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前不久读了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位名叫普洛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对美国圣·贝纳特学院毕业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内容为圣·贝纳特学院教会了你什么?几年中,他共收到3756封回信,百分之七十多的学生回答说,知道了一支铅笔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黄幸平 《天风》2011,(9):54-56
近日,有一间教会请了一位传道人,该教会在讨论发给他多少月薪。可能是因为我发表过相关文章,有同工打电话向我咨询此事。坦白地说,这是很多教会都会遇到的事情。有人认为传道人是走十字架道路,是献上的人,不用给他太多薪水;有人认为传道人也是人,如果他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将心比心,不能亏待他。也有人说,神的仆人所做的工作神圣,给他们的薪水应当要高,那怕是高一点点。那么到底该发多少薪水合适呢?有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便于执行呢?鉴于此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觉得有必要交通。  相似文献   

3.
正铅笔也可以像蔬菜或是庄稼那样种在土壤里吗?是的,完全可以。把这种特殊的铅笔种在土壤里,不但可以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还可以长出能吃的蔬菜呢。很神奇吧?是谁发明的这种可以种的铅笔呢?发明者是三个麻省理工的学生,说起发明的缘由也很偶然。他们平时在使用铅笔时,铅笔常常会断裂或用到最后只剩下一截铅笔头就无法再使用,不得不扔掉,造成很大的浪费。他们粗略一算,一年之内全球所有使用铅笔的国家所扔的铅笔头或断笔就达到几十亿支,这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想想这些铅笔白白扔到垃圾箱里,三个学生感到很惋惜,他们就想将这些废铅笔再利用起来。于是,他们经过反复构  相似文献   

4.
天声 《天风》2009,(4):52-53
几乎所有牧者都说自己忙,究竟他们在忙些什么?许多信徒对牧者的事奉和所负责任的认知并不太清楚,就是身为牧者的自己有时也不能说清楚在忙些什么抑或该忙些什么.因此很有必要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这对教会和牧者也许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正教会是一,因为教会所接受的信仰是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参弗1:23)。耶稣基督一开始就使自己的门徒参与他的生活和他的事工;他给他们启示天国的奥秘,使他们分担他的使命、他的喜乐和忧愁。耶稣还提及他与门徒之间一种更亲密的团契:"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参约15:4-5)这说明基督徒在基督里是不可分的合一,离开了这样的合一,教会就会失去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金微 《天风》2002,(3):49
《天风》编辑部: 我是教会里的会计,平时除了做好各种账目,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张之教会是神的家。教会里的每一分钱的进出都应当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神的仆人必须在钱财上显出他们的忠心来。犹大曾是12门徒之一,地位何等尊贵,但他不看重在神面前的尊贵地位,却看重钱财,他是个管钱袋的,本该忠于职守,谁知他却监守自盗。今天的神的仆人,在钱财上是否有忠心,往往成为他们信仰上是否忠诚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7.
金微 《天风》2004,(7):35-35
礼拜天去做礼拜,正遇上教会里传道好多年的传道人讲道。本来讲道的主题应该是上帝怎样藉着水和道把教会洗干净,传道人讲着讲着,突然讲起神学来,教堂里80%是老人,老人当中80%是老姊妹。传道人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处境神学吗?众人一头雾水,再说老太太哪能知道处境神学是什么,当然没有人回答。传道人说我来告诉你们,处境神学就是--在什么人当中做什么人,这就是处境神学。  相似文献   

8.
做好一件事     
有一家人,男的是经济学教师,女的在街面开一家纽扣店。一天,丈夫告诉妻子,自己有一个新发现:在图书馆看一份杂志,介绍的全是世界上的大公司,叫做“500强”。他们都是一根筋,一条路。女的问:“什么意思?”男的说:“打个比方,你卖纽扣,就只卖纽扣,卖所有品种的纽扣,店再大,都不卖别的。以后再进货,头饰、胸花之类的东西,不要再进了,全进纽扣,有多少品种进多少品种,看看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教会与工人     
徐玉兰 《天风》2006,(2):22-23
哥林多前书3章5-15节,这段经文说明了教会与工人的关系,也说明了教会的性质和工人工作的性质是相互关联的。哥林多教会由于生命幼稚,出现了不正常的教会与工人的关系,便产生了分门别类。有说属保罗,有说属亚波罗,有说属彼得,有的自称属基督。所以保罗说:“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林前3:5-6)其意就是说明教会不属于某一个工人,教会是属神的。保罗说,我们(做工的人)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教会)是神所耕种的田地,保罗与亚波罗两位与神同工的人,一个栽种,一个浇灌,他俩就像勤劳的农夫,但  相似文献   

10.
吴永兵 《天风》2007,(22):45
他是一名很平凡的神学毕业生。从圣经学校毕业后.他被市级教会组织安排在山村一所很不起眼的教会作传道工作。他对信徒很亲切.信徒对他也很爱护。几年的侍奉过去了,教会里的信徒他几乎都认识.而且能够叫出他们的名字.还知道他们住在哪个村庄哪个小组。在众多信徒中,有一位很特殊的信徒.是一名五保户老人。他(神学生)和他(五保户老人)之间的一些故事.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要反对的乃是一切将圣殿当做贼窝的行为,而非谴责某一正当的职业有位从事保险行业的姊妹很苦恼,她说自己的职业遭到了教会里弟兄姊妹的排斥,认为她从事不正当行业。可这位姊妹认为,保险业是国家法律许可的,其所在公司也是全国著名的保险企业,自己在弟兄姊妹眼中怎么就成了不务正业的人呢?保险业是当前教会中争议较大的职业之一。虽然有不少弟兄姊妹都参与其中,但他们在教会里却常常饱受诟病。反对从事保  相似文献   

12.
冀慎杰 《天风》2003,(5):28-29
《使徒行传》是记载初期教会历史的一部书。在《使徒行传》中提到,主耶稣复活以后四十天之久向门徒显现,讲说神国的事。门徒看到复活的主后,信心倍增,冷淡的变为火热,灰心的变为大有盼望,软弱的变为刚强,甚至连三次不认主的彼得,也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中为死而复活的主作见证,他在五旬节这一天宣讲基督的福音,感动三千人悔改信主(徒2:41)。以后,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2:47)。由此可知。初期教会是兴旺的。那么,初期教会兴旺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心灵,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多少次闪光?生命兑现给人的,正是这心灵闪光的可贵……然而,我心灵的一次闪光所留下的却是终生的怅惘。——好在,我敢于把它说出来。  相似文献   

14.
陈辉江 《天风》2006,(4):32-33
使徒行传20章35节说:“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这是圣保罗最后一次离开以弗所教会,与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道别时,所讲的非常感人的一段话。他在他们中间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凡与他们有益的,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各人家里,或在众人面前的, 保罗都教导他们。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他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保罗。他强调周济穷苦人是神旨意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用这样的话作结束:“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他所引用的话,并没有记载在福音书中,这是保存下来的主说的唯一传统俗语,今天  相似文献   

15.
你们来看     
王敏 《天风》2006,(13):2-3
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约1:38-39)  相似文献   

16.
又有一位主内的朋友,沮丧地说他再也不来教会了,果然其后再未见到他。他的理由是:刚来时觉得挺好,感到这里象一个爱的大家庭,久了便觉得越不是滋味,觉得挺复杂,有人不诚心,有人举止粗俗,有言行不一的,有拉帮结伙的,甚至有吵架动手的,于是他失望了。我明白他的心思,象他这样想的也不只他一个人,令他们不快的事情也多少存在。但是,这就象一个花园,远看花团锦簇,近看有些许杂草、败叶及病虫,但它们不能毁掉花园,在园丁的侍弄下,花园欣欣向荣,春天的脚步是挡不住的。教会也一样,进来的人并不是生  相似文献   

17.
严锡禹 《天风》2017,(10):27-28
摩西在西奈山接受神差遣时,曾问神的名字.他说:“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参出3:13)这大概是最早出现的关于神的称谓的问题.犹太人称神为“亚威” (Yahweh)或“主”,新约时代受希腊文化影响称Theos.公元四五世纪之交,耶柔米将圣经翻译为拉丁文,神的称谓被译为Deus.在西方教会历史上,神的称谓尽管受希腊、拉丁文化的影响,发生过变化,但并未引起争论.16世纪,基督教(广义)在耶稣会士的努力下传人中国,传教士要把西方人已熟知的神介绍给中国人,必须为这位神找到一个合适的中文称谓.  相似文献   

18.
只有一位哲学家认为有上帝吗? 除了柏拉图一人半信半疑地承认上帝外,其他众人都只探讨智慧。这真是怪事!希腊哲学竟在雅典衰落时期达到繁荣。大概是衰败形势?教会人问个究竟,即促使人的思想面向上帝。当然,无论如何不应因人在死亡,甚或因国家、民族乃至崇高的理想也将死亡,就“得出结论”,说有一个十全十美、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人,人们可向他祈祷,寄予希望。但  相似文献   

19.
张远来 《天风》2004,(3):15-15
耶稣基督福音所到的地方,改变了多少人的生命,给绝望者信心,给浪子以新生;给迷途的旅客指引方向;给堕落的人重生的力量……本文所记叙一位弟兄孙以权就曾经痴迷于“法轮功”导致家破人亡。最后被耶稣的圣爱,教会信徒的爱心所召唤,成为神的儿女,使他重获新生。那个破碎的家庭也在基督里得到完全的更新。孙弟兄前几天在我们教会里接受了洗礼,本文正是他在洗礼时给我们的见  相似文献   

20.
2011年6月,又到了毕业的时节。哈佛大学的校园里彩旗招展,满眼的肥红瘦绿。工商管理学院里一幅巨大的横条,迎风摆动,拨撩着每个人的视线:做个合格的经济人!一间阶梯教室里,2008级MBA硕士毕业生在上他们的最后一节课。给他们上课的是曼昆教授,一个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最后一节课他会讲些什么呢?这些未来的精英们在心里暗自揣度。未来的经济走向?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每个人都在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