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理智的探索中,从一个语句的真来论证另一个语句的真是很普遍的做法。这种论证有些属于逻辑的范围,有些则不是。如果论证只考察语句的结构,而不涉及其内容,那么它们就属于逻辑。而语句的结构是由语法结构形成的。因此,语法、真值和逻辑是密切相关的。逻辑研究那些全靠语法结构来决定的真值条件。依照上述思路,说一个语句逻辑地蕴涵另一个  相似文献   

2.
一、同一个民族的成员,如果不因方言发生障碍,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正常交际。这是因为交际双方习惯地遵守共同的思维规律。一种语言的语法,可以说是对这种规律的概括表述;成为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合乎逻辑的。平常我们说出来的话,如果表达无误,从语法、逻辑、习惯的角度检验,都站得住。但这是就大多数情况说的。所以说“大多数情况”,是因为语法,逻辑、习惯三者确实有不一致的时候,比方“学生读书”(A)和“窗户吃石头”(B)这类句子,都符合“主—谓—宾”的语法格式,但B在逻辑上是荒谬的,人们从不认为它是语言中的合法格式。而“这间房子住客人”—“客人住这间房子”,“养花”—“养病”,“吃完饭了”、“饭吃完了”这类逻辑上对立的格式,却是语言中的合法存在,并且不是个别的,尽管人们对它们的译法表述(分析)不一定一样。至于许多事物的名称,更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就拿概指一切物品的“东西”来说,我们虽然可  相似文献   

3.
<正>类型逻辑语法(type logical grammar)是在经典范畴语法(basic categorial gramm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现代版本,它区别于传统范畴语法的最突出特征,就是通过使用加标演绎的表述方式,实现了句法推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在现代逻辑的大家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逻辑学科群体——哲学逻辑(Phi-losophical Logic)。仅我所见到的冠以“哲学逻辑”书名或内容属于哲学逻辑的英文著作不下百十种。从1972年开始,荷兰D·雷德尔出版公司出版了国际性期刊《哲学逻辑杂志》,每年一卷,每卷四期;1983年开始,这一出版公司又接连出版了四大卷《哲学逻辑手册》,总篇幅近3000页,撰稿人是一大批逻辑界的国际性学者。第七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5.
人的思维的内容和其中的逻辑,是由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语言表达的,逻辑不能离开语法,这不会有什么疑问。在逻辑与语法的关系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是:除了大量存在的逻辑与语法相一致的情形而外,是否存在着运用的语言虽合于语法规则,但其中所表达或体现的逻辑却不正确的现象? 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是否把语词的搭配列入语法管辖的范围。如果不列入,语言运用便存在合于语法却可以不合  相似文献   

6.
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上,以唯物史观回顾伟大的五四运动百年史、新中国建立70年历史、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历史,我们将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即是对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的探索。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包括革命道路和发展道路。对新现代性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实践探索,成为新中国70年历史聚焦的主题。作为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深刻的解答了"马克思之问"和"列宁之问",指引着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既超越了西方资本经典现代性道路,也超越了前苏联社会主义的经典现代性道路,以中国方案开辟了人类新文明路向。  相似文献   

7.
论模糊语法     
一九六五年美国查德(L、A、ZADEH)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模糊集合》(fuzzy sets),提出了研究事物的模糊性问题,并把模糊集合这个概念作为刻划模糊事物的基本数学模型。一个以研究模糊数学为中心的模糊语言学、模糊逻辑学等的模糊科学蓬勃兴起。这是认识论上的一次大突破,科学方法论上的一次大革命。模糊性既是思维的自然属性,也是语言的自然属性。查德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不精确性的根源在于缺乏明确的类别隶属判据。”这就是说,客观事物是模糊的,这种模糊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中,便产生了思维的模糊性,作为人类思维信息载体的语言必然会产生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是各种特殊性差异点的一种客观反映。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因此语言的模糊性寓于语法模糊性的大系统之中。 (一) 先谈谈模糊词法。  相似文献   

8.
类型逻辑语法(Type Logical Grammar)是经典范畴语法(Basic Categorial Grammar)的一个现代版本,是范畴语法与类型逻辑语义学联姻的产物。利用加贝(D.Gabbay)[1]给出的加标演绎表述,类型逻辑语法实现了句法生成和语义组合的并行推演,句法生成基于Lambek演算提供的范畴运算,而语义组  相似文献   

9.
逻辑和自然语言是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逻辑抽象严格,自然语言生动丰富;逻辑和自然语言是密切相关的,逻辑的精确化特性对分析自然语言的句法语义问题来说具有方法论的作用。在这个视角下出现了下述研究模式:(1)基于自然语言自身的句法构造来考察自然语言的语义问题;(2)用基本属于逻辑的方式来表现自然语言的语义规律。如对汉语句所有人是会死的,第二种模式对此抽象成逻辑公式(H→D),而第一种模式则基于该汉语句的句法生成,并行推演出其语义表达所有(人,会死的)。本栏目三篇文章前两篇属于第一种模式,第三篇是第二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逻辑在先”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曾经指出要进入并研究哲学"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1];柏格森更为明确地讲"研究哲学,就在于扭转思想活动的习惯方向."[2]进而言之,这一扭转乃是进人哲学研究的"门槛",只有跨越了这一门槛,才有可能登堂入室.这一门槛就是:从时间在先转向逻辑在先.  相似文献   

11.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逻辑是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別。然而,语法与逻辑又有密切的联系。作为语法单位的词、词组、句子和句群(有人认为句群是介于句子和篇章间的语言单位),同逻辑上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存在着对应关系。词和词组一般是表达概念的,句子一般是表达判断的,句群一般是表达推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则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正因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以"划界与批判"为中心,其核心内容是由规范性语句及其阐释构成的,具有践言意义而非断言涵义。对践言意义的分析不仅能够凸显《逻辑哲学论》内在的践言冲突,而且能够深入说明这一类哲学活动的阐释性和规范性特征,为普遍性的元哲学思考提供有效思路。这种解读方式要求我们将语义学和语用学更为充分而有效地结合起来,批判性地反思哲学的表达方式,探明意义的界限,防止貌似深刻的"胡说"和呓语。  相似文献   

13.
《逻辑哲学论》虽然注家甚多,此书对于概率和归纳问题的零星讨论却一直没有受到后人的重视,而本文则试图对这些讨论进行尝试性的重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双重的。首先,本人试图揭示早期维特根斯坦的概率理论与他的整个逻辑原子论架构之间的关系,说明他是如何通过“真值根据”这个概念而将日常语言中的概率表述全部还原为真值函项理论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说明为何他的这种概率理论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其次,本文将讨论维氏将归纳问题和概率问题相互分离的“分离策略”,并尝试重构出他提出该策略的隐蔽动机。在此基础上.笔者将站在认知科学的立场上为这个策略本身提供一些辩护和批评。笔者认为,早期维氏虽然正确地看到了“思维经济原则”对于归纳推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并看到了该原则本身是无法被还原为逻辑真理的,却并没有意识到该原则本身可能是一切具有一定智能水准的问题解决系统所必须依赖的问题解决策略。令人遗憾的是,他对“心理学”和“逻辑”所作的简单的二分法阻止了他更为深入地对智能系统的普遍问题解决逻辑作出探究,尽管这种研究的确是可以相容于他的前述“分离策略”的。总而言之,本文认为早期维氏的概率理论的科学价值相当有限;与之相比较,他的归纳观却可能已指出了如何揭示智能系统的普遍认知机制的正确道路,尽管他在《逻辑哲学论》阶段还缺乏对于这条道路的全面自觉。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逻辑包含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三重内涵。社会永恒发展论是唯物史观逻辑演变范式合理性的思想前提根据,认知创新发展论是唯物史观逻辑演变范式合理性的思维方式根据,逻辑演变发展论是唯物史观逻辑演变范式合理性的内在关联根据。理论价值意义上的唯物史观三重逻辑方法论意义,可以被概括为唯物史观逻辑演变范式思想方法论,目标是能够准确表征唯物史观理论逻辑。实践价值意义上的唯物史观三重逻辑方法论意义,可以被概括为唯物史观逻辑演变范式实践方法论,目标是能够准确表征唯物史观实践逻辑。历史价值意义上的唯物史观三重逻辑方法论意义,可以被概括为唯物史观逻辑演变范式真理方法论,目标是能够准确表征唯物史观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5.
直观和意义或含义①的关系不仅造成了《逻辑研究》内在结构上的矛盾,威胁到其第五第六研究核心任务的完成,如意向分析的普遍性和认识的可能性等,而且也为一系列迄今悬而未决的争论提供了解答的新线索,这些争论既包括《逻辑研究》一二卷关系之争、观念论和实在论之争,也包括意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范畴语法的两种扩充,一是从认知特征角度的扩充,将范畴语法扩充为认知特征范畴语法,通过具有完全性的逻辑证明解决了一些不合语言事实的句子判别问题;二是从功能特征角度的扩充,提出逻辑推理的形式和进一步将二者统一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逻辑语义     
符号、由符号构成的某类表达式及其语义是语言哲学和符号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逻辑符号、由逻辑符号构成的某类表达式及其逻辑语义则是逻辑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逻辑 ,特别是现代逻辑 ,通常是用形式语言和形式系统表述的。但逻辑学家建立逻辑的目的是为了刻画人的思维规律和推理能力 ,这必然要涉及形式语义和形式系统的逻辑语义。逻辑语义可以分为两大类 :直观语义和形式语义。很少有论文专门论述逻辑语义中的直观语义以及它们与形式语义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这些问题。给定一个形式语言L。我们知道 ,从本质上说 ,L由一堆抽象符号…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逻辑     
一 一门科学的进展,依靠该学科领域学术活动的活跃和富有成果。当前,逻辑工作者面临着一个迫切的问题:逻辑领域的科研活动重点抓什么,主攻方向在哪里?形式逻辑(又称普通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这三者都各有自己的情况,但是,三者在科研方向上有没有一个协调和统一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稍微地分析一下逻辑学的现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逻辑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 《世界哲学》2005,1(1):66-74
亚里士多德是逻辑的创始人,也是形而上学的开拓者,他的逻辑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种工具和眼界,一直促进和影响西方哲学的发展.因此,理解亚里士多德逻辑,不仅有助于理解他本人的逻辑观和哲学思想,也有助于理解西方人的逻辑观念和哲学.对照亚里士多德逻辑和现代逻辑,则有助于深入地理解逻辑的本质,有助于清楚地认识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的同异,有助于揭示为什么说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分析的,从而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理论界公认的观点是,尽管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但在最终或最后的意义上,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观点显然是以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根本区分为前提的,即认为实践检验不是逻辑证明,逻辑证明也不包括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