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和田一夫曾经风光过,他出入坐的是配有专职司机的“劳斯莱斯”,住的是寸土寸金的深院豪宅。可是,今天的和田一夫却只能搭乘地铁而行,住处也变成了局促简陋的两室公寓房。不过,这位前八佰伴国际集团总裁昔日的成功,至今仍是日本商界的传奇。因为是他把自家的蔬菜铺子一举办成了年销售额40亿美元的跨国零售集团。 初出茅庐第一功1929年,和田一夫出生在日本静冈县热海市郊的一个贫寒家庭。据说,和田一夫的母亲和田加津就是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主人公阿信的“原型”。像《阿信》中展现的那样,和田一夫的父母开办了一间名叫“八…  相似文献   

2.
如何来塑造企业文化,如何弘扬企业文化是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个成功的广告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样的课题,同时随着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一个企业的广告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伊利集团推出的“金典”系列主题广告的分析,来了解何为“品牌文化”、建立“品牌文化”的优势、以及如何构建“品牌文化”成为本篇文章主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真如与生生分别代表了梁漱溟思想中儒佛两家的本体。以梁漱溟早期与后期的不同著述为研究线索,可以清晰地探知真如与生生这两个本体之间关系的演进轨迹。在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的早期思想中,梁漱溟以生为儒家道体,无生为佛教特色,真如与生生之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紧张关系。在以《人心与人生》为代表的后期思想中,梁漱溟一方面开始强调真如本体的心体与觉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将生生之体视为人心可以自觉的必要条件,这样,人心、心体的自觉就成了儒佛两家本体的汇通点,真如与生生的关系转而呈现出融合的姿态。明晰梁漱溟本体思想的演进轨迹,有助于在儒与佛、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的讨论框架下,为梁漱溟研究提供更多的问题增长点,更可以为学界关于梁漱溟思想归宿的探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研究》2005,(6):F0003-F0003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化生活。积极发展化事业和化产业。加大政府对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化服务体系。深化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化艺术,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化产品。完善化产业政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化产业格局和民族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化的化市场格局。加强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化、抵制腐朽化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胡罡 《伦理学研究》2003,(4):99-102,107
“市场公正”是指市场经济制度本身所蕴涵的,并渗透于各项市场制度制定、执行、监督等环节以及市场机制顺利运行过程中的一种价值或精神。然而,政府的不当作用与干预,极易引起供求、竞争、价格等市场机制的扭曲,造成不公正的利益分配过程和局面,降低市场经济公正程度,损害市场公正。所以,政府应充当一只灵巧公正的手,在确定好政府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及力度的前提下,对社会经济进行科学适度的干预,在实现市场公正与效率的基础上,追寻更理想的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6.
元末明初的诗人戴良在异代之际,拒不出仕明朝,他将心路历程载记为诗歌,其中所呈现的情感轨迹,体现了悲剧性的美学特征,是中国古代由来已久的遗民美学的一种表达。通过分析鼎革以后,戴良的诗歌的情感轨迹的变化和发展,细致发掘其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悲剧精神,可以为遗民美学增添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7.
李明 《学海》2014,(4):108-116
清人对古代石刻画像的态度经历了从石顽工拙到画学之祖的转变,以名家为中心的所谓师资传授的经典谱系受到极大冲击。以画风简略、刀刻趣味和风雨侵蚀痕迹为主要特征的无名氏石刻画像成为了新的经典。通过文献钩沉与风格分析,本文认为这一现象与书法从帖学到碑学的转变类似。所不同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金农而非遗民画家,而市场则是社会机制方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出现了对组织文化研究的反思倾向。文章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提出组织文化研究是对组织气氛研究的承续和发展,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历史的逻辑。从组织气氛研究发展到组织文化研究,其研究范式也由唯理论向自然论转移。  相似文献   

9.
张波波  王涵 《现代哲学》2012,(4):127-128
2012年4月28日,由浙江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当代现象学的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首先,来自浙江大学的庞学铨教授、杨大春教授以及来自同济大学的孙周兴教授分别进行了三场主题演讲,其后,与会的来自各个大学的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仁政理念存在着固有缺陷:作为其心性基础的恻隐之心具有局限性;仁政忽视了伦理与政治的必要区分;其实现途径得君行道太具偶然性。因此,在当代社会发展儒家政治哲学,需要走出对仁政的迷恋,从而根据孟子仁义并重的思想架构开出并走向义政。义政的意义,从消极方面看,其聚焦点不在善而在恶,即使人不作恶和禁人为非以及对作恶者的惩罚;从积极方面看,其实质在于规范人们对基本益品的取与。从义的视域思考儒家政治哲学,更易与权利、法治等观念接榫,也更具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从分工的观点看人的发展,受益于恩格斯的理论启示。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将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他进一步指出:关于整个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问题从分工  相似文献   

12.
自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围绕社会发展的内涵和重点先后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如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战略”,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核心的“基本需求发展战略”,以人的发展为轴心的社会“内源发展战略”等等。这些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演变更迭,反  相似文献   

13.
"经典文本"和"现实逻辑"是彼此理解、交互作用的。哲学"经典文本"既是对"现实逻辑"之哲学理解的历史沉淀,也能为把握"现实逻辑"提供思想资源。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往往是在占有一定思想资源和借鉴一定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提炼时代精神的精华,历经艰辛孕育而成的书写"现实逻辑"的典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基于劳动人民立场,对"现实逻辑"作出既"科学"又"价值"的理解。把握"现实逻辑"首先要把握其逻辑起点。从哲学上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其起点是"结构转型"。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高度关注并研究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及作为其"呼声"与"格言"的中国问题,并在面向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各种对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根基和源泉。  相似文献   

14.
此“疑古”、“信古”之“古” ,主要指北宋庆历以前传统古典学而言的。传统  古典学至宋代而始疑 ,至近代而大疑 ,形成“疑古”思潮。 2 0世纪初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以对传世文献作重新判断 ,是一次重要的古典学重建活动。而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 ,则标志着它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 ,“走出疑古时代” ,并不意味着走向“释古”。冯友兰先生对其“释古”的解释 ,前后有很大的不同 ,而最终倒向了“疑古”。中国古典学的正确发展方向 ,应该是从“疑古”走向“正古”。“正古”即“修正”传统古典学。它一方面肯定传统古典学基本上可靠 ,只需“修正” ;另一方面承认传统古典学也有缺陷 ,所以需要“修正”。具体言之 ,它大致可以归结为“四正” ,即“反正”、“纠正”、“补正”和“判正”。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是承载人们美好生活的空间,生活之好与城市之善正相关。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规划》精神,为美好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2014年10月25-26日,由中国伦理学会、北  相似文献   

16.
团队虚拟性意指团队成员分散工作并借助虚拟沟通工具进行协作的程度。提高团队虚拟性已成为组织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应对疫情冲击的重要举措。然而,学界尚未能对团队虚拟性究竟是促进或阻抑团队绩效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答案。这不仅会造成理论认知的缺陷,也难以为组织充分发挥团队虚拟性的优势以提升团队绩效提供有效指导。本项目基于团队发展视角,围绕“团队虚拟性对团队绩效是利还是弊以及如何扬长避短”等问题开展三个研究:(1)引入团队发展阶段这一动态权变因素,剖析团队虚拟性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对团队绩效的差异化影响;(2)探析团队虚拟性促进与阻抑团队绩效的双重路径,诠释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何种路径起主导作用;(3)探索团队领导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如何增强/削弱团队虚拟性对团队绩效的积极/消极影响。本项目为剖析团队虚拟性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效应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可为团队领导根据团队发展阶段匹配对应的管理干预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民网购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以“亲”为主要特征的“淘宝体”迅速蹿红网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也出现在像监狱这样的国家强制机关也使用淘宝体,则让人愕然不已。本文以“亲”为由头讨论怎样来规范日新月异的网络语言,使得网络语言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明代院体与浙派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又呈现出各自的流派特色,他们共同构成了明代前期绘画主宗南宋的艺术潮流,又各在不同方面做出了建树。院体画作为宫廷绘画即御用美术,带有明显的政教功能,适应帝王的好尚。帝王的爱好和审美倾向直接影响了明代院体的发展及风格特征,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体现在题材、内容、主题上都呈现出为宫廷文化服务的主要倾向。浙派主宗南宋院体,即表现为马、夏的边角之景、劲健之笔、淋漓水墨、斧劈皴、拖枝松等形式特征。浙派画家取材广泛,重视人物画创作,专注于现实生活的描写,作品具世俗味和市民意趣,创作比较自由,情感表达强烈。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评价学生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  相似文献   

20.
清初四王大兴摹古之风,直至民国时期,美术界依然消沉。许多爱国志士在灰暗的社会背景下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呼吁社会各界进行革命,陈独秀、康有为等改革思想家提出美术革命的口号,提倡学习西方写实主义,引起众多人士纷纷响应。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美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动荡,中国画学习西方写实主义与文人画继承成为当时各派所激烈斗争的问题,随之出现了如陈师曾、金石等众多美术思想家和齐白石、黄宾虹等杰出的画家,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画的发展,与当时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有很直接的关系,更得益于五四精神的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