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鹧鹕、鹌鹑     
鹧鹕是一和属于鸡类的禽鸟,嘴黑,脚红,头顶橄褐色,喉和前颈为白色,胸肋有红纵斑,雌雄颜色相同。栖息于低海拔的树林底层或草丛中。中国的南方有这种鸟,它们不是成双成对、就单独行动,不爱群体出来。鹧鹕飞行迅速,生性机警,以蚂蚱、蝗虫、蟋蟀、蚂蚁等昆虫为食物。鹧鹕在圣经上出现多次。  相似文献   

2.
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既陡峭又光滑,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于是再爬,便又再掉,爬而又掉,但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另一只蚂蚁则不然,它绕过石头,走向了它的目的地;第三只小蚂蚁到来,望石而回转,也找到了丰富的食源。  相似文献   

3.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开始前进了,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支长长的游行队伍。法布尔在蚂蚁队伍旁边放置了一些食物。这些蚂蚁  相似文献   

4.
两匹野马     
正在戈壁荒滩生活着一匹白色的野马和一匹黑色的野马。由于气候干旱,条件恶劣,它们经常要忍受吃不到草、喝不到水的煎熬。虽然条件艰苦,但黑马每天都勤学苦练奔跑的技能,而白马则选择终日庸庸碌碌,无所事事。这天,一个牧人来到它们面前,为它们送来了青草和清水,然后热情地说:"你们一定又饿又渴吧?赶紧吃吧,喝吧,我的孩子们!"白马想都没想,就开  相似文献   

5.
蚂蚁效应     
城市里,难得看见蚂蚁。主次干道上都是硬覆盖、软覆盖,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覆盖,哪有蚂蚁泥滋土味的家园?加上行色匆匆,连抬头看天的功夫都没有,哪有闲暇低头看脚?即使低头看脚,因缺少叶绿素而视力模糊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主动求变     
一百多年前,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开始前进了,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法布尔在蚂蚁队伍旁边放置了一些食物,这些蚂蚁要想得到食物其实很简单,  相似文献   

7.
在恐龙灭绝之前,地球上就有了蚂蚁。体型弱小的蚂蚁创造了四个奇迹:一是生存时间最长,二是活动空间最广,三是数量多得惊人,四是本领超出想象。  相似文献   

8.
可是,真是巧事,一位乡下信徒病已重危,旦不保夕,家里人奔来教会请陈牧师去为之祷告,但求救他灵魂,死活听主安排。永生立刻提了把遮阳伞随着报信人去了。在纷纷扰扰的蝗虫飞舞嘘声里,到了那一家。进门,蝗虫是少些,但仍旧无法安下心来祷告。永生心里乱极了,这蝗虫不是和汤某那些人差不多吗?给教会带来的也是一场灾难,我永生给他们搅得日夜不得过平安日子,真要赶走这些蝗虫才好。想至此,他突然站起身来握紧手中的伞  相似文献   

9.
蚂蚁     
在圣经的箴言篇里,一共提到两次蚂蚁,其它地方就再也看不到这种小动物的名字。第六章6节上说:“懒汉,你去看看蚂蚁,观察它的作风.便可得些智识”。可以看出,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督促游手好闲之人,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蚂蚁的勤劳之喻,倡议人要奋发图强,做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在三十章24节里,作者把蚂蚁视为四种小精灵中的第一:“蚂蚁是无力的一群.却在夏日储备粮食”。既是赞美了蚂蚁,又是赞叹了造物主的奇智大能。  相似文献   

10.
在恐龙灭绝之前,地球上就有了蚂蚁。体型弱小的蚂蚁创造了四个奇迹:一是生存时间最长、二是活动空间最广,三是数量多得惊人,四是本领超出想象。  相似文献   

11.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因而把自己的情绪升华到有利于个人社会的高度,乃是明智的良策。在情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个人一不小心把一瓶蜂蜜掉在地上。瓶碎了,地上留有一摊蜂蜜。一只蚂蚁见了,迫不及待地爬过去吃。吃饱后,却被蜂蜜粘住,动弹不得。临死前,这只蚂蚁感叹道:"我真后悔,为了一点儿甜头,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受这只蚂蚁的教训,后来,蚂蚁们看见这摊蜂蜜,都绕着走,生怕越雷池一步。可有一只蚂蚁偏偏要去  相似文献   

13.
戏蚂蚁     
炎夏,一日闲暇,我坐在自家门前槐荫下看《佛教文化》,俄见座旁地上有几个蚂蚁正拉一个我吃饭时掉落的菜屑。水泥地面,昨晚又下了场猛雨,小东西们象是不费劲一样,一会就跑了好远。我暗自发笑:人和它们有什么两样,不都是在为衣食住行而奔忙一生么。且唐时尚有淳于棼南柯一梦,人入蚁群为“槐安国”附马的典故。看来在肉眼不可见处是真有一个灵的世界了。我想和蚂蚁玩玩,寻找通灵切合点,就回屋取来卫生球,在地面上画了个碗口大的圈,将它们围了起来。这一下,蚂蚁们倒是乱成了一锅粥,谁也不再顾计那个能供它们美餐一顿的“收获”,你碰我、我触他,…  相似文献   

14.
昆虫:蚂蚁的故事。 有位老教授发现自家门前的大槐树上住着一窝蚂蚁,便做了一个实验:用泥巴、水泥、胶水把蚂蚁的洞口封死,第二天去看,只见蚂蚁已经在别处打开洞口。再封,再打,甚至把洞口打在了树顶上。  相似文献   

15.
昆虫:蚂蚁的故事。 有位老教授发现自家门前的大槐树上住着一窝蚂蚁,便做了一个实验:用泥巴、水泥、胶水把蚂蚁的洞口封死,第二天去看,只见蚂蚁已经在别处打开洞口。再封,再打,甚至把洞口打在了树顶上。  相似文献   

16.
灵感与环境     
灵感的产生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优美的环境常常会吸引灵感来光顾,而恶劣的环境则会遏制灵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机会与危机     
一个毛虫蠕动着爬行,居然进入了一条蚁道。它与一只蚂蚁狭路相逢,蚂蚁伸出尖尖的触须,在眼前这个庞然大物身上刺了一下,毛虫立刻缩成一团装死,可惜这招对蚂蚁不管用,它爬到毛虫身上,用触须轻刺毛虫的腹部,这一刺,使得蚂蚁喜出望外。这是一只棕纹蓝眼斑蝶的幼虫,它能分泌出甜汁——那是令蚂蚁垂涎三  相似文献   

18.
热带中有一种木蜂在采集花蜜时,常常先在花的外面打孔,然后再进入采蜜,但是这样会把花糟蹋得遍体鳞伤。为了保护自己,植物们便在花的基部产生额外的花蜜来吸引蚂蚁。这是为何呢?众所周知,蚂蚁极喜甜食,只要是像蜜腺、花蕾这样有糖分、甜味的地方,它们都特爱光顾。而且,蚂蚁  相似文献   

19.
善缘可求     
夜晚闲来无事,偶翻丰子恢先生的《随笔》,不期然地看到这么一段文字:“顽童一脚踏死上百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爱惜蚂蚁,或是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太残忍心扩而充之,将来会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读罢,为之一震。丰子伦先生并非把人忧天,实乃是看透了人的本性。只因一个人的本性不是先天生成,而是由后天的种种熏陶,潜移默化形成的。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雕刻家,他技艺精湛,所刻之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故慕而求者颇多。但就在这时,雕刻家得了一种怪病,他的面目日渐凶恶,…  相似文献   

20.
视而不见     
每个人身上都带有钥匙,少则几把,多则十几把,每天掏来掏去,最少要用两次以上。但你是否留意过,这其中有你永远都不再用,但依然会挂在你身上的一些无用钥匙。据世界趣味组织调查,有些钥匙尽管永远都没有了用处,但它依然会被人们带在身上,少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