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广辉 《天风》2007,(5):13
他在隐藏生活中,祷告是他唯一能做的……三年的时间,上帝将他造就成为一名祷告的勇士。当一个侍奉神的人学会了如何与神亲近,那么他的侍奉就像以利亚的侍奉那样是蒙神看顾的,也是蒙神纪念的。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动力     
爸爸,我需要你罗比做了任何一位父亲都会做的事。他的孩子需要帮助,事情就是那么简单。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场上,虽然有数千名警察和许多电子防护设施在保障着比赛的安全,但是,当一位父亲看到儿子的梦想正在破灭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哪一个赛场是安全的了。  相似文献   

3.
智慧语丝     
正当别人不明白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明白他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理解他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了,他富有了;当别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李嘉诚谈每一批富翁的诞生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相似文献   

4.
关于欲望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相似文献   

5.
很小的时候就常听母亲唠叨我们的邻居 王伯伯。说他都是已过花甲的人了,做了一辈 子的农民,但从母亲记事起就从未见他笑过. 就好象他从生下来就不会笑似的。一年四季 总是一副愁眉苦脸不开心的样子。雨天他担 心庄稼淹死,晴天他又害怕庄稼被旱死;没有 儿子的时候害怕断了香火,有了儿子又担心 儿子讨不上老婆;没有钱的时候担心日子没 法过,有了钱之后又害怕钱惹祸……总之人 生对于他充满忧虑和愁绪,就没有一点欢快 和喜悦的事情。 听了王伯伯的故事后,也许我们都会觉 的非常可笑。但是,当我们走在街上或坐在公共汽车里;在餐厅吃…  相似文献   

6.
感受生命     
西方有句名言,住过一辈子的地方,也许没有一件令你终身难忘的事,可住过一天的地方,倒有一件令你终身难忘的事.的确如此!我曾经租住过一间在半山腰上的房子,每次下班都要经过一个大台阶,在台阶拐弯处住着一位高位截肢的老人.每次我经过此地的时候,他总是笑眯眯的.他不能行走,唯一能帮助他行走的是手上拿着的两块砖头,身子下面垫着几块改装过的木板,木板下面装有两个轮子,就这样一位残疾老人,一位能在不幸中笑对人生的残疾人,使我对人生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7.
拯救天才     
郑如 《思维与智慧》2012,(12):14-15
他被人称为弗吉尼亚的数学天才。20岁的时候,得到了普林斯顿大学丰厚的奖学金。22岁的时候,发表了两篇重要的论文,并因此获得了博士学位。和所有优秀的年轻人一样,他有抱负,有野心,他渴望成功。他从来就不愿意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学生,他从来就不曾完完整整地上过一门必修课,唯一听过的一门课是代数拓扑学,而仅仅几次他就认定这门课不符合他的口味,从此不去浪费他的宝贵时间。他需要的是创造新的理论,是发现新的问题。他解决问题,不是去图书馆查文献,循着前人的足迹,  相似文献   

8.
正张一鸣在大学时做过一些独立网站和软件,有些申请到专利后就卖掉了。在他看来,毕业后去一个大公司里做模块改进一类的工作,实在"不太来劲儿"。毕业时很多人说我要赚到第一个100万,一定要通过创业赚大钱。而张一鸣对金钱的渴望没有特别强烈,他对做技术做产品更感兴趣。对于大学毕业找工作,张一鸣觉得:稳定不重要,户口不重要,公司规模和名气不重要,但一定要"来劲儿"。当时他只有一个感觉,要做有意思有挑战的事,和优秀的人一起做"来劲儿"的事。2005年,张一鸣从南开大学微电子和软件工程  相似文献   

9.
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在附近的中学里做语文老师。他是一个痴迷于讲台的人,即便是无需加班的周末,饭后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东拐西拐就到了学校。哪怕只是看一眼校园里的花草,听一听那些住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他这一天,才算没有白过。  相似文献   

10.
胡仲华 《天风》2003,(7):29-29
有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小学生,尽管他的伙伴对他都很友好,但是却得不到他的友谊。可是有一天,一位女生却和他建立了友谊。于是,同学们就问这位女生是怎么获得那位同学的友谊的,这位女生说“有一天,他在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跌倒了,我急忙走近他,问:‘你让我扶你起来,好吗?’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所包含的就是对人要有尊重和爱心,哪怕是对一个残疾人,因为没有尊重的爱,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当人施舍时,要尊重受施的人。古人  相似文献   

11.
尝试     
在物理学上尝试就是试验。要想知道一种事物的结构究竟如何,只要去做一下试验,一切就能弄明白;如果不去做试验,那就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事物的本质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天文学上尝试就是探索。要想知道地球以外究竟还有没有生命,有没有文明,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地球去探索。任何一个成功的开始都需要自信。一件事情没有去做,也就不知道困难程度有多大或者会有什么不曾预料的事情要发生,但只要是迈出了尝试的第一步继而孜孜以求,那就表明你有绝对的自信,相信自己有实力战胜任何困难,坚信自己有能力应付各种挑战。尝试最重要的是勇气。面…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有一个名叫兜洛尔的推销员,他胆小,身体差,个子又不高,没有一点儿优势,所以他对自己的将来要求不高。长大后,他当了一名推销员,由于自身原因,他的业绩并不好。每次,他出门的时候,母亲总对他说:“克洛尔,当你在为别人做事时,就要全力以赴,如果你不能的话,那就干脆不做。”  相似文献   

13.
陈旭 《思维与智慧》2002,(12):26-26
《你能当总统》一书的作者鲍勃·摩尔是在美国动机激励教育领域享有盛名的杰出人物。可是,他在上大学时第一学期的5门课程考试中竟有3门不及格。当时,他自卑地认为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并为此弃学离校。后来的一个念头改变了摩尔的行为,他扪心自问:“我为什么只看到自己失败的一面,而不去看自己成功的一面呢?”他认为自己既然已通过了两门考试,那就一定能通过更多的考试。于是就重新回校,而且以后的考试中再也没有不及格。摩尔的经历使我们感到,人要有所作为,重要的是必须改变不良的自我意象。不良的自我意象,是阻碍一个人进…  相似文献   

14.
丁邦杰 《天风》2002,(11):4-5
2002年金秋10月,来自美国的大卫·马吉夫妇应邀来到位于南京莫愁路的丁主教居所时,抑制不住激动。早在两年前《南京日报》记者专访纽约的报道见报的时候,丁主教就高度评价了马吉父子的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义举,并指示中国宗教代表团把刊载的他们事迹的报纸带到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去宣传。因为今天,丁主教要会见这位美国传  相似文献   

15.
兴趣和素质     
正不做无趣之人人活世上,一定要有好奇心,一是对世界有探究的兴趣,二是对人生有体验的兴趣。也一定要有自己特殊的兴趣之所在,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他才会活得有意思,你和他相处也才会觉得有意思。一个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的人,他的生活是无趣的,他作为一个人也是无趣的。  相似文献   

16.
天生我才     
一个故事曾经让我感动了很久:日本“大谷电工”的创始人大谷米太郎当年靠一块银币闯东京,在“食无米下锅,穿无衣蔽体”的情况下,从一天一日元的搬运工干起.在积累到30日元后,他开始挑着担子沿街卖甜酒.结果卖一个星期就卖不下去了,第一次做生意便遭到失败。之后,他又开始做搬运工,当蔬菜售货员,拉人力车,做米店伙计,当相扑  相似文献   

17.
下棋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做惨笑状,或咕嘟着嘴做吃屎状,或抓耳挠腮,  相似文献   

18.
正余世维在《职业经理常犯的的11种错误》中讲过一个案例。他在上海的家里请了一个阿姨,很少开口提要求,因为什么事情都不用讲,阿姨就做得清清楚楚。有次余老师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就跟阿姨交待说:"小吴(阿姨姓吴),我的那个皮鞋要好好擦一下。""晓得了。"小吴说。到了早上,又忍不住问了一遍:"皮鞋擦了没有?"小吴回道:"已经做好了。"又忍不住补充:"余先生,以后你安排我做事情,请只讲一遍就好了。我什么时候需要讲两遍的时候,你骂我!"  相似文献   

19.
穷人的补丁     
在我的印象中,舅舅似乎从没有穿过一件不带补丁的衣服,这就像是他的人生,被贫穷撕扯得漏洞百出,他一生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不停地出苦力,以缝补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舅舅曾经讨过饭,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所以,见人自然就矮了三分,他的头总是低着。因为他讨过饭,我们尽量很少和他来往,总嫌他丢了我们的脸。但他毕竟是母亲唯一的弟弟,母亲暗地里还是要帮衬他的,但舅舅家里就像是个无底洞,总也无法填满。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事情不是逃避就可以解决的,很多东西不是掩饰就可以抹去的。没有谁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就算你再圆滑。在利益的冲突下也不可能将一切做到皆大欢喜,总会有人受伤。当出现矛盾,需要取舍时,我们一定得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该舍的哪怕痛也要舍掉。若心存侥幸,也许最后原本想留下的却已回不来了。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修行者,他说他修行是为了逃避现实,逃避现实中的喧嚣、嘈杂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