gabbay  相似文献   

19.
时间记忆层次网络模型的实验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采用分类性实验材料,使被试在对词单项目加工时形成较清晰的群集,进而形成时间组块,目的在于对时间记忆层次网络进行直接检验。其中时序判断用反时间时和正确率两种反应指标,时距估计用再现和口头估计两种方法。结果发现,时间信息记忆既存在层次网络的特征,又存在线性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A relational model for temporal log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