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蜘蛛在树上结了一张大大的网。但由于技术不佳,网眼太大,丝线过疏,触网的昆虫常会破网而逃。树下有一株捕蝇草。那些从蛛网上脱身的昆虫,常会气喘吁吁地躺在捕蝇草上,浮想联翩,回味着劫后余生的幸运。  相似文献   

2.
蜘蛛救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发生过一个蜘蛛救人的感人故事。 一场战争结束后,战场上伤亡惨重,血流成河。有一个士兵,大难不死,在战友都阵亡后,逃到一个山洞里躲藏起来,暗暗祈祷不要让敌人在搜查时发现他。就在他闭眼祷告时,突然有只蜘蛛狠狠地咬了他一口,疼得他差点叫起来,身子一抖,将蜘蛛抖落下来,睁开眼睛看到刚刚咬他的蜘蛛正不紧不慢地向洞口爬去。  相似文献   

3.
寓言四则     
1.苍蝇与蜘蛛 一只苍蝇总是自以为自己到过世界各地,见识广博。苍蝇看见墙角一只蜘蛛,它便神气十足对蜘蛛说道:“可怜的朋友,你怎么生活任这阴暗的角落,过着这倒霉的日子。你可知道我到过世界上许多神奇美丽的地方,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我活得多么充实,过得多么美好啊!你是否愿意跟我一起去见识一下外面精彩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4.
广场的一个角落里,一只瘦小的小蜘蛛东张西望,想找一个能长久落脚的地方。它忽然发现有一个灯箱,上面破了一个洞。小蜘蛛探头进去瞥了一眼,竟是一处好所在,遮风挡雨。于是,它决定钻进去,在那里安营扎寨。不远处的一只蜘蛛看到了,忙赶上来,劝它千万别进去。小蜘蛛眉毛向上扬了扬,不以为然。到了晚上,灯箱里的灯亮了,引来了许多虫子绕着灯箱飞舞,有的竟破洞而入。小蜘蛛很惊喜,安乐窝一下子成了自己的游猎场,这些活生生的美味佳肴居然主动送上门来。  相似文献   

5.
原文:   &;lt;脚气集&;gt;云:“蜾赢取螟蛉,产子于身上,借其膏血以为养.蜾赢大,螟蛉枯,非变化也.“读&;lt;脚气集&;gt;,知蜾赢非取他物以为子也.扬子云“类我“之说,(扬子:“螟蛉之子,殪而逢蜾,祝之日:“类我“,日久则肖之矣.“)不足信矣.陶隐居&;lt;尔雅注&;gt;谓捕取草上蜘蛛,俟其子为粮.&;lt;留青日札&;gt;谓食其虫俱尽,则启封而出.二说足订子云之讹.然二说亦误.何以知之?蜾赢种类甚多,名状非一:有穴地为窠者,有营窠于壁者,有为窠于笔管书卷中者.所负之虫,非独桑上之虫,螟蛉,桑上之虫也.或小蜘蛛、小喜子之类.余尝见蜾赢负白色小蜘蛛,穴于笔筒中,以泥封之.余因取三四笔筒,置于无人处,越日,每筒俱有蜾赢作窠.余次第破之:先破一管视之,见满穴蜘蛛俱死,白色尽成为碧,然色虽成碧,犹略有生气也.次日又破一管视之,蜘蛛背上俱有一孔,蜾赢生子于孔中,即&;lt;脚气集&;gt;所谓产子于身上也.次日又破一管视之,蜘蛛色转黄黑,渐渐枯槁,而蜾赢之子已大矣.余谓枯死之物不能为粮,且未尝取以哺子,可知&;lt;尔雅注&;gt;与&;lt;留青日札&;gt;之误矣.次日又破一管视之,蜾赢已负子去矣,而枯死之蜘蛛依然在也.益信&;lt;脚气集&;gt;“蜾赢大,螟蛉枯“二语,诚格物之精也.……  相似文献   

6.
正如今,已84岁高龄的著名演员游本昌还在演戏,不仅如此,这个老顽童还成了万众瞩目的网红!早在三十多年前,他就成功地在电视剧里塑造了济公形象,一时间,"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题歌,响遍大街小巷。记者问他:您老早就功成名就,也到了颐养天年的岁数,不在家享享清福,含饴弄孙,干吗那么辛苦?老爷子幽默地说:"人到这个世上来,总要留点痕迹。"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诚如游老先生所言,人活这  相似文献   

7.
一七九四年深秋,法国拿破伦的军队向荷兰发动攻击。荷兰面对强敌,无力反击。为应一时之急,他们打开了运河的水闸,企图用洪水阻挡拿破伦的攻势,迫其后退。拿破伦眼望洪水,一筹莫展,只得命令撤军。正当撤军之际,法军统帅、拿破伦的老师夏尔·皮格柳,突然命令停止撤军。原来,他发现蜘蛛正在开始大量吐丝张网。蜘蛛织的网是蜘蛛赖以为生的狩猎工具。它们常张网于房檐屋角树间草丛,等待各种飞虫自投罗网。蜘蛛对空气湿  相似文献   

8.
蜘蛛的大网     
正一只蜘蛛在破败的屋檐下结了一张大网。大网有锅盖那么大,无数个网眼就像无数只眼睛虎视眈眈地盯着飞舞的一切。毫无疑问,这张网威力巨大。蜘蛛用这张网第一天就捕获了二十二只蚊子、五只长翅膀的蚂蚁和一只绿头苍蝇。第二天,这张网又捕获了三十四只蚊子、一只萤火虫和一只蜜蜂。…………蜘蛛大获全胜,猎物根本吃不完。蜘蛛这张威力无比的大网在蜘蛛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快,蜘蛛王带领  相似文献   

9.
正"小蜘蛛,牵银线,荡来荡去荡秋千。怕白天,忙夜晚,织出一个大网篮。网苍蝇,网飞蛾,网个蚊子当晚餐。"这儿歌,引领我回到童年的夏日黄昏。红日西沉,燥热渐消,天色渐暗。蝙蝠在院子上空往来穿梭,蚊子在屋门口嗡嗡集  相似文献   

10.
甘露津绀园 (显通寺) 甘露:甘甜味美的雨露。《老子》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降,飘风暴雨数臻,五谷不蕃,六畜不育。”古代迷信认为降甘露为太平瑞兆。津:一为过渡,引申为传授。《刘子新论》一  相似文献   

11.
劳里 《佛教文化》1996,(6):16-17
在佛教的诸多人物中,济公可算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尤其在游本昌拍了济公电视剧,唱出了“鞋儿破,帽儿破……”那样一首歌之后,更称得上老幼皆知了。不过真正了解济公这位罗汉的人,我想并不很多。而那破帽、破鞋,喝酒吃肉的形象不仅引起过许多人的误解,也曾招致佛教界人士的不满。这一情况对于探讨佛教艺术是很有意思的。这便是我想说说济公的目的。济公原是道济禅师,是宋代临济宗的僧人,据说他“性犯额.嗜酒肉,八号济颠”。关于他的传说在江南流传颇多,流传影响较大的书有《醉菩提》、《施公案》等,以后许多描写济公的作品大都源…  相似文献   

12.
补好我们的渔网——对教会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爱侍 《天风》2003,(2):16-17
撒网与补网是打渔工作的两个方面,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但也有只知撒网,疏于补网的。网破不补,势必使打渔工作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辛辛苦苦打来的鱼,不知不觉地逃跑了。好渔夫,一定是既善于撒网,又勤于补网的。  相似文献   

13.
甘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莹亮丽,一颗颗圆润的露。在饥渴者的心头悄然凝珠,顺颗都来自爱的源头,粒粒都闪现着真理的光芒。丰盛清新,一颗颗亮丽的甘露,历经风雨寒夜凝成牧者的希冀;颗颖都带着丰收的征兆,粒粒都滋育着成长的生命。洁白无瑕,一颖颗晶莹的甘露.弯苍没留下你的足迹,只留下你的心声;牧场留下了你的施予、而无法给予,与你形影相随的只有那—无私奉献的曙光。如珠似玉,一颗颧洁白的甘露,将生命织成爱的花环;陪伴羊群在牧场上度过长夜,化为露珠,随青草悄然融入羔羊肢体。甘露@王贤军  相似文献   

14.
松开你的手     
干渴的沙漠终于等到了一场久违的雨。仿佛是一夜之间,那些深埋在沙粒中的种子便发芽了,开花了,就连在沙层里躲了很长时间的青蛙也重见天日,忙着在那清澈如镜的水洼里生儿育女,培育生命的种子。这时候,沙漠里的一种巨形仙人掌也将自己的根拚命地向四周伸展,忘情地汲取生命的甘露。然而,或许是仙人掌经历过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去浙江参加一个教育论坛,与天津的马志国先生住在一个房间,我们每晚谈到深夜。他身为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厚道而谦逊。他说的“助人者自助”“常人也有佛性”,不温不火,对人特有启示。记得他谈及“境由心造”时,还特别说了一个故事:有位和尚,每天打坐人定,都要遇到一只大蜘蛛来搅乱,十分烦恼。他向老禅师讨办法。禅师告诉他,你准备好一支笔,每当蜘蛛一出现时,就用笔在蜘蛛的肚子上画上一个圈。他照禅师的办法做了,蜘蛛一来.  相似文献   

16.
螲[虫当]是生活在马来西亚热带雨林里的一种蜘蛛,平时居住在地下洞穴里,捕食猎物和其他蜘蛛一样,都靠织网。在建造巢穴时,它们通常先选一块较为干燥的地方,然后开始打洞。洞穴建好后,它们就在洞口处织一个线圈,然后走出洞外,从外面呈辐射状拉出8根丝线,在这8根丝线的基础上,再延伸出更多丝线,最后,再造一个伪装性极强的盖子,钻进洞里,盖住洞口。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苦恼烦闷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自寻烦恼”。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和尚做完功,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可见,许多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过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我们往往不易察觉,更难以用笔“圈”定。天…  相似文献   

18.
时时刻刻,我感到自己是一只蜘蛛,一只庞大黑色的,伸着许许多多看似嚣张实质软弱无力的蜘蛛。 我的心灵空虛无力。那么多高涨澎湃的热情褪了;那么多美丽悲伤的故事,如达利画中的钟,挂在那儿,漂在那儿,蔫了,塌了…… 我曾无数次梦想海阔天空,天马行空,自由自在  相似文献   

19.
安静之旅     
我相信安静是心灵的富足,是首绝美的诗歌。当神灵在我们的肉体中安居,当草庐成为挂在青山绿水间的一幅国画,神灵便在画幅里种下了一粒智慧的种子。我也相信,安静是味无所不治的良药,红尘熙攘,物欲横流,它把佛心和爱意的甘露四处布施。  相似文献   

20.
李世波 《思维与智慧》2014,(11):M0002-M0002
在这喧嚣的现代生活里。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面对工作与生活的种种压力与挑战,难免会有身心疲惫的感觉。但我们往往只注重对疲惫身体的调整,而忽略了对心灵的滋养。《思维与智慧》恰似一滴滴心灵的甘露,在无声无息中滋润着心灵的良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