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牛津大字典》对宗教的解释,引申到基督宗教的自我解释,作为本文的导言。 接着由文化的涵义,回顾中华古老文化发展的简要历史,摘取中华文化中有关对天主的认识,说明中华文化接受基督福音是有基础的。 再从基督宗教在欧洲近两千来的历史中所起的作用,说明基督宗教在推动世界现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其积极作用。应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历史地说,中国基督新教教会的信仰渊源与美国的奋兴主义和欧洲的敬虔主义密切相关。宗教改革时期高举的"唯靠圣经"、"唯靠基督"和"唯靠信仰"的原则,在中国教会从不会过时。因此,如果不基于上帝的启示,不以圣经作为神学的"规范",就没有中国教会所能接受的神学可言,也就没有真正的中国神学。尽管神学不可否认会含有一般信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近代西方传教士都提及中国基督宗教自养,但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本文将在尝试解答中国基督宗教自养问题的这一历史之谜中,从抵制宗教渗透的角度,依次对"有限自养"说的提出、政治实质和历史启示作出说明,强调"有限自养"说的政治实质是"他治",走全面自养之路、反对宗教干涉主义才是中国基督宗教的历史正道。  相似文献   

4.
卓新平 《天风》2010,(10):20-23
<正>论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基督宗教如何参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由于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在相互理解和接纳上仍存有一定的障碍或问题。"全球化"发展使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再次拉近,在这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中国基督宗教研究王美秀西方的中国基督宗教研究①,从内容上说,指西方学者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对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的历史以及它在当代中国发展状况的研究。从地域上说,主要指北美和欧洲的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和成果。具体他说,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外...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圣保禄诞生两千年、宏扬圣保禄传教精神之际,我们在首都北京举行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主教50周年庆祝会,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天主教福传事业将遵循宗徒传教精神,拓展福传视野,坚定、执着、开拓性的推进中国天主教福传事业的发展。在华夏大地彰显基督圣名、光荣在天圣父。  相似文献   

7.
就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关系而言,无论持"基督教被希腊化"的观点还是"希腊被基督教化"的看法,都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基督教并不是诞生在文化真空之中,相反,它诞生在犹太教、希腊哲学和罗马帝国各种宗教混合的特定历史文化中。换言之,尽管基督教化与希腊化之争发生在19世纪,但基督教与希腊哲学之间相互作用这一历史情境却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前。为了推动中世纪哲学史  相似文献   

8.
基督宗教在中国有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展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历史和独特意义。其长达1300多年的在华传播构成了基督宗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复杂图景。 就基督宗教四传中国的历史而言,在前两次传播过程中,作为西方基督宗教近代历史上宗教改革运动之产物的基督教(新教)尚不存在;而基督宗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则以天主教各修会为主,特别是耶稣会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但在基督宗教第三次入华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宗教改革运动后发展起来的基督教亦开始来华传教,在中国沿海各省留下痕迹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1、千禧年庆祝什么?对于基督徒来说,千禧年主要是庆祝耶稣基督降生两千年,以及这两千年来的历史。基督的诞生非常重要,因为藉着基督的降生,把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纪元。所以,千禧年主要庆祝耶稣基督在人类历史上临在两千年,进而庆祝天主对人类的爱。2、为什么教友应重视千禧年?教友们应当庆祝千禧年,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机会,庆祝默西亚诞生2000周年,并省察自己与他的关系;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改过从善的机会,以更新面貌进入另一个新的千年。这也是我们与自己、天主、和与他人关系一个新的起点的时候。3、千…  相似文献   

10.
妥善准备,迈向圣年两千圣教会自创立至今,即将走过光辉的两千年岁月。在第三个千年到来之际,普世教会将公元2000年定为圣年,以大喜之年的方式来庆祝。庆祝“圣年两千”的主题是“偕同基督,在圣神内,归向天父”。圣年的历史渊于旧约时代。对以色列子民来说,圣年...  相似文献   

11.
一、传教运动下的中国基督教历史上,从公元1世纪使徒多马的故事起,基督宗教与中国的接触就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有文献记载的基督宗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就基督新教而言,则是在19世纪初传入,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一、"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书法艺术解读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在西安周至县东南大秦寺故址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天主教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是证明早期基督宗教的一支,聂斯托利派(Nestorian)于唐贞观九年(635)传入中国最早最珍贵的物证。聂斯托利为五世纪初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因主张基督"二位二性"被判为异端,并  相似文献   

13.
耶稣基督是每套基督教神学的核心,他既凸显了基督教的独特性,又影响着三位一体、人性、教会论等相关神学概念。但因初期教会强调基督的神性而损害了耶稣的人性、当代人文主义和立足于现世的世界观侵袭、启蒙运动的影响,致命现代神学重寻耶稣人性,由此而生的开始了批判性重估——迦克敦和其本质与位格用语的概念质素和清晰度;历史意识——对耶稣言行历史重构;全球意识——对耶稣生死神义论诠释。凯瑟琳·坦纳洞悉到现代基督论的问题所在:我们与现代性假设已出现批判性距离,人成为意识主体,自然和道德世界均按其角度被整理。但是,今天的大多数中国基督徒仍旧接受由传教士所带来的"传统的"或"教义的"基督论。这个基督论建立在认信"尼西亚信经"和"查尔西敦信经"的基础之上。如何针对这一问题现状进行回应并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对基督论诠释呢?笔者尝试以圣经和教会的实践,而不是以尼西亚和查尔西敦信经作为基督论思考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章开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涉足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领域.他通过深入考察基督宗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精辟阐释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透彻解析中外基督徒有识之士的经典著述,站在跨文化对话的高度,对中国基督宗教史予以"全球地域化"解读.章开沅认为,只有构筑中国本土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才是基督宗教在华"传播与植根"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天风》2005,(5):30-34
一、教会发展与理性思考两千年来,从教会的建立至之后的发展,从未离开过理性的思考,教会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理性思考,基督教会发展的历史,是不断进行思考的历史。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及教会的发展与理性思考并行不悖。《使徒行传》记载,耶稣基督复活升天之后、五旬节之时,门徒们开始见证基督传扬福音,建立基督的教会。《使徒行传》2章14至39节记载了彼得第一次对众人宣讲的内容。分析这篇宣讲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Centre for Chinese Christian Studies(以下简称"中心")隶属金陵协和神学院图书馆,集资料搜集与研究于一体。"中心"现已收藏档案及书刊超过1,200册,《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及电子索引一套,缩微资料200余卷,"中国教会历史全文数据库"一个。本"中心"旨在收藏与中国基督教历史相关的资料,推动中国教会、神学院对中国基督教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促进中国基督  相似文献   

17.
李玉芳 《宗教学研究》2004,2(2):131-136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播受阻的问题一直是学界比较关注的,本文意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受阻的原因,它们分别是:(1)基督教是靠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强行进入中国的,传教士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2)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3)抱着"欧洲文化中心主义"观念的基督教拒绝中国化,并企图"为基督征服中国".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上,基督宗教曾四次入华,先后经历了唐、元、明末清初以及近代初期四个传播阶段。基督宗教在中国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也是基督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历史过程,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对宗教文化遗物、遗迹发掘和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基督宗教文化遗产拂去历史的尘埃,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9.
陈永涛 《天风》2022,(3):26-26
道成肉身不仅指向关涉人类救恩的基督事件,而且也是基督福音本地化或处境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基督福音在中国的传播,也有一个道成肉身的虚己与适应.就神学的处境化而言,作为中国基督徒自己的言说方式,中国神学的思考至少需要处理好"基督"与"中国",以及基督教的神性维度与人性维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督论在整个基督教神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会历史上在基督论方面有过许多的争论,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教义。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语言、时代、文化、处境等因素的变迁,有一些观念在解释上遇到不少的问题,需要对之再解释。另一方面,基督教神学应该力求建立一种"包容、不排他"的基督论,因为基督不仅仅是某些人、某个范围内、关乎救恩而己的基督,他也是整个人类的基督,是遍及一切的基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