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伦理道德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伦理道德原则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710038)龙晓红临终关怀在我国大陆才刚刚起步,大量工作还在医院的普通病房具体实施,因此临床护士就成了临终关怀中的主要方面,具体实施时应注意:(1)外在形象:包括温柔而自然、严肃而不冷漠,表情安详...  相似文献   

2.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异同大连市口腔医院(116011)于昌英一、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概念及伦理观医学伦理学意义的临终关怀,是指对失去治疗价值的病人,用药物或其它方法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时间的过程。安乐死则通常指那些患有不治之症,非常痛苦,要求安适地迅速...  相似文献   

3.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医学社会学探讨山西焦化工业总公司职工医院(031606)李红霞,王萍兰,卫崇理一、临终关怀是被动的安乐死临终意味着走向死亡,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病人的生理、病理、心理行为作出客观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关心、体贴、照顾病人,以提高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对136例无救治希望的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进行问答式调查,旨在分析安乐死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实施的可行性。结果,只有2.2%的患者欲选择安乐死,家属均不选择安乐死;95.6%的患者和97.8%的家属选择临终关怀或姑息治疗。因此,安乐死难以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对136例无救治希望的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进行问答式调查,旨在分析安乐死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实施的可行性.结果,只有2.2%的患者欲选择安乐死,家属均不选择安乐死;95.6%的患者和97.8%的家属选择临终关怀或姑息治疗.因此,安乐死难以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应重视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研究山东省栖霞县人民医院(265300)刘建玲,李洁临终关怀是一种行为,指社会各阶层,包括慈善团体、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士、志愿工作者组成的社会团体,对临终病人、家属所提供的全面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支持和照护。它以延长...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作为一种非自然结束生命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备受争议。西方宗教是安乐死的主要反对力量。依据《圣经》信仰,安乐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严重错误。生命是上帝的恩赐,痛苦有积极的意义,死亡是生命的转变,真正的临终关怀之道是信仰与爱。在今天看来,虽然西方宗教反对安乐死的论点有些拘囿与过时,但其对终极价值和意义世界的思考,确保了对生命最根本的敬畏。安乐死是西方理性主义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从宗教的视角看,理性并不能解决人类实践领域中的一切问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结束便不会复回,对待生命应该始终保持敬畏。  相似文献   

8.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之比较──我们能做些什么解放军总医院学员队(100853)施晓亚医学越是尖端、越是现代化,越是不愿意谈论死亡。现代医学一味追求医学科学的辉煌成果,不惜采用一切高技术手段使生命延续。当死亡来临时,医生们并不认为这是不可抗拒的,而总是感到...  相似文献   

9.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和谐的统一─—人类死亡的最佳模式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300070)孟宪武导言:最佳死亡模式的寻求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求最佳的死亡方式,以摆脱死亡时与之俱生的痛苦、恐惧与哀伤。尽管从哲学上、宗教上、民俗上尽量教诲人们不要害怕死...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立法为什么这样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安乐死的争论由来已久,虽然目前全世界仅有荷兰等极少数国家通过了有关安乐死的法案,但安乐死实际已经在许多国家悄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贵州省贵阳市一个体行医者赵某还声称自己实施过几例"安乐死".我们实在不知道这种"违规"操作在现实中究竟有多少?这些事实提醒我们不应再就安乐死问题采取回避和视而不见的态度,而应正视它,并尽快制定出明确的法规,在认可安乐死的同时,规范安乐死的实施,作出符合人类理性的选择和符合人类法的精神决断.  相似文献   

11.
安乐死立法的法律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乐死立法的法律价值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自由———人权性、效用———利益性、保障———救济性。1 自由———人权性法律的制定、运作都必须以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为主旨并最终使主体获得自由与平等。人权是人须臾不可离之的东西 ,是人的价值的最终体现 ,而肯定人的价值的最可靠、最有力的方法就是人权价值的法律化。法律肯定人权、保障人权 ,唯有如此 ,才能最终获得人权并实现人权。对人权的肯定或抹煞、保障或践踏 ,构成法之善恶的分水岭。安乐死立法 ,具有自由———人权性的法律价值。尽管目前尚有“人有无选择死亡权”之…  相似文献   

12.
安乐死作为自然人在特殊情况下对自己生命自主选择的权利,涉及人的生命权益,有关生命权立法是安乐死问题的关键。安乐死的实施与我国现行法律对生命权的严格维护产生冲突,需要我国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安乐死,并对现行法律做出适当调整,为安乐死立法留下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13.
安乐死作为自然人在特殊情况下对自己生命自主选择的权利,涉及人的生命权益,有关生命权立法是安乐死问题的关键.安乐死的实施与我国现行法律对生命权的严格维护产生冲突,需要我国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安乐死,并对现行法律做出适当调整,为安乐死立法留下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14.
安乐死思考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乐死思考论纲上海医科大学(200032)徐宗良近几年来,呼吁安乐死应尽快立法的呼声颇高,然真正要推行安乐死却步履维艰。什么原因?头绪繁杂,一言难尽,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人命关天,需慎之又慎。依笔者愚见,涉及安乐死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原则远远未考虑明白,...  相似文献   

15.
《医学与哲学》2005年4月第26卷第4期刊发了单艳华、张大庆的文章“从大众传媒看公众对安乐死态度的嬗变”一文(以下简称单文)。文章考察了20年来大众传媒对安乐死问题的关注,以及公众对安乐死态度的嬗变过程,认为大众传媒使得“公众对安乐死问题的态度由最初的怀疑、排斥,转到开始深入思考和逐渐接受。”[1]文章肯定了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对此本人深有同感,同时又觉意犹未尽。20年来大众传媒对安乐死的态度是相对明确的,并且影响了公众的态度,但是谁又影响了大众传媒的态度?这个追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安乐死问…  相似文献   

16.
海波 《佛教文化》2009,(2):101-103
临终关怀是在当代人文关怀思潮影响下于西方率先兴起的新事物,是一种以对西方现代医疗体系的反思为理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医疗模式。临终关怀以全球癌症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和世界人口呈老龄化趋势为直接刺激因素而产生,现在这项事业在世界各国正如火如茶地展开,造福了无数家庭和个人。临终关怀自产生至今不到半个世纪,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在各方面都有待于完善和成熟。实际上,临终关怀的思想可以上溯到古老的传统文化,在佛教里面我们可以找到和现代临终关怀相媲美的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临终关怀是当代社会新兴的医疗模式和福利模式。佛教以人生为核心命题,以解脱生死为终极归宿,在个体生命关怀方面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这些理论与实践在认知死亡过程、实施临终关怀的目标、临终关怀的核心理念,以及重视家属的抚慰工作等方面与临终关怀理论相通,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临终关怀实践具有启示意义。启示主要表现为:对死亡生理过程的把握、宗教师介入对临终者生命尊严的维护与提升生命境界的效用,对临终者的角色定位,对临终者死亡恐惧的化解,"觉性照顾"对死亡的超越等几方面。完成佛教临终关怀的现代价值转换,对构建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模式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明确养老伦理社会基础变化的基础上,阐释蕴含着时代精神的养老理念和养老服务,临终关怀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将独立化为服务模块并逐渐凸显其复合性价值。临终关怀是养老服务中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将演进为现代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专业活动和自觉筹划。确立临终关怀的内涵,梳理临终关怀的外延,论述临终关怀在养老服务中的角色与实施路径。临终关怀在养老服务中将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医务工作者、养老护理员所关注,临终关怀作为养老服务的必要、重要外延将与餐饮、文娱等服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政策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典型国家和地区在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先进做法,并依据我国国情,围绕项目规划、床位设置、服务对象准入条件、服务标准等方面,分析我国社区临终关怀体系的不足;提出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动员社会多主体参与、细化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标准、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的建议。期望在老龄化背景下,为有效提升我国临终关怀服务能力、推动老年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加拿大颁布的临终关怀相关政策和指南的研究,探索加拿大临终关怀模式的特点和优势。阐释了加拿大临终关怀的界定和发展,并从发布、主要内容、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加拿大临终关怀实践模式指南。认为加拿大临终关怀发展成熟,呈现出国家支持、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面、服务专业化、人性化、规范化的特点,其实践模式指南的颁布对世界临终关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期望加拿大临终关怀的成功经验能为我国提供借鉴,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