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嫉妒     
嫉妒是人的一种激烈而常有的情感。它在不同人身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圣经》中把有些人的嫉妒叫作“凶眼”,西方占星术士把它称作“灾星”,是指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带给其凶光灾气所达之地。轻则害人伤己;重则纷扰社会,祸国殃民,犹如恶魔横行无忌。而嫉妒对另些人却也有使其奋起直追,干出那显  相似文献   

2.
远离嫉妒     
小草 《天风》2003,(9):32-3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尔约称: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是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它包含着忧虑和疑惧、羡慕和憎恶、愤怒和怨恨、猜疑和失望、屈辱和虚荣。圣经中说“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14:30)由此可见嫉妒在我们生命中的危害之毒!在箴言书中,所罗门王也一再提说要远离嫉妒,不要嫉护;如箴言书23章17节:“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只要终日敬畏耶和华”,以及“你不要嫉妒恶人,也不要起意与他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嫉妒就一直困扰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以友为敌。对于什么是嫉妒,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古希腊斯多葛派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哲学巨匠黑格尔指出:“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斯宾诺莎对嫉妒的本质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后指出它实际上是“一种恨”。弗兰西斯·培根则认为:“嫉妒也是最卑劣、最堕落的情欲。所以嫉妒是魔鬼的本来特质。……”  相似文献   

4.
哲理思辨     
正被人嫉妒无损自尊,故大可不必在意;嫉妒他人有伤尊严,故必须格外介意。一时失落无妨,只要能不失意就好;偶尔失意不怕,只要能不失态就好。身处困境,愚者往往一筹莫展;面对厄运,智者却能运筹帷幄。困难重重,但它教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意志的坚定不移;危难重重,但它教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毅力的坚韧不拔。真正的危难并非危难本身,而是面对危难束手无策;真正的厄运并非厄运本身,而是面对厄运坐以待毙。  相似文献   

5.
通过讨论罗尔斯和诺奇克对平等与嫉妒之关系的论述,可以引出两个问题:第一,平等主义的政治诉求是否源于嫉妒心理;第二,经济与社会的不平等是否会引发人们的嫉妒之心。对于第一个问题,罗尔斯的论证告诉我们作为公平之正义的平等主义诉求并非源自嫉妒之心,另有独立的根据。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诺奇克的讨论中得出推论,不平等有可能引发嫉妒,但不会必然引起嫉妒。因为,在一个较为宽容的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评价体系而获得自尊,避免产生嫉妒之心。  相似文献   

6.
学会欣赏人     
学军 《天风》2007,(12):45
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只有把别人的优点学过来,我们才能丰盛起来。当我们比不上别人,我们就会嫉妒他。圣经中,该隐因为没有得到上帝的称许而对兄弟亚伯产生嫉妒(创4:3-5);约瑟的兄弟们因为父亲“给约瑟作了一件新彩衣”而对约瑟产生嫉妒;扫罗因着妇女群体没有将“万万”这更高的冠冕加在自己的头上,而对  相似文献   

7.
嫉妒──阻碍社会发展的幽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阻碍社会发展的幽灵田边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和感情。只要你仔细审视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嫉妒的鬼影常常游荡在人们中间。出众的才华,突出的成就,先进的称号,高尚的道德,甚至人的美貌、服饰,都会成为嫉妒之箭的靶子。真是“一誉”可招来“十毁”...  相似文献   

8.
嫉妒,是对他人声誉、德行、成就、地位的一种恼恨和敌视心理。这是一宗大罪,嫉妒为害之甚,说来触目惊心。 人最大的不幸——死亡,就是由嫉妒而来。“事实上,天主造了人,是为永生不朽的,使人成为他自己本性的模样;但因魔鬼的嫉妒,死亡进入了世界,凡是与它为伍的人,都将经历死亡。”(智2∶24.24)罪恶进入世界,就是由于魔鬼的嫉妒。天主造的新世界是那样光明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羞于承认自己善妒,事实上,嫉妒几乎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心理特质。当你心存嫉妒时,若不能及时遏制,它会成为你前进中的绊脚石。反之,在嫉妒心作祟时,如果你会战胜它,使之转变为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就可成为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嫉妒心理及其内隐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欧阳文珍 《心理科学》2000,23(4):446-449
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嫉妒的故事集和嫉妒测验问卷两类材料,分别运用"快答"和"慢答"两种方法,在考察嫉妒心理的普遍性、强烈程度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并确定了人类嫉妒心理的内隐性.研究表明人们普遍存有嫉妒之心且程度较强;理科的学生似乎更甚,但男女差异并不明显;一方面,大家已能承认自己存嫉妒之心,表明了现代人的理性,另一方面,嫉妒心理产生时却大都不为主体所察觉,具有明显的内隐性.另外,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结果还启示我们各种测验量表若不严格控制施测时间,其效度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嫉妒”的概念嫉妒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早就被人们大体以基本相近的意义来使用它。欧洲著名的伦理学家斯宾诺沙明确提出: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英国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品德上是个卑鄙者,必然嫉妒光明磊落的人,举凡  相似文献   

12.
心若无尘     
心若无尘.就会远离嫉妒,远离猜疑.远离闲话。因为,每一种嫉妒都身不由已,每一种猜疑都刻骨铭心,每一种闲语都黑白颠倒。  相似文献   

13.
嫉贤妒能心理与公平激励原则萧鸿江我们给“嫉妒”下一个定义:“嫉妒是一种不服、不悦、自惭、怨恨的负感情”(唐秉仁《论嫉妒》),是个人和他人相互关系的势差变化引起的个人意识的非理性、非健康性的心理表现。当他人的才能、声誉、地位等方面发生向上的变化,特别是...  相似文献   

14.
不要嫉妒     
王勇 《天风》2002,(9):38-39
人无完人。使徒保罗用大卫王的话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3:10,诗14:3)。人类最可怕的罪要算嫉妒了。它生出许多最黑暗、最污秽的行为,使我们人类的历史为之而蒙羞;它激发出强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象,给人心  相似文献   

15.
嫉妒是一种恶习,它的本意是因眼红别人比自己强而导致憎恨。然而,嫉妒还有它的“距离性”,比如:一个长相平平的女孩子绝不会对年收入几千万元的走红影星赵薇产生嫉妒;一个识字不多的老人也不会对月薪上万的院士患红眼病;武大郎如果能活到今天,也不会对身高1米87的男模胡兵翻白眼;拾垃圾的老头更不会对局长、厅长的宝座虎视眈眈……这因为前、后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他们有的只能是羡慕。而对有成就者产生嫉妒的则是那些和后者能力较为接近的人。像去年报上就登载过这么一条新闻:某地一位副局长买凶谋杀局长,因为两者地位比较按近,副局长为了满…  相似文献   

16.
朱荣珍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6):81-83,108
本人从嫉妒的含义、消极影响及调节三方面剖析这一心理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危机并向人们呼吁重视嫉妒心理的调适,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超越嫉妒     
何谓嫉妒?中外历史上对其含义的解释颇多。在我国的辞典中,“嫉”的意思是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则是埋没贤良的人。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嫉妒就是“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要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嫉妒就是因别人在某些方面优越于自己  相似文献   

18.
嫉妒反应结构模式与反应量表的同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钧 《心理科学》2001,24(2):157-159
研究嫉妒反应成分及其结构模式,检验嫉妒反应量表的同质性。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7种嫉妒反应在反应成分上具有明显的建构效度;7种嫉妒反应量表具有一致的同质性效度;4种嫉妒反应因素在反应顺序上具有内在逻辑关系,4种嫉妒反应结构可被视为一般性的嫉妒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9.
“据考,东西方的嫉妒类型不大一样。‘你行,我也行。’这是西方的嫉妒:‘你行,我叫你行不成。’这是东方的嫉妒。”1985年9月7日《保定市报》文章开头,作者对“嫉妒”进行了分类,并对分出的小类东西方嫉妒加以诠释。正文对两种嫉妒展开了论述,从而否定所谓的“东方嫉妒”,推崇所谓“西方的嫉妒”,  相似文献   

20.
嫉妒与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钧 《心理学报》2002,34(2):66-73
旨在考察嫉妒与人格维度及人格因素的关系 ,通过对 2 31名被试者施测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 ,Hup ka爱情嫉妒量表 ,White习惯及关系嫉妒量表 ,Buunk嫉妒量表和大 5人格量表 (NEO -PI-R) ,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发现在大 5人格量表中所包含的神经质 ,外向性 ,开放性 ,顺同性和严谨性 5种人格维度中 ,只有神经质维度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 ;外向性维度与嫉妒的一致性关系尚不明确 ;开放性维度、顺同性维度和严谨性维度与嫉妒关系并不密切。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除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外 ,其他人格因素与嫉妒的关系不明显甚至无关。研究结果表明 :在 5种人格维度中 ,神经质人格维度在嫉妒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要影响作用 ;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是影响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