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作为一名史官,通晓《周易》,其思想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周易》的影响。如其“贵柔”以及对“强”“壮”的警觉等思想与《周易》初爻、上爻的爻位爻象象征的意涵颇有内在的关联。其“人法地,地法天”的思想与《周易》的卦爻整体结构体现出来的思路颇有一致之处,其“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可能就是在此一卦爻整体结构中演绎出来的。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宇宙论思想可能与《易》类筮法体系的哲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传承与融通--《老子》与《周易》中民族精神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与<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部经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智慧结晶.其中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性格与情操,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思维特质.<老子>上承<易经>之风,下启<易传>之理,以其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构建了与其"道"哲学相符合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易传>中得到传承与融通,两者互补互进,共同缔造了中国民族精神的灵魂,推动着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和积淀.这些民族精神则表现为"刚柔同构"的进取精神、"宽厚相得"的道德情怀、"中和为用"的和谐观念以及"重生利物并重"的人文理想,其中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贯穿始终,突出了中国民族精神最一般的特质与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乔清举 《周易研究》2007,2(6):76-83
隐遁或归隐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奇葩。通常都是把隐遁与老庄联系在一起,其实,隐遁行为产生于儒、道思想形成之前,无所谓属于道家或者儒家。传说的最早的隐遁者是许由、务光、巢父,乃是庄子的创造;有明文记载的最早的隐遁者是稍晚的有殷周之际的箕子、微子、伯夷、叔齐等人。对于他们的归隐思想,儒家和道家各自作了不同的解释。儒家的归隐思想有三个要素:守志、待时、致命,其必要条件是与政治的联系。守道而不惜其身是儒家的重要特征;道家的归隐思想则是守身,坚守心灵的自由。道家主要是以庄子论,老子与庄子又有不同。《周易》经传中的归隐思想是儒家性质的。  相似文献   

4.
王永 《周易研究》2008,4(1):71-74
作为我国古代占卜之书的<易经>,隐含着对义利问题的思考.<易经>的义利观明显侧重谈利,更多是为满足最低生存欲望为基础而提出的,道德观念原始而简约.  相似文献   

5.
马涛 《管子学刊》2002,(1):50-54
本文依据郭店楚简出土的《老子》对老子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重新的解读,提出老子的经济思想和先秦儒家的经济思想十分相近,都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倾向。儒道两家的对立非始于当时,而是受庄子后学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6.
《周易》古经与墨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子之学皆源于《易》。就墨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为贵节非乐,贵兼泛爱.尚用尚齐,兴利节用,尚力自苦,尚贤尚同.右鬼薄葬,非礼非命。以此为参照,考诸《易经》,不难发现.墨家思想的许多方面,如尚节、尚力、尚用、兴利等,皆可在《易经》中见其端绪。  相似文献   

7.
《老子河上公注》以养生长寿为目的,立足于精气神并重的整体生命观,从精神活动的虚静与烦乱、中正与偏颇、内向与外向等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情欲对人精神的完整性的破坏,主张除情去欲,并提出了以大道制御情欲的情欲调节思想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情欲论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道教心性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论文探讨了王家台秦简<归藏>和传世本<归藏>的一些问题,认为秦简<归藏>应当是<归藏>易的<郑母经>,"郑母"即"莫母",即"尊母"、"帝母",以母为尊,以母为主;豫,秦简<归藏>作介,说明<周易>豫卦的本义当为大;秦简<归藏>的规卦相当于<周易>的随卦;传本<归藏>以"(兴)"或"奭"为坤卦的卦名,是错把卦辞当作了卦名;秦简<归藏>的"天目"当为"天曰"之讹;秦简<归藏>的卦名与今本<周易>同者更多于帛书<易经>;秦简<归藏>以∧表示阴爻,表明∧是阴爻的一种别写,而不是性质不同的数字.  相似文献   

9.
"明德慎罚"是西周初年周公提出的重要法律思想。从《周易》古经中的类似表述来看,其已有明显的"明德慎罚"观。"明德"思想反映在《恒》九三、《益》九五等爻辞中;《临》卦中有对人民实施德教的内容。《周易》古经的"慎罚"观在西周刑罚适用原则中也有体现。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制思想后来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政治和法律理论之中。研究《周易》古经中"明德慎罚"的法律观,探究它所涉及的西周法制,不仅能为我们研究西周法制提供宝贵的史料,也能更好的梳理商末周初法律思想的变化脉络,进一步印证这一思想对西周社会、政治和法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现代思维科学和逻辑学角度,比照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初步探讨了周易辩证思维模式的若干特性,它们主要是阴阳对待性,质量互变多关键性,以及肯定否定的阴阳和合性等。  相似文献   

11.
《周易》美学思想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波  梁惠 《周易研究》2002,(1):54-59
<周易>中关于天地人三才的关系、天人合一、阴阳、刚柔以及神、感、文、象、意等范畴的阐述,成为从美学上解释各种艺术现象和理论的依据.该文对<周易>中美的表现、中和之美、变化之美、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等作了有益的阐述,并试图说明它们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作者以新出土的<归藏>为主要根据,又征引出土阜阳汉简<周易>、马王堆帛书<周易>和其它文照献资料,对易学界长期争讼不休的问题进行检讨考辨,再次印证了传本<归藏>不伪、<归藏>早于<周易>、文王演易不是重卦、<周易>原为卜筮之书等论断.  相似文献   

13.
辛亚民 《现代哲学》2022,(2):125-130
《周易》坤卦也遵循 “依筮辞而题卦名”的一般规律,卦名本作 “黄”,源于爻辞中 “黄裳” “玄黄”之 “黄”,甲骨文 “黄”“寅”同形,“寅”与 “坤”同音通假,以 “寅”为卦名在 《归藏》中得以保留。《易传》以 “地” “顺”释 “坤”缘于声训。“坤”卦又作 “川” “■” “巛”,与 “坤”为通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欣人 《周易研究》2005,2(3):24-31
<周易>作为众经之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定势产生过强烈的影响.在<周易>影响下形成的玄学论文艺观,则是基于表现宇宙原理的理论.这种宇宙原理在玄学论中一般都称之为"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由此形成宇宙、作者、作品三者关系;而文章必须通过读者大众的阅读,才会对社会起作用,这就强调了读者中心.后来,西方兴起的接受美学,也强调读者中心,正与中国的玄学论文艺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5.
《周易》古经是研究上古汉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然而语言学界对它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忽略了对它的研究。本文是继《〈周易〉古经句法探析》之后又一篇研究古经语法的文章。它系统地论述了古经文的构词法、各种词类及其语法作用;指出了作为上古汉语著作的古经在词法上的初始性和不完备性,以及词法与句法发展的不平衡性,揭示了上古语法发展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著作中,<吕氏春秋>同<墨子>、<荀子>一样,每篇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并通过简洁的篇名昭示读者.所不同的是,<吕氏春秋>没有如<墨子·天志>、<荀子·天论>那种专门探讨天人哲学的篇章,它的自然哲学思想散布在不同的篇章中,需要我们细心地发掘和梳理.通过对<吕氏春秋>自然哲学的分析,可以看出<吕氏春秋>的自然哲学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是先秦到汉代的思想转折进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贞,从哲学来看,是一种善恶价值判断.它是对选择某项原则的赞叹与呼吁.它是主体的私意的表达.同时,这样的观点的接受意味着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内化为主体的德性,成为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即元.价值判断的对象是对事实陈述的选择,如利.这些对象最终落实为知识形态.知识是一种相对确定的陈述.它无法表达存在的真正,即本体.知识所陈述的对象是事物的亨,即现象.现象是外在的生与主体的思的共同造作.在造作过程中,主体赋予事物以时空性.因此现象不真.事物的本体是生、思,即元.元展开为德性与生生不息.对于本体,人们保持沉默.元是无.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德行等把握它.  相似文献   

18.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也是中国文化创生之源、创新之源.由阴爻、阳爻两种简单符号所构成的<周易>符号系统,因其抽象性、具象性、元点性、容摄性而成为古典科技与人文的原始增长点;由此符号系统与卦爻辞组成的文字系统共同絪缊而成的大易思想在科技与人文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其"生生"之创新精神成为大易文化之核心理念,其天地人三才和谐的理念成为创新之内在标尺,其独到的"象"思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维方式的主线,其元亨利贞、贞下起元的循环智慧更是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周易》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荣明耻患想。《周易》的荣辱观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等级宗法的社会基础、救世治乱的现实需求上。《周易》中的君子、小人分别是荣与辱的主体。《易经》的吉、凶、悔、吝、咎、亨、利、贞等断语体现了荣与辱的价值取向。《周易》荣辱思想主要表现为:以尚中时行为荣,以不节失恒为耻;以爱民德政为荣,以严苛刑狱为耻;以诚信友爱为荣,以失比争讼为耻;以治家严正为荣,以长幼失序为耻;以真情相爱为荣,以无爱婚姻为耻;以谨言慎行为荣,以躁言危行为耻等。  相似文献   

20.
老子思想与《内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万物负阴而抱阳”与人体阴阳平衡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42章,以下引该书只注明章次)“冲气”是指阴阳二气相互涌摇融合。老子这句话说明了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的和合构成的。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以“气”为化生万物的元素的思想,中国哲学史中的“天下一气”、“生死一气”的思想皆由此而出。《内经》直接把这一思想引入了中医学。《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把阴阳二气的作用当作天地万物的总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