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对于人生观问题的理论探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人生观的基本涵义 一般认为,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与根本态度(或观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生的目的,即人为什么而活着?(2)人生的理想,即人应该怎样生活?(3)人生的价值,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对于人生观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的性质与地位则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人生的理想是人生观的核心。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而也就无人生价值可言。有的人则认为,人生的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从伦理学角度来讲,人生观问  相似文献   

2.
人生如斯     
西洋人有一句话“This is life.(这就是人生)”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含义极深,适用面极广。你得在他们那里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阅历了好多种人生的苦境和辛酸,才会知道究竟什么叫“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我曾经在威斯康星的乡下,见过一位独自拖着五个kids的妇人(有四个孩子都是她死去的哥哥留给她的,她的嫂子丢  相似文献   

3.
寻找欢乐     
生活中不能没有欢乐 人生如果没有欢乐,生活就会蜕变为负担,一个人没有欢乐,就犹如生命的死亡。一个人只有不断让愉悦输入生活圈,才能做到人虽独而心不孤,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4.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人生观所回答的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等根本问题。任何正常的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的人生观。曹操曾感慨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康有为说:“人生是个大苦海。”  相似文献   

5.
佛教说“人身难得”,一个人来到世间,是多少因缘和合的结果!护生养生,可以说是每个人的本能诉求。 佛法说“人生是苦”,这是佛教对人生特质的基本判断,居于佛教“四圣谛”之首。如何将这苦的人生活出健康、活出快乐、活出价值与意义,是古往今来所有养生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张曙光:人生的原则与人生的张力人研究自身,直接而言是为了自我理解,根本目的却是为了自己生存、生活得更加自由、更有意义,或者说,是为了从人自身寻找这种自由和意义的根据与可能性。其实,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存与生活,人的生存、生活中贯穿着三项基本原则:其一,...  相似文献   

7.
平淡也好     
在节假日,我和几个同龄人在一起侃谈我们这一代中年人的学习、工作、家境生活及人生时,感悟相似的就是"生活平淡、人生也平淡"。 追求外表的精致与华贵的家,已成为都市生活的时尚。从城市建筑到居民居室的装潢,从衣着打扮到言行举止,一切的一切都好象被"包装起来"。而这平淡的人,平淡的家庭,过着平淡的生活。对于这些平淡人的平淡人生则自感平淡也好! 多年来的生活一天天的又这么忙忙碌碌而又无所事事地过去了。待你伸手去翻办公桌上的台历时,人生确实过得平淡,真平淡!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更多的日子就这么如家乡小河的流水…  相似文献   

8.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良好的精神状态表现为自信乐观、积极向上、情绪高昂,在这种状态下会对他人充满善意,对生活充满希望。这种精神状态是成功交际所必须,是健康人生所必备。然而,社会的纷繁复杂,生活的曲折坎坷,人际关系的扑朔  相似文献   

9.
人,没有美好的憧憬是可悲的。然而。如若把憧憬化解为无休止地期待,这幢憬也就变成了绞索,使人生失却了构成生活要素的每日的洒脱,丧失了构成人生姿态的每时每刻的目如.则是更大的可悲。不如把人生的憧憬视作一种富于弹性和回旋余地的牵引力,使人生该拼搏的时候拼搏.该小憩的时候小憩。拼就拼出个名堂,歇就歇出个模样儿。要使人生获得完全的感受.既有精神的追求,又不失肉体的欢娱,让紧张与松驰搭伴.让劳苦与享乐相陪.使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是人生的主体,而不是人生的陪衬、祭坛或牺牲,将期待化为现实的操作,有价值的践履。而…  相似文献   

10.
美在加减中     
正有很多人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再有一次生命,将如何如何。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潜力,只是加法做得不够。可是,人生是个不归的旅程,没有后悔药。生活如容器,总是放入很多东西来丰富我们的人生。人生的加法是什么呢?是追求知识、成功、荣华富贵,追求这些并没有错,关键是你要放什么进去、怎么放。有个众人皆知的小测验:先把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放进广口瓶,直到再也放不下  相似文献   

11.
感悟信心     
常旭坡 《天风》2011,(10):13-13
[一]对成功者来说,信心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就人生而言,信心调和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没有信心的人生,不能说都是悲观人生,但缺乏信心的生命里,就一定缺少了一份坚定与从容。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道路虽各有不同,但生活对每个人大体都是公平的,若想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就需要用心呵护,精心打理。一个名叫熊大福的收荒匠,就把自己的人生装扮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语摘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  相似文献   

14.
浅谈伊斯兰教的人生观海永龙自古以来,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就如同对爱情的咏叹一样,被奉为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之一。那么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怎样生活才育意义呢?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享乐。因而盲目地追求荣华富贵,醉生梦死,沉浸在...  相似文献   

15.
青春时代是人生的建设时期,是决定人的一生的轨道的重大时期。池田大作高度重视青年的教育,给予青年谆谆教诲,通过诚恳而质朴的语言为青年的自我建设与人生幸福提供了睿智,对广大青年创造幸福的人生提供了有益的启迪:青年要诚实地生活、有教养地生活、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池田大作的青年教育伦理思想主要有青年的责任教育、友爱教育、人本教育、和平教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人生科学研究对象辨析杜国钧考察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根据它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弄清它与其他科学研究对象的区别。人生科学,作为研究人生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的理论体系和社会认识活动,其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个人保持和发展自己机体的规律;,2.个人保持和发展自己智能的规律;3.个人实现自己价值、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规律。’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关于人的学科有明显区别。人道主义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应该如何对待人,而不是研究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规律。人生哲学和人生科学都是研究人生规律的,但人生哲学研究人生活动的普遍规律,人生科学则研究人生活动的特殊规律。弄清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克服人生科学研究中不够重视人生本身的具体规律的研究,不够注意从人生实际出发研究人生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建构合理的人生科学理论体系。与其研究对象相对应,人生科学应有人生机体学。人生智能学和人生实践学等三个系列的学科体系。我们把人生科学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集中在人类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规律上,才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生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和理论的说明,也才能帮助人们科学认识人生,遵循人生规律,自觉发展自己,正确实现自己的欲望价值。(文摘自  相似文献   

17.
活得真累     
当前,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按理说,人们应该感到生活的幸福,从而更加热爱人生。然而,我们却不难看到周围有些人总是一脸沮丧,满身疲倦,经常听到他们说;“活得真累”。世界上没有绝对轻松顺利的人生,人的一生就是苦斗拼搏的一生。问题是,有的人历尽磨难,遭遇坎坷,却觉得自己活得有滋有味,越活越有劲;而另一些人养尊处优,生活富足,一帆风顺,却觉得“活得真累”。“活得真累”是一种身心疲劳的感觉。终日觉得自己身心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三题     
生活中没有非接不可的电话,生命中没有非要不可的东西。只要你愿意享受人生的乐趣,你就会发现,世界上只有极少的消息值得传递,一生中也只有一两封信值得花费邮资,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越是能够放下许多东西,便越是富有。那些过着淡泊生活,又不引人注目的人,实际上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相似文献   

19.
根据罗尔斯《正义论》的价值理论,一个东西是好的或有价值的,当且仅当一个有理性的人在有充分信息和具有慎思理性的情况下会选择它。因此,一个美好的人生,就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在有充分信息和具有慎思理性的情况下会选择过的人生计划。这样的生活不一定成功,但可以保证当不成功时当事人没有理由后悔,也没有理由责备自己。罗尔斯的这一理论,受到不少批评。本文主要讨论来自拉莫尔和威廉斯的批评。这些批评可分为强和弱两种:一、人生计划这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二、人生计划观念本身没有问题,但罗尔斯的理论是错的。本文尝试论证,强批评很难成立,而弱批评有些能被罗尔斯理论恰当回应,有些则不能——特别是威廉斯基于运气的批评——这使得我们有理由放弃罗尔斯的上述理论。也就是说,罗尔斯的理性的人生计划理论是不成立的,但这并不表示人生计划本身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情感与人生:伦理学视野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情感的动物.人的情感是以本能和欲望为基础,受理智影响和控制的心理感受.人的情感是一个多彩的、复杂的天空,存在着性质、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区别.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可以根据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从是否健康、是否丰富、是否持久、是否高尚、是否美好五个维度对人的情感进行价值审视.这五个维度也是情感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的五条标准,其中是否健康是底线标准,规定着情感的好坏善恶性质.情感对人生有全面、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可以成为人生幸福的源泉,也可以成为人生痛苦的渊薮.情感需要理智的合理导向和控制,理智与情感以更好生存为取向实现和谐,才会有完整意义上的真正人生,才有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