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立足科学前沿,发展哲学理论──访胡文耕研究员本刊记者胡文耕,男,1929年生于江西波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学哲学研究,著有《分子生物学中的哲学问题》、《信息、脑与意识》,合译有《生物学思想的发展》等。问:胡先生,每次来访,都看到你不是写作,就是看书。你真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答:搞科学工作,没有一种甘于寂寞,乐以忘忧,锲而不舍的精神怎么行呢?哲学要面向时代,时代需要哲学。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大转折的时代,自然科学巨大发展的时代,许多新问题,需要从哲学上探索、反思、概括、总结,我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呢!问:可是,目前人们都在谈论哲学面临"困境"、"危机"、"市场萎缩"等等,你怎么看?答:我不认为哲学面临危机,相反,我认为哲学将有个大繁荣时期。问;当前哲学书籍市场萎缩,哲学系毕业生,供需见面时受到冷遇,这如何与繁荣联系起来?答:目前学术著作出版难,出版了印数也有限,这是事实。哲学系的毕业生分配存在不少问题,也是现实。这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需要从政策上加以解决。这与"困境"是两回事。问:为什么这么说?答:这里涉及对繁荣与困境的理解。似乎哲学工作者队伍大、在校学生人数多,哲学书籍销路好,就是哲  相似文献   

2.
哲学人类学问答──访副研究员蔡俊生本刊记者蔡俊生,男,1939年生.籍贯河北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史前社会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研究。已出版的专著有:《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文明的跃升——社会信息的形成和发展》。译著有:《婚姻和家庭的起源》、《原始社会史》。问:目前国内的文化人类学出版物中,一类是翻译国外的作品,与我们的思路相距较远;另一类是我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的作品,又多偏重于具体描述,觉得理论深度不够。而您翻译的《婚姻和家庭的起源》和您的专教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这两本书,则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丰富的人类学资料,在学术界很受欢迎,颇有影响。请您谈谈,您为什么要选择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研究中有何体会?答:我的工作属于哲学人类学研究。这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婚姻和家庭的起源》的作者,是前苏联历史学博士IO.H·谢苗诺夫.他也是哲学教授,后转而研究史前社会的。我选择这样的研究方向,起初是想避免纯哲学研究的空泛性,找一个借以立足的具体领域,把理论思维和具体学科的科学资料结合起来。我选择了文化人类学。不过,一旦进入具体学科领域,就不可能只研究最一般的哲学原理,就会自然  相似文献   

3.
林夏水,男,1938年7月生,福建安溪人。1964年毕业于福州大学数学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哲学所从事数学哲学研究,近年涉足非线性科学哲学问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4.
探索科学时代思的可能性——访吴国盛研究员本刊记者吴国盛,男,1964年生于湖北武穴。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83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6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97年被破...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研究在不断深化──访石仲泉研究员本刊记者石仲泉石仲泉,男,1938年生,籍贯湖北红安。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局长。主要著作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增订本)、《毛泽东思想方法导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和《毛泽东研究述评》等。问: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您是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专家,请您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状况。答:国内对毛泽东的研究已历时半个多世纪。虽然从40年代到60年代都有过不少著述宣传和介绍毛泽东,但是,真正把毛泽东的生平与思想作为一门学问来进行科学研究,则主要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以后。这十多年来,无论就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来看,还是就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效能与成果来看,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初,已发表的文章有12000多篇,出版的专著达600多本。随着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广泛展开,今年下半年发表的文章和推出的著作将会更多。问:请再作些具体介绍。答: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人文底蕴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科学家成功之处在于科技创新和人文底蕴的融合.目前的研究欠缺对科学家人文底蕴深入系统的探讨.科学家人文底蕴的基础是科学自觉,是真;人文底蕴的彰显是人文自觉,是善;人文底蕴的内核是人文价值,是美.人文价值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点,体现了二者在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价值最高境界上的相通.人文底蕴的培养必须贯穿人文价值,养成科学自觉和人文自觉.  相似文献   

7.
面对现实的探索──访黄楠森教授·本刊记者·黄楠森,男,1921生,祖籍四川富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哲学笔记)与辩证法》、《哲学的足迹》、《(哲学笔记)注释》(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卷本...  相似文献   

8.
回顾与商榷: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十五年──访王锐生研究员本刊记者王锐生,男,1928年生,广东台山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从事历史唯物论研究。著作有:《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合写)。论文有:《效率第一、兼顾公平》、《哲学理解的个性──个体主体性》等。问:你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已有30多年了,又是本刊的老作者。迄今,你仍然在这方面不断辛勤探索。请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状况谈谈个人的看法。答:15年来,历史唯物论的学术研究有了不少进展。很难在短短的篇幅里列出这些成果。再说,对这一学科发展带有决定性影响的成果,也不纯粹是学术界所提供,而是党中央的决策(例如对阶级斗争为纲的否定和对市场经济的肯定)。我只能从学术探讨的角度谈谈这些成果的获得,表明了人们在探索上成功的方向是什么。我以为,这就是对实践、人和价值等问题的重视。如果把15年来的学术进展比作一篇文章,那么它的“关键词”就是这些。当然,在这些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学者们之间的争论,有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对立。而真理性的认识就是在各种“热点”问题的争议中获得推进的。以人的问题来说,从80年代初的  相似文献   

9.
自从韦伯划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将现代化过程视为工具理性化过程之后,似乎现代化过程必然会引发科学与人文冲突与对抗,这已成为一种不争之论。随着科学的发展,科技日益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最强大动力的同时,科学发展、科技应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类生存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所以人类便创造了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中医学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混合一体的文化,我们既然要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就无法回避中医学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问题,需要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而明确的认识,否则就会真伪莫辩,是非难分。  相似文献   

11.
逻辑与哲学--访王路研究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 ,山西定襄人 ,195 5年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逻辑研究室主任、博士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北京书生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员 ;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 (  相似文献   

12.
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邮电部朱高峰副部长,请他就“四科”问题,科学家与宗教问题,迷信邪教产生的根源问题和科学无神论的青少年教育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使人颇受启发。现根据采访录音与笔录整理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希腊人以"自由"为理想人性,以"科学"为人文教化的手段。"科学"就是希腊人的"人文"。"自由"即成为"自己",而"自己"只能通过"永恒"不变者才可达成。追求永恒的"确定性"知识于是成为一项自由的事业。作为自由的学术,希腊的理性科学具有非实用性和内在演绎两大特征。自由的科学为着"自身"而存在,缺乏外在的实用目的和功利目的。自由的科学不借助外部经验,纯粹依靠内在演绎来发展和展开"自身"。  相似文献   

14.
希腊人以"自由"为理想人性,以"科学"为人文教化的手段。"科学"就是希腊人的"人文"。"自由"即成为"自己",而"自己"只能通过"永恒"不变者才可达成。追求永恒的"确定性"知识于是成为一项自由的事业。作为自由的学术,希腊的理性科学具有非实用性和内在演绎两大特征。自由的科学为着"自身"而存在,缺乏外在的实用目的和功利目的。自由的科学不借助外部经验,纯粹依靠内在演绎来发展和展开"自身"。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正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怀着浓浓的乡愁寻找梦幻般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今天的科学大师也在对真理的无穷寻觅中呼唤着近乎宗教哲学式的人文情感。 虽然众所周知的常识是:艺术与科学、技术工程与人文伦理是专业化教育思想下的有益分野,可令人感叹的是,当我们面对爱因斯坦、罗素、波普尔、莱布尼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个时期,可说再没有比“啡典”病人更需要人文关怀了,也再没有比“非典”、病人更需要科学了。也就在这一时期,没有谁能比当事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依靠科学才能实现人文的关怀。 谁也不会忘记“非典”突发的时候,医生像平常一样的关怀病人。然而,病人尚未能治好,医生也倒下了,成了病人。在这个时候,单是一颗善心的人文关怀显得多么的  相似文献   

17.
创新的科学探索──《道德生活论》读后李奇《道德生活论》是1993年4月河海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道德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是一位年轻理论工作者高兆明同志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著作。它的内容涉及到伦理学的方方面面的重要理论问题,可谓内容极其丰富,立论、结构、标题都带有...  相似文献   

18.
蒙培元,1938年生,1963年、1966年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主要著作有:《理学的演变》、《理学范畴系统》、《中国心性论》、《中国哲学主体思维》、《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主编)等。另有论文80余篇。  相似文献   

19.
人文背景下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代世界哲学界引人注目的趋势是:在科学哲学界内部,对实证主义进行反思而形成后实证主义的潮流;在一般哲学界,对理性主义进行反思而形成后现代主义的倾向。 1 后实证主义潮流,一方面,在关于科学知识、科学语言、因果性和解释性的图景上,大大深化了传统实证主义的朴素说明,丰富了其内涵;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无定型的、兼容并包的、边际型结构的思想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的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的大杂烩。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六个方面概括这种思潮的特征: (1)在科学方法论中引入理论相关性的概念,即科学方法论不可能是普遍的和中性的,哲学中的某种形而上学成分是无法摆脱的。  相似文献   

20.
<正>王柯平,1955年出生,陕西西安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关学研究室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曾任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访问研究员、悉尼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访问教授、希腊奥林匹亚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成员、国际普适对话学会副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主要研究美学和古代哲学,迄今出版中英文著作十余部,主要包括:《〈法礼篇〉的道德诗学》、《〈理想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