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恩 《天风》2010,(2):38-39
2009年12月6日,一个年仅17岁的生命停止了呼吸。然而,与大多数一般人离去不同的是,这个停止了生命的男孩随即被推进手术室,进行了器官摘除手术。完成了他个人的心愿——延续更多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自尊无价     
有一个小男孩,他长到14岁的时候,仍非常怯弱,经常受到其他孩子们的欺负。那一天在学校,一个身体强壮而又喜欢惹事的男孩,向他挑战道:“你敢跟我较量一下吗?”那个男孩只伸出一只手,就把他推倒在地上,并粗鲁地嘲笑他说:“你就像一只病弱的鸡似的,不堪一击!”这句嘲弄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他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者弗洛伊德指出了儿童大约在3~5岁之间对父母会产生一种性的情结,叫做俄狄蒲斯情结,男孩会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会产生恋父情结),当他发觉自己不能占有、独享母亲的爱时,会产生焦虑感及对父亲的嫉妒感,可又当他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性冲动,而感到自己卑劣、无耻时,就慢慢地把这种情结压抑,沉到无意识当中。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亲能够理解孩子的心理冲突,给予及时指导,使他对母亲的爱正常化,与父亲的冲突缓合,那么孩子就能顺利地度过这个危险期,将来与父母亲保持一种良好的亲情关系。  相似文献   

4.
任倩 《天风》2014,(9):36-37
<正>传说澳洲有个沙滩,在涨潮与退潮之间,总会将无数的海星冲上岸;而这些无法控制自己命运的海星的结局,就是等待着被日头暴晒而死。这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不停地捡起一只又一只海星,将它们放回海里。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些海星根本捡不完!那个男孩回答说,即使不能捡回所有的海星,起码对现在手里的这一只,他可以改变它的命运。正是因为怀有同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2010,(2):1-1
从那时起,耶稣就开始向门徒们说明:他要往耶路撒冷去,受长老、大司祭和经师们的许多折磨,并将被杀,而第三天要复活。伯多禄把他拉往一旁,开始谴责他说:“主!千万不可!这事决不会在你身上发生。”耶稣转身对伯多禄说:“撒殚,退后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体味的只是人的想法,不是天主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葛藟 《天风》2018,(10)
正据《新京报》报道,四川德阳的安医生跟丈夫去游泳馆游泳,被13岁的男孩肢体冒犯。她很生气,要求男孩道歉。男孩拒绝道歉并做鬼脸、向她吐口水,安医生的丈夫一怒之下教训了男孩。孩子父母得知后,在更衣室打了安医生,经过警察调解,安医生丈夫向他们道了歉。但之后男孩家属又到医院闹事,要求医院开除安医生。同时,男孩家属联合媒体将安医生及其丈夫曝光,一则"疑妻子被撞,男人竟游泳池里打小孩"的新闻和视频开始在网络上迅速发酵。8月25日,事发五天后,安医生不堪舆论压力,吞药自杀。小小冲突酿成惨剧,谁之过?  相似文献   

7.
正他4岁了还不会说话,喊他也不搭理。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带他去医院,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聋哑。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又遭此打击,去特殊学校训练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年轻的妈妈最终不堪重负,在他8岁的时候,离家出走了。8岁是该上小学的年龄了,父亲却只给他报了语言课,并且辞去了玉器厂的工作。因为有点儿雕刻的技艺,父亲在朋友开的玉器店里帮忙。此后,他和父亲形影不离,工作、吃饭、睡觉,父亲既当爹又当妈,  相似文献   

8.
马老师: 您好!我很爱看您的心理咨询的文章。现在我也遇到了难题,您能帮助我吗? 我高中毕业后在一个单位工作,今年22岁。10岁那年失去父亲,妈妈带我和两个妹妹生活。也许是因为缺少父爱,读高二时与一个同样不幸的父母离异的男孩恋爱了,毕业后又同居了。我们的感情与日俱增。但我的母亲一直反对,因为他没有工作,没有一个健全的家,担心我会很苦。 后来,我单位的一个比我大9岁的同事开始追我。本来我们很谈得来,因为我很感动他为了弟弟  相似文献   

9.
小A是一名初三男孩,最近陷入深深的烦恼。因为近期学习成绩滑坡,父母对他开始严厉要求,首先不允许他晚上上网,又没收了他的手机,还给他规定了严格的睡觉和起床时间。这令他非常不满,在与父母发生多次冲突后,他给父母写了一份"最后通牒",在上学前偷偷放在爸爸每天放手机的茶几上。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的湖滨中学里,他被说为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但是,比他低两个年级的一位金发男孩经常到班里来找他,因为他父亲是图书管理员,金发男孩要通过他借一些最新的电脑书籍。  相似文献   

11.
(一)在二十世纪那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哲学家当中,M.石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算是一个有点被疏忽了的人物。本文的目的,不仅想打算通过描述石里克的思想发展过程来纠正这种疏忽,而且还想通过把他的著作纳入实证主义较广泛的历史联系中来做到这点。鉴于今年六月二十二日是他去世四十周年纪念日,所以趁此机会来评价他的哲  相似文献   

12.
王岩 《天风》2016,(9):43-43
在北美印第安的彻罗基族人中,一直保留着独特的成人仪式。在成人礼的前一天,父亲会给儿子蒙上眼睛,将他带到森林深处,儿子坐在一截树桩上,整夜不能摘下眼罩,也不能哭喊呼救。一旦熬过这艰难恐怖的夜晚,当第一缕阳光照在他身上时,他就成为族人眼中真正的男子汉。此外,他不可以将这一经验告诉其他男孩,因为每一个男孩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步入成年。村子里又有一个男孩面临考验,他跟着父亲走入密林,然后父亲亲吻了他的脸颊,告诉他黎明时分会来接他回家,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亲职压力量表和对立违抗行为表现评估表调查了来自北京、山东和云南三地14所小学有ODD(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行为表现的301名儿童及其父母。通过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了父母亲职压力与儿童的ODD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数据中,父母亲职压力和儿童的ODD行为表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得分显著正相关,同样,两年的儿童ODD行为表现得分也显著正相关;(3)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男孩来说,其父母第一年的亲职压力能预测他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但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女孩来说,其父母第一年的亲职压力并不能预测她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而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第一年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研究结果揭示出男孩父母的亲职压力可预测男孩的ODD行为表现,而不论是男孩或女孩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其父母亲职压力,说明父母亲职压力可能是男孩ODD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本是树     
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的村民相信,每一棵树都是有灵魂的,护佑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这里的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亲为他种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不离不弃,一起变老。当这个人死了,村人就把这棵树砍下,小心翼翼地取其中段剖成4瓣,保留树皮,裹着遗体埋在密林  相似文献   

15.
男孩来的时候总带着一把口琴。男孩是堂姐夫的侄儿,堂姐回娘家时经常带着他。那时我也还是一个孩子,七八岁光景吧。因为跟男孩年纪相仿,男孩来的时候总跟我一起玩。跟男孩玩过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已记不大清楚,但听男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个17岁男孩的来信,他叫姜晨。他在信中说,他毕业于一所重点初中。初中时,他的成绩很好,不幸的是,中考时他发挥失常,与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差了2分,只能去了一所二流高中。进入高中后,他一直牢记着初中班主任跟他说过的话:"我相信,你是我教过的最聪明、最有前途的孩子,即使你没考进重点高中,你也要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中写完他的第一本书——《逻辑哲学论》,当时他在奥地利军队中服役.一系列精雕细刻的格言由一个复杂的排列体系联结起来,并且一切都按照从形而上学到形式逻辑的方向排列.此书被罗素誉为是一部杰作.人们很快就广泛认识到这本书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石里克、卡纳普和魏斯曼,维也纳学派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逻辑哲学论》立刻使维特根斯坦在哲学家的神殿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自己出版的唯一的一本书.有一段时间他放弃哲学去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后来又在奥地利做一名建筑师,1929年他回到剑桥,在那里断断续续地工作一直到他1951年去世.他的思想交流实际上仅局限于课堂,他在由学生和同事组成的非常亲密的  相似文献   

18.
正衣橱里有个鞋盒,鞋盒里装着一双高跟鞋。每次搬家,我都会带着它。那是我穿过的第一双高跟鞋。那年,我17岁。春天,去公园玩儿,一个人。遇见一个男孩,背着旅行包,也是一个人。我们在站牌下等车,肩并着肩。男孩扭头朝我笑了一下,我也朝他笑一下,便转过头来,望向马路。过了一会儿,男孩说,你去哪里?我说植物园。男孩说,我也去植物园。话真多,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受到一点小挫折而心灰意冷、迷失方向。此时,幽默可令你“反败为胜”。我的一个年轻朋友,因为迟到已受到“最后通牒”,但今天又遇上塞车。也许他可以找个理由———大病一场啦———但他不想用这“家喻户晓”的借口。他叫山姆。9点35分他赶到公司。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山姆的主管过来了,山姆突然咧嘴一笑,握着主管的手说:“您好!我叫山姆·梅纳德。我想求职,那个职位三五分钟前是我的。我第一个来,‘勤快人先捡柴’吧?”一阵哄堂大笑,主管竭力保持严肃地走了。山姆用“笑”保住了他的工作。我的一个邻居在前往机场的路上…  相似文献   

20.
善待他人     
马婷婷 《天风》2009,(5):49-49
在英国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泥沼地里有人发出呼救声,他迅速跑到泥沼地,发现有个男孩掉进了粪坑,他急忙将男孩救起,使他脱离了生命的危险. 两天后,一位高雅的绅士驾着马车来到了弗莱明的农合,他说自己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要以优厚的财礼报答农夫.农夫坚持不受.他说: "我不能因为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正在推让之际,一个英俊少年突然从外走进屋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点点头.绅士说:"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儿子,请允许我把你的儿子带走,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意,农夫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非常讲信誉,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还供他到圣玛利医学院上学,直至毕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