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拒绝沉默     
沉默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如果不是羞怯或者天生木讷的话, 便是参透人生之后的一种智慧, 是经历风霜之后的一种成熟。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温柔, 一种绵绵的爱心,一种东方的冰清玉浩的美丽。有时候,沉默是一  相似文献   

2.
反义词概说     
词和概念不完全一致,但探讨词义却不能离开概念。概念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其中有一种是不调和的关系。如“恶”这个概念是否定“善”这个概念的,所以“善”和“恶”便有互相对立、互相否定的不可调和的关系。反义词就是表达这些不调和关系的词,如“生”、“死”,“革命”、“反动”,“赞成”、“反对”等。这说明了反义词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说明了任何民族语言中为什么都有反义词。  相似文献   

3.
不再孤独     
有时候,孤独就是沉默,但沉默往往是火山爆发的前奏。  相似文献   

4.
问句,一般被认为是不表达判断的,但是只有疑问句中的反诘句和选择问句是两个例外的情况,它们可以直接表达判断。(1)反问句直接表达判断反问句也即反诘句。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它实际上是用问句的形式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思想,用以进一步强调语气。这样的问句实际上是问中有答,答在问中。如果问句形式是肯定的,则表达否定判断;如果问句形式是否定的,则表  相似文献   

5.
要感情也要实惠一一双重原则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层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某种功利目的的人际交往。现实中,这两种情况多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某种评价,某种感受,引发感情上的反应;有时候虽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  相似文献   

6.
思想的花朵     
当我经历过热烈的爱情以后,我才发现,有时候,走进爱情是一种幸福,有时候走进爱情是一种痛苦。而当远离爱情的时候,爱情的花朵,更加艳丽,即便是痛苦,也像深谷的幽兰,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相似文献   

7.
现在,正如伦理和主观的东西或否定的东西有关那样,因此,必须区别作为坚持差别的否定的东西和作为无差别的否定的东西。迄今为止,我们所讨论的是前一种否定的东西,但是,这另一种否定的东西,即无差别的否定的东西表现了作为某种封闭的和末展开的东西的总体,在这种封闭的和未展开的东西中,运动和无限性并没有其实在性。处于这种否定形式下的活生生的东西乃是伦理的生成,而教育按其规定乃是对否定的或主观的东西的不断扬弃;因为作为伦理个人的可能形式的儿童乃是某种主观的或否定的东西,儿童长大成人乃是这种主观或否定的形式的结束…  相似文献   

8.
距离     
距离是时间的,是空间的,也是心理的。有时候,人们需要距离,希望距离能够隔断是非,获得安全,得到美感;有时候,人们讨厌距离,视距离为障碍,为距离而痛苦,千方百计地去消弭距离。距离能够弥合裂痕,淡化仇恨,泯灭是非矛盾;有时则恰恰相反,冲突因距离而愈演愈烈。隔阂因距离而不断加深,甚至无法弥合。  相似文献   

9.
熊十力作《新唯识论》开中国哲学家建立自己哲学体系著作的先河,同时熊子对佛家尤其唯识家的批评甚至否定,以及后者对熊子的群起反驳,又引发了一桩学术公案。熊子的批评有哪些道理,他的否定又是否妥当,就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原则上赞成熊子的批评,但不同意他的否定,认为这正好体现了他的局限,也正是由于这个局限终使他不能作出《量论》。  相似文献   

10.
张士杰 《孔子研究》2023,(5):145-156+160
荻生徂徕《论语》诠释具有显明的政治伦理向度与本土契合性逻辑,是近世日本儒典在地化阐释的代表性案例之一,亦可视为儒学日本化进程之重要一环。借由徂徕“学”论,可知其在地化阐释路向和政治儒学建构逻辑。首先,否定“圣可学”,以预设本土逻辑;其次,对仁、义、利作出调适性阐释,将儒典诠释纳入当下关切;再者,主张成德而后为政,将政治纳入伦理关切。其内在逻辑及本质意义,是在学、德、政之意义逻辑上,展开选择性接受和变异性阐释,从而将儒学内在化于本土学术文化范畴,建构具有本土契合性和当下关切的政治儒学。由荻生徂徕之“论学”,可见日本儒学者对儒家政治伦理的价值确认与高度认同,以及儒学普遍性之于日本的可普遍化呈现之一斑。  相似文献   

11.
选言推理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推理形式。它是以一个选言判断和直言判断(或联言判断)为前提,推出一个结论为直言判断(或联言判断)的演绎推理。它包括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前者只有否定肯定式一种推理形式,而后者却有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两种推理形式。它的语言表述形式是多样的: 一、限选复句表达选言推理限选复句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在特定的语境中,当结论是不言面喻时,就可以用这种复句表达省略小前提  相似文献   

12.
时光     
一颗露珠,在草叶上只驻留一个清晨,却在晨曦里留下了晶莹剔透的一抹光彩;一朵小花,有时候开不过午后,却把一段清香播撒给周围的土地。有时候,你所做的事情,没必要一定惊天动地。一件小事,只要你全身心地去投入,锲而不舍地去做,最终也会成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从而成就属于你的事业,这已经就够了。  相似文献   

13.
面对心上之人,四目相对、怦然心动时,我们默默无语,表达的是柔情蜜意。面对无稽之谈、闲言碎语,我们沉默以对,表达的是轻蔑。面对他人的倾诉,我们沉默地聆听,表达的是尊重。面对责难和尴尬,我们沉默地对视,表达的是自爱、沉着、有  相似文献   

14.
正于希勇博士的专著《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展开维度》于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受"浙江省道德建设与价值培创新团队"资助。20世纪以来,在人类实践的各种转折和变化中,众多理论流派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马克思"。这种"回归",不仅是文本学意义上的回归——在深层意义上,是借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资源,表达对人类共同存在命运的深刻关切。《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展开维度》也表达出这种关切,并从学理  相似文献   

15.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是这样开头的:“否定的辩证法的表达违背传统。辩证法在柏拉图那里就已经试图通过否定的思维方法建立一种肯定的东西;后来,否定的否定的形态就直接地被命名为肯定。本书试图在不缺少规定性的情况下把辩证法从这种肯定的本质中解放出来,对它的悖论式的标题的说明是它的企图之一。”一些传统的鉴赏家至  相似文献   

16.
一、对立统一规律能归结为“A是A又不是A”吗?黑格尔提出思辨逻辑的确是对传统逻辑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一种否定。他把形式逻辑混同于形而上学但没有加以全盘否定。他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第一,是否一切辩证矛盾(对立统一)都是逻辑矛盾(一命题及其否定的合取)?例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统一,能归结为逻辑矛盾吗?第二,是否一切逻辑矛盾都是辩证矛盾?例如,设想写一部书,其中每一句话都是黑格尔《大逻辑})或树。逻辑》中的话的逻辑否定;反之亦然。黑格尔的著作与这本想像中的著作都是片面的,只有这两部著作合在一…  相似文献   

17.
美国有家社会调查机构,曾经搞过一项专题调查,内容是如果有三位名流——一位化学家、一位物理学家、一位政府官员同时落水,请问先救谁?答卷数以万计,主张各有不同。有人希望先救化学家,因为淹死化学家社会损失巨大;有人赞成先救物理学家,因为物理学家对人类进步所起作用甚大;还有人主张先救政府官员,因为他是民意代表。调查机构最终认定只有一张答卷符合当时情况,堪称最佳。答卷人是一个8岁小男孩,答案也很简单:谁离船近先救谁。  相似文献   

18.
当神沉默时     
薛静 《天风》2016,(1):8-9
正经文:诗42:5"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诗篇》42篇的作者在陷入极度羞辱、危险、窘迫的境地时,两次表达自己因缺乏神同在而产生的痛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通篇也没有听到神的回应,换句话说,神回应的方式是沉默。面对人的困惑、渴望、质疑、痛苦,神为什么选择沉默?一、神的沉默,对人是一种"迟延"的等候所谓"迟延",从时间上来说,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当摩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哲学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研究讨论比较活跃,现将讨论的主要情况概述如下.一、否定范畴1.关于否定的形式 通常认为否定分两种:一是辩证的否定即自我否定,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否定即外力作用的否定.现在有人提出,辩证否定并不等于自我否定,它是自我否定和非我否定的有机统一;主观否定是一种主观随意的否定,它等同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至于外来力量对事物的否定即非我否定应得到肯定.在谈到非我否定和主观否定的关系时,论者指出,尽管它们有某些方面的相同之处,但不可混用,理由是:非我否定是一种客观存在,而  相似文献   

20.
沿海地区的一所学校里,有两棵树被台风刮倒了:一棵树卧倒在地上,枝条被折断了不少。叶子几乎全被刮烂;另一棵树也卧倒在地上,但树叶和枝条基本上完好无损。台风过后,学校请来了园林工人,询问如何处理这两棵树。园林工人提议,将两棵树的树枝全部锯掉。但校领导不赞成那棵完好无损的树的树枝也被锯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