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这一座不起眼的砖塔,静悄悄地拣了北京币中心一个最热闹的去处,一站就是t百年。最初发现它的一刹那,我真的热泪盈眶。这当然不是因为它使得接下的胡同竟然就以它个8,而国这条“陈清胡同”竟然又成为了8满天下的北京胡同群中坐第一把交椅的角色——北京最6老的一条胡同。这些都无关紧要,唯一重要的是:诺里埋的是中国弹宗商后b松得秀租尚。房因入8。这里供养着那伍伟大的石板着人啊!每当意识到自己正在笔地回RZ隔、呼吸可闻的地方,我禁不任就站在北京西四万字路D的障房之下,有灵魂出窍Z感。我的灵魂被搞房吸附而去,在完定不为人注…  相似文献   

2.
对面胡同里有个山东口音的女孩儿,一冬天都包着条红头巾,眼睛像两粒黑葡萄。她在路边架起一只不锈钢平底大锅,也不添水,电动锅转,底下是蓝瓦瓦的液化气火,烤出的馒头有一面嗄巴,老远就闻到一股子香甜。每到吃饭时间,买锅贴馒头的人就排起长队,一元钱两个,供不应求。性急的主妇们还把那层焦黄酥脆的嗄巴,趁热剥下来塞给孩子,孩子边走边咯吱咯吱嚼着,直嚼得满街都是香气。  相似文献   

3.
低调人生     
南美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个冬天,在某兵营的一个工地上,一位班长正指挥几个士兵安装一根大梁:“加油,孩子们!大梁已经动了,再使把劲儿,加油!”  相似文献   

4.
我的姥姥是一位慈祥可敬的回族老人,她的大半生都生活在旧社会。姥姥无常的时候享年84岁高龄。当时我还很小,朦胧中只记得,姥姥是一位满头白发体态瘦弱的老人。有关姥姥的故事,我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姥姥一生中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年轻时姥爷为了生计领上惟一的儿子下了关东,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走就是几十年,后来才听说,姥爷父子俩都“无常”在了关外。姥爷走后,姥姥在凄风苦雨中将我的母亲和姨妈带大。再后来,姨妈嫁到了外地,家中只剩姥姥和还没有成年的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嫁给了本村自幼孤苦的父亲。于是姥姥就成了这个新家庭…  相似文献   

5.
<正>十八个半截胡同是通州旧城东南隅十八条胡同的统称,位于南大街的东侧,在回民胡同和东顺城街之间。十八条胡同横纵交错,宛如棋盘,其中以东西走向为横轴的主要胡同有回民胡同、马家胡同、熊家胡同、紫竹庵胡同、蔡老胡同、白将军胡同、头条胡同、南二条胡同、南三条胡同,这些胡同被贯穿南北的纵轴中街胡同隔开,南北向的还有半截安家大院胡同和莲花寺胡同,形成棋盘式格局,共同组成了现在的十八个半截胡同。这种棋盘式格局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6.
明朝内府廿四衙门与皇城内的真武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金 《中国道教》2007,(2):37-39
漫步在北京紫禁城筒子河四周的街巷中,会发现许多特色鲜明的街巷名称,如“米粮库胡同”、“织染局胡同”、“火药局胡同”、“马圈胡同”、“西什库大街”等等。这些地名其实皆是明朝所设立的宦官机构“廿四衙门”及其分署的所在地。在这些胡同中散落着诸多寺庙,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与宦官有着不  相似文献   

7.
孺子可教     
姥姥因为疾病做了子宫摘除手术,因此只生育了母亲一个孩子,我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以慰其情。在不知不觉中听着姥姥讲的妖魔鬼怪的故事长大了。姥姥身体还硬朗,70多岁的时候又开始帮我带孩子。于是太姥姥又给孩子重复起了那些红毛绿眼长舌头的故事,什么鬼搭墙、吊死鬼吓人、黄鼠狼迷人等等。这种教育的后果是孩子很胆小,一到晚上就怕黑,而且一旦什么事情成功了就会说“阿弥陀佛”。孩子6岁时,我把他接到身边上小  相似文献   

8.
不灭的绿意     
什么时候,又是冬天了?尤其是今天,窗外还飘起雪花,让我回想起去年那个冬天,在那个白雪纷飞的冬日里不灭的绿意。时光已经让一切都遥远,依稀记得那天我放学回家,街上飘起了雪,白茫茫一片,美极了。家里门没上锁。这很自然,姥姥每天4点都会准时打开大门的锁,迎我  相似文献   

9.
一老一小两个和尚结伴回寺院。 通往寺院的山路本来坑坑洼洼,再加上白天下过雨,路面未干,晚上走起来当然艰难。 为了照顾小和尚,老和尚把灯笼让给了他。 师徒俩人回到禅房,脱鞋准备睡觉的时候,小和尚发现自己的鞋又脏又湿,而师傅的鞋则一尘不染。小和尚十分惊讶,好奇地问老和尚说:“师傅,我打着灯笼都把鞋走脏了。你没打灯笼,鞋子为什么一尘不染呢?难道你真练有轻功吗?” 老和尚听罢,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鞋子脏不脏与灯笼关系不大,主要看你的心在不在。” 小和尚没有听懂,但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 老和尚接着解释:“你拎着灯笼  相似文献   

10.
胡同时光     
里弄、胡同、巷子,这三者其实都一个意思。在北方,没有叫"里弄"的,大多叫胡同,也有叫巷子的。这个胡同,那个胡同。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可见宋时已有叫巷子的,或许更早。胡同、巷子、里弄一般都交错在居民区,但也有把商店开在很窄的胡同里边的,但那些店一定也大不了,是小店,或买卖文具纸张,或买卖火柴蜡烛,更多的是买卖粮食。所以有"粮食胡同"。叫这个名字的胡同好像是各地都有,北京有,别处也有,还有就是"四眼井",这个胡同的名字,北京有,别处也不少。若考证起来,相信一定有意思。一条胡同里有四眼井?这比较少见,一般的情况是有一眼就足够了,除非大宅院非  相似文献   

11.
人多热气高     
毛主席在“介绍一个合作社”(见红旗第一期)那篇文章里面讲到:“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我反复玩味,觉得这句话很形象地道破了当前大跃进形势的奥妙。试看全国各方面那一处不是热气腾腾?漫山遍野的钢铁大军,正日日夜夜在奋战着。连“红领巾”们都干上了。千千万万,男女老幼,开山、挖河、修路、造林、找矿石、翻土地……在各个工地上,从四面八方吸引着连绵不断的人流。到处在搞创造发明,在写诗,在作画,在讲哲学。现在数字观念也大大改变,一出口就是亩产多少万斤,写诗几百万首。听说有个县里的报纸征集诗文,各乡各社都成梱成筐地给担去了。这样,全国几万万人都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正如毛主席所说,“从来也没有  相似文献   

12.
人们喜欢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比喻那些未见过世面的乡巴佬遇见了大场面,他(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手足无措莫衷一是,什么心计、智慧都与其不相干。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被人讽刺、嘲笑的艺术形象,至少在前八十回中二进荣国府时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抱成见,把刘姥姥进贾府看做是一次现代意义上的公关活动,不难发现,刘姥姥貌似拙劣的言行中其实蕴含着饱经世故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为他人许愿     
小时候,邻居潘姥姥的嘴很瘪,妈妈让我把刚刚蒸好的蜂糕送去给她吃,她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吃那糕以前,她把糕上的红枣都抠下来,让我很吃惊。后来听妈妈说,如果潘姥姥有钱安上假牙,她就可以像我一样享受红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中心百货商店第一百二十四号营业员马汉荣,从老外祖母去商店买鞋,受到两位年轻女营业员的白眼、刁难和谩骂,在令人气愤的遭遇中,他悟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深刻的真理:“我的亲人就是别人的顾客,我的顾客就是别人的亲人。”在实践中,她又进一步体会到:“如果把顾客当仇人,那服务态度肯定好不了。如果把顾客当亲人,许多问题,包括苦和累,都可以迎刃而解。”“只有把顾客当亲人,才能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颜色的偏好,恰如一句俗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勉强,也不矛盾。而颜色与时光与年龄却纠缠不清,人在颜色里成长,也不知不觉地在颜色的时光里回归。小孩子都钟爱冰糖葫芦。不只是那酸酸甜甜的诱惑,真正吃起来,也不过是浅尝辄止罢了。最勾起心里痒处的该是那一串鲜亮的大红,粲然绽放在寂寞的胡同里。那"卖糖葫芦"的悠长调子,一声又一声,在红色的芬芳里回响。最初入学读书时,很知道勤奋。不为别的,单就是讲台上的  相似文献   

16.
1990年12月15日上午10时半,几辆大轿车驶进了牛街地区春风胡同危房改建工地。施工工人和一大早就来等候的危房老住户,顿时欢  相似文献   

17.
当花看     
正那条胡同里都是两层楼,密密挨挨的,住了很多人家。多是外地人,有的拖家带口,挤在狭小的房子里。他乡讨生活,阔绰不阔绰,不需要那么讲究了。只要有一个温暖的住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最简单,也最容易幸福。一楼人家的门都是向外开的,他们的生活,喜怒哀乐,过往的路人都看在眼里。有一户人家很有意思,在门口放了一张旧桌子,桌子上总摆些有趣的植物。比  相似文献   

18.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尊天真烂漫的”撒尿小孩”的塑像。有一天,人们发现这个名叫朱利安的孩子塑像撒出来的“尿”已不是无色无味的自来水,而是散发着醇厚的酒香。于是大胆的人用手捧了尝了尝,立刻惊喜地告诉人们:这是极好的啤酒!原来这是比利时微利尔酒厂做的实物广告,消息不胜而走,很快,销路大开。这也使人想起当年同仁堂做广告。当年同仁堂座落在北京大栅栏胡同,位置并不理想.而且前门外大街上已有几家知名药店。于是,同仁堂先在胡同东口建起一座金光闪闪的铜牌楼,上书“同仁堂药店”五个大字,颇惹人注目;接着又在几个横路…  相似文献   

19.
为他人许愿     
小时候,邻居潘姥姥的嘴很瘪,妈妈让我把刚刚蒸好的蜂糕送去给她吃,她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吃那糕以前,她把糕上的红枣都抠下来,让我很吃惊。后来听妈妈说,如果潘姥姥有钱安上假牙,她就可以像我一样享受红枣的美味了。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与人生     
三个人在冬天里欣赏太阳。第一个人埋怨道:“冬天太冷了,冬天太讨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