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年轻漂亮身材丰满的女研究生,一丝不挂地在长白山原始森林中裸奔,并且身上还刺了107个“恨”字……她是在演绎另类时尚,还是另有隐情、万般无奈?  相似文献   

2.
昨天     
《贵州民族宗教》2007,(3):F0003
昨天,风和日丽,艳阳灼人。至清镇红枫湖畔,路遇长岭岗青苗风情村寨,那烈日挡不住他们的热情,他们总是以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许许多多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身着艳服美丽、丰满、大方而不失体面的黑苗少女们。把民族风情演绎得更加动人。这里是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3.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将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分为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从而实现了对"真理的逻辑"的论述。与此相应,康德在对纯粹理性概念所进行的演绎也隐含了这一演绎结构,即纯粹理性概念的演绎同样分为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两部分。其中,形而上学演绎旨在分析理性自身的能力,以便从中探寻纯粹理性概念的起源;而先验演绎的目的在于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把握和使用纯粹理性概念,以免陷入"先验幻相"中。在康德看来,通过对纯粹理性概念所进行的演绎,不仅能够阐明"幻相的逻辑",也能够揭示人类理性的最终意图,同时又标志着纯粹理性批判的完成。因此可以说,对纯粹理性概念所进行的演绎不仅是康德知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塔尔斯基从句法方面引入了演绎后承概念,并界定了演绎后承的一般抽象性质。大量关于非经典逻辑演绎后承关系的研究,均来自对塔尔斯基演绎后承概念的反思和批判。塔尔斯基演绎逻辑后承与语义逻辑后承是两个不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目前尚缺乏对这两个概念的统一研究。本文对塔尔斯基演绎后承与非经典演绎后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逻辑分析,认为探索非经典逻辑的塔尔斯基演绎后承的性质,恰恰能够涵盖对两者的统一研究。  相似文献   

5.
舒永生 《世界哲学》2005,(3):101-106,110
范畴的先验演绎是《纯粹理性批判》中最重要、最难懂的部分,也是在第二版中作了最大修改的部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第二版先验演绎给予解释性的说明,一说明了先验演绎的内涵、必要性及其困难;二阐述了先验演绎的展开,分析了先验统觉是综合的统一性与分析的统一性同一的根据,还有先验统觉如何借助于先验想象力从而使得认识成可能;三提出先验演绎带给我们的启示和留给我们困难.  相似文献   

6.
归纳和演绎,是人们经常运用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是逻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形式逻辑在对归纳和演绎作了长期的研究之后,达到了下述的成果:确定了归纳和演绎的一般规则,分析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或逻辑结构,规定了归纳过程和演绎过程所遵循的公理,并对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7.
非形式逻辑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首先是一种寻求更好的大学逻辑教学方式的努力。进而,非形式逻辑学者们逐渐开始触及和探讨越来越多的理论议题,即发展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关于论证以及好论证的理解方式。在1998年世界哲学大会上,布莱尔和我阐释了非形式逻辑为哲学所带来的理论后果,其中一点我们称之为“演绎主义的终结”。那时我们并未给出演绎主义的定义,而只是把它等同于麦金泰尔的那个精炼的说法:“任何推理,不是演绎的,就是有缺陷的。”但现在看来,我们在当时就作出“演绎主义的终结”这一论断,显然是有点为时过早了。因为演绎主义似乎至今都还很有生命力,甚至在那些倾向于非形式逻辑的学者那里它也能得到支持:恩尼斯长期以来都辩护演绎主义是一种论证重构策略,格罗尔克更是致力于辩护它是一种论证评价理论。在本文中我将论证,非形式逻辑最好被理解为一种不诉诸于演绎技巧和演绎规范的逻辑研究。当我们意识到演绎和演绎主义已经如何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哲学发展史中,并且牢牢地控制了我们关于逻辑研究的理解,我们就能明白非形式逻辑这一理论努力是多么的困难和重要。我将首先澄清“演绎主义”的意思,然后再分别考察那些赞成和反对演绎主义的论证,最后,我将表明非形式逻辑是从演绎主义中挽救逻辑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8.
几乎所有逻辑学导论教科书对"演绎"的定义都鼓励我们相信,归纳-演绎的区分存在于各种论证中,而且"演绎"的外延是明确的论证类。这篇论文中我们论证这种思路是错误的。特别地,我们辩护以下观点:为得到归纳-演绎区分而使用的典型的"演绎"之定义,要么太狭隘,要么不够充分。基于一个对归纳-演绎区分的收缩式理解,我们得到以下结论:该区分的内容没有超出批判性思维的两类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与《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伦理学有两次不同的先验演绎。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这一先验演绎是康德论证"一项定言命令式如何可能"的关键环节。而在《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否定了先验演绎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将其归咎于我们无法对自由理念作出理论阐明。然而,作为道德法则的先验演绎的替代方案,《实践理性批判》的"理性事实"并不令人信服。本文将考察两版演绎问题,进一步重构一个新的先验演绎,它将以《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的演绎为基础,通过"目的王国"概念联结道德法则与理性存在者;《实践理性批判》的"敬重情感"可以为这一新的演绎提供情感意义上的动机。这将形成一个《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与《实践理性批判》互补的解释,目的是通过构建新的道德法则的先验演绎,尝试阐明康德的道德法则如何可以运用于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0.
逻辑学中怎能没有归纳逻辑——评唯演绎主义的归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李小五、王路同志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或著作 ,就什么是逻辑、什么是正确的逻辑观 ,何谓现代逻辑、现代归纳逻辑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据此 ,他们认为归纳不是逻辑 ,只能是方法 ,特别强调唯演绎主义、唯形式化的逻辑观。本文认为唯演绎主义不仅是片面的 ,而且也是背离时代要求的。一由唯演绎主义必然地得出的首要结论就是归纳不是逻辑 ,只有演绎才是逻辑。在哲学史、逻辑史和科学史上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之争已延续了几个世纪。虽然片面偏激之见难免 ,但人们还是逐步取得了共识。恩格斯的一段名言反映了…  相似文献   

11.
何恃坚 《天风》2007,(6):38-40
这是一个迟到的新闻。2006年8月21日,浙江义乌稠城街道向阳社区一位90岁高龄的何金兰老人在家中安详地辞去,走进天国。自愿前往送葬的队伍达400余人,大小汽车46辆,大家秩序井然,默送老人远去……这是一个和谐家庭的典范。闻者、视者、知情者、采访者,无不被他们家庭生活中一段段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真实情感所打动,或暗自流泪,或赞叹不已,或四处传颂。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生命奇迹。90年的岁月旅途中,竟有48年零2个月躺在床,感受着家人近半个世纪的精心呵护,不可谓不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是什么,在演绎着一位老人的生命延续?是情,是爱,在演绎着生命奇迹的永生。  相似文献   

12.
爱的红房子,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课余生活中最具诱惑力的一道风景线:几多红色、蓝色的故事在这里上演,几多浪漫温馨的情调从这里流溢……相聚的兴奋,有缘千里来相会,离别的苦楚,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这一过程中,演绎着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啊。然而,如今大学的学子们对爱情的功课究竟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他们爱的温度计是怎样随着大学时光的流逝而高低起伏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2011,(6):112-113
高僧名禅,常借高山深岩以修行,或结茅篷,筑泥室,或辟岩洞,过着与青山为伴,白云为友的淡泊生活.他们远离世尘的行迹,引起俗人的推重和尊崇.士大夫们喜欢与之结交.或应请出山,或推荐住寺,或纳为幕宾……禅僧们为表达坚志修行和继续深修的决心,常巧以诗偈委婉答谢,演绎成种种趣闻.  相似文献   

14.
王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6-196
音乐的创造离不开作词家的创作,音乐作品的演绎离不开音乐歌唱者,音乐歌唱者在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离不开钢琴伴奏的完美配合,由此可见钢琴伴奏和音乐演绎者在音乐作品的演绎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有两种的完美配合才可对音乐作品内涵的完美诠释。钢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器乐和声乐表演之中,作为伴奏,要从视奏能力、角色把握、节奏呼吸、声部平衡、聆听演唱等多方面与演绎者相互配合,注重合作过程的完整性。钢琴伴奏在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你是歌唱者、歌唱演员等都脱离不开钢琴伴奏进行演出。既然如此,那么钢琴伴奏在音乐演绎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下文,本文将对钢琴伴奏在音乐作品演绎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一一阐述,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希望能你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5.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第三章中的主要任务通常被视为是对定言命令的有效性提供演绎,而这一演绎的前提和基础则是在第一节中被提出的积极的自由概念。但是康德似乎并没有对这一自由概念本身提供充分且令人信服的论证,而这也成为康德学界普遍认为第三章中的演绎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对自由概念的演绎结构进行一种基于先验方法论的重构,就可以证明康德能够为自由概念提供恰当的证成,并且这一自由概念在形而上学上的不完备性也不会影响定言命令的演绎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Allison、Timmermann等人对康德伦理学中定言命令式的演绎进行了重构,但他们在两个关键环节——理性和第三者——上存在着问题:一是理性等同于理论理性的观点不符合《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文本依据;二是对第三者的论述不符合它的决定性判据.其实,理性是纯粹理性,包含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两种不同功能,第三者是不完善意志,即受感性欲望刺激的意志与纯粹意志的结合体;从而挖掘出不为人关注的自由的演绎,以及定言命令式演绎的三个要素:两重世界成员、知性世界的权威性和第三者;最后将演绎思路重构为七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
归纳与演绎在病案分析中的应用西安医科大学研究生(710061)符民桂病案分析是临床诊断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认识的主体,通过辩证思维,将对客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病案分析中常用到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其中,...  相似文献   

18.
虫约黄昏后     
正当秋天的脚步越来越重,无论草丛还是院落,都会传来蛐蛐那简单而又肆意,温暖而又质朴的吟唱。"唧—唧—唧—""吱—吱—吱"……此起彼伏,你高我低,我引你唱,琴瑟和鸣,鼓角相闻。从傍晚到黎明,这些小东西在属于它们的季节里绽放着生命的极致,把每一个日子都演绎得有声有色。蛐蛐,是秋天的歌者,在大地的怀抱里纵情鸣叫。或跳跃于  相似文献   

19.
[人民网] 廖智,一名普通舞蹈老师,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和女儿.然而,她没有被灾难打垮,截肢手术仅过了一个月,她忍受痛苦重新开始练舞.2008年7月她重返舞台,用残缺的肢体演绎了献给灾区人民的《鼓舞》.受灾后得到的帮助,让她决心成为志愿者帮助他人,她一次次参加义演、为灾区募捐、从事临终关怀、为病人做心理咨询、为孤寡老人募捐筹建养老院……4·20芦山地震后,廖智也奔赴抢险救灾一线,为灾区民众搭帐篷、发物资,被赞为"最美志愿者".  相似文献   

20.
全真教的修持理论虽多,但“降心”是其要领部分。修持理法的降心理论由来已久,道教是由道家思想演绎而来,道家思想是以黄老为核心的,黄帝《阴符经》中讲“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人禀天地间的一点太和真气,赋诸人身为性,此性是太和中的一点虚灵不昧,虚白朗耀,至为纯净,无有任何杂质,故经中讲“天性”,这种性(虚灵不昧),常清常静,即佛经中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而《道经》中讲的“……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惚兮恍兮,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