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森林里,一群大象和一群蚂蚁在一棵大树下相遇。"闪开,别挡我们的路,我们要把这棵树吃了。"一头大象对蚂蚁吼道。"别这么凶,好不好?这棵树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还要靠它遮风挡雨呢,你们不能损坏它。"一只妈蚁说。"哼,就凭你们这群小小的蚂蚁能挡住我们?我们不用牙齿,只用鼻子吹一下气就把你们全部吹上天。"大象伸着长长的鼻子骄傲地说。"别看你们有那么厉害的武器,有时候它们就是个摆设。"蚂蚁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2.
人都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就离不开交际。何谓交际?人们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相互交流他们的经验、感情状态以及理智状态,这就是交际。按哲学家沙夫的观点,交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情的交际,一类是理智的交际。一个人把他的感情状态传达给别人,这就是感情的交际,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用一些动作传递其感情,这也是感情的交际。理智的交际则是传达某种知识或理智状态的活动,它是人所特有的。一般地,我们所讲的交际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所特有的理智的交际。理智的交际是离不开语言的,它能也只能由一种语词的语言、一种有声的语言(或这种语言的书写形式)来执行。可以说,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用于交流的代码体系,语言符号在数量上是有限的,从传递机制上来说是直线性的,从传递的内容上来说是一维的。这不仅造成了语言的多义性、歧义性和模糊性,而且还造成了语言和其所表达内容的不对称,也即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没有相应的语言表达符号。语法规则的机械性和个体、民族的差异性更加凸显了自然语言的含混不清和缺漏性,增加了自然语言发生歧义的可能性。我们无法有效地对主客观世界加以限制,所以这一系列矛盾解决的焦点就落在语言上。语言作为一种人为创造的表达工具,如何才能更准确、更有效地将主观思想以及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表达出来呢?这一切都有赖于语言的自我发展。语言的发展可以是语言内部的进化和自我完善,但也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你可曾见过一头特肥大的牛驰骋于牛群?或者是一只由于超重而难于展翅的海鸥?或者一头肥胖无比的长颈鹿?这些问题并不滑稽,因为它们为一种极为简单,然而对每一个想减肥的人都有益的饮食观奠定了基础。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处于野生状态中的大多数动  相似文献   

5.
人类信息在世代之间传递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靠遗传,一种是通过非遗传的途径。遗传信息主要靠遗传基因来携带和传递,对个体的生存和延续是最重要的。而非遗传信息主要靠感觉和学习来获得,这种籍传媒的信息获取可能在人类中才具有。为何在生物进化上,要采用这种先天遗传,后天习得,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来在传布信息呢?目前尚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在本文中我们分别就这两个方面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一维特根斯坦在后期哲学的代表作《哲学研究》中 ,提出了“语言游戏”说。语言游戏说是一种反本质主义的语言哲学 ,“语言游戏”这一概念据说来自维特根斯坦有一次经过一个球场 ,看到那里正在进行足球比赛 ,受到启发 ,突然产生一个思想 :在语言中我们是在用语词进行游戏。这个故事表明 ,把语言与游戏类比的实质在于它们都是一种活动 ;但是游戏的参与者却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把“语言游戏”说概括为以下 4点 :1 .语言是人的一种活动 ,它像游戏一样没有本质。维特根斯坦说 :“‘语言游戏’一词的用意在于突出下列这个事实 ,即语言的述说乃是一…  相似文献   

7.
<正>人际交往是人们采用语言文字符号或肢体动作系统与他人进行沟通思想或传递情感的过程。人际交往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语言符号,如聊天、交谈等;另一种是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肢体动作等。当两种方式传递的信息不一致时,可以人为控制的语言信息更能隐藏人们的真实情感,而非语言信息相对而言更能反映出对方的真实意图。微表情是一种典型的非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8.
今日世界上哲学思想的主流应如何以适应本研究精神的方式得到确定呢? 本介绍的目的是要说明这些领域或loci(地域)的地志学,并建立可用来检验它们的方法。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应首先用最概括的语言规定和区分各学派哲学家自己所形成的哲学的主要概念体系,其哲学的本质渴望和方向,以及在我们时代的文化中  相似文献   

9.
按照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看法, 当代物理学几个重大问题的焦点都在真空。占宇宙质量 90%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哪儿? ———真空。宇宙从大爆炸到 200亿万年之后的今天,为什么不减速和收缩, 相反, 还在加速膨胀, 推动它继续膨胀的巨大能量哪里来? ———真空。宇宙中约有 100万个类星体, 每个的能量是太阳的 1015倍, 可又不是核能, 那么它们的能量从哪里来? ———真空。“夸克禁闭”, 没有单独存在的夸克, 是什么在禁闭着夸克? ———真空。宇宙进化为什么不断发生“对称性自发破缺”, 失去的对称性哪里去了? ———真空…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发生的同步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是怎样发生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有人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先后发生的,即先有思想、后有语言,思维不一定同语言相联系。也有人认为是先有语言、后有思想,思想是一种第二性的产物,它是通过语言的习惯缓慢的获得的。我认为,人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信息论是关于消息加工传递的一种理论。它研究各种“信息传输系统”信息传递与加工的共同方面,而不涉及系统的具体性质和消息的具体內容嗽凇叭?机”系统中特定操作活动上所起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认为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因此,人在特定操作活动中的作用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与一个信息通道作某种类比。了解人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佛教量论的角度对翻译的实质做出界定,指出翻译的实质是一种为他(社会性)的比量活动。根据翻译为他比量的实质,可以引导出翻译的两种类型:比知翻译和喻知翻译。比知翻译是具有事先直接约定性的语言传递活动;喻知翻译是没有事先直接约定的语言传递活动。根据从佛教量论对翻译实质和类型的规定,本文分析了不可译性问题,揭示出不可译性在认识论上的误区,指出不可译性是不可知论或怀疑论在翻译领域的显现。  相似文献   

13.
邱宜均 《心理学报》1965,10(4):83-90
問題 有人认为,用语言提示动作任务可以提高动作效果,语言提示的任务不同,其效果也不同。在我们的运动实践中,看到不完全相同的结果,运动员对待运动活动的态度也是影响运动效果的原因。在运动活动中,他人的语言指示对运动效果究竟有何影响?在提高运动动作效果中它是否起主导作用?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一天,大象、猎豹和骆驼决定一同进入沙漠寻找生存的空间。在进入沙漠前,天使告诉它们,进入沙漠以后,只要一直向北走,穿越沙漠后就能找到水和食物。进入沙漠以后,它们发现沙漠比想象中的要大多了,地形也更复杂。最为要命的是它们进入沙漠不久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哪个方向才是北。大象想,我如此强壮,找不到方向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朝着一个方向走下去,肯定会找到水和食物的。于是,它选定了它认为是北的方向,不停地前  相似文献   

15.
思维和语言是怎样产生、发展的?它们的关系究竟如何?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等一直都在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它,众说纷纭。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传统理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二者互相依存,同时产生。但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思维和语言并不是同步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思维可以脱离语言而存在。本文试图首先从思维和语言的起源上来说明思维和语言并不是同步产生的,而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其次,从思维和语言的活动过程来说明思维和语言不是永远不可分的,思维可以脱离语言而进行。最后,通过对思维过程中一些基本事实的分析,说明语言并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或载体),很可能还有异于语言的其他载体。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题:“世界是事实的总和”(维特根斯坦,1.1。下引只注序号)①;得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沉默”(7);而他在论述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世界———事实———思想———句子———真值函项———句子的普遍形式(参见王路)②。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解释,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而语言是由句子构成的。语言与世界相对应,句子与事实相对应,句子之间的关系与事实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句子之间有逻辑关系,维特根斯坦揭示了这种关系,同时说明它们在世界中是可显示的,却不是可说的。…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9,(12)
<正>一、引言中国文化在历史上主要通过两种传统方式得以传递;一种是正式的文字记载和经典注释,另一种是民间口传。这两种方式往往都会涉及到一种叙事方法,俗称讲故事,这一方法在口传方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运用这一方法时,现场生动的语言描述和情景呈现往往使听者着迷并被吸引进叙事的情节中,使他们内心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对与自己产生意义关联的文本和剧情印象深刻并长久记忆。  相似文献   

18.
把语言看作一个系统早已不再是争论的问题,已为广大语言学者所公认。但怎样理解这一系统?这一系统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其特点是什么?却值得认真考虑。索绪尔首先提出语言系统的思想,他指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在这系统里,只有意义和音响的结合是主要的;在这系统里,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①“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②且不论  相似文献   

19.
语言影响文化精神的两种方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言影响文化精神的两种方式陈保亚一、思维的层面与层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断定,用不同语言组织经验的人会有不同的世界图式。这一命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由于很多哲学问题都要追问到这一问题上来,哲学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一直在寻求一种实证方式来证实或证伪这一命题。这项工作现在还没有完成,不过现在大家一般都承认,语言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关语言决定世界图式所面临的问题是,萨丕尔-沃尔夫所熟悉的语言和文化是印欧语和印第安语,要通过语言来解释这两个民族集团的文化差异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印欧文化和…  相似文献   

20.
一 审美活动(观赏和创造)的性质、特点究竟为何?其对人生到底有何意义? 在不同的理论视野中对此认识是不同的:以认识论观之,它们是对生活或生活美的反映和认识,目的是要把握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以实践论观之,审美是自然人化(以劳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结果,是现实对实践的肯定,而艺术也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目的是要提供可供读者消费的"产品";以表现论观之,审美是移情、内摹仿等等的过程,而艺术则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目的是要在观者身上激起类似的情感;以心理分析论观之,审美是一种与性欲表现有关的活动,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受压抑的欲望转移到一种新方向上的升华过程,而艺术欣赏则是受众在作品中寻求欲望代偿性满足的方式……这些理解无疑都揭示了它们的某些性质和功能,对我们理解这些活动都有所裨益.然而,倘若移动观察的视野,转到我们称为"意义论"的角度,也许还能窥到审美观赏和艺术创造的另一性质与功能,即它们是人求意义的一种方式,能起到愈合人的分裂即引入归"家"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