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一生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将其视为治国、治党、治军,推动人类文明建设的治本之道。关于中国的道德建设,孙中山主张中西兼采,但后来更重视发扬中国的"固有道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对当时流行的利己主义,孙中山始终持否定、批判的态度,为此先后提出发扬"公共心"和"替众人服务"的精神。提倡"替众人服务"是孙中山伦理思想最可宝贵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经济伦理思想始终把伦理道德现象建立在对民众生计的考察和认识上,认为民生问题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社会伦理道德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主张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在调节个人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强调以自我牺牲、“替众人来服务”为准则。强调权利平等就是民权、民族实现;民权、民族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认为人类要求得道德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以“互助”为原则,减少兽性,发展人性,造就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其执政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孙中山的执政伦理思想既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与文化的产物,也与其个人的革命实践活动密不可分。孙中山执政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责任意识、保障民权及思想立党和制度建党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孙中山执政伦理思想,有利于梳理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对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伦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一位思想家和精神领袖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 ,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缓慢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以及空前深重的民族灾难、腐朽的政治状况和救亡运动的高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及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发展 ,给孙中山伦理思想以直接的影响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 ,二元论社会历史观以及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是孙中山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孙中山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其次才是一个思想家。在对孙中山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及有关道德方面的论述和讲话中 ,我们提炼和总结出他关于道德…  相似文献   

5.
深刻地比较孙中山和梁启超伦理思想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伦理的转型.在国民道德改造论上:孙中山和梁启超都对近代中国国民道德中的劣根性进行了历史性的反思,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但是他们改造国民道德劣根性的具体方案不尽相同,具体而言孙中山则主要主张启发国民心性,梁启超主要主张新民说.在道德修养论上:他们都认为通过个体的道德修养,整个社会道德水准必然提高,所不同的是孙中山主张的是以修身为本的道德修养论,梁启超主张通过存养、省克等途径来提升国民的道德修养.在中西文化合璧论上:他们的伦理思想中都汲取了大量的中西文化资源,但是在中西文化合璧论的大的基础上也有一些不同.关于中国文化的优长之处,孙中山比梁启超有过更多的论述.此外,梁启超关于中西文化的整体性认识,要比孙中山全面和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伦理思想是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形成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成熟。他的基于“民生史观”的道德起源和本质论;张扬“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为主义而奋斗”的人生观;包含着许多合理积极宝贵内容,值得认真地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7.
经济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制度安排是经济学、伦理学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孙中山认为,经济效率与公平具有同等重要性,两者可以兼得,他曾试图设计一种将效率与公平完美统一起来的经济制度。他的经济伦理思想启迪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应该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注重公平;对效率与公平的追求必须以维护人们的自由平等的经济权利为前提;效率与公平的兼得离不开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道主义现代伦理理念为指导 ,从道德本体、道德规范的内容、人格模式、道德价值定位等视角将传统伦理转化为现代伦理 ,实现了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跨越。孙中山伦理思想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唯物主义和实验科学的始祖。他出生于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从青年时代起就热心于科学和哲学的研究。在詹姆士一世时代,他飞黄腾达,成为贵族男爵、子爵,并多年担任宫廷要职。培根一生置身于重大的社会关系,特别注重伦理的研究和应用,力图通过对知识的改造来改进“人类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0.
试图探讨伦理结构的另一心理基础,不是提出抽象理性般的社会义务原则,来制约一切自然的自爱之心,而是通过展示人类社会情感的自然性,以证实人的社会情感与经反思的自爱之间的正常和谐是可能的。这条思想路线应该说是从沙夫茨伯里开始的。当然,不能说是沙夫茨伯里最先坚持,是自然情感维系着人们与其周围同伴之间的关系这一事实;且不说更早的著作家,坎布兰就曾在某种程度上详细地设想过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伦理研究虽然历经百年,成果丰硕,名家辈出,但是理论研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揭示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特征,迄今未有完善之结果.本文在学界前辈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中西融通的观念,交叉学科的视角,兼顾外部特征与内在特征,并从哲学理性的高度,尝试提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三大特征:基旨性、差序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一、谈及医学伦理思想的中医医籍 我国的传统医学非常重视医生的道德修养,历史上有很多医籍中都谈及医生道德问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有《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篇,通过讲述医生临床治疗中容易犯的过失,指出医生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甘地的伦理道德学说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用宗教神学的观点来解释道德的起源,把道德归于神的启示,其目的就是要使人的道德观念神圣化,企图为人类社会找到永恒不变的道德法则。甘地整个道德思想的基石是他对人性  相似文献   

14.
江庆心 《哲学动态》2005,14(4):49-53
詹姆斯·穆迪·古斯塔夫森(James Moody Gustafson,1925~ )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基督教伦理思想家之一.[1]1955年在耶鲁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爱默里(Emory)大学从事神学伦理教学与研究,长达42年.退休之后,古斯塔夫森继续活跃在基督教伦理思想领域,从事伦理学研究与写作.作为伦理学家和神学家,他从一开始就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问题,从科学、神学、伦理学、哲学等学科交叉渗透的角度,致力于道德原理、公共选择与公共行为,以及具体领域的伦理思想研究,坚持从上帝中心的视角(theocentrism)对神学伦理传统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5.
(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凡四十年,几经挫折和失败,始终没有动摇其坚持革命的决心。相反,在革命锻炼中,越到后来越表现得更加坚定。他的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丰富的革命实践,在中国人民的心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特别在他晚年,由于世界革命的形势已经发展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的革命思想,把  相似文献   

16.
阿基米德的科技伦理思想徐嘉阿基米德(前287一前212)是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机械学家、天文学家。生于西西里岛的城邦国家叙拉古,父亲菲迪亚斯是天文学家。他是叙拉古王海厄罗(约前270一前216在位)的亲戚,与后来继承王位的海厄罗二世关系很好。早年...  相似文献   

17.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早年思想探索的一个总结。他早年的伦理道德观,汇集到这一巨著中,并趋于成熟、凝重,向更深层发展。 “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资本主义开始急遽发展,强有力地冲击着沙皇专制制度的社会基础,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日益加深。面对着俄国正在发生的剧变,托尔斯泰试图从历史和道德的探索中寻求答案。早在1857年10月,他在给包特金的信中说:“我不能象先前常有的那样超然物外,因为我触目惊心地看到,这整个沉闷难堪、荒诞诡诈的现实,不是偶然的,不是恰好只跟我个人有关的令人苦恼的意外事件,而是必然的生活规律。……我们在生活中寻求的那种安宁和纯洁,并不是给我们准备的,  相似文献   

18.
迪特里希·冯·希尔德布兰德(Dietrich von Hildebrand,1889-1977),是现代德国著名现象学家、基督教人格主义哲学家、天主教伦理学家和美学家。其伦理学采取现象学的进路,对价值现象作了深入分析,构建了一种天主教的价值现象学伦理学体系,其中美德伦理思想就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尊敬、忠诚、责任意识和诚实是作为基本道德态度的美德,善良和谦卑是最高的美德,而忍耐、温顺和仁慈则是基督徒的三种神圣美德。  相似文献   

19.
荀子是先秦著名的儒学大师,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荀子思想的研究比较冷落,对其伦理思想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拟对荀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色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学》一书,以其透彻的实例、深邃的观察力,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家庭伦理的思想,给我们以有益的教育和启迪。他提倡家庭中爱的启蒙和教育,坚决反对对人的冷漠无情和麻木不仁。他断定对人漠不关心的人,不会有真正的个性,对人漠不关心会使心灵日趋空虚,必然导致道德堕落。在他的字里行间里,处处闪耀着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对人的赞颂,体现着人道主义的巨大感化力量。他真挚地认为人的原则就是要以人的眼光来看待人,而心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